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南的冬景》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

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了解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有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

郁达夫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诗体,1914年开始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文章题目为《江南的冬景》,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指哪里。

明确:第2段:“大江以南”;第6段:“我们江浙”

第4段通过闽粤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明确的区域界定,指江浙地区,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快速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写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试着给它们各取个名。

明确:①第2段:曝背谈天图(可爱)

②第5段:午后冬郊图(生气)

③第7段:农村冬雨图(迷人)

④第8段:江南雪景图(美丽)

⑤第9段:旱冬闲步图(逍遥)

四、品味赏析

你最喜欢哪幅画?每一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先朗读段落,再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第一组:午后冬郊图

1、所选意象: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色的野草、和煦

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意象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机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的,有红的,有赭色的,还有带点绿意的。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亮丽起来,泛出生气。

第二组:农村冬雨图

1、所选意象: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2、意象特点:淡雅朦胧。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组:江南雪景图

1、所选意象: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意象特点:高雅、宁静。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作者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的雪趣,营造一种审美的意境和情境。

五、方法点拨

1、我们都学过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了吧?大家还记得老舍是怎么写济南的雪景的吗?(投影文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那么大家看,《江南的冬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在描写雪景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济南的冬天》写的是实实在在的雪景,是进行的直接描写。《江南的冬景》没有描写具体的雪景,是间接描写,也是一种虚写。

(2)那么这种虚写体现在哪里,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是引用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出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乡村。”(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让人流连忘返。)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出了雪夜里,那种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了雪后冬晨的惊喜——早梅的绽放)

(3)这样写江南的雪景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有诗情画意的感觉,这样,就做到了通过简省洗练语句传达丰富的意象这一目的。 这就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好处。

所以,今后同学们如果遇到写景的作文,不妨借鉴一下这种写法,来增强自己作文的诗情画意美。

(4)课文为什么要提到北方的冬天?这是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两三个月

(5)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6)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郁达夫散文特点小结: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是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五、课堂小结 江南的冬景让我们回味不已。当我们回头梳理这节课时,我们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知识。

1、文史知识、基础语音知识的等,我们要巩固落实;

2、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冬景,文中妙手偶得的诗句是我们积累的号素材;

3、娴熟的比较手法的运用,更能够突出江南冬景的美和神韵。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注意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技能。

4、对于散文的阅读,我们首先要立足文本,然后进行品读欣赏,感受作者在行文中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

板书设计:

北国的冬景

曝背谈天图(可爱)

午后冬郊图(生气)

江南的冬景—→

寒村微雨图(迷人)

江南雪景图(美丽)

闽粤的冬景

旱冬闲步图(逍遥)

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通过学习《故都的秋》等课文,对故乡以及思乡之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

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其中,在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通过学习《故都的秋》等课文,对故乡以及思乡之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