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无悔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无悔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后感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有一种激昂,叫青春——革命的青春,热血沸腾;奋斗的青春,坚定不移;前进的青春,无怨无悔。

《青春之歌》——一曲热血青春的赞歌。作为女作家杨沫的优秀长篇力作,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林道静是一名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学生,从一开始对家庭、对个人命运进行抗争,到后来投身抗日救亡洪流、走上革命道路,道静在革命者的指引下逐步提升觉悟,最终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部作品生动地展现了特定了历史时期学生运动的发展,并提炼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命运、人民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本书主人公林道静,是以作者本人为生活原型,成功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道静是惹人喜爱的,她热情美丽、爱恨分明、顽强不屈、忠诚爱国、信仰坚定,这些特质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该形象血肉丰满、真实感人。面对不公的命运,她不甘屈从;面对腐朽的家庭,她敢于抗争;面对黑暗的社会,她奋力抵抗;面对革命的召唤,她弃暗投明;面对敌人的酷刑,她意志顽强;面对救亡的洪流,她敢于献身。道静在卢嘉川、林红、江华等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走向成熟。她作为一名资产阶级出身的小知识分子,一开始只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反感,并对革命抱有浪漫主义幻想。然而,卢嘉川的被捕使她在残酷现实面前如梦初醒,毅然与腐朽自私的余永泽分道扬镳,勇敢地走上流血牺牲的革命道路。后来,她不幸入狱,依然能以坚定的信仰藐视敌人,并在难友林红的教育下,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正所谓“百炼成钢”,出狱后的道静脱胎换骨,比以往多了几分成熟沉稳,少了几分幼稚浅薄。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不在残酷面前退缩,而将一腔热血泼洒于光辉的革命战线——她的青春如此美丽,无怨无悔。

故事会老,时代会过去,但是,精神是永远不老的,当我读这本红色经典书籍时,还是会热血沸腾,作者杨沫在书里使用了一个植物的比喻:“革命同志犹如“雨后春笋”前仆后继,永不止息”。是的,永不止息。青春,确实是美好的字眼,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只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热情,只要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青春之歌,用唱不衰。那个时代,其实并不遥远,那种精神,也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唱着青春之歌,用青春换来了和平的现在,而我们,也将唱着青春之歌,用青春书写美好的将来!

青春之歌 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

无悔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
《无悔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