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4: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大气层》教案(1) 浙

教版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科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读图、文字说明、观察、合作和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 初步了解大气层的分层规律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中形成相互接纳、相互欣赏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大气层”这节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安排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大气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变化、大气分层的规律及对流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大气层的知识是学习天气和气温的知识切入点。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第三册教科书的第50-53页。本节先通过设计一个讨论活动,领悟大气层的重要性,再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再通过思考题,加深对高层大气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的理解。最后着重介绍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形成的机理。又通过思考感受生活中对冷空气下沉原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读图并通过文字说明。教学难点是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即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学情分析]

在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对地球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大气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及对流层的特点的认识很模糊。通过图片、读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大气垂直分层规律,又通过探究活动形象认识对流层的特点。对大气层的重要性联系前面学过月球上因没有大气的现象,学生能很好的认识大气的重要性。 [学法点拨]

(1)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努力创建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通过小组讨论、读图、尝试对大气的分层和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2)师生平等互助

这堂课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体现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文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大气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具准备:(1)学生实验:烧杯、橡皮泥、线香、针筒、塑料带。

(2)演示实验:对流管、红墨水、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观看视频,回顾神七的发射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结束之后提问神七的表面为什么会出现烧蚀的痕迹,引入新课。

二、新课展开:

(一)大气的存在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来证明大气的存在,回顾小学知识。

(二)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小组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易受陨石的侵袭

(2)紫外线将直接进入地球 (3)白天气温很高,晚上很低

(4)听不到任何声音,世界一片寂静 (5)没有天气现象(风、霜、雨、雪等) (6)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 (7)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 (8)氢气球不能升空

(三)大气层的厚度

通过观看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大气层照片,了解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内。并通过橙子的模拟,知道大气层相对于地球来说很薄。

(四)大气的温度

【讨论】小组讨论并总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在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6、在85千米以上,气温不断上升。

【思考】神舟七号和三位航天员从地面进入太空(远地点高度约340千米)过程中,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气温怎么变?

——先下降,然后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

【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说说神舟七号和宇航员穿的宇航服(远地点约高度340千米)为什么是银白色的?

——防高温,防辐射。

(五)大气的分层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在科学上,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1)对流层(0-17千米) (2)平流层(17-50千米) (3)中间层(50-80千米) (4)暖层(80-500千米)

(5)外层(500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小组活动】观看视频之后,小组总结各层的特点,并重点讲解对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思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到约340千米的高度,依次要经过哪几层大气?在哪一层绕地球飞行?

——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并在暖层绕地球飞行。

【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 在对流管中加红墨水,学生观察红墨水的流动情况,并用箭头表示。 2. 学生实验并观察烟的流动情况。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小结】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六)大气污染

人类的各种行为正在污染大气,让学生谈谈我们能为保护大气做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谈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6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8 浙教版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2.1《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大气层2(定稿)

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示例第5节 风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示例水的浮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4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