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概念界定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骤然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据科学家预言:心理疾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疾病。现代中学生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设立心理热线,开设心理信箱等,固然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较好的作用,但远远不能适应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探索和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必将成为当今乃至以后素质教育的一大热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为“学校心理课程”,有的称为“心理辅导课程”,有的称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有的则不愿称其为课程,代称为“心理素质培养”或“心理教育活动”,这些称谓很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人对其赋予不同的内涵。目前现实中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心理教育活动课是新增加的,如同一般学科课程一样,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比如一些学校把改版的初一思想政治课讲成了普通心理学知识传授,或将普通心理学知识以讲座形式一节节讲给学生。这种倾向的存在,主要在于对心理教育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不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质。另一种情况是认为心理教育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把辅导内容局限于学生的问题,把辅导形式局限于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把辅导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学生,使心理教育目标问题化。第三是认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认识。我们认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并不是要新增加一门学科课,而是使其自身的特点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加以明确和突出,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实践证明,心理教育活动课成为了学生最受欢迎的课,丝毫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下面是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2.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像一般活动课程一样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特性。但它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将给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卫生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既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又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一种,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开展适应学习心理发展需要的形式和内容的活动,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的目标的一种课程形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现为教师根据心理知识并围绕学生生活组织相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智力开发、情感陶冶、意志训练、行为养成、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标。

(2)活动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兴趣,适应学生生长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游戏,小品,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的多样性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自发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愉快学习,适应学生生长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3)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的活动他人所代替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学生始终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讲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优势所在。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心育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阶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性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在自己的教学和探索中,我把心育课与一般学科课程进行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探索心育课的教学。 1.心育内容,以优化为主。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比如,数学课主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包括对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训练品质的培养,但这是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弥散,而且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内容就能成为心育课的内容。

而心理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使在学校教育中不明确的心理教育明确起来。它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 例如,在对学生的交往过程进行观察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平时不善于说“对不起”,因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于是我设计了《道歉的魅力》这一活动。将现实生活中两名学生因口角之争而打架的事排成了小品作为教学内容,搬进了课堂。学生觉得很亲切,同时它又像一面镜子,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明白善用真诚的道歉能使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 2.心育形式,以活动为主。

学科教育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即使是活动式教学,也是学生自身单个活动居多(比如,学生看书自学、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讨论局限于讲授的知识,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有限。

心理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这里的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生的那种自发游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的游戏和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心理教育的目标选择设计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能评价活动的结果。

例如:在五年级开展了《送你一缕阳光》的活动。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我设计游戏:制作情绪蛋糕,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过的或喜或忧或怒或惧的事用不同的颜色或形象,做成蛋糕上的装饰,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体验。在活动中有一名女生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伤心得黯然泪下。这时班上的同学纷纷安慰她,使她真情流露,自然地给她送来了一缕阳光。 3.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

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虽然随着新型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的飞速发展,这一权威性有所削弱,但总体上,应试教育中教师发展的职能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心理教育活动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像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还似向导与游客的关系,心育角色,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持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心育课的课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交流为中心,因而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心灵的倾听者,积极的旁观者,是一个配角。 例如,在《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一活动中,我设计让学生写烦恼,说烦恼,解决烦恼,总结经验的一个系列活动。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中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交流自己成功战胜烦恼的经验,积累了许多消除烦恼成为快乐的人的方法,体验到消除烦恼后的轻松愉快。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活动向深层开展,协助学生解决烦恼。最后,学生还能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情绪的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心灵的成长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心育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做塑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 4.心育引导,以体验为主。

从心理机制来看,学科课程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着重训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心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心育课的课堂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体验在这里生成,感悟在这里形成。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

例如,在《让朋友喜欢我》活动中,我利用生活中学生交往的两个片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学生对主人公的评价,感悟到热情、大方的人会更让朋友喜欢。再让学生玩《拷贝不走样》的游戏(游戏的其中一条规则是:每次由一名同学邀请他的8个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有些同学被请到多次,这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多,他感到很快乐。而有些同学一次也没被请到,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少,他感到很扫兴。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觉得朋友多真好!这时我让学生总结升华,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我还应努力做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将感悟写下来,同时也写进他们的心里。 5.心育评价,以综合为主。

学科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作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做客观定量评价。心理教育活动课效果的评价,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心理教育活动谋与一般学科课程的不同: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定量评价为,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心理教育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情绪的唤起和情感。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分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13131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