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生第一节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7:4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第一节羽毛球教案

第一节课

课的类型:初级班

课的内容:基本站位、握拍法

一、准备部分

1、清点出勤人数,以集合队形成体操队形向左右散开

2、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一天开课,希望今后我们能一起进步,球技飞扬!

我先来介绍一下羽毛球拍:怎样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球拍,首先考虑的是拍子的重量,一款拍子的初始重量单位为100克,u是表示球拍质量离开100克的距离,1u表示离开5克以内,也就是96到100克,以此类推,2u的质量就是90克到95克,5u的质量在75到79之间.球拍质量主要和球员发力有关,同款球拍质量越大,他的密度越高,也就是说能拉更高的磅。磅是指拍线缠的紧度,杀球威力主要取决于拍线的紧度和球拍的平衡点,同样重量的球拍,平衡点不同,性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专业运动员在拍头缠一个胶条。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购合适的球拍。

为了节省时间,在每次开课前5分钟大家慢跑2圈。今天运动量不大先不跑了,先做下徒手操 (1)颈部运动(2)肩部运动 (3)腰部运动(4)正压腿(5)活动膝关节(6)活动踝腕关节

要求:

1、认真听教师的口令

2、充分活动各关节 2 × 8 拍

二、基本部分 (左手?以右手我拍为例,左手相反)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一下羽毛球的基本技术,羽毛球基本技术是该项运动的灵魂,练好羽毛球技术会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刚打球..老头)。基本技术分为手法基本功和脚下的步伐基本功,手法包括握拍方法、发球方法、击球技术;步伐包括上网步伐,中场步伐和后退步伐。为了方便教学,我先介绍一下基本术语,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击球点,所谓击球点就是球拍瞬间击打羽毛球的点,如果击球点不对打出去的球质量就不会高,击球时也会很难受。总要点:击球点抢高点,保持在身体的前方,迎着球打,不要等球到身体的后方,以后我提到“击球点”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意思了,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初步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站位和握拍方法。

(一)先介绍一下羽毛球运动基本站位,动作要领:

1、接发球站位: 左脚前,右脚后,侧身对网,重心在前脚,右脚跟离地,双膝微屈,收腹含胸,放松握拍,屈肘举在胸前,注视对方发球动作。

2、双方对打过程中的准备姿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脚前掌着地,脚跟提起,膝关节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在两脚之间,持拍于胸前。整个姿势要协调放松,保持一触即发的起动姿势。

教学步骤:

1、教师先示范,后讲解,再示范。

2、学生徒手练习。练习队形为体操队形。

易犯错误:站位“死”,起动慢。

纠正方法:看教师手势,迅速移动重心

20 分 钟

练习:

(二)、握拍方法

握拍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在打球的时候,羽毛球相当于我们胳膊的一部分,在大臂、小臂基础上多了一个球拍的长度,所以握拍相当于链接我们小臂和球拍的一个关节,只有握拍的正确,才能更好地达到衔接效果。比如内旋、外旋就得靠关节来灵活衔接,还有手腕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还有手指发力分为三种:一是捻动发力,就是靠手指捻动使球拍内旋、外旋,一般用在比较小的动作,如:网前搓球,接发球挡网。二是屈指发力,就是以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球拍,为支点,下三指为力点,通过手和球拍之间手心的空隙,由松倒紧,瞬时间拽紧球拍,别看手指力量比手腕、手臂的要得多,但是它是离击球最近的地方,它的位置很重要,(好比打仗时的哨兵和旗手,看似弱小,作用很大),大家猜屈指发力用在哪里,杀球,杀球也有很多种。第三中发力就是屈捻发力,从字面大家可以理解,就是在手指发力的时候要同时用到,一般用在需要发力但还不用很大的力气,如吊球、滑板。

正手握拍在身体的头顶和右侧击球,动作要领:

1、正手握拍法: 将持拍手虎口对准拍柄窄面内侧棱,拇指和食指在拍柄的两个宽面上,这两个手指是掌握方向的,食指和中指稍分开,中指、无名指并拢握住球拍柄,掌心不要贴紧,拍柄底端与手部小鱼际肌持平,拍面基本与地面垂直。

先放松,随意拿,然后正手握拍

2、反手握拍法: 在身体中下方和左侧击球用反手握拍,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 拍柄稍向外转,食指向中指收拢,拇指内侧顶在拍柄内侧的宽面上(也可以方针斜楞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握住拍柄,柄端靠近小指根部,掌心因留有空隙,拍面稍后仰。 发力的时候拇指前顶,三指往下扣,松紧发力。

先转动球拍,正手握拍,反手握拍

教学步骤: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学生练习,队形同前。

易犯错误:

1、五指并拢一把抓的“握拳法”: 这种方法使手臂紧张,影响手腕灵活性。

2、虎口对着拍面的“苍蝇拍握法”: 这种握法使屈腕困难,影响击球时拍面角度的自由控制。

练习:

1、颠球,正面用正手颠球,反面用反手颠球,挨个指点

2、逐个两两对打指点

三、结束部分

1、总结本次课的内容 ,两项内容,以后打球一定时刻提醒自己正手击球要用正手握拍,反手要用反手握拍。

2、宣布下节课的任务:复习本节课内容,

3、布置课外作业 :回去练习正反手颠球

4、师生再见

5、收集球,摆好器材

四、课后小结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推荐第2篇:第一节 日本教案

日本教案 人教版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 东亚指的是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国家,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日本的国旗。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传说日本是天照大神创造的,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1870年正式定为日本海军旗帜,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古代日本人

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日本

[提问] 从第一自然段看,介绍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一般包括四方面:一是在世界上所处的半球位置,日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二是从纬度位置分析,日本主体介于25°N~45°N,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因此是位于北温带;三是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四面环海,可从海陆位置分析其实一个典型的岛国;四是相对位置,即找过日本的邻国,日本陆上没有邻国,因为它是一个岛国。

在海洋上与日本相望的有: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菲律宾。

【过渡】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只是由一个岛屿组成的吗?

学生读图7.2日本的地形,找出日本由几个大岛组成?并在图上圈起来,记住其位置。

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

【练一练】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记忆日本的四大岛屿

(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

【过渡】日本面积虽小,但海岸线比中国还长。海岸线同样很长的国家还有英国。接下来对比一下,英国和日本的海岸线,哪国的更曲折?

【活动】P19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并对比,日本和英国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哪国更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什么影响?哪国的海岸线更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日本所跨经度和纬度大约都是20度,英国所跨的经纬度大约各是10度,日本跨越的大。跨越的经纬度越大的岛国,它的海岸线会更为曲

折,地理环境会更加复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日本的海岸线更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及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就本土而言,英国就一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日本那种从寒温带(北海道北部)一直跨到亚热带(九州、种子岛之类的“南岛”)的气候多样性没得比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日、韩、朝)中最高的。)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总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多山的地形

[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日本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贫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矿,宜林地区广,国土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

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气温及降水情况,但也有很大差异。)

[提问]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2.海洋性季风气候(板书)

(1)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这里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2)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间歇期间可成为旅游地、地学科研基地等等。

(3)我国位于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防震减灾的办法:及时监测、预报地震;建筑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进行防震演习,学习防震知识,提高国民防震能力等。 复习巩固

[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推荐第3篇:第一节 美国教案

七年级下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教案

第一课时

张杰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或其他资料说出某国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中找到美国的位置,能找出美国的二个海外州。理解名族大熔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一种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增强名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美国的国家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名族大熔炉,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苹果集团,相关国家词条导入,提起同学们的兴趣。

2介绍美国国家概况,美国的地理位置。展示美国国旗,让同学们数星星和条带。发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星星和条带的意义吗?

