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2 15:04: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分析

(12级英翻四班 范珊珊 1234017414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着经济增脏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众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正在减少。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全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一)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且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主要有: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赖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反应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犹豫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任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岗位需求

的总体情况相当趋近。此外,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事业单位逐步加大用人改革力度,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等教育潜在的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

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 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二)大学生就业方向讨论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显示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受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率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第三产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率则不断上升,人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三产业。

2、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想城乡基层转移

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服务,在哪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

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

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四)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 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 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推荐第2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透析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面临这一状况,各市各相关部门不断及时地开阔新的思路,出台有利有力政策,大大缓解了因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为学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较之其他地区的工作,苏州市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成效显著,走在了前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就业不是相对性的,只要存在大量的非充分就业者,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进而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潜在因素。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就业难,难在哪里?进而明确为什么难,理顺了这些关系,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大学生群体以及查阅各方面的资料总结出本报告,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式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难问题,他们只要接受国家分配就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直到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出台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才浮出水面,并愈演愈烈…..此外,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虽然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其所造成的各方面的影响依旧没有完全的恢复。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多的多;而且,目前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地增大。

此外,人才的培育基地——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占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然而理论功底及其相应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政策虽然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但是却进一步稀释了大学现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转换,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高等的教育,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他们仍旧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仗;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理论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时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不能将自己的希望定的太高。

二、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去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相关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就是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

首先想法设法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伴随着经济增长就可以提高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降低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

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或许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应完善大学教育体制,积极推进产学合作目前高等院校依然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学校的培养也需有所加重和侧重。一味地以市场为导向则学校演变成为公司企业快速供应技术员工的培训基地,而只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又使得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劳动力市场。两者的结合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性问题。很多高校也在尝试产学合作这一办学模式,如实行小学期制,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的学校某些专业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促进了产学结合,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相长局面。产学合作实际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毕业以后有较好的归宿;对产业来说,它参与了教育过程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人才。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社会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现在民营企业需求量增长较快,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将进一步增加;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这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形势要求,到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充满机会的中西

部地区中去工作。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推荐第3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数学与信息学院2012级5班42号张宏 摘要:从高校扩大规模招生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下降,而金融危机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关键词:就业难,期望高,市场供应失衡。

正文: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从近年开始,高校每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而就业率是逐渐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的高校的毕业生将突破630万,而且每年将以50万的人数继续增加,使得整体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和较发达城市,以及一些发展缓慢的乡镇间有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在高薪水,高待遇的条件下,许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跟随经济的发展方向。许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城市中寻求发展,谋求生路,这样就逐渐形成向大中城市发展的洪流。长此下去,导致市场供应失衡。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渐提高,而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就居高不下。据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的理想薪水定每月4000以上,只有较少部分的大学生将薪水定在1500以下,而大多数的企业单位将薪水定在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使得有些大学生失去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着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企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去才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单位去只能是打工。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一些中小企业就业,更不愿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去。而且有些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怀着较高的期望,非高薪水不去,还想着是相对轻松的工作。有些大学生既想高薪水,又不愿有多的付出,且对自己的能力不是足够了解,当面临就业的时候会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有的大学生就选择不就业,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03年的第一批扩招大学生毕业出去就业开始,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人才需求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渐转为买方市场,大批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然而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经济开始衰退,人才市场逐渐饱和,社会就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的现象日趋明显。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不太强,大学生很难将学校里学的知识很难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进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比较缓慢,有的高校还停留在注重培养理论知识的阶段,使得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远不能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吸收的才人是有限的。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是需要高精专的人才,而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不符合条件的。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些的中下企业破产,使得生存下来的企业不断裁员,从而使就业岗位逐渐减少,进而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随着持续的扩招政策虽然可以使很多的人享受高等的教育,但是却进一步稀释了现有的教育资源。而大学生从学习到工作转变,大学生缺少系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规划,导致大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有些大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错误的认为高学历就是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二者的发展不一致,知识与就业的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三,大学生就业建议

怎样利用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尽可能的途径来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将来在用人单位应聘时占优势,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者在实习区域内寻找机会就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因此需要在才

基础上创新,使得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专场的招聘会,师生座谈会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展就业领域。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 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后,不仅动手能力弱,而且语言的沟通能力也存在一心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应该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毕业时应该给自己一个合理就业定位,不要把期望值过高,同时放低身段,如果可能,尽量从最基层做起来获得一定的经验。大学生毕业时应该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同时也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因为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作为创业者,首先你是一位就业者,就应该对就业的资金和当今的发展形式有着足够的了解,然后敢于创新和挑战。作为创业者可以先到一些培训机构获得一定的经验,然后再决定干什么。而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在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兼职或者打工,与今后职业多接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对于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希望大学生们好好考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有个正确的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1.邹云龙, 刘海滨, 徐文.高校就业部门的横向知识协调与专家化

