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斯大林格勒的战役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熟知的,尽管历史没有假设,假设也没有意义,但是和德国一样,人总是会有困难乃至危机的时候,所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此役中德国攻城后来被包围的部队主力是国防军第六集团军,除此还有少量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部队以及配属第六集团军的第四航空队1200多架飞机。在那个年代是一支非常可观的力量,而二战或许也因此改写,是该千秋功过后人评了。

一、对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定性问题 “旅行者,请到斯巴达来,在这里向世人宣布,我们看到他们长眠在这里,这是命运的安排。”通过上面的诗句使世人了解了泰尔莫皮伦防御者的英雄事迹,他从此成为对勇敢、忠诚和服从的赞歌。但是没有人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路上,为惨遭覆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树立一块镌刻这样史诗的纪念碑,也没有人为那里阵亡、饿死和冻死的德国士兵们树立一个十字架。 诚然,我们中大多数人憎恶纳粹,唾弃德国在战争中的罪行,但是,为这一切买单的应该是推行战争政策的纳粹政府,而不是被命令开战的德国军人。所以,我认为对德国军人的尽职和效忠进行歌颂是没有问题的,尽管他们服从的前提被证明是错的,但我们仍然应该对这场战役中的德国军人充满敬意,而不应该肆意诋毁。忽略一切政治因素,仅从宏观的战争层面出发,他们也算是人类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勇士。

二、斯大林格勒地理环境及初期战场简介

斯大林格勒位于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东岸,是俄罗斯的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发达地区,相当于中国长江流域。故而控制伏尔加河流域的确对苏联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德军选择斯大林格勒的突击方向基本是正确的。斯大林格勒在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驻地什捷利尼科沃北部130公里,哈尔科夫以东560公里,距离德国斯卡塔琴亚空军基地二百公里,以后德军会围绕这三个距离展开三次战斗。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向东突出的顿河大河曲部,河曲最西部最靠近斯大林格勒的地方有一座铁路桥——即卡拉奇大桥(显而易见这是第六集团军的补给要道和向西唯一的退却方向),再往南的顿河入海口有个城市叫罗斯托夫,是重要铁路枢纽,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必不可少的补给基地。斯大林格勒东南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是机械化作战的最理想战场。 战役初期德军进展尽管不顺利,但苏联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成功的延缓了第六集团军控制斯大林格勒的速度,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也因此成为全苏联最耀眼的英雄部队。由于第六集团军久攻不克,使苏军发现其左右两翼都是战斗力不强的罗马尼亚军队,可以实施合围,于是苏联在这一方向组建了苏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其配属了十几个集团军!在1942年11月中旬,苏军突破了第六集团军两翼罗马尼亚军队防线,在第六集团军后方的卡拉奇大桥会师,成功包围了德军第六集团军。

三、第六集团军在被包围前各级指挥机构的指挥错误

统帅部对战争的宏观认识错误:经过战争初期的消耗,苏军受到极大削弱,如果德军再取得一至两次大的战役胜利,再歼灭七八十万苏军,恐怕苏联是难以支撑的。但如果己方发生大的失败,德国人力资源短缺,无法快速补充,势必形成对峙,这对于国际地位不利的德国是很危险的。所以应当注意控制己方的风险,把注意力集中在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上,显然不应该为了一座城市使孤军置于险地,这是德国战略认识的错误。

B集团军群对于战场情况的判断错误:德军在东线突出方向有莫斯科和高加索,内凹处有北线列宁格勒和南线顿河大河曲部。但是北线有纵深,可以步步后退,而南线背靠黑海和亚速海,始终存在被合围在海边的风险,故而保障第六集团军的北翼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而此处只是部署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各一个集团军以及德军较弱的第二集团军,这等于是邀请苏军来合围第六集团军。

第六集团军司令部的疏忽:在基本控制全城后,应主动加强其左右翼,或意识这方面的风险提前做好工作与准备,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当然,现在再一条条列举这些显然是马后炮了,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笔者以为从斯大林格勒被围后德军的下一步向何处去是一个有意思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创作的初衷。下面就各种情况逐一探讨。