展示半球图,经纬线,让同学们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 找一名同学到屏幕上找出美国的二个海外州。说出美国本土四周紧邻的国家和海洋。并描述这些国家和海洋位于美国的方位。(学生活动)

3讲解美国名族大熔炉 4

美国人口总数》》超过3亿,世界第三位。

人口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中偏高》》发达国家一般人口增长缓慢,为什么美国人口增长较快?学生回答:略…

因为移民》》教师介绍移民和移民国家的概念。教师:在这些移民中都有哪些种族呢?请同学们读图9.4回答。

移民的名族、种族构成》》学生回答:略…..移民对美国的贡献》》这些移民为美国的发展都做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P74阅读材料。

美利坚名族的形成》》美国人种构成复杂,为什么却称美国人为美利坚民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书中找到答案。

各民族、种族的待遇、生活状况是否一样》》那么作为统一的美利坚名族,各种族、各民族的人们共同为美国的发展作出贡献,那么,在美国社会中,各种族、各民族的人们是平等的吗?

角色扮演》》感受美国的人种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

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增强名族自信心)》》请同学们看书75页最后一段和阅读材料,思考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如果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华人对美国的贡献,那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深远影响。

对应PPT课件:http://wenku.baidu.com/

推荐第4篇:第一节 致辞教案

第四章礼仪文书

第一节致辞

教学目标:⑴了解致辞类文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和用途;⑵掌握致辞类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写作欢迎词、欢送词、开幕式、闭暮式等不同类型的礼仪文书教学难点:掌握致辞类文体写作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4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实训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掌握欢迎词、欢送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技巧

一、欢迎词、欢送词

(一)欢迎词、欢送词的概念

欢迎词是在迎接宾客的仪式上,东道主对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讲话稿。外宾来访、领导视察、同仁参观、欢迎新领导、新同事、新同学时,都可以致欢迎词。

欢送词是在送别宾客的仪式上,东道主对来宾的离去表示热情欢送的讲话稿。它的应用范围除了时间、场合的差异外,其余与欢迎词相似。

(二)欢迎词、欢送词的特点

1、欢愉性欢迎词和欢送词是表示喜其来、重其去,所以言词用语务必轻松愉快。

2、口语性欢迎词和欢送词本意是在宾主寒暄之后,由主人口头表达的,所以遣词造句上要运用生活化语言,简洁而又富有生活情趣。

(三)欢迎词、欢送词的的格式及写法

欢迎词、欢送词的写作格式基本相同,一般四部分组成: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1、标题标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位置,可用“欢迎词”三字作标题,也可概括性地写“×××在欢迎×××会上的讲话(致词)”。

2、称呼称呼在第二行顶格写,一般应写全尊称,有的在名称前加上表示亲切程度的修饰语,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3、正文是欢迎(送)词的主体,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⑴开头通常应写明发言者表示诚挚友好的欢迎和感谢之情,或表示友好的欢送的惜别之情。

⑵主体一般表达四层意思:一是介绍来宾访问的背景情况,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问候或致意;二是客观评价对方的业绩,阐明来访的意义、双方的友谊与合作;三是简单介绍本单位(或本地区、本国)的情况,如果是外宾,则以介绍我国的内外政策为主;四是热情地表示良好的祝愿或希望。

⑶结尾 欢迎词的结尾一般是再一次对来客表示欢迎与祝愿。如“再一次对你们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祝你们的来访取得圆满成功”、“祝你们访问期间过得愉快”等。

4、落款 一般写在标题正下方。要署上致辞的单位名称、致辞者的身份、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四)结合书本中的欢迎词和欢送词的范文,详细讲解一下,欢迎词、欢送词的的格式及写法和注意事项。

二、贺词

贺词的写作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一) 称谓 即接受祝贺的单位、团体或个人。

(二) 祝贺事由 要写清下列内容:

1.向对方表示热烈祝贺。

2.阐述对方取得成果的意义。

如果是上级给下级的贺词,可以提出希望和要求;如果是下级给上级写的贺词,要表示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如果是平级之间的贺词,要表示虚心向对方学习。

(三) 祝颂语 即庆贺与祝愿的话。

(四) 落款 正文右下方分两行标出写贺词的个人或单位全称及时间。如果标题下已经写上姓名和时间正文后边的落款就可不写。

贺词与祝词的区别

贺词与祝词都是用于喜庆祝贺的文书。所不同的是:贺词是对既成结果的庆祝、贺喜、赞美。祝词是对特定的对象表示良好祝愿,是对预期结果的祝愿、祈求、祝福。有时贺词与祝词可以互用,既表示庆贺、道喜,又提出祝愿、祈求。

技能训练:

1、母亲过生日,写一段欢迎词。

2、新生入学,请你代表老师拟写一份欢迎词,对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

3、写一篇生日贺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开幕词、闭幕词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掌握开幕词、闭幕词的格式和写法;

一、开幕词

(一)开幕词的概念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开幕词作用

1、宣告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2、提示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3、指导对会议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体现了指导思想,对会议或活动的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开幕词语言上的特点

1、简明性

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2、口语化

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开幕词的种类——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一般性开幕词两种。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会议的中心议题等,作重点阐述,其他问题一带而过。一般性开幕词则只对会议的目的、议程、基本精神、来宾等作简要概述。)

(四)开幕词写格式及要求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

(1)标题

由会议名称+开幕词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由致词者姓名+会议名称+开幕词构成——《温家宝总理在禽流感防控大会上的开幕词》;

也有的只写文种——直接写“开幕词”作为标题;

复式标题

主标题揭示会议的宗旨、中心内容,副标题与前两种标题的构成形式相同,如《我们的文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

(2)时间: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

(3)称谓: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

开头顶格写称谓,应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与会人身份而定,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朋友们”或“各位代表”、“各位同学”、“同学们”、“运动员同志们”等等,如有特邀嘉宾,可写作“尊敬的××先生,各位代表,朋友们”等。并用冒号引起下文。

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

(1)开头部分——①宣布大会或活动开幕;

②介绍与会者的有关情况;

③向与会者表示欢迎与感谢、对会议或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

一般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或活动开幕。也可以对会议或活动的规模及与会者的身份等作简要介绍,如“参加这次大会或活动的代表有×××人,其中有来自„„”,并对会议的与会人员表示欢迎对会议或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

需要说明的是,开头部分即使只有一句话,也要单独列为一个自然段,将其与主体部分分开。

(2)主体部分:这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包括三项内容。

A、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意义,通过对以往工作情况的概括总结,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说明会议或活动是在什么形势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和达到什么目的召开或举行的;

B、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提出大会或活动的任务,说明会议或活动

主要议程和安排;