[J],>2007年 第13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

推荐第4篇: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当前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更加趋紧,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前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更加趋紧,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浅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成因

(一)国家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

国家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2002—2009年分别: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每年以60万~70万的幅度增加,在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高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日益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没能紧随时代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或者片面追求“综合性”,一哄而上地设置了一些趋同的新专业;或者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不能真正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从而导致企业困扰于“技工荒”和“高等人才荒”、高校苦恼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三)人力资源制度及企业投入造成的就业障碍

据调查,不少企业往往愿意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有些在招聘时打出“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等等限制条件,诚然这些条件对于面向社会招工也许是无可厚非的,虽然企业的这种用人制度是希望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招来就立即派上用场,既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又节省企业成本,但对于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成了他们就业的拦路虎。因为大多高校是不提倡在校学生把大量时间用来做兼职或是休学在外做工作的;另外也有企业担忧名牌高校的学生稳定性差,喜欢隔三岔五地跳槽,还有些企业的性别歧视等诸多因素,造成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又一阻碍。其实上述观点未必正确,“有专家就表示,如果企业的流程没有问题,即使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只要进入这个流程,应该很快就能融入到角色中的,并不会使企业加大培训成本。”而有些职业是男女平等的,不应该人为设置障碍,“企业的性别歧视行径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四)大学生陈旧的就业观念

随着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方面,期望高薪;地域方面,“重东部、沿海和大城市,轻西部、内陆、中小城市和农村”;行业方面,“重国有和外资企业,轻民营与内资企业”;单位方面,“重大机关、政府和事业单位,轻基层与企业”;凡此种种,造成就业面大大缩小。由于他们“就高不就低、就东不就西,就上不就下,就城不就乡”,过分关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困难在所难免。

二、马克思主义概论与就业问题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结合需求和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在校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利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的培养。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我们需要亲自去了解当今社会的需要,了解当前形势,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社会的真实要求,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才可能走向功。

马克思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虽然满足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但也给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了压力。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此可以得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有来由的: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以及它对大学生市场的投入造成了就业障碍;其次,大学生陈旧腐朽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后的工作定位不合理,想要高薪水,低劳动。

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擦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是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也应如此就会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个过程,经历之后会有新的不同的转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新事物的发展是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

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同时,还要有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念要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事情。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迈过了70个年头,党和人民为这新新的国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我们倡导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我们发展着国家的经济和保护着环境。我们尽我们所能地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但是,有社会的地方就会出现社会问题,而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问题,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前景。

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在永恒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但是,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国家方面:加速经济发展、搞好需求预测、实施政策调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1.加快发展经济,创造和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2.适时提供未来年度各方面人才需求的预测报告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3.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和政策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正确选择。

学校方面:适时调整专业、抓好思想教育、进行就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措施。1.根据国家人才需求计划,及时调整学校专业结构。2.对大学生统一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3.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机构,对大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

企业方面:鼓励和指导企业办好职业教育、转变用人制度。1.企业与校方可以进行职业技术校企合作,给与学生未来更明确的出路。2.企业可投资学校,让校方有意的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扩大了企业的人才选择空间。3.企业还是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而且是不限制性别的。

个人方面: 改变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树立信心勇气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必备条件。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的定位自己的水平。2.增强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3.树立就业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挑战,敢于拼搏。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就如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讲的一样,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地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有多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锻炼自己,改变自己陈旧腐朽的就业观念,接触社会,了解时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求在将来的大学生人才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而不是埋没于其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2]《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许慧

推荐第5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透视.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透视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知识转化率;就业理念;择业观

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择业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逐年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200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

自1985年开始,大学生的分配制度开始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渡,尤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上大学不等于进了就业保险箱,大学生也必须接受市场的选择。在2006年底人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现在我们大概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了,所以当代大学生更要拥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就业心态,下面笔者就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其就业进行分析。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知识转化率低

把知识物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真正要求。然而,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总体表现在: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为1~1.5年。即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可见此问题的严重程度。

(二)就业理念滞后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四大误区:

1.“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的大小和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合等因素,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2.“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4.“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是兴趣,但还是选择了再学习之路[1]。

(三)价值判断盲目

1.攀比与求高心理。在攀比心理影响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有些大学生就盲目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已。另外,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2]。

2.自卑与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退化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的建议

(一)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归位现实的心理反映。

这种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抛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就业后再择业的心理对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是绝对明智的选择。社会是发展的,而发展靠什么来促进呢?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非紧俏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以及工作经验和户口等多因素的制约,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是很艰难的。所以,不妨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羽翼丰满后,实行第二次“就业(择业)”,从而找到理想的单位。在先就业之后,不但可以积累经验,更可以对社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之后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并不是说把起始的工作仅仅当做一个跳板,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积累财富资本的原始股,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身不断增值,增加竞争的砝码。

