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威海级初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东省威海市省级初评报告

一、威海市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06平方公里(含文登区)。海岸线长985.9公里。威海市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2个区2个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2015年末,威海市常住人口280.53万人;2016年末,常住人口281.93万人。

2016年,威海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3212.2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5亿元,增长1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7.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食品工业产值1644.3亿元,食品工业产值年增幅9.34%。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远洋渔业产量增长31.2%,休闲渔业产值增长33%,现代果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被农业部整建制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二、威海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威海市全面深入贯彻“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深入实

— 1 —

施食品安全战略,紧紧围绕“监管”这一核心职责,大力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的创建模式,实现了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持续受益。

(一)政府主导,狠抓落实,不断深化创建长效机制 一是四级联动机制。坚持党政同责,把创城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和科学发展考核,先后37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推进会研究布置创城工作。把创建主要任务指标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三农”工作要点、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并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创建积极性,在全域创建基础上,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全部入选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

二是网格管理机制。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把全市划分为7个区市大网格、74个镇街中网格、2917个村居小网格,把120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4313名协管员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实现目标定位、区域定量、人员定责。

三是以查促创机制。建立“两库一标准”,确定14种现场检查业态,每种业态细化为10-15个关键指标,确保创城检查规范化。由市食安办副主任每人分包一个区市,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综合测评,实行抽查和测评常态化。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对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部门

— 2 —

落实;测评情况通报属地政府,对测评成绩最后一名由政府对辖区主管部门启动约谈;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进一步推动了创建工作。

(二)部门联动,多元参与,不断凝聚社会共治合力 一是部门协作。36个创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案件互送、绿色鉴定、联席会议等10项制度,成立了宣传、保障、监管、督导等10个工作组,加强跨部门合作、跨区域协作。共召开联席会议12次,联合督导6次,单项督导23次,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特别是推动“农安、食安、公安”三大系统实行“联席、联勤、联动”,有效提升联合执法效能。已开展联合执法150余次,侦破食品农产品犯罪案件92起,涉案金额31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探索食品安全“派出所+”模式,行政执法效率和犯罪防范打击能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企业参与。针对威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特点,创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严守道德底线,依法诚信经营。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传授诚信生产理念。组织全市1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组建了威海市食品安全诚信联盟,发出“坚守诚信的力量”倡议,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

三是社会监督。同广播电视台、报社、大众网、齐鲁晚报等媒体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发挥食品管理协会、食品工业协会、烹饪协会等协会的行业作用,将政府主导

— 3 —

的管、查,逐步转向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并重的轨道。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组织开展“你建议我抽检”、12331开放日、食品安全问计千万家、晒权利清单等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增强监管能力支撑 一是建设规范的基层监管机构。推广基层监管机构“十五个一”标准和“5+1”的人员配备模式,全市74个基层监管所全部达到“执法+快检”车辆、快速检测箱、执法记录仪等“十五个一”标准,全部配齐至少5名执法人员、1名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检测人员。64个涉农镇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至少2名专职农安员,按照“十有”的标准配齐设施设备。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合二为一,每人每月补贴200元。

二是建设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投资9300万元,建设面积6405平方米的食品检测中心,整合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的相关职能,专门设立PCR实验室,用于DNA检测,成为全省唯一食品检验检测从种植养殖到生产、经营全环节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地市。文登、荣成、乳山均成立综合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荣成、乳山被纳入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整市推进试点市,争取专项资金1100万元。74个基层监管所全部配置不低于50平米的快检室。同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10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形成互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三是建设多元的信息化支撑项目。建设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 4 —

交换平台,直接面向各级各部门业务需求,随时建立交换任务,提供信息资源目录查询、数据比对、共享交换等服务;建设“1+2+N”的“智慧食安”综合信息化项目,用科技支撑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全市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涵盖四大子平台、十大模块和七大数据库;建设以市级平台为中心,以关键节点为终端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

(四)源头管控,标本兼治,筑牢全链条防线

一是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在以最严格的措施治地治水的基础上,从田间地头抓起,从种苗饲料抓起,对农业投入品实行闭环管理,率先实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措施,对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以及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的农药,全面禁存禁售。建立了全国首个高毒农药全程追溯系统,实现了农资实时可追溯。