四、被围后三天内德军第六集团军立即实施突围

在苏军合围圈形成后,苏军需要一定的时间构筑工事,调动部队,以完善其包围圈,所以在被包围后的后三天立即实施突围显然是可以达成的。如果向西突围,苏军可能在其到达卡拉奇大桥之前将其炸毁,而此方向上罗马尼亚军队被击溃暂时失去战斗力,德军临时在此组建的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目前只能担负此方向的防御任务(甚至从长远上看这部分兵力连防御都无法持久),所以第六集团军的重装备能否在苏军三面包围并且没有友军策应的情况下安全渡河是值得疑问的。如果向南突围,去联系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话,战斗问题自然不大,可是突围时的主要突击力量装甲部队的剩余汽油不足以行驶130公里到达科捷利尼科沃,如果在草原上因缺乏汽油而抛锚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第四装甲集团军虽然在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后向此方向紧急集结,但是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三天内是不可能完成准备并发起突击,也就是说第六集团军在此方向上的大部分路程也要靠自身孤军奋战,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但是,此时无论向哪个方向突围,以第六集团军强悍的战斗力,大部肯定可以突围的,即苏军虽然拥有数倍的兵力也是无法阻挡的,估计此时突围第六集团军百分之七十的战斗力可以保全。希特勒的观点是坚守每一寸土地不许后退,因而是不允许突围的,元首显然认为未来德军可以打破包围圈与第六集团军会师。负责该方面作战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机动防御作战大师,进攻法国计划制定者,现代历史最卓越的将领之一)认为此时应当突围,他的观点是长远的看顿河集团军群在没有第六集团军的情况下南线会形成劣势,被苏军突破并实施战略合围,而目前德军显然不可能把战线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因为防御甚至都非常吃力,而等到解围兵力集结完毕实施解围时,苏军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准备,因而与现在立即突围相比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笔者认为希特勒的观点显然比较情绪化,缺乏客观事实的支撑,元首显然没有仔细分析没有第六集团军的顿和集团军群战线肯定会持续恶化,到时如何打破包围圈的问题。曼施坦因是笔者比较崇拜的将领之一,对他的观点一向比较信服,但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有不同于他的看法。我认为被包围后三天内是不宜立即突围的。首先战场情况变化莫测,看看再说显然是明智的,当然这取决于第六集团军的态势以及整个东线的态势并不是非常的恶化,就像买股票一看跌就卖出永远不赚钱一样,如果一支军队在被包围时就立即突围或者快被包围时就仓皇后撤的话,这支军队也许永远都不会打漂亮的大胜仗。主要是此时第六集团军并没有陷于绝境,立即实施突围还没有必要,而且突围后苏军包围第六集团军的部队也可随之解脱,对于南线的压力并没有丝毫缓解的作用。当然不能是消极观望,因为苏军肯定会加紧构筑其包围圈并对第六集团军加强监视,以其第六集团军自身的力量突围肯定会蒙受重大损失,所以在顿河河曲和什捷利尼科沃应当各编组一个兵力充沛的解围军团,或者至少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解围准备。

在这里也许有必要叙述一下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对此的看法,第六集团军反对突围,首先斯大林格勒是其历尽辛苦打下来的,就此放弃情感上不愿接受,其次第六集团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所向披靡即使被围苏军也很难将其歼灭很可能会在外线的军的压力下被迫撤围。笔者认为第六集团军司令部的看法当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当然不用责怪他们,因为集团军司令部这样一个位置显然看不到全局,他们对于外线德军的情况缺乏了解,也无法把握未来战争的可能走向,当然也不了解自己被围后后勤补给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他们自身也是无权决定的,仅仅是上级的一个参考。历史显然是第六集团军没有实施突围而选择构筑环形防御圈。

五、如果不立即突围的话第六集团军能否长期固守斯大林格勒 假设第六集团军在包围圈内能得到充足的补给并保持其战斗力,那么苏军想歼灭第六集团军势必付出过大的代价,而且第六集团军可以牵制大约八十万苏军使其不能向顿和集团军群地域发动进攻,这对于德军南线的稳定与恢复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战术上可行,战略上有必要,显然是应该长期固守斯大林格勒的。

但是,不要忘记一切都建立在假设上面,剩下的问题就是论证假设实现的可能。这是一个枯燥的技术问题,答案是两百架以上的容克式飞机可以完成第六集团军的最低补给任务。德国空军勉强可以提供大致数额,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以下因素:

俄罗斯正值冬天气候恶劣,天气会迫使很多天飞机无法实施补给;

飞机需要飞越五十公里左右的苏占区,苏联空军和地面高炮部队会带来的相当损失; 飞机损失后能否得到补充,飞机战斗或意外损害后所需的维修能力斯卡塔琴亚空军基地能否提供;