C、为保证会议或活动顺利举行,向与会者提出会议的要求和希望。——概

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3.结束语——简短、有力,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都是“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等祝愿性语言。一般另起一段。

(五)注意事项

1、篇幅要求简短,快速切入正题,内容切忌重复、啰嗦;

2、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

表示祝贺和希望;

语言要求口语化、富有感情色彩,又要求生动活泼;语气要热请、友好;

开幕词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六)学习一下课文中的范文,加深理解。

二、闭幕词

(一)闭幕词的概念

凡重要会议或重要活动,与开幕词相对应,一般都有闭幕词,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由有关领导人或德高望重者向会议所作的最后讲话,标志着整个会议或活动的结束。

闭幕词通常要对会议或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总结,充分肯定会议或活动所取得的成

果,强调会议或活动的主要精神和深远影响,激励有关人员宣传会议或活动的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有关的决议或倡议。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和希望。

(二)闭幕词特点

1.总结性

闭幕词是在会议可活动的闭幕式上使用的文种,要对会议内容、会议精神和进程进行简要的总结会并作出恰当评价,肯定会议的重要成果,强调会议的主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概括性

闭幕词应对会议进展情况、完成的议题、取得的成果、提出的会议精神及会议意义等进行高度的语言概括。因此,闭幕词的篇幅一般都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快。

3.号召性

为激励参加会议的全体成员实现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增强与会人员贯彻会议精神的决心和信心,闭幕词的行文充满热情,语言坚定有力,富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4.口语化

闭幕词要适合口头表达,写作时语言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三)闭幕词格式及要求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

(1)标题

由会议名称+闭幕词构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由致词者姓名+会议名称+开幕词构成——《温家宝总理在禽流感防控大会上的闭幕词》;

也有的只写文种——直接写“闭幕词”作为标题;

复式标题

主标题揭示会议的宗旨、中心内容,副标题与前两种标题的构成形式相同,如《我们的文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

(2)时间: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

(3)称谓: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

开头顶格写称谓,应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与会人身份而定,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朋友们”或“各位代表”、“各位同学”、“同学们”、“运动员同志们”等等,如有特邀嘉宾,可写作“尊敬的××先生,各位代表,朋友们”等。并用冒号引起下文。

2.正文: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开头:宣布会议或活动即将闭幕之类的话——会议或活动已经完成预定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

2.主体:对大会或活动进行概括总结和评价——概述会议或活动的进行情况、恰当地评价会议或活动的收获、意义及影响,核心部分要写明会议或活动通过的主要事项和基本精神,会议或活动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向与会人员提出贯彻会议或活动精神的基本要求等。一般来说这几方面的内容都不能少,顺序也是基本不变的。写作时要掌握会议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会议内容予以阐述和肯定。同时,可以对会议未能展开却已认识到的重要问题作出适当强调或补充————行文要热情洋溢,语言要简洁有力,起到激发斗志、增强信念的作用;

3.结尾:对有关单位及服务人员表示感谢。先以坚定语气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表示祝愿;

结束语——用以宣布会议或活动结束,通常只有一句话:“现在,我宣布,×

×××大会(活动)闭幕。

要与开幕词前后呼应、首尾衔接,显示大会开得很圆满、很成功。

例文书本P127页、

(四)闭幕词写作须知

(一)跟踪会议进程,掌握全面情况;

(二)注意和开幕词前后呼应;

(三)补充会议内容,适当深化和发挥;

(四)高度综合概括,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技能训练题:书本P129页的第3题。

课后作业:书本P148页的思考练习第

一、二题。

推荐第5篇:第一节功教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功

授课人:梁凤梅

教学目的: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

3、知道功的单位。

4、能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重点 :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难点 :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 学 方 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去“做工”,在农村里做各种各样的农活叫做工;在工厂上班叫做工;就连你们写作业也可以叫做工。用一句话来总结生活中的做工:就是消耗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在我们物理上也有一个“做功”,但这个“做功” 是不是那个“做工”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新课教学

1.力学中的功

物理学上的功往往包含有“贡献,成效”的意思,还具有更确切的含义。比如:课本里的货物受到叉车一个向上的力,并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看到了叉车的工作成效,我们就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等等。那么物理学上是怎样对做功定义的呢?阅读课本62页第三段,划线。

尝试分析:完成课本63页“想想议议 ”

通过学生讨论和师生互动,使学生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不做功有几种情况。一个力要对物体做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作用在物体上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并且二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2.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

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我们还关心做功的大小,如何计算功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也就是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即: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力用F表示,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表达公式为 : W=Fs

(2)、单位及物理意义

功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长度单位复合而成的,但为了方便和纪念焦耳,物理学中定义了1J,即1J=1N。m ,其物理意义。

3、熟悉教材上的例题,然后试着完成下面例题:

例:人拉着重150N的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20m,人的水平拉力是90牛,那么木块在前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人对木块做的功是多少?(一个学生上台演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4、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5.小结: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6.家作:金牌中相关习题

推荐第6篇:第一节教案(定稿)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学期从全球角度了解了地球分为七个大洲,那么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亚洲)现在我们就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和自然状况。

2、讲授新知:

(1)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经度和纬度位置。

(2)了解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现在我们来观察观察图6.2亚洲的范围,分组讨论: ①亚洲的经纬度是多少?

②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③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师出示图6.3,引导学生完成P3活动(1)(2) (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

先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再让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出示图6.4七大洲的面积比较(万平方千米)。

观察得出: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6)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哪6个地理区域?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中国位于东亚。

3、说一说东亚包括哪些国家:

4、说一说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5、说一说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6、说一说西亚包括哪些国家:

7、说一说中亚包括哪些国家:

8、北亚地区属于哪个国家的?

(7)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域。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有特色。请看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环境?(展示图片,说出那里的气候、居民生活、交通工具等特点。) (8)展示各图,比较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并完成表6.1

推荐第7篇:情商教案第一节

第一次主题

快乐自信受欢迎

教学目标:

1、建立队员之间以及队员和兔姐姐之间的熟悉度。

2、用营队脸谱的方式建立团队圆融感,以及让每个孩子理解每个人对于营队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3、共同订立营队规范。

4、通过营队树的游戏来强化孩子的自我形象的树立。教学过程:

一、快乐情绪导入 破冰游戏-------神奇的儿童乐园:10-15分钟

主讲教师给孩子描述一个神奇的儿童乐园,引导孩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故事导入 :在森里里有一座非常非常漂亮的房子,里面有好多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东西,有甜甜的塘果,可爱的娃娃,会飞的大汽车,可是要到这座房子里面啊需要交通工具,小朋友们你们准备用什么交通工具过去啊------引导小朋友回答。现在我们就想象一下我们已经有了交通工具,我们要准备出发去儿童乐园了。 请小朋友们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儿童乐园出发。

配课教师播放右脑背景音乐。主讲教师在此过程中让孩子想象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在右脑音乐的背景下,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小朋友们到了乐园后首先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想认识各位小朋友,请每位小朋友自我介绍一下(出示手偶)

