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4: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球云教育: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热点一:扶贫开发工作

背景链接

2013 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 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工作,会议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 “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多年来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 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期审计发现,一些地方 的扶贫等保民生资金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 问题,值得警醒。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 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 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让减贫成为促进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的重 要内容,切实发挥好扶贫等公共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

标准表述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使贫困地区也好 起来,要有很大改变,这样全面小康才能保障实现。

———习近平

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特点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没有跟上工业化、城市化的水平。统 筹城乡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城乡统筹,就 没有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实现,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 的扶贫。

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 义现代化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 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 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 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第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 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 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如何有效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第一,加快整合扶贫资源,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 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第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分区域制定扶贫规划,突出体现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扶贫重点工作。

第三,点面结合,针对不同的贫困成因和贫困分布特点,因地制宜确 定扶贫开发措施。

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合力攻坚,解决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培育区域性经济增长点,发挥产业发展 和城镇化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起促进扶贫对象增收和带动贫困地 区发展的机制。

第四,建立扶贫开发成效科学评价方法与体系。

未来要建立一套涵盖扶贫对象数量、收入、消费状况、贫困地区整体 发展状况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五,加强法制化建设。

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文章素材

1.标题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脱贫致富要实干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做好扶贫工作大文章民间组织参与是关键

2.开头

示例1:

“中国式扶贫”这艘巨轮驶至今日,取得了骄人成就。然而,扶贫步入 最后攻坚“关口”,阻力陡增,难度加大。一是剩余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更 散,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社会发展程度极低,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无疑是场 硬仗;二是刚刚脱贫的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尚弱,稍有闪失便有“返贫”之 虞。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扶贫,意义重大。

示例2:

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但是贫困问题依 然严重,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众所周知,我国采取的是“输血”和“造血”相 结合的扶贫模式。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输血”容易“造血”难,有的扶贫就是给 钱给物、临时救济,无法彻底铲除贫困根源。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3.结尾

示例1:

尽管在过去的20 余年里,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贫困人 口大幅下降,但根据目前提高后的扶贫标准计算,中国的扶贫对象绝对 量仍高达上亿,扶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故此,必须要在“造血”上下大气 力,让贫困农民自己做主,瞄准市场下“订单”。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经济 发展,真正脱贫致富。

示例2:

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各级政府应针对劳动力 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劳务输出由纯体力型向职业技 能型转化。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法律常识、社会公德、择业观念、竞争 意识、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都需要得到相应提高。同时吸引 社会参与获“双赢”,打造就业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贫富工作的有序长久 开展。

示例3:

30 年改革发展为民间社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财富和资源,客观而言,民间组织参与扶贫潜力很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种潜力发挥出 来,变成现实的扶贫力量。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和扶持,包括立法 保障民间组织的各项权利,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参与扶贫开发的舆论导向 和政策、法律、社会环境。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鼓励引导民间组织 参与扶贫的同时,政府仍然要最大努力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热点二:正能量

背景链接

2013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 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 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 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 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标准表述

什么是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 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贴上“正能量”标签。古往今来,让我们感动的“二十四孝”的故事、雷锋、

董存瑞、邱少云、钱学森、郭明义的故事。他们,以平凡人的行动坚守诺 言,展示着对社会、对人民、对发展的果敢与担当。然而时下,我们处在一 个并不完美的社会中:如买官卖官、贪污****、奢侈浪费、假冒伪劣、坑蒙 拐骗,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等种种乱象,它们是社会的负能量,削弱人们 的意志,腐蚀人们的信念,摧毁人们的信心,不利于人民团结,不利于社 会和谐,不利于发展进步。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激发社会各方面的正 能量,以正能量抵消负能量的影响,以正能量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 力量。

如何凝聚、传递正能量?