斯卡塔琴亚空军基地紧邻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战线,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否保证安全; 这些都是我们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细致考虑的,曼施坦因元帅显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是恐怕希特勒和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显然可以看出空运是不能持久的,而且第六集团军一旦弹尽粮绝会失去突围的能力,这是很可怕的。因而从被包围开始至多固守斯大林格勒一个半月,即到1943年公历新年,就应当彻底解决掉第六集团军的问题。这一点笔者和曼施坦因元帅看法基本一致,即长期固守是否定的。但希特勒不这样认为,元首坚持不后退原则,并且希望战线前推到斯大林格勒与其会师,或者通过突击打开一条走廊使第六集团军获得更充分的补给以便坚守。德国陆军的全体人员当然都希望元首的美好希望可以实现,但是这需要建立在事实的依据上才可以,不过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希特勒之所以为希特勒,就是因为其独到的思维见解。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德军自己能够选择的了,还与苏军当面采取什么行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德军当然可以选择固守,如果选择弃守,这就要取决于解围部队和第六集团军突围的战况,失利还是要被迫固守的。

六、是否有必要实施解围,如何实施以及实施后的战略 在被围大约一周后,空军补给问题的可行性问题基本被事实证明,俄罗斯的冬天天气极端恶劣,相当时日无法补给,而且苏联空军及地面高炮部队相当强大,给运输机队造成相当的损失,而且运输机的快速损失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补充的,因而也就基本证明斯大林格勒不宜长期固守。此时第六集团军由于补给不足战斗力已经开始下降,并丧失大量的机动能力,汽油奇缺,单独突围的可能性已几乎不可能(不是不可能,而是承受巨大的损失),因而如果希望保全第六集团军,派出解围部队打破包围圈与其建立联系也就显得是必要的。德军外线近期的战况也显示战线不断不能前移,反而德军的防守更加吃紧,北线意大利集团军防线被突破,分散了德军对于顿河集团军群的支援。而且还使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担负来自东面和北面的双重压力更加无法调动参与解围,也就是说此时从顿河河曲部向卡拉奇方向突击解围是不可能的。

笔者在此有必要强调,对第六集团军见死不救或者对其长期维持有限的补给使其牵制苏军的包围兵团直到全军覆没是极端错误的!从人道主义和应有的战友情谊上来说,这显然是犯罪。从军事角度来说,救出第六集团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德军中攻击力和机动性最好的一个集团军,在历次战役中充当着急先锋,士兵身经百战且勇武不屈,指挥官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以至于为了围歼这一个集团军苏联需要调集三个方面军十几个集团军来遂行这一任务。有数据显示,苏军向斯大林格勒城内派出的增援部队中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3天。因而这样一支部队的完整保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也是不值得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担任牵制任务最终全军覆没的。故只要第六集团军陷于绝境,又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突围,那么派出解围部队是必要的。 曼施坦因元帅的看法与笔者基本一致,故而在十二月上旬命令第四装甲集团军从科捷利尼科沃出发向北突击,以实现和第六集团军建立联系。但是曼施坦因在一个问题上的判断和笔者不一致,曼施坦因元帅认为苏军可能会从被突破的意大利防线的突然左拐向南,直插顿河集团军群的后方基地罗斯托夫,从而使顿河集团军群和在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与德国本土隔绝并实施更大的合围。我认为苏军是不会采取这种行动的,苏军有能力突击到罗斯托夫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合围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分析上是有疑问的,道理很简单,苏军一口吃不下这么多反而会噎死。如果苏军采取这种行动的话反而是一个战机,那就是从德国本土增派部队到此将其合围,不过这样双方各有一个集团军被合围其余兵力都被牵制,战场就太混乱了,结果很可能是一方大胜而另一方大败,德军显然是输不起的。事实证明笔者的看法是错误的,苏军“出其不意的”向罗斯托夫直插,不过曼施坦因早有准备,自然被打的落花流水。不过在这个方向的准备导致了解围兵力的不充裕导致了后来解围不够顺利,历史不容倒退,笔者和曼施坦因元帅孰对孰错也就无法分出了。

