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年级思品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3课时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 3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8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4课时

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知道诚信是自尊自爱的表现,爱惜自己的名誉 2.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现在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教学重点:1.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学习正确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错误 2.了解诚信的可贵,学会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3.引导学生努力做诚信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树立榜样、反思、辩论等活动,引导孩子做诚信之人,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勇于反思

第一课时: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过程:

一:讲关于诚实的故事

1、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有关“诚信”的话题。(板书:诚信)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诚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名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讲一个诚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2、师讲述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因为华盛顿小时候很诚实,所以他的爸爸很(骄傲),并且夸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3、交流: (1)、你说过慌吗?为什么说谎?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有人当众戳穿你的谎言,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生集体点评。

4、教师讲述:一位博士的故事的启示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博士,学问做得很好,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在学校时有过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了解到这些情况,用人单位就谁也不愿录用他了。过去的不诚实居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师出示课件——博士个人资料:

1、学习成绩优异;

2、学问做得很好;

3、诚信记录: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 师:你们想一想,他应聘的那些用人单位会不会录用他呢?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 师指名回答:(不会)

师:这个故事的结果就跟你们预测的一样,那些用人单位都没有录用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学校时有多次借钱不还的事,假期打工时,还有过欺骗行为。使他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个博士除了失去工作,还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展开想象,交流,师指名回答。(失去了诚信)

师:是的,是失去了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那位博士一样,即使有着聪明的头脑、出众的能力,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更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做人首先做到诚信。

5、交流 (1)、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讲真话,不撒谎。”你认为呢? (2)、请将你的观点写下来。 (3)、指名发言。 (4)、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拍手拉勾不要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我们都记得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遵守承诺,说道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板书:拍手拉勾不要变)

二、活动一: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1、引入: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曾子的人,咱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2、师:在我国古代,一头猪对一家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财富,而曾子为了一句不经意的承诺,尽杀掉了一头猪,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诚信)

师:对,是诚信。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干多年前,可是它仍然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信守诺言,要说到做到。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三、活动二:交流:

1、如果别人不守信用,你会怎样想?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你说话算数吗?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一个的信誉是慢慢建立起来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上,并尽力做到。

四、活动三:把你最信任的同学朋友介绍给大家,写下他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1、学生写下来。

2、指名发言。

3、师生集体点评。

4、小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播种真诚,才能收获友谊,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第三课时:诚信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二、活动一:《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1、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 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 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将诚信,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活动二:阅读课文、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看看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是不诚实的行为。为什么? (2)分组讨论,说说。不诚实有什么危害?

(3)交流、总结:不诚实的后果,做了不诚实的事心里会不安、害怕,不诚实只会害人害已。

3、小结:

诚信是金,但在讲诚信时,还应多一份智慧,有智慧的诚信就是与人为善,在咱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人无信不立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里。

四、活动三:完成书上的“我的诚信档案”。

1、自己评价。

2、同桌之间相互评价。

3、小结: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一个海洋。同学们,相信诚信的力量吧,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第二单元 伸出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1、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用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4、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主动认识和关注弱势群体

2、消除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一些偏见与歧视

3、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同在蓝天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他们和我们 同在蓝天下,特别要我们的尊重与理解。(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

二、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

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 “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

4、小结:他们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但他们更需要我们尊重与理解。

三、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四、小结:

他们每一个困难的克服和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们以顽强向 上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

第二课时: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 便利。(板书课题:生活因爱更美丽)

二、活动一:你知道社会、国家有哪些措施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26页

2、指名回答。

3、师生集体点评。

4、关于公益设施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

5、学生讨论。

6、指名回答,集体点评。

三、活动二:你知道哪些公益活动?

1、学生之间分享资料。

2、介绍“希望工程”。

3、如果有机会参加公益活动,你愿意做些什么?

4、学生讨论,集体点评。

5、小结: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点点付出,却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与希望。用爱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

四、活动三:随时伸出我的手

1、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2、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书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小结: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心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

五、你知道有多少节日是为老、弱、病、残者者设立的吗?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全国助残日是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国际残疾人日是12月3日;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国际老人节是10月1日。

第三课时: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1、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三、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

3、验收“爱心工程”。

4、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四、活动三:写爱心日记。

1、学生把自己帮组残疾人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要同欢乐,我们要共风雨,我们要珍存同一样的爱。

五、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关老、弱、病、残者的信息。

第三单元 我的绿色日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的责任,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4、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分别是“流过家乡的小河”、“我们时刻在呼吸”、“大自然中的朋友”、“呵护绿色的家园”构成,四个主题以学生日记为线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本“绿色记事本”把自己的调查及时记载下来。 流过家乡的小河 教学要求:

1、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家乡的小河给我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2、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家乡的小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回忆,揭示课题。