二是落实准入准出管理。督促指导158.8万亩标准化和“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了田间生产档案,实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人追究制度。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为重点,在全市5处批发市场、8处农贸市场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市食品经营业户中全面推广“一票通”,通过入市登记、质量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退市等措施,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实现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

三是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定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分级分类

— 5 —

监管和黑名单管理办法,完成全市3.2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级评定,确定了风险等级、监管频次和检查内容。针对“三小”业户,探索实行小餐饮升级改造、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和小作坊集中入园,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已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4处,设立规范摊位2000多个,升级改造小餐饮3500多家。临港区打铁豆腐工坊建设及运营模式,已提交申报国家标准。

四是品牌引领示范带动。通过重点创建一批放心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小作坊集中园区、创建一批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一批餐饮安全示范街区(示范店)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已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3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8家,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66多处。“三品一标”有效产品653个,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4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率达到78%,畜产品认证率达到82%,水产品认证率达到71.1%;建成放心食品生产基地2处,创建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五)创新模式,融合治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一是抽查与抽检相融合。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在随机抽查时同步实施监督抽检,随机抽查比例达到50%以上,抽检数量达到9.89批

— 6 —

次/千人,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7.5%。

二是监管与引导相融合。采取日常巡查与上门送法相结合、飞行检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上答题相结合等方式,全市年均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检查业户2.3万户,发放宣传资料2.8万份,培训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员1.6万人次,推动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三是执法与公示相融合。为让消费者知情,能够有效选择,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结果全部在媒体公开,发布抽检信息32期,公开各类违法案件668起,入库罚没款收入1013万元。为让消费者更多参与,积极监督,组织开展食药现场报道、问计千万家、你建议我抽检、你举报我奖励等活动35次。

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通过日常监管获取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突出敏感问题等信息,在风险会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整治,形成了长效监管机制。根据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每个时节下的突出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适时纳入专项整治范畴,先后部署开展重点专项整治27项。

三、创建试点工作概况

威海市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贯彻“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三安联动、融合治理”,实现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打响了“食安威海”城市品牌。

(一)深化“三安联动”,构筑最严治理打击体系

— 7 —

一是完善联动机制。实行“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公安局之间全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加强与高速公路卡口警务室热线联动,截获违法运输食品案件22起,货值60余万元,强化收贮运行为监管;同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签订合作协议,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

二是延伸联动触角。探索周边联动、部门联动的立体查案机制,与烟台、青岛、大连等7个地市签署了环黄渤海食品药品稽查打假区域协作备忘录;加强与110指挥中心的信息联席研判,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打击合力;探索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建立联席会议、案件会商、提前介入、联合执法等四项机制,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联合查办案件15起;与法院建立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快速通道,有2起行政处罚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三是织密联动网底。在“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市有支队、县有大队常驻办公、协调联动的基础上,将“三安联动”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建立食品安全的“派出所+”模式。64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2-3名专职农安监管员;镇街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和公安派出所;配齐4313名协管员,给予基层工作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力。2016年,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50起,增长42.4%,罚没款802.2万元,是2015年的2.7倍。

— 8 —

(二)实施融合治理,全面提升行业规范水平

一是抽查与抽检相融合。检查是为促行业规范,检测是保食品质量。将随机抽查和抽检结合起来,通过高密度地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通过检测数据锁定问题产品,依法处置。为提高抽检效率,年初,威海市针对前一年监测风险高的食品、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以及节令性食品等,周密制定抽检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2016年全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27892批次,监督抽检数量增长到9.89批次/千人。对市级抽检发现的276个不合格产品,一律严肃查处、追踪溯源。查处了非法生产调味品、生产不合格桶装水等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对一家非法生产调味品企业罚款额达到30万元,起到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二是监管与服务相融合。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监管,监管不能人情化,但是监管必须贯穿人性化。威海市在监管的同时主动为业户提供指导服务,通过服务又进一步提高威海市监管效能。在创城工作中,威海市和各区市监管部门一道,通过手把手地现场教学,现场查找问题、现场教育引导、现场帮助整改,使2000多家食品经营单位达到了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比率达到87.5%,建设放心食品生产基地4处,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4处、创建食品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打造餐饮安全示范街26条,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