教师让孩子们认识营队里的每位朋友。根据音乐传玩偶,音乐停止时玩偶在哪个孩子的手里,他就做精彩的自我介绍。

二、情商主题活动

时间: 20-30分钟

1、建立营队-----营队脸谱

启发孩子理解,每个人对于营队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重要的。

主讲教师:小兔子非常喜欢大家,大家喜欢小兔子么,这个小兔子就是我们营队的脸谱,那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喜欢小兔子,就请你们把自己的照片贴在小兔子的身上,现在呢我们就是组成小兔子家庭的成员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XX是小兔子的眼睛,XX是小兔子的鼻子等,每个孩子的照片都强调一下,那么如果小兔子没有了眼睛,没有了鼻子,是不是就不可爱了呢。让每个人尝试把脸蒙起来;眼睛蒙上;把鼻子捏起来;把耳朵捂住;把手脚捆起来的感觉,强调每个队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所以我们要按时来上课,因为你们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们不来上课,那小兔子就不完整了哦。

2、营队树的建立

请小朋友们在白纸上按下自己的手印,然后教师将小朋友的手印用线条绘成一颗大树,然后每个孩子手拿一个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印像什么水果,教师让每个小朋友理解这颗大树,里面的果实都是营里的小朋友种的,再次强调团队的圆融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非常重要的!如果小朋友们不来上课,那么果实就会掉下来。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果实掉落,你们每节课要不要都来上课?”所有的孩子都大声的喊出“要!”

3、营队公约。

教师展示卡通版本的《营队公约》,告诉小朋友们在在享有独一无二的自己时,也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每个人也要遵守规则。规则如下: (幼儿自己制定)

当教师说话时,我要用眼睛看着她;

我要积极的举手参加游戏;

我要粘在自己的垫子上。

4、快乐大气球----

(1)、请幼儿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圈。

(2)、教师发出指令说:\"放气\"时,幼儿嘴巴里发出放气的声音并向圆中心走,小手不能放掉;

(3)、当教师发出指令说:\"打气\"时,幼儿立即往后退把圆圈拉大,但是手不能放掉;

4、当教师发出指令说:\"不好了,气球爆炸了。\"幼儿发出\"啪\"的一声,放开拉着的手代表气球爆炸了。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明白气球爆炸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把手放开了,所以让气球不爆发的办法就是大家一起把小手拉的紧紧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团队合作的圆融力。

5结束语

-------小朋友们,现在教师要交大家一句我们营队的暗语,-情绪X号营,快乐自信受欢迎。这句暗语不能告诉其他人哦。

请大家认真喊出来,然后布置家庭策略

一、请帮助孩子回忆营队中其他孩子的姓名、以及在营队脸谱中的位置。

二、制定家庭公约

注意:

1、家庭公约条数要少于总人口数,一般三口之家在一到两条之内;

2、家庭公约制定时要全家共同参加,征得全家同意,并且共同遵守;

3、采用积极的语言,比如:我要……;

4、家庭公约需要定期更换,更换时需要全家同意;

5、家庭公约制定结束之后要写下来贴在显眼的位置上。

推荐第8篇:第一节中东教案

第一节 “中东”教案

金华中学 宋成艳

教学目的:

1.读图查找中东的范围、位置和五大石油生产国,说明地理位置三洲五海的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占世界的地位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整理、对比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促进认识客观世界能力与水平螺旋式上升。4.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热点、国家大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点:

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点:

1.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2.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利用媒体的时事报道,引导学生关注伊拉克战事发展及战争对中东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影响。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因及相关信息,并

重视创设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部分设计是为了突出: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幅度减少记忆知识点的数量;强调从生活走向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学生多层的知识结构。

建立“四学”目标:

能学:建立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想学:建立与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会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互换。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了东半球其它的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

课件展示: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探热解中东 教师:请留意大屏幕。

课件展示:①伊拉克战争新闻片片段②新闻材料片段,既二战后中东战争资料③灾难深重的伊拉克儿童图片 (伴随CAI课件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中东的印象── 学生回答:──

教师:战争对中东有何影响,尤其是对中东儿童的成长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长期战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这引起世界广泛关

注,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二、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 教师:提出问题,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的问题,而是加重了中东人民的灾难,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不能以非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中东的热点问题呢?究竟还有什么原因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呢?今天我们从

习策略基础上的想学。

坚持学:建立在意识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新课程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好

角色互换的心理准备,实现师生互动

以及生生互动的探

究学习方式。

通过时事走入地理,用与伊拉克儿童对比的方式,激起同学们热爱和平,关注和平的价值趋向。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是本节重点,教学中采取的是多元化教学和对问题认识的逐步升级的探究方法。

地理的角度开始探“热”解读中东。首先从“中东”名称的由来说起,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

第一,了解认学生回答:(伴随学生回答,CAI课件展示资料链接内识中东的范围。采容) 用填图、添色或画

阴影等多种形式查教师: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找识记最基本的地课件展示:资料链接:中东范围 教师:这里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名称吗?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中东主要国家的位置?

理知识,通过师生

互动检测认的水

平。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中东》一课反思

中东是世界上的一个热点地区,这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总之,中东地区由于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而入选本教材。课本围绕“热点”二字,讲了中东 的重要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文化差异四方面内容,条理很清楚。

课堂上,我先由新闻引出了中东,引导学生谈论中东为什么成为热点地区。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看来他们知道的还不少呢。我将学生的答案进行了归纳整理,加以补充,公布本节的四大学习重点:重要的位置、丰富的石油、匮乏的水资源和文化差异,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明确了本节重点学习内容。

每一方面我都设置了练习题,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了解与掌握,让他们主动发现每个问题,让他们充分地参与进来,尽可能的动起来。

重要的位置,我让学生到黑板上介绍分析,说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原因,通过他们的具体介绍,再让学生总结要点:两洋、三洲、五海。这样就比较牢固了。

丰富的石油,我让学生先看饼状图,让他们自由发言,看到这三个饼状图,你想说点什么?学生马上总结出来了“中东的石油的储、产和出口量均世界首位”,不需要学生看课本的文字说明,仅一幅饼状图学生就形象地记住了这三最。

最有趣的是中东石油的外运路线了。我让学生做船长,让三位船长驾驶三艘轮船,将波斯湾的石油分别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这一活动让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先按小组共同探讨了运油路线,然后选出一位最佳船长,代表本组上讲台上,给学生详细周到地介绍了自己轮船经过的各个地区,边说边画,其他的同学争相补充修正,课堂气氛真的是呈现出了空前高涨的局面。就连平日不爱说话的潘琪也都抢着举手发言了。船长介绍完之后,再让船员上黑板上把表格填写完整,其余学生在书上主动默写了下来,效果真的是很好。

课后我想,如果上课我还像以往那样,让学生举手发言对着书本介绍的话,肯定没有今天这样的活跃气氛,学习的效果也绝对不能像今天这么扎实。其实差别就在于我们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每一环节,是否充分让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如果学生的学习真的能调动起来,那课堂效果真的会令我们满意的。

所以,今后在地理教学中,我认为老师一定多思巧布局,把每一个普通的教学内容设计得让学生想动、敢动。同样的内容经过我们的精心设计,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动起来了,我们老师上课的情绪会更好,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当然我们老师必须得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的理念,把教材用活,用好。

评课记录

1.于锡军老师的评价:

本堂课的语速,语调还是把握得挺到位,互动性还很强,整堂课学生很活跃,出现一呼百应的效果,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带领完整。气氛特别活跃,与当今的有效教学模式没有什么差距,但板书的内容不是很完整。

2.张桂兰老师评价:

问题逻辑性很强,读图的基本功得到了及时训练,小组讨论具有实效性,气氛很活跃,与学生感情达到了共鸣。

3.张玉江教师的评价:

本堂课的内容到位,选题材料很好,但是这堂课的总体状态不够兴奋,还有待提高兴奋度。

推荐第9篇: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一节 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Pa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

2

4

22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22三、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四、作业:探究之旅

推荐第10篇: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第1节 Word 2003基本操作

【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回忆上机实践课所学内容:

1、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是什么?文本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2、保持文件时文件名和扩展名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新建一个Word文档?