1、同学交流爱心活动的经历。

2、揭示新课学习。

二、进行新课,讲解知识。

1、清清家乡水。

教师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水的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水的情况。

讨论交流:

水要不要保护? 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

2、沿着河边走一走。

河水怎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完成p41作业。

板书:我的绿色日记

(一) ——家乡的水 我们时刻在呼吸

教学要求:

1、知道新鲜的空气使人尽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我们时刻在呼吸。

2、调查研究,知道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展示,引入课题。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揭示、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学习知识。

1、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说说新鲜空气是从何而来? 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

2、天空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

空气中的其它颜色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三、布置活动,完成作业。

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找找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完成下列作业:

我的绿色日记

(二) ——我们呼吸的空气

大自然的朋友 教学要求:

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

2、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学会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新的课题进行学习。

二、学习新知,理解内容。

1、听听它们的呼唤。

出示灯片,教师讲解大自然 给我们的一切。

学生讨论说说:吃的、用的、穿的,有哪些来自大自然?

2、水百合花的启示。

学生自学文章p48,思考:水百合花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保护环境,人们行动起来了吗?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环境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三、调查研究,完成作业。

到你的家乡各处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写下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三) 呵护绿色家园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绿色家园,怎样来呵护我们的这个家园。

2、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谈话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1、我是环保小卫士。

①、读一读《绿色使者》,思考: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绿色使者的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宣传画,为环保做一则广告。

给处理垃圾的人们提点建议;自己想怎样来为环保做贡献? ②、讨论回答。

2、我家的绿色生活。

①、教师讲解绿色生活的情况。 ②、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绿色生活情况。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在你的心中,未来的绿色生活是怎样的呢?写写,画画,并写好绿色日记。

我的绿色日记

(五)

——我心目中的绿色家园

第四单元 交通连着千万家

活动课时:3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

2、引导学生了解不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知道有关的家童常识

教学重点:

1、以交通的发展作为了解社会的窗口,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

2、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感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能看到交通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和古今的对比,了解交通的发展,感受现代交通的巨大影响。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交通常识

活动主题一《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2、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3、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分以下几个方面。 (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4、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5、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活动延伸: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

活动主题二 交通海陆空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2、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

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

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

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

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

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 空

热气球升空。

飞艇升空。

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3、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4、争当“小小评论员”。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活动主题三平安走天下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2、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 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 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3、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4、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 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5、活动延伸: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第五单元

祖国真大

教学目标:

1、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和地球仪,增进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3、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懂得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要求:

1、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同时知道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2、了解中国的邻国,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你的家张在学校的什么地方?我们的祖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在亚洲的什么地方?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地图上面找中国。

①、出示课件地图: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②、在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在什么地方?

2、我们的邻国。

①、在地图上找一找,与我们国家相邻的有哪一些?

②、祖国的东南西北分别与哪些国家相邻?

③、读一读小资料:p73.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在地图上量一量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是几厘米,算一算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小明每天走20千米,他要走多少天? 我们的大中国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的面积、土地,中国是一个大国家。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的人们的不同的习俗,以及环境气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我们这里已是早晨8:30分了,可是帕米尔高原上依旧星星闪烁,这是为什么呢?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知识,了解内容。

1、东西南北中。

①、看图,了解中国的大小。

温度

季节

„„

②、交流一下:为什么同一个国家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

2、好大的一个家。

①、看中国政区图。

②、了解中国的家庭成员。

③、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做一做:p77

找一找,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份的位置,并写出与你家乡相邻的省份或国家的名称。 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

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

壮丽的河山 教学要求:

1、知道祖国有山脉,有平原,有盆地,也有高原、河流,还有像珍珠一样散落的湖泊。

2、了解祖国的地势地貌,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了解内容。

1、万水千山

①、我国的大山大河多,大河都流入大海(东方)

②、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

③、读一读我国地势图诗句,p79.

④、说说:黄河像什么?祖国是山多还是水多?自己的家乡在平原还是山区?

2、好山好水好地方。

①、读一读《好山好水好地方》

②、看一看图片,猜一猜:是在哪一个地方拍的图片?

③、说说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准备“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 海峡两岸盼统一 教学要求:

1、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为祖国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同学进行诗朗诵。

2、板书、揭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学习新知。

1、水相连 情相依。

①、说说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变迁。

②、说说为中华民族立功的英雄故事。

③、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知道的保卫祖国的故事。

④、现如今海峡两岸人民盼统一的急切心情。

2、共同的心愿。

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海峡两岸节目。

②、生活中探亲的两岸人民。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想一想:两岸人民相聚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2、你想为台湾人民做点什么?

思品(四年级)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四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四年级思品期中

四年级思品工作计划

四年级思品下册

四年级思品教案

四年级思品教案

四年级思品
《四年级思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