— 9 —

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家家悦集团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临港区味正品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进入新三板IPO,带动全行业提档升级。

三是执法与宣传相融合。严格执法是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最有力的武器,为实现执法成效的最大化,威海市把公开公示作为引导社会合理消费的重要导向,作为警示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对监督检查过程、监督抽检结论、行政处罚结果全部公开,将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严重失信的纳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控,形成从查实到处置到见光的完整链条。今年已发布公告公示信息204条,公布本级抽检信息21期,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58期,公布有重大影响典型案件5起,发布预警信息24条。开设“你点我检”“食安随手拍”“食安你我他”等一批专题专栏;在直播威海开设《食药现场报道》节目,通过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的现身直击、以案说法,收视率节节攀升,赢得观众的广泛好评;开办“威海食品药品安全”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一直位居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前列。

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按照网格化管理、监管责任到人的模式,对全市3.2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日常监管全覆盖。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牵头组织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围绕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食品非法添加、集体食堂、网络订餐等开展了26项专项整治;食品生产环节重点加强肉制品、调味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制品、饮用水等1

1— 10 —

项重点产品整治;流通环节先后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口食品、农村食品安全等9项整治活动;餐饮服务环节针对夏季高湿季节、旅游景区、学校食堂、建筑工地进行了10次集中检查,集中解决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党政同责,全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创建力度。继续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把创建主要任务指标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并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坚持协调配合,强化联创共建。市县镇村层层压实创建任务,实现四级联动、全域创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全部入选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威海市成为全省唯一全域创建的地级市;部门完善联创共建推进机制,今年召开联席会议9次,联合督导13次,凝聚强大创建合力,有力推动了“三小”升级改造、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禽畜无害化处置等创城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坚持以查促创,强化创建成效。建立“两库一标准”,确定14种现场检查业态,每种业态细化为10-15个关键指标,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综合测评;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区市、部门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

— 11 —

验收。先后组织综合测评3次、“四不两直”检查1次,并制作了检查资料片召开推进会议进行点评。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每次结果靠后的区市进行严肃约谈,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

根据省食安办安排,2016年10月13日至26日,威海市食安办联合农业、海洋渔业、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其中13日至19日为区市自查阶段,20日至26日为综合测评阶段。测评采取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查看市直部门和7个区市文件档案、图像资料6000多份,检查食品药品监管所、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食品摊贩疏导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等14种业态、237个现场,经自查自评,达到创建合格标准。

四、创建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存在主要问题

威海市按照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全域一体化创建,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创新综合监管模式等工作,亮点纷呈。

(一) 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一是规范基层监管力量。威海市全市74个监管所全部达到“执法+快检”车辆、快速检测箱、执法记录仪等“十五个一”标准,全部配齐至少5名执法人员、1名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的检测人员;64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安办,配备2至3名专职人员,按照“十有”的标准配齐了设施设备。

— 12 —

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市级,整合了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海产品质检中心的职能,建成食品检测中心,设立PCR实验室用于DNA检测,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食品检验检测由一个机构承担。区市级,全部成立综合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被纳入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市。镇(办事处)、74个所全部建立不低于50平米的快检室。

三是建设多元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查询、数据比对、共享交换等服务;建设“1+2+N”的“智慧食安”综合信息化项目、全市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保障“菜篮子”质量安全。

(二) 严格管控区域食品安全源头

一是严抓投入品管理。威海市实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等制度措施,建立了高毒农药全程追溯系统。率先对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以及对农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的农药,全面禁存禁售。在全市推行“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农资实时可追溯。

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督。

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威海市相继出台了大姜线虫病、花

— 13 —

生地下害虫及线虫病等25项关键技术指导意见,基本解除了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依赖;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330多万亩,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引进了风送静电式弥雾机等先进药械设备,节省农药施用量60%,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 创新综合监管模式

威海市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并探索了食品安全“派出所+”模式。

一是准出与准入相衔接。在标准化和“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了田间生产档案;在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