【学生及教学分析】

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大多不是太熟悉,特别是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多未使用过。本章作为office的重点内容,包含了Word窗口菜单等基本操作,简单介绍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容易造成学完就忘的现象。所以,本章教学结合教学案例实例,在解决任务问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吸引学生兴趣和参与,同步介绍操作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学生掌握操作的教学目标。

【新课引入】

通过制作一份通知为例引入本章课程。了解Word2003的启动退出,熟悉Word2003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掌握Word2003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制作文档,一级格式的设置等。 本节重点

1 .word软件窗口构成

2.word文档的编辑和简单格式化

【授课内容】

1、认识Word 2003 启动:

(1)使用“开始”菜单

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即可启动Word 2003。

(2)使用桌面快捷方式

如果桌面上有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图标,可以直接双击桌面上的Word 2003快捷方式图标,即可启动Word 2003。

退出: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窗口及其组成 1.标题栏 2.菜单栏 3.标尺 4.工作区 5.滚动条 6.工具栏

 显示或隐藏工具栏

Word 2003 提供了多种工具栏,根据需要

可将其显示或隐藏。如果要显示某种工具栏,可以单击“视图/工具栏”, 在显示的级联菜单中单击要显示的工具栏,显示的工具栏前面都用“√”标记。如果要隐藏某工具栏,可再次单击该标记,使其前面的“√”消失。  移动工具栏

工具栏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可变的,要想移动固定工具栏,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工具栏左边的移动控点“”处,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就能移动工具栏的位置。 7.视图切换按钮(详细讲解各种视图的特点)

在Word 2003中,视图是指在对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浏览或者打印等操作时,Word 2003提供给用户的访问文档的方式。为了便于用户进行不同的编辑或者阅读需要,Word 2003提供了五种视图供用户选择,分别是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阅读版式。除了上述五种视图外,在进行文档打印时,Word2003还提供了一种视图叫打印预览视图。

2、实例练习--制作请柬 制作封面

(1)新建一个word文档

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 单击“文件/新建”命令

(2)单击“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方向(横向)” (3)单击“文件—页面设置—纸张—纸张大小(A4) (4)单击“视图—显示比例—整页” (5)单击“插入—分隔符—分页符”

(6)单击绘图工具栏“矩形”按钮(在第一页画一个和页面一样大小的矩形框), (7)双击矩形框边框—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填充颜色(红色)

(8)单击绘图工具栏“文本框” 按钮(无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输入“请柬( 72磅、字 阳文、黑色、符间距加宽25磅)

(9)单击绘图工具栏“文本框”按钮 (无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插入图片(郁金香) 制作内页

(1)单击绘图工具栏“文本框” 按钮(无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单击绘图工具栏“插入艺术字”按钮—输入 “尊敬的阁下”(竖向)

(2)单击绘图工具栏“文本框”按钮(竖排)--输入正文内容(并调整) (3)单击“格式—背景—填充颜色—渐变—预设—麦浪滚滚(斜上)“ 保存

3、实例练习

(1)新建一个word文档

(2)输入文本:在新建的文档中输入下列内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共设置四个等级。一级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两部分。一级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有的考生上机考试考得很好,可是成绩公布时却为什么没有及格?

一般情况下,考试当中要求考生将所有的题都做在自己的考生文件夹下,如果你没有将答案做在该目录下,即使你做的很好,也不会有成绩。另外在做完题后都应存盘,否则也会影响你的成绩。

 换行(Enter)

 分段(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段的位置,按回车键)  删除(Delete和Backspace)  标点符号(插入—特殊符号)  时间和日期(插入—时间和日期)

(3)保存:以“Word基本操作1.doc”为文件名保存在“E:\\Word实例”文件夹中。 注: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 保存对象是新建文档(二者没有区别)  保存对象是已存在文档

保存:按照原路径保存文件, 会覆盖原文件。

另存为:另外选择存储路径,原文件继续保留,修改后的文件是另外一个。

(4)分段与合段:将文件“Word基本操作1.doc”第一段中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共设 置四个等级”开始另起一段,使原来的第一段成为两个自然段;将最后两段内容合成一段。

 分段(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段的位置,按回车键)

 合段(删除段落之间的段落标记)

(5)另存为:并以文件名“Word基本操作2.doc”保存到“E:\\Word实例” 文件夹中。

(6)关闭文件:关闭文件“Word基本操作2.doc”。

(7)打开文件:打开文件“Word基本操作2.doc”, 在文本前加上标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将插入点移至文本最前面,按回车键(Enter)空出一行,输入标题即可。

(8)移动、复制、删除:将正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移动到正文中第一段位置,将调整后的正文中最后一段在原内容下面复制5次,将正文中第一段删除,最后以原文件名保存,并关闭该文件。

移动:选中--剪切—粘贴(Ctrl+X--Ctrl+V)

选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至新位置 复制:选中—复制—粘贴(Ctrl+C--Ctrl+V)

选中—按住Ctrl键的同时拖动鼠标左键至新位置

(9)插入文件:新建一个Word空白文档,插入文件“Word基本操作2.doc”的内容。 插入文件是将另一个文件的内容插入到当前文档的插入点,这个功能可以将几个文档合并成一个文档。

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插入另一文档的位置。 2)单击“插入/文件”命令,打开 “插入文件”对话框 3)在“插入文件”对话框中,选定要插入文档所在的文件夹和文件名。

4)单击“插入”按钮,即可在插入点插入选择文件的内容。

(10)插入脚注和尾注:将最后一段中的“基础知识”一词后添加脚注,脚注内容为:“占总分的20%”;在“操作技能”一词后添加脚注,脚注内容为:“占总分的80%”;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共设置四个等级”后添加尾注,尾注内容为:“摘自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站”。

脚注和尾注是对文本的补充说明。

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 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

(1)将插入点定位到要插入脚注和尾注的位置。

(2)单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命令,出现“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3)单击“脚注”选项,可以插入脚注。如果要插入尾注,则选择“尾

注” 选项。

(4)单击“插入”按钮后,就可以开始输入脚注或尾注文本。

如果要删除脚注或尾注,则选定脚注或尾注编号,按【Delete】键即可。

(11)替换:将正文中前三段中所有“计算机”一词换为“Computer”。将文中最后三段内容中所有“计算机”一词设置为三号、红色、加着重号。

常规替换(选中对象--编辑—替换) 高级替换(选中对象--编辑—替换)