回到解围作战本身,第四装甲集团军由于各种原因,相当的兵力被牵制在其它战场,因而实际参战的只有第57装甲军全部和一些额外配属给它的装甲部队。依靠这些部队想单独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是几乎不可能的,需要第六集团军的一些协同,但是第六集团军作战物资非常短缺所以对于大规模作战非常慎重使得这一任务更加难上加难。曼施坦因元帅的想法是通过从德国本土以及A集团军群的增援在往后的作战中不断给57装甲军以支援,使其遂行任务。这个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当前最正确的选择,因为第六集团军的形势日益恶化,解围作战必须以超乎常人的勇气提前进行。苏军竟然没有料到德军会从这一方向上进行解围!苏军用非常常规的思维认为解围部队必定沿着第六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来时的路线,即从顿河河曲部到卡拉奇大桥再到斯大林格勒,这也是最短的路线,所以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这一方向上,而斯大林格勒正南方向的侧翼只部署了少量部队,这对于德军绝对是天赐良机!

可是,德军的力量也不是充足的,于是第57装甲军前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大约四十多公里的时候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因为苏军从包围圈上不断抽调部队投入对第57装甲军的阻击战。曼施坦因元帅认为,第六集团军应当作出策应,以打破包围,至少阻止苏军继续从包围圈抽调兵力,但是第六集团军以弹尽粮绝为由予以拒绝,此时第57装甲军的坦克尖兵已经用肉眼看到了远处地平线上斯大林格勒的火光„„

七、第六集团军在第57装甲军向其靠近后是否应当突围

可能大家觉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否则第57装甲军这么死命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突不就成吃饱了撑的吗。但是大家都理解数学中导数的定义,知道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 在数学中可以很方便的运用导数求取极值点,但在战争中你却无法断定这是不是最佳时机,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不可知的,我们可以进行分析预测各种情况的可能性。 首先来看第六集团军此时的处境:第六集团军已经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粮食弹药和汽油严重缺乏,已经丧失作战机动性,就算此时第57装甲军能够对其突围进行有力策应仍然风险极大,估计装甲部队大部可以保全,步兵损失大约一半,重装备恐怕会大部损失。其主要问题在与第57装甲军还有四十几公里距离,而第六集团军所剩汽油最多只够行驶三十公里,第六集团军也以此为由予以拒绝的。 暂且不说应不应该突围,首先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第六集团军一旦实施突围苏军又会被迫从第57装甲军正面抽调部队回头阻击第六集团军,第57装甲军可以继续前进缩短距离,还有第六集团军在途中肯定会损失不少车辆及坦克,可以把损失车辆的汽油吸出来加到完好的车辆上。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六集团军二十几万官兵求生的欲望会使他们的战斗能力得到超常发挥,因为这一战他们是为解救自己而战,所以尽管任务看起来不可完成,但笔者坚信第六集团军是肯定可以以一个尚有战斗力的兵团的形式杀出重围的。 当然,立即突围的前提是第57装甲军已经不能再前进一步了。既然曼施坦因元帅下达了突围命令,那么第六集团军应该相信这一点而不应该再抱任何幻想。不过第六集团军并不是违抗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命令,而是希特勒本人亲自下令不许突围使第六集团军陷于矛盾之中。在那个时代的德国,希特勒的命令自然是神圣不可违抗的,但是身为第六集团军司令的保卢斯大将更应该为第六集团军二十几万将士负责,因此笔者只能说保卢斯大将内心还是不够强大。

细心的人会发现,曼施坦因元帅的本意也是靠第57装甲军打进斯大林格勒的,难道一代名将曼施坦因的计划是根本不可行的?当然不是,而是苏军的处理非常的巧妙,他们继续在北线的非德国军队防线上造成突破,给德军制造麻烦,使第57装甲军从出发后再也不能得到任何援助,也就是中国的围魏救赵。但是即便如此,笔者也认为,凡事要分清主次,解救第六集团军是德军这一时期的第一大要务,至于别的战线怎么失守城市怎么丢失都是无关痛痒的,而全歼第六集团军才能成为苏军货真价实的胜利,而救出第六集团军才能挽回整个东线。 第六集团军就这样错过了被围后突围的唯一一次机会„„