二是抽查与抽检相同步。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在随机抽查时同步实施监督抽检。

三是执法与公示相融合。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结果在网站、微信、报纸等媒体公开,通过严打曝光恶作为、处置警示问题点,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四是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通过日常监管获取各类检测结果、社会热度焦点以及突出敏感问题等信息,在风险会商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整治,形成了长效监管机制。

— 14 —

(四)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媒体、消费者“六位一体”推动创建工作,让创建过程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

一是文化引领。把“尚德、诚信、守法”的食安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作为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食品企业活动,构筑了企业诚信文化体系;开展问计千万家、食品安全“四进”、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食安文化氛围。

二是示范带动。培育了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餐饮安全示范街区、食品经营示范单位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

三是提档升级。推进“四小”行业升级改造,实行小作坊生产园区化;规范小摊贩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改造小餐饮,实行“五改一亮”;规范小食品店,全面落实“五有标准”。

亮点工作: (1)“双安双创”管理模式。威海市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有机结合,坚持以市域一体、生态优先的思路和“城乡同步、陆海同管、内外同标”的理念,探索了“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民共建”的“双安双创”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持续受益。2015年10月,全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

— 15 —

个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威海市工作经验受到汪洋同志充分肯定,评价威海的创建活动有亮点可看、有经验可学。

(2)“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有效强化了部门联动、行刑衔接。2016年1月,该机制被山东省政府在全省推广。

(3)“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通过重点培育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食品生产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小作坊集中园区、创建一批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创建一批餐饮安全示范街区(示范店)等活动,全面实施“食安威海”品牌引领行动。已建设放心食品生产基地2处,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4处,创建示范单位1468家;品牌连锁商超覆盖全部镇街,连锁配餐企业覆盖50%以上大型企业食堂和80%以上学校食堂;家家悦集团成功在上市,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4)“同线同质同标”模式。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鼓励企业比对日本、欧盟和供港食品标准等项目生产产品,控制质量。提高了或者增加了水产品的诺沃克病毒限量、乙氧喹啉的限量、扑草净限量等指标,使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更严格的保障。4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82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占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56%。引导鼓励企业开展HACCP和ISO22000体系认证,为实现同线同质同标打

— 16 —

好基础,认证比例占规模以上企业的87.5%。378家食品企业成功申报出口食品注册(备案)。威海市被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存在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源头风险,特别是输入性的源头风险还仍然存在;三是职业化检查员的专业化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

同时,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组织保障方面,威海市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尚待加强。部分基层监管所的装备设施建设不足;有的监管人员培训工作的组织流于形式;少数协管员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是在源头治理方面,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到位,行业基础也已夯实,但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规范性仍需加强。

三是日常监管方面,餐厨废弃物的监管工作不到位。个别小食品店及疏导点的管理规范化程度尚待提高。

四是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大多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比较到位,但个别食品生产经营者仍存在内部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执行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五、初评评分结果及说明

(一) 初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是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2016年9月份,对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案进行修订、定稿。10月1日—15日,开展群众满

— 17 —

意度调查,5市同时进行。10月16日—25日,对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群众满意度达到或超过70%的,进入下一步现场验收环节;达不到的一票否决,后续验收工作不再进行。

二是现场验收。10月份,编制、修订现场检查手册,拟定参与验收人员名单。10月26日—31日,确定5个试点城市验收时间、顺序(抽签决定);对参与现场验收人员进行培训。11月21日至22日,对威海市进行现场验收。各试点城市预计2.5天(加上城市间往返时间)。为保证验收标准尺度、幅度把握的一致性,由1个工作组对5个城市进行全程检查。12月上旬,对5个试点城市验收情况进行汇总。

三是社会公示。12月中旬,提交各试点城市验收报告、总体验收工作总结。省食安办听取验收情况汇报后,研究确定公示名单。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二) 群众满意度调查

2016年10月,省食安办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与当地监管部门联系,进行暗访调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设计了16个题目的10点量表问卷,街头随机访问与微信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分别占60%、40%。被调查人群采用分层配额法,根据年