1)选择范围。如果是对全文中的某个词或字替换,可以不用选择全文。但是如果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个词或字替换,必须先选择范围。

2)单击“编辑/替换”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查找内容”列表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计算机”,在“替换为”列表框中输入要替换的内容“Computer”。

4)单击“高级”按扭

5)插入点定位到替换为列表框中,单击“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格式”按钮右边的下三角按钮,再单击“字体”命令,如下图3-26所示。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为三号、红色、加着重号,单击“确定”按钮。

(12)以文件名“Word基本操作3.doc”保存在E盘中的“Word实例”文件夹中。 【小结】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Word 2003的启动、退出及窗口组成,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工具栏显示、隐藏和移动,并结合具体例子介绍了格式刷的使用以及段落的概念、段落标记、分段、合段,查找和替换等的操作方法。 【作业】

1、课本例题(制作通知、请柬和名片)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11篇: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师: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师精讲]

师: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

127 ℃,夜晚则降至-183 ℃。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我们就先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 (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太阳。

师: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投影)教材30页图2.1--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向外释放能量。 (板书)太阳暖地面

师:根据教材30页页脚处的说明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 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同样,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也属于长波辐射。 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生:大气层。

师:正确。近地面大气中的CO2和H2O,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贮存能量。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问大气这种受热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生:大气受热的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运动状态。 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生:地面。

(板书)地面暖大气 (活动)教材P31活动1 (投影图片)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知识,实现由地面辐射到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知识迁移)

生: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师:非常好。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板书)大气还地面

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再看第2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昼夜间的温差剧烈得多? 生: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师: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吸收、反射和散射三个方面(可做扩展)。通过这三种削弱作用, 1

使太阳辐射只有一半左右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这是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所以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另外,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储存在大气中,同时大气逆辐射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再加上月球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长,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地面\";接下来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暖大气\";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地面\"。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变化)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

二、热力环流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同时投影)

得出结论: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承转: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师:(结合图形讲解)(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两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P33活动3。(投影)

师:讲解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小结过渡)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

(板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图略)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板书)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投影的图片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过渡) 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此时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一定不再与等压线平行,而是斜穿等压线吹的。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两方面的知识,知道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也一起研讨了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及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向变化情况: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12篇:第一节功教案

第一节 功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 难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知识准备 (课前小测)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小组展示)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相互补充)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各小组举例,进行比赛)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学生看书后展示)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让学生查资料)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学生演板)

起重机将200kg的建筑材料,提高到10m高的地方,而后水平移动6m到达楼顶施工的地方。求起重机在此过程中做的功。 五.完成学案练习

六、课后反思

第一节 功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

难点: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P104中的五个图,你能找出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共同点:

在力学中,如果对物体用了

,并使物体沿

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任务二: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

1、用力推石头但没推动。用的力是否产生了成效?为什么?

2、踢出去的足球,运动了几十米。脚对滚动的足球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3、提着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对包做了功?为什么?

简记: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 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1.

2.同位互相举出一个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任务三:会进行功的计算 自学教材P105

功的计算公式:W=

,功的单位是

。 自学P106例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对照课本上的解题过程。 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及心得 试着做P107第

1、

2、3题 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二、自我检测

1、下列情况中做了功的是(

A.一个同学提着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一段距离 B.一个木块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 D.起重机把货物向上提升了5m高

2、1J的功就是(

A.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B.把重1N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C.把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D.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此力的方向上移动1m时,此力对物体做的功

3、某人从一楼登上四楼,第一次用了15S,第二次用了30S,这两次登楼均是匀速,则人登楼做的功是(

A.第一次较多

B.第二次较多

C.两次一样多

D.无法判断

4、在水平桌面上,将重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是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1m后停止,则推力做功

J,重力做功

J。

5、一工人用200N的水平拉力将重4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了20m,接着又杠着木箱前进了15m,然后杠着木箱上了3m高的二楼放下木箱,求这个过程中工人对木箱做了多少功?

6、用一个动滑轮将货物匀速提升1m,已知货物重500N,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人拉绳子的力是多少牛? (2)、人拉绳子做了多少功?

三、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所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解答计算题时的注意事项。构建功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第13篇: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2011年教案·七年级生物 编者:初中生物备课组

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导入明标(2分钟)

【课前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示地球上山川、河流、江海、湖泊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请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哪些生物?那么,什么是生物呢?通过同学们的预习和本节课的探究,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 【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列举周围的生物,养成关爱生物的情感。【强调重点难点】

为达到这些目标,本节课我们探究和展示的内容要抓住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难点:分析生物生命现象的实例属于哪一生命现象。

二、探究交流(7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和预习学案完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教师深入学生,了解、指导、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汇总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疑点、难点问题。

3、各学习小组的疑点难点问题,可由组长写在黑板上。

三、教师精讲点拔(13分钟)

1、针对学生预习学案及探究交流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2、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1)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约为30多万种,动物约为150多万种。细菌(大肠杆菌)、病毒(流感病毒)和许多真菌(酵母菌)的个体比较微小,不易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数量十分庞大。 (2)生物的生命现象,即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里,获取营养并繁殖后代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例如,一粒种子可以发育成参天大树。钟乳石虽然能由小长大,但它不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也不能产生自己的后代,因而不能说它是生物。 ③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也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如通过落叶的方式。

④生物体能够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每一种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例如,“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后就会合起来。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否

- 1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第14篇:第三课第一节教案

课时:6

时间:9.19 第一节学生回眸传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

2了解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和讲究家庭秩序。

3了解中华文化和家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 教学难点:

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预设内容

1 重视家庭教育和讲究家庭秩序。 2 姓名文化和家文化。 学习目标

1 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对你的殷切期望,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那些教育方式你能接受那些不能接受?

2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家法?你认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3 父母给你取名字的寓意,给大家讲讲家族中令你感到骄傲的人。 4 填写p29表格 回顾与反思

学生查找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典故,并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感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

第15篇: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动与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 况判断参照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奔驰的汽车、空中飞翔的小鸟和处于跑步中的运动员,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在操场上打篮球的运动员.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描述

[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桌子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坐车回家的时候,如果以车座位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

[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

[生]我家的小狗第一次看它时在树下,第二次看它时在距离树10米以外的墙角边,以树为参照物,则小狗是运动的,以小狗的狗链为参照物,则它是静止的.„„

[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所得到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 [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师]因为我们讨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板书] :参照物的选择:

(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课堂练习】

教师讲台的左侧走右侧,谈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是运动的?什么情况下教师是静止的?