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和凝聚社会正能量,不断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加大道德建设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形成一 个社会主动参与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 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正能量的传播源泉。传递正能量,媒体要坚持 正面宣传为主,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要深入实际,贴近群众,挖掘 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多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此外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需要坚 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 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 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 识,从而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章素材

1.标题

网络“正能量”持续释放离不开法治护航

积聚“正能量”打破反****相持局面

能量虽守恒“正能量”需社会共同创造

2.开头

示例1:

何为“正能量”?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是一种健 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正让越来越 多的人力不从心,就业、买房、结婚让我们“亚历山大”,生活在时代的焦 虑中。其实,这些情绪都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不过这些负面情绪所带来的 “负能量”也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会随着生命的漂移而流动起来,它会来, 就一定会走,甚至转变为“正能量”。“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 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当然多多益善,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

示例2: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 记》里的一句名言,用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也可说明是一个社会“正能 量”和“负能量”的博弈。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走到了转型期 的十字路口。大家坐拥前所未有的农民免税补贴和全面医疗,但水平还 很低,医疗、教育和住房依然重重地压在我们身上。因此,创造“正能量” 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建设服务型政府,少些贪污****、强 权欺压,少些走过场的“假、大、空”,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更加灿 烂,尤其是让“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

3.结尾

示例1:

我们的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 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 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这需要政府创造更多的“宏观正 能量”,个人创造更多的“微观正能量”,媒体负责任地传播“正能量”。

示例2:

语文期刊《咬文嚼字》30 日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正能量”力 压群雄高居榜首。能量守恒定律说,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转 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能量的总量不变。能量虽守恒, “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

热点三:美丽中国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

近年来,雾霾天气笼罩大半个中国,面对持续的"严重污染"天气, 一些城市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被公众戏称为"蓝天要靠风刮出来"。 2013 年6 月1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会 议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 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 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当前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 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 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标准表述

美丽中国的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

———周生贤

环境污染的原因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合 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 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 民的普遍追求。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严 重威胁,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重视环境质量这个基本需求,采取有力措施, 推动基本环境质量公共服务上水平。

如何进行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要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 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 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

比起公共交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空气、水 和食物等的公共性是最高的,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也不是任何个人或其他 组织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政府这样的公共组织完成这样的使命,满足 群众需求。

二是加强环境质量综合考核。

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在考核各级政府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时,把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等环境质量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内 容。通过严格的考核、严肃的问责,引导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 实走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大力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水、空气和土壤等污染的 治理力度,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 的基本前提,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四是加强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环境质量好坏,既 要让科学的监测数据说话,也要让群众通过切身感受来评价。要加大公 众的广泛参与和舆论的正确引导。

文章素材

1.标题

举各方之力塑青山碧水

美丽乡村建设环保先行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守望美丽家园环保一马当先

让环保落地让美丽绽放

2.开头

示例1:

古人曾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今,天空雾霾驱之不散,大地干涸, 物种逐日减少,生态危机直逼人类繁衍生息,困于此,痛疾至若何?“痛则 不通,通则不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而化之则生,适时而变, 正当时。

示例2:

朝花夕拾,在鲁迅的儿时记忆中,“百草园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 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 方”,鲁镇的山水、与闰土共处的乡村生活。这些鲜活的儿时记忆,成为心灵作品的活的源泉。而对于当前生活于乡村的孩子们,他们是否还能够 找到这般鲜活的场景与珍贵的记忆呢?

3.结尾

示例1: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的升华;永续发展是一个庄严的承诺。“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用字字铿锵的郑重宣 示,用“美丽中国”的诗化语言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也燃起了未来美好 生活的新希望。

示例2:

天地化育之恩,当赞之,当感恩之,更当心存敬畏!人是自然的改造 者,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之一员,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乃是人对自然之 责。塑青山碧水,就让我们从当下做起,让经济发展的步调缓一点再缓一 点,让自然开发的步子慢一点再慢一点。中华民族历来重和合之道,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申论热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社会风气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环保与发展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中国精神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热点预测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