— 18 —

龄、性别、城乡、职业来确定,数量为5市各2000人。调查地点为每市随机确定2区2县(市),每县随机确定2街2镇,每个街镇随机确定1处人流量较大的调查地点,确保每个县级区域调查最少覆盖4个街镇,做到城乡兼顾,布点均匀,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根据标准要求,群众满意度达不到70%,实行一票否决。经调查,威海市群众满意度超过70%的合格标准。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威海市开展现场验收。

(三) 现场验收

根据国务院食安办部署要求和省食安委创建工作安排,2016年10月1日至11月22日,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山东财经大学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威海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进行验收。

本次验收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进行,验收内容包括群众满意度调查、现场验收和社会公示三部分。

现场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威海市副市长叶立耘代表威海市政府进行了创建工作汇报,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包括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商务局、林业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局、海渔局、卫计委、食药局等)列席会议;审核查看了开展创建以来的相关工作文件、档

— 19 —

案资料等;检查了随机抽取的主城区39个现场检查点和荣成市32个现场检查点,检查点覆盖了食品药品乡镇(街道)监管所、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畜禽养殖单位、水产养殖单位、生猪屠宰场(点)、农兽药销售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食品摊贩疏导点、食用农产品(食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等13类业态,通过检查,现场打分。威海市的合理缺项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

(四) 社会公示

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13日,用两周时间,对拟推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及省级命名表彰的市,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和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经公示,社会无异议。

(五) 初评评分情况

本次初评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制定了《山东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随后开展了省级初评,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三部分。

根据《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细则(试行)》及现场验收打分情况,威海市三个否决项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无应否

— 20 —

决事项;该市围绕36个二级指标要求,采取措施,开展工作。威海市省级初评达到90分以上,符合验收合格标准,通过初评。

六、初评结论和推荐意见

总体来看,威海市政府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高度重视。在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严格管控区域食品安全源头、创新综合监管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创建氛围十分浓厚,创新工作亮点明显:推行“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的“三全创建”工作模式,使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收益,并得到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建立“两库一标准”,实行“一检查一通报”和清单管理,督导相关区市、部门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验收,以查促创,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整合市质检所、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和海产品质检中心的职能,建设覆盖全链条的检验检测体系,成为全省唯一食品检验检测从种植养殖到生产、经营全环节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地市;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大系统资源共享、行刑衔接、联勤联动的“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该机制于2016年1月份被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环翠区食安办投诉举报中心联合公安、农业、海洋渔业、食品药品监管等7个部门组成联席工作组,成立了环翠区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形成了集信息综合采集、案情联合研判、应急统一指挥、信息统一发布于一体的联勤联动平台。这些成绩与亮点,极大地提高了威海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效度,实现了以保障食品安

— 21 —

全带动产业发展,有效推动社会共治的目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威海市创建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工作成效明显,综合验收达到创建合格标准。2017年1月20日上午,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验收情况,会议一致同意命名威海市为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推荐参加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层面公示评议。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威海市将持续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抓督导促创建,抓监管防风险,抓导向增活力,抓基础补短板,抓宣传树形象,实施抽查与抽检相融合、监管与服务相融合、执法与宣传相融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融合的工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进一步构建无缝衔接的监管网络,把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健全食品安全整治常态化机制,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实施群防群治,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共治格局,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省食安委将督促威海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守土有责,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 22 —

一是继续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对照国家标准,继续提高各项创建指标,加大集中督导、明察暗访、现场观摩、会议交流、定期调度等工作力度,确保实现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持续良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创建管理办法(暂行)》的文件要求,对创建成功的市,要求其每年开展自查,省里每年随机抽查、3年一复查。对出现问题的市,采取约谈、通报、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强事后管理,督促各市持续保持创建状态。

三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四有两责要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增加人员力量,重点加强监管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系列行动,集中整治各类行业“潜规则”和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牢固树立“机器换人”的理念,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成果,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打通监管链条,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

— 23 —

管。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让公众“用脚”投票。

六是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优质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带动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 24 —

山东济南级初评报告

山东威海中考

山东威海导游词

初评报告2

山东烟台威海船舶航行认识报告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山东威海

山东威海中考满分作文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山东威海

年会计继续教育山东威海题

威海瑜伽报告

山东威海级初评报告
《山东威海级初评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