答:选教师为研究对象,当选讲桌我参照物时,教师 是运动的;当选教师手上拿的粉笔为参照物时,教师是静止的。 【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 【作业布置】

P-16:完成课后作业2-4题 【板书设计】

2.1 动与静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照(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所得到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第16篇: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制备细胞膜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而且我们在做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时,是不是很难观察到细胞膜,是不是有的同学还把气泡当作过细胞膜啊。那么,同学们,我们要怎样区分气泡与细胞呢?在光学显微镜下我们能观察到细胞膜吗? 生:记忆并回答问题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完善与补充。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但是,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科学家也一样,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细胞膜,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但是,“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的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就已经能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 生:思考并讨论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材料一,有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细胞有边界

师:对。正由于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一个边界,伊红才能呆在细胞里,不能流出。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了解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师:上课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制备细胞膜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进入新课

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为什么能作为细胞的边界而不是其他呢?想是吧,首先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先来成分入手。我们要研究细胞膜的成分,是不是先要把细胞膜放到一边,然后才能好好进行研究呢?那么。怎样获得细胞膜呢?看到书里的实验部分。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办法获得细胞膜,但是细胞是很小的,但是我们知道,细胞里面含有物质,且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就会进入细胞,把细胞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细胞膜啦?这也是我们的实验原理:细胞吸水胀破。 我们要做实验研究,是不是都要先选择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实验。那么,什么材料适合做实验呢?同学们看到这四幅图,从四幅图中选出符合研究细胞膜的细胞,并说明理由。

生: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其它众多的细胞器。 师:对的。材料有了,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是:滴一滴红细胞稀释液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等观察清晰时,在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使红细胞浸泡在水中,即可观察到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逐步胀破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的实验是:注意比较加水前后视野中的变化。 细胞吸水胀破后,得到的是混合液,我们要用离心的方法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细胞膜了。

许多有关细胞膜化学成分组成的资料,都是来自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研究。

现在让我们来重温科学家们对细胞膜的探索历程。看到材料一,①1859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同学们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师:对。看到第二个材料,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提示:蛋白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只对蛋白质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同学们又从这里得出什么结论了? 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蛋白质。

师:对的,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那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生:还有糖类

师:是的,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中的脂质占大部分比例,蛋白质也占较大部分。而且,在组成细胞的脂质中,磷脂最为丰富。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同学们可以看出,细胞膜的磷脂占据了大部分。蛋白质在细胞膜行驶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其实,细胞膜与我们生活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看到书本里的小子部分:这是肿瘤医院的检验报告单。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吗?讨论两分钟。

生: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

师:是的,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主要是细胞膜糖蛋白或糖脂减少,导致细胞粘着性降低,癌细胞就易于转移,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增加。所以,癌细胞的恶性增值和转移是与细胞膜成分改变有关的。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为什么它能作为细胞的边界呢?它究竟对细胞这个生命系统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接下来看细胞膜的功能。 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逐渐聚集并且相互作用,演化出原始的生命。在原始海洋的不断进化中,膜出现了,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细胞,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所以细胞的第一个功能便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不是要像我们人类一样需要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但,是不是任何物质都能进入到细胞呢? 生:不是。举例

师: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也就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控制性。其中行使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当然,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像我们人生病也是一样的。

在生活过程中,我们随时都要与外界进行交流,那细胞是不是也是一样呢? 生:是

师:对的,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需要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就得依赖各个细胞间相互作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信息的交流。实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些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例如胰岛素,性激素等的调节。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结合。 (3)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通过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它的功能:支持和保护.性质:细胞壁是全通透的。 思考:如何去掉植物细胞壁?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六、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的内容就讲完,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内容:

1、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功能:

七、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一) 制备细胞膜

选材:哺乳动物红细胞 原理:细胞吸水胀破

(二) 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第17篇: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成德炎

开学在即,又将迎来新的一届学生入学,他们将带着好奇踏进校门,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满腔的热情踏入这还显陌生的环境。面对这一群充满豪情和斗志的小伙子,我们新生的班主任应该把握好这一契机,上好第一节班会课,开个好头,为这群弟子今后三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初步的基础、定下大致方向。那么,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除了强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实习安全守则,我觉得以下几方面也是不可少的:

一、灌输吃苦意识。强调技校的学习生活会是很艰苦的,与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区别:强度技校是以学职业技能为主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扬“能吃苦,敢拼搏,不怕困难就怕懒”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创造辉煌。这样先给学生交个底,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不会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何况此时的他们正满怀激情、充满斗志,所有的“未来的辛苦”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一碟,引导好了反而更激发他们的斗志。

二、强化集体主义教育。这个集体是由班主任和班里各成员组成,每位同学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每位同学的光荣都是这个集体的光荣,这个集体的光荣也是我们每位同学的光荣。优秀的集体会带动我们每一位成员健康而又快速地成长,我们的成长又会促动集体的建设,使这个优秀的集体变得更优秀。现在我们的集体已组成了,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去建设“他”了。要把这集体建设成一个优秀的集体,需要我们每位同学的无私付出和密切的配合,需要我们每位同学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具体怎么做,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开展,那么,对于这个集体的建设,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回去想想,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关键是要让他们拥有为建设这个集体做奉献的精神和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开学就灌输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能为后来的班风、学风建设打基础。

三、信心教育。可能现在社会上认为技校生都是些中考成绩比较差的,将来前途未卜,漫漫长路,未来还难以预测。如何给他们打气,让他们斗志昂扬地迎接新的生活、迎接新的挑战,这是我们新生入学第一节班会课的中心任务。可以尝试这样引导他们:“今天是我们进入技校生活的第一天,一天的时间能改变什么?一天可能很难改变什么;那一个月呢?一个月总可以改变一些东西;而一年呢?则可以改变许多东西。我们拥有多长时间?整整三年,还有什么改变不了?当然三年也是由短暂的一天又一天累积起来的,每一天都是这三年的1∕1095,我们都要好好珍惜,不虚度每一天。这第一天的时间已过不少,可能很难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但只是‘很难’,不是绝对的,因为,改变我们的

思想,用不了一整天!回去后各位同学写我们进入技校生活的第一篇日记,把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计划、我们的拼搏精神、我们的思考等等都写进去,让这技校的第一篇日记扬起我们奋斗的风帆,激励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记住,只要你愿意,成功就在前面,正等着你去摘取。”

四、塑造人生思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高速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型社会,也许你今天还能适应这个社会,睡醒一觉后就发现自己落伍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是不是得思考我们的未来: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我”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我”准备通过哪些努力来提升自己、塑造自己?可以明确的是:单单一个好分数是肯定不行的。此时,我们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就能力和品质方面入手去思考。能力如:交际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办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品质如:正直、诚信、宽容、坚强、独立、自信、执着、善良等。

五、挫折教育。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在接下来的三年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位同学都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挫折。比如成绩不理想,学习退步了,班干工作失误了,受到同学或老师的批评了等等。要让学生现在的“三分钟热度”保持更久,当然,最好是能保持三年,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一节班会课就引导学生碰到受挫或不如意时,要学会寻求外在的帮助和内在的调节、鼓励,让自己尽快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外在的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同学和朋友的开解,家人的支持等;内在的则可以自己这样“拷问”自己:“我承认自己受到挫折了吗?”

回答:“是。”

问:“只有我是最不幸的吗?”

回答:“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碰到挫折,碰到挫折是正常的。”

问:“那我因受到挫折而郁闷不开心了吗?”

回答:“是。”

问:“我沉迷于郁闷对我有帮助吗?”

回答:“没有。只会有害。”

问:“那怎么办?”

