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

物理化学学院

材料化学一班

王恩祥

1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

理想与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理想是有价值的商品;理想推动着我们前进;理想使我们充满热情。理想是一幅鼓舞人心的未来画卷,它能够使你的思维、意志和情感充满能量,让你尽全力去实现它。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潜能的图景和蓝图。理想是一个人灵魂中代表希望的种子,呼唤着他去追寻实现目标的独特道路。

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看,理想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追求,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谋生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更好的社会轨制的追求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详细体现。一个人假如没有弘远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假如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浮泛的、不切实际的。

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天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不乱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恍惚不清,步履往往左右摇晃,动摇不定,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出偏差。

2 正文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承认有过理想追求。事实上,关于理想,我问过了很多人。有些人非常详细且热情地描述了他们的理想,有些人则不大乐意谈论这个问题,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似乎会让他们感到困窘不安。这些人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是不是注定要失败。

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某天想做某件事或者想成为某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有同学希望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有的想去城市里面工作,但是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有的曾经想通过考研来摆脱现状,但又担心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有的想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又害怕这样会成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阻碍。

而对于大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曾经通过问卷、直接对话等方式研究过,把大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理想肤浅、恍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心态的泛起与这一阶段青少年春秋、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为思惟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这一类同学思惟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以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这一类同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弘远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踏踏实实地去努力。这类同学的理想比较符合时代精神。

从一些同学的所谓理想中我们看得出迷茫,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呢?我给了理想下了个定义,也许这定义并不确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观形象。理想是一个人追求的奋斗目标。如当你问一名大学生的理想时,他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成为一各科学家、或工程师、或作家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就是大学生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大学生们的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在这里,理想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它住往和现状不直接联系。但理想与现实谋生又是相联系的,现实谋生中的某些对象和现象假如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谋生手段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狭隘的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信念升华的过程。

3 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虽然周围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但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于想要去追求的理想只有比较模糊的认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有些人受他人影响而使自己的理想受阻

许多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理想,他们不追求理想的人也不想看到别人追求理想,别人的成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或者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或许就有人被别人吓退过。他们劝你别去理想,也许是他们狭隘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愿意看到别人进步。但也有可能他们是为了让你免遭痛苦和失望。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会使个人的理想受阻了。

2.有些人被过去的失望和伤害所妨碍

失望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所有人都遇到过这种差距。我们都有过出乎意料的失败经历,都不得不学会适应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使我们的希望受到冲击。失望可能会深深地伤害我们的理想。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地从经验中汲取智慧,只需要获取其中的智慧就好了,其他的不要深究;免得我们像坐在热炉盖上的猫一样。她绝不会再坐到热炉盖上了,即使是冷炉盖。”

3.有些人习惯于满足平庸的生活

专栏作家莫林·多德说,“一旦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低于你自身的价值,你得到的就会比你想要的还少。”理想要求一个人不断发展,超越平庸。实现理想和保持平庸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当我们因太枯燥而缺乏想象力,当我们满足于平庸生活时,我们可能会想要责备他人,责备我们的环境,责备现有的体制。但事实上,平庸一直都是个人的选择。

平庸在根本上不是一个团体问题,也不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一个个人问题。我们的学校不是平庸的,但我们中有一些大学生却三心二意地对待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学习。我们中有一些下定了决心,且为理想腾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在参与我们的学习工作时却马马虎虎。所以,平庸首先是个人的特征,是个人对欠佳状态的妥协。

4.有些人缺乏追求理想所需的自信

谈论理想需要自信,追求理想更需要自信。有时,那些敢于理想且追求理想的人与那些不去理想也不追求理想的人的区别,就在于自信与否。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卡伦·格雷尼奥·马尔施发现自信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研究中,她发现自信心不足会使大学生的交谈意愿降低37%,对交谈技巧的运用也会少11%。她还发现,大学生的自信心越强,他们就越乐意去冒险延长交谈时间,而且适应性也更强。换句话说,我们越自信,我们就越不会放弃去尝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4 5.有些人缺乏对理想的想象力

如果你了解和观察过小孩,你就知道人们是通过想象发现自己的理想的。但那并不简单,通常我们的想象力并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增长。想象力能够将理想带入生活的土壤。想象的天赋比吸收纯粹知识的天赋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但这些对想象力的赞美可能会使一些同学产生消极情绪,他们由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富有想象力的人,就感到气馁,于是丧失对理想的希望。

有关理想的一些问题

1.归属问题:我的理想是否真的是我的? 2.清晰问题:我是否清楚地看到了理想?

