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班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4: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在我国多数城市也在试行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大都控制在30人左右。然而,由于我校特殊的原因,小班化教学的学生人数却大都在10人左右,像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学生人数只有4人,我给我自己的班级模式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袖珍型班级”。面对如此特殊的小班化,我想我们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只有四个人的小班化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面对小班化的教学,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方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优势为助力,避开其不足之处,减少阻力,以便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一、小班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需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小班化教学,首先人数比较少,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地都比较清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就成为现实。大班额教学,教师的备课,上课只能是在中等学生的水平上开始,这样就形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情况,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难以得到实现。

2、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教学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信息足够,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作业的面批面改,不仅是学习上的指导,更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师生间的情感更加融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质量必然会明显提高。

4、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小班化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学间交往的机会明显增多,学生的举止动作都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同学之间情感融洽,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小班化教学的不足:

首先,由于每个班的班级人数减少了,上课时的那种课堂气氛自然就会相应的有所减弱,再加上农村学校受一些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利用各种媒介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光靠老师的描述与解释,学生也只能根据老师的口头表述想象课文内容。因而,在理解和感受情感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导致课文朗读时声音也会缺乏感情,显得稀稀拉拉。所以,在我们这些类似的学校实施小班化的教学,就像是“穿新鞋,走老路”,只是简单地将学生的人数减少了,而教育的资源和办学条件并没有跟上,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依旧没有实现。因此,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在没有充足的教育资源的环境下授课,怎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较浓郁的学习氛围也是小班化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现在的新课标就强调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重视体验,强调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恰恰为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较大的学习时空等等。然而在我们农村,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所接触、获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等等都是有限的,因而在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严重不足,导致这种研究性学习无法真正达到“自主研究”的效果。结果,这种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就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怎样让农村的孩子扩大知识范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第三,最让我困惑的是有些学生惧怕老师向他们投去的关注的目光。小班化教学,班级虽然减小,但是不能减少老师的爱,相反地应该扩大爱的范围,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洒向每一个学生。在上一个大班的课,可能由于人数太多,教师的精力更多地是投入到“扶优辅差”的工作,至于中等生则往往缺少老师的关注。相反,当实行小班之后,教师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或关注班里的每个学生,中等生也不例外。然而当我把教师的关心投向所有学生时,那些胆子稍微小一点的孩子反而有点惊慌失措起来,他们害怕老师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误认为老师的目光是说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反而使他们感觉到不自在起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适量地增加对学生的爱,不能增加他们的压力。如果释放过多的爱,就会像案例当中的学生一样,他所承受的是老师给他的压力而不是爱了,结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

三、如何开展小班化数学有效教学: ①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班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四个侧重:

★根据小班教学特点,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注重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好教具和学具的作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教学实效。

★注重备学生。了解学生综合认知水平,能够解答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维,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注重教学札记。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开展每周上交一篇精选札记(贴到姜堰教育资源网小班化论坛中),评选优秀札记和汇编优秀札记等系列活动,以此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②上课。

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

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师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

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