回答:“放弃郁闷,振作起来,把挫折当作是对自己的锻炼和挑战,继续努力前进!”

经过技校三年,应当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离开技校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技能和自信。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

第18篇:第一节语文教案

第一节语文课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如何表现,了解语文科作业规范。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老师。

三、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各个环节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

教学过程:

一、以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探讨什么是语文。

提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和语文打交道,整整六年了,你认为什么是语文?

二、自我介绍,以自身的求学经历让学生体会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

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桌睡觉和不交作业。

三、教材介绍:

1、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

2、教材封面的内容:上半部分为文言,这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册书里展示了一部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下半部分的图案是什么?——两匹扬蹄的骏马。

有什么寓意?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

一马当先(比喻领先);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龙马精神(像龙状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马到成功„„

3、寄语:

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

三、明确语文的重要性,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

推广普通话的笑话故事《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 1

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

师总结:

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跨世纪的年青一代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面子不知道往哪儿搁。相反,语文学得好,并能学以致用,能及时巧妙地解围。

故事

一、周恩来巧答美国记者问,

美:总理你使用的是美国的派克钢笔。总理:这是我的朋友在援朝中的战利品。送给我做纪念。

(此次对话让美国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们。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故事

二、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想办法后,教师公布答案) 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什么意思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故事

三、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

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再看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我要炒肉丝。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想要一份炒肉丝的菜来吃,一是我想亲自炒一份肉丝。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语文学习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要想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就必须学好语文,引用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一句话:“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许多同学事后谈论:“我还真不知道语文这样重要,看来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学习。”

明确语文的“四大天王”:仔细听、大胆说、广泛读、勤奋写。

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

“曹操吃鸡肋”的故事:

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

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会“听”的同学刚刚应该已经记下了鲁迅、玛丽•居里、白居易、马致远!因为这是绝好的作文素材,能记起一些信息吗?指名学生提问)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

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

第四、写。“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同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作一定要重视。

语文学习歌诀:

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 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 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 课本学习贯始终。

注重积累:

1、多练笔。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写好日记、周记、读后感等。

中唐诗人李贺,终日骑驴游走,《新唐书》本传说:李贺每天早上太阳一出,就骑上毛驴到山野间转悠,背着个古旧的破锦囊,东瞧瞧,西望望,有了灵感就在驴背上记下来,装进锦囊里,晚上回家整理成篇。

2、听课和练习。通过课堂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3、看书读报。《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四、语文科作业规范。

五、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穿插一个“爹,转弯了”的笑话: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第19篇:Photoshop第一节教案

翠岗中学体艺“2+1”

《初识Photoshop 7.0》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Photoshop功能,认识Photoshop界面。 (2)学会利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 教学重点:

(1)认识Photoshop界面。

(2)运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

(PPT):一些精美壁纸和宣传海报

老师提问:这些精美的图片,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那是用什么软件来做出来的?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等显然作不出来这种效果,你们还知道哪些处理图片的软件?从而引出课题——《认识photoshop》 2.交流探索,了解功能

老师简要地介绍Photoshop这个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是目前最流行的图片处理工具,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有人这样形容它:“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3.初次体验,认识界面

任务1:请同学们启动photoshop,了解它的界面 (PPT):photoshop界面

教师对photoshop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① 菜单栏

任务2:寻找一些常用的命令

自由变换命令、新建文件命令、打开文件命令、新建图层命令、素描命令 ② 工具箱

任务3:查找套索工具,并回答有几种套索工具 ③ 属性条 ④ 编辑窗口 教师演示:新建文件 文件→新建

设置文件名、尺寸大小、分辨率等

翠岗中学体艺“2+1”

单击“好”按钮 ⑤浮动面板

教师介绍颜色调板、图层调板、历史记录调板等。 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1.回顾导入

回顾Photoshop软件的界面组成。 2.概念讲解 (1)像素

在Photoshop中,“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基本单元,它是由一个小的方形的颜色块。一个图像通常由许多像素组成,这些像素被排成横行或纵列。 (2)分辨率

分辨率的单位是“像素/英寸”,即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数量。如果图像分辨率是72像素/英寸,就是指在每英寸长度内包含72个像素。图像分辨率越高,意味着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越多,图像就有越多的细节,颜色过渡就越平滑。 (3)RGB模式

RGB模式是基于自然界中三种基色的混合原理,将红(R)、绿(G)、蓝(B)三种基色按照从0~255的亮度值在每个色阶中分配,从而指定其色彩。 (4)图像格式

BMP格式(*.BMP)

BMP图像文件最早应用于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系统。 PSD格式(*.PSD)

PSD是Adobe公司的图形设计软件Photoshop的专用格式。 JPEG格式(*.JPEG)

JPEG是一种支持8位和24位色彩的压缩位图格式。 3.Photoshop的简单使用

(1)使用使用“打开命令”打开文件 教师演示:文件→打开

选择要打开文件的名称

单击“打开”或双击要打开的图像文件

任务1:打开“守住绿色”的广告效果图,使用以下快捷键练习。

全选:Ctrl+A;

反选:Shift+Ctrl+I;

取消选择区:Ctrl+D;

翠岗中学体艺“2+1”

选择区域移动:方向键;

将图层转换为选择区:Ctrl+单击工作图层; 自由变形:Ctrl+T;

(2)存储文件

教师讲解存储和存储为的区别

任务2:存储修改后的“守住绿色”的广告效果图,分别保存类型PSD和JPEG的文件。 4.点评作品,课堂总结 ①作品上交 ②学生自评 ③学生互评

第20篇:第一节 金属钠教案

通过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吹气生火的魔术。表演者对着棉花吹了一口气,棉花就着火了,是不是表演者很神奇啊。其实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原来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燃烧了。那我们可以利用过氧化钠的这个性质做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科学家还利用溴化银的感光性制成感光交卷,利用叠氮化钠在强烈碰撞下迅速生成氮气的性质,制成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回想一下初中学习酸及其性质的场景 首先我们先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状态、颜色;

采用实验方法探究稀盐酸与指示剂、金属、生锈的铁钉、与氢氧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

通过比较硫酸和盐酸的性质,获得酸的通性。

根据物质水解解离出的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不同分为酸、碱和盐。 可以总结研究物质性质,常用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比较和分类。 那下面我们以观察金属钠及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例,体验观察、实验、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观察的目的:1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的相对大小和熔点的相对高低。2认识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内容: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从图可知金属钠是固体、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是固体、淡黄色、密度比煤油大,硬度小。

一个存放少量金属钠的仓库着火了,消防员赶到后,用高压水枪灭火,结果钠浮在水面上快速游动,由不规则的形状快速融化成小球,,还发出剧烈的响声,火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变成了火海,甚至发生了爆炸,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这可让消防员非常头疼,尝试了各种变法,用最后用沙子才把大火扑灭了。

那通过这个事件,我们知道钠着火了不可以用水,是因为钠与水发生反应。那通过上面的新闻,请同学们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现象: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 分析:密度小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的熔点较低;生成气体;爆炸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说明生成的碱性物质,也就是生成了氢氧化钠。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注意事项: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钠的大小不能比黄豆粒大。

小学生第一节教案模板
《小学生第一节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