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湖湘文化课堂心得体会【1】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湘文化公共课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二班

刘春辉

学号:201530131078 课堂心得体会

当初怀着一份敬仰的态度报选的“湖湘文化”公共课,自身的兴趣使我十分想了解湖南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想深入的了解这里的文化底蕴。

在前两周的课堂上,吴老师首先向我们概述了湖湘文化的体现方面,其中包括有各民族的信仰、图腾、婚庆习俗、丧葬习俗和农耕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课上我了解了湖湘文化的渊源,用官方的话来说: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

湖湘文化公共课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二班

刘春辉

学号:201530131078 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

课上,老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解了湖南湘江两岸文化,运用实例向我们具体的解说了文化的起源,更进与发展。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以此类推,我可以解释我们陕西地方文化的特色形成原因。比如说,湖南苗族人会在木窗上雕刻蝙蝠或者石榴,是取蝙蝠中“福”的谐音和石榴多籽“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我还从这几堂课上认识到,文化因为地域而产生差异,但是也有共通之处。比如说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两位公众信奉的神,以寄托人们心灵上的愿望,或者祈祷年岁平安,除此之外,很多人对蟾蜍多有“招财进宝”的认识。文化受地域影响,往往有着差异化的发展,但是因为同是人类这一个物种的生活习俗,必定是大有共通之处的。 因此湖湘文化这一门课程应当抱着以局部概观全体的态度去深入学习。说不定,还能总结出一点我陕西文化特点来。

湖湘文化代表作

湖湘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沙龙活动的心得体会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湖湘文化判断题1

“蛮”者,湖湘文化之源

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谈湖湘文化的精髓》

湖湘旅游文化第五讲

湖湘文化艺术

湖湘文化课堂心得体会【1】
《湖湘文化课堂心得体会【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