八、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情况及第六集团军是否应该投降

顿河集团军群由于解围行动造成防线空虚,苏军终于在1942年年底达成突破,德军被迫后退,斯卡塔琴亚空军基地丢失使对第六集团军的补给更为困难。而苏军也加速歼灭第六集团军的进程,1943年一月份,苏军对第六集团军完成分割包围,投降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拯救第六集团军的所有希望已经破灭,但是出于尽可能的牵制苏军的目的保卢斯元帅(在包围圈中被晋升)拒绝了苏军的促降。在1月31日苏军坦克开到第六集团军司令部门口时保卢斯元帅率司令部投降。2月1日,最后一支德军北部防线的第六集团军第11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九万一千名德军投降被俘。对于他们的投降当然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已经尽了一个军人的可能进行作战,他们已经足够英勇。但是,这些勇士中只有六千人得以回国,虽然没有虐俘得证据,但其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这样看的话,保卢斯元帅投降来保存士兵生命停止无谓抵抗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以为最终还是绝大多数人都死了。德国军官都是军人,不懂政治,自然也想不到这一层,不过笔者相信让保卢斯元帅再选择一次的话,也许这场战役会以全体德军阵亡而告终。 最后,我想叙述一下德军战斗中的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行为。首先是什么给了德军这么强烈的战斗意志使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一个完整集团军的建制进行战斗,能够做到命令投降就立即投降,不命令投降就死战到底。还有是什么让德军如此有战斗力使整个战役期间苏军付出了数倍的伤亡。

最后一件事足以令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深思,那就是为什么第六集团军所有高级军官(包括27位将军)全体被俘但是德军却从包围圈中空运出三万名伤员!想想克拉玛依大火的领导先走,不得不令我们汗颜。我想有必要详细叙述一下此事的经过,在第六集团军陷于重围解围无望之时,保卢斯大将向柏林发电要求在覆灭之前将技术型人员运出包围圈,但是特别强调他本人在内的陆军指挥官均不在其内。这样一份电报是从理智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希特勒否决此方案,原因已经无从查证,后来保卢斯大将再次发电请求将伤员空运出包围圈,希特勒复电同意。此事让笔者久久感慨莫名。

九、从苏军视角看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德军在顿河方向上发动攻势之前,苏联的处境是岌岌可危的,最大的危险是国土的大量沦陷,因为这使得大片国土上的战争潜力无法应用。所以,首要之急是抵御德军的攻势,阻止其前进的步伐,其次是歼灭德军的突击力量,同时保存自身已经为数不多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前期作战中,抵御德军攻势基本完成,德军短时间内无法越过伏尔加河。在歼灭德军突击力量上有三个方向,即莫斯科方向上的德军奥廖尔突出部、顿河方向突出的第六集团军和高加索方向突击的A集团军群。显而易见,前者和后者兵力过于集中,不宜围歼消灭,而中间的第六集团军力量相对较小,而且两翼缺乏掩护,无疑可以达成围歼。所以苏军的这一动作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苏军在实现合围后企图在意大利集团军防线上突破并向南直插罗斯托夫切断顿和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作战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孤军深入可能被围歼,而且隔绝两个集团军群和后方的联系这一战役目的也不宜完成,不如用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确保自身胜利果实。不过又不得不承认,这一举动虽被击溃,但也牵制了德军大量部队无法实施解围作战,收到了相当的奇效。总体来说,苏军在整个战役过程的战略战术没有严重的错误,故而获得最终的战役胜利,并且扭转了整个东线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

十、后记

在第一部分就已经解释了全文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感情基调,因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陆军部队的确值得人肃然起敬,而第六集团军更是其中的骄子,尽管其政府推行的战争政策受到世界的诟病,但笔者以为在不掺杂政治的前提下单纯对其英勇作战进行赞颂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第六集团军被围后实施各种方案的可能,也就是受对于第六集团军的尊重驱使才产生这种能否救出第六集团军的疑问并展开分析的,也许必不可少的掺杂了感情成分,请读者见谅。以下是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沦歿(请允许我使用这样的字眼)的部队: 第六集团军司令部 第4军军部 第8军军部 第11军军部 第51军军部 第14装甲军军部 第44步兵师 第71步兵师 第76步兵师 第79步兵师 第94步兵师 第113步兵师 第295步兵师 第297步兵师 第305步兵师 第371步兵师 第376步兵师 第384步兵师 第389步兵师 第100轻型步兵师 克罗地亚第369团 第14装甲师 第16装甲师 第24装甲师 第3摩托化师 第29摩托化师 第60摩托化师

除第六集团军序列内还有:

德意志第三帝国统帅部所属炮兵部队、高炮部队 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地面勤务部队 罗马尼亚第1骑兵师 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

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材料)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

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

24曹宝贵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大将粟裕指挥过哪些战役

对于电子游戏的看法

对于公司几点看法

对于闪电结婚的看法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