3.现实问题:我是否在依靠自己掌控的因素实现理想? 4.热情问题:我的理想是否在驱使我追随它? 5.途径问题:我是否拥有实现理想的策略?

6.人的问题:我是否招募了实现理想所需要的人? 7.代价问题:我是否愿意为理想付出代价? 8.毅力问题:我是否正在向理想迈进?

9.实现问题:我是否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10.意义问题:我的理想是否有益于他人?

我相信如果调查对象真的研究了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考察了自己,并且肯定地回答了所有问题,那他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而其他的肯定回答越多,他达到目标和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我确信当代大学生都有构建有价值的理想的潜能,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实现它。如果我们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不管我们的理想对于别人来说有多大,或者看起来有多离谱,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理想已经足够坚定。

但调查结果好像并不那么使人满意,调查对象中只有很少部分对每个问题下面的答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他们就很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理想结出果实。少部分人对一个问题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他们就要考虑一下,他们是否坦诚地对待了那个问题所提及的个人状况,花点时间反思。

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就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开始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但那反应的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为我们最初都是通过父母和其他榜样的眼睛来看自己的。咨询专家塞西尔·G·奥斯本说过,“小孩子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照着父母对他的评价来看自己,而且他会表现的像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对他所评价的样子。”许多大学生忽视了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真正想做什么——他们采用了别人心里的理想和追求,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或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

5 可以预见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上了这所大学?有多少人是为了得到一个“现实的工作”而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而不是追求自己真正希望的?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在抱怨自己的专业或是有意愿转专业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以前一直都在实现别人的理想而迷失了自己。虽然这种转变会带来一些混乱,但他们要比那些从来都没有发现和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幸运得多。

即使是鼓励人的、积极的、好意的父母也可能把他们的孩子引向错误的人生方向。我了解这些,是因为我儿时有过相同的经历。我父母给我们报了学习班。我坚持着放弃假期学习,即使自己本身不愿意这么坐,因为那能让我们父母高兴。

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找到理想。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瑟夫·布罗德斯基所说,“一个人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控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外界给他强加或规定的生活,不管那种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高贵。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把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耗费在别人的表象和经验上,那只会让我们悔恨万分。”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总是期待、等候。他们找借口(或是不远大的理想不值得追求、或是现在还不是追求的好时机),盼望最佳时机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变得沮丧失落,有些人则放弃了,最终他们的理想都没能完成。我们知道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

大学毕业你会买房吗

最后再谈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有了一点积蓄,他们会考虑先买房还是先投资自己?当然我们都了解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都也许想过一件事情,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让我们看看股神是怎样选择的。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了老家奥马哈成为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就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1是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2是这1万美金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巴菲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晚上甚至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他们结婚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哈马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世界首富。

苏珊为巴菲特做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当然,在未来不可预料的情况下,这是需要有信念追求的。如果当年苏珊选

6 择的是买房子,也许巴菲特就不会被我们所熟知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一个十年发展机会。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普通大学毕业生买房卖理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理想和追求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理想不独立;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理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那些选择先安居的大学生: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念追求,至少是没有坚定地信念。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不可能真的来自一件物品。退一万步说,假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用出卖理想与追求来换,典当自己的理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付出了这么大代价,也是不明智的。

如果当代大学生想迈出那一步

——开始拥有自己的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那至少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开始:

1.愿意拿自己当赌注

2.要主导你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3.喜欢你做的事,做你喜欢的事

4.不要拿自己(或者自己的理想)去和别人作比较 5.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你也要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理想 6.牢牢抓住你的理想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问题调查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调查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