(二)树立自主心理——“量体裁衣”“凭实力说话”

以前通常流行着一种大学生“五靠”的说法,即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这种依赖心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青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少数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当然,对就业择业这样的大事,适当的征询意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本人一定要有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毕竟,工作是要我们自己长期亲自去体验参与的,若是缺乏兴趣,势必会影响创新,不利于日后发展。若是对工作有所抵触,后果更为严重。总之,不舒心的工作,对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更要“量体裁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或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自身社会背景缺乏,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个时候往往不正确归因,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其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不利于大学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及生活。相反,有不少大学生利用自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在不断的打拼下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这种自主创业的心理,非常符合

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

总之,大学生在正确地评价自己之后,要树立自信心,要摆脱依赖和不平衡心理,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来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

(三)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就像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大学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择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择业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3.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4、避免理想主义。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在择业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

5.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四)树立继续学习的心理

用句古话说“学无止境”。就业之后,仍不断系统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

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小的学校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在就业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三、关于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生活,毕业就业与继续深造,往往使大学生手足无措。其实很简单,如果真的想继续在科学的殿堂里学习,而且具备相应的物质等条件,不妨安安心心地学习,但同时不要脱离社会。但如果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这种选择并不可取。考研可以使我们增长更多的学识,但是不纯粹的求学心理也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大学生就业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难免会由于时间仓促,导致准备不足,而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情况,最终不利于就业。所以,大学生入学就应做职业生涯规划。如果选择了就业,就应该在大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4]。通过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当代学子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看清形势,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境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协助(比如今年教育部人事部出台的五项举措、劳动保障部的四大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是大学生仍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一切!

参考文献

[1]孙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C].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3]唐鑛.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报告[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4]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推荐第6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临近毕业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毕业以后去干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总结到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可针对大学生就

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应该怎么的理性认识。

据了解,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缺乏工作经验:经验也是自己的一大优势,在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历引诱下,被应聘职

位的经理以一句不以学历做主要参考而否决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

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怕吃苦,爱面子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问题。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

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要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推荐第7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和对其的分析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浅析,并对当代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较为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现状 建议

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 2010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1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 2011 年的毕业生人数 65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1)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2011 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 16 日在浙江宁波参加 “2010 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 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650 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1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 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1.“ 蚁族 ” 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 蚁族 ” ,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 “ 蚁族 ”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 10 万 “ 蚁族 ” 。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 “ 蚁族 ” ,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1)自身原因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3)社会原因

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 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8 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 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 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 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三、作为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和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

第二,要有良好身体和道德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

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宜勇.200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傅东“关注民生,促进就业”专题[A].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政策[G].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3.http:///jyw/news_view.asp?newsid=646

推荐第8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势必面对更多问题,同时也面对一些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

据有关专家预测, “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平均约700万,中职毕业生约300万。这不但加重了就业压力,更造成一系列问题: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而人们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工作人群的需求增加有限,造就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毕业生能找到工作的比例下降。

2、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增加:如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的增加,人们为了找到理想工作付出的代价提高。

3、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就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现今处于激烈的变革期,各岗位调整较大,对就业有一定影响。比如,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新兴能源产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等势必会增加就业岗位;但传统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也会导致岗位数量减少。

4、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部分同学为了就业,不得不放弃自己设计的就业意愿;还有的就业后对工作不满意,频繁地跳槽。

5、大学生就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就业时,部分学生将受到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等方面的制约。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影响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其社会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改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

1、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2、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这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3、要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4、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5、鼓励和支持创业

6、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7、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提高人们化解就业压力的承受力

8、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

推荐第9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时代人们普偏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重点调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我们广大大学生,在政府调整的同时,应该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以便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但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审时度势,端正就业态度,看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摒弃就业歧视,积极就业上岗,努力创造机遇,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持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新就业观念民营企业三资企业

上大学难,大学生就业更难。现在的大学生很困惑,很迷茫。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困扰了好几年的社会乃至国家的重大问题。《劳动就业促进法》颁布了。对于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着实做了不少的工作,可再怎么努力,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依旧是难上加难。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人愚见,首先要认清大学及大学的作用。最初的大学,仅是学术界尖端大师们讲述自己观点的场所,固定起来让渴求知识的学者们倾诉,并且指出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慢慢地壮大了,就形成了规模上的大学。其次,诠释大学的作用,学者们众说纷纭,但集中起来,精概其要,无非是缩短知识传播周期,为大学生生存和生活创造条件。倘若真的要去研究高深一点的问题,大学已经不能帮助你了,只好去更高的专业研究所读研究生了。考研,或许再过几年,就和大学一样的普及了。再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势在端正心态。所有的大学生,一出校门自以为是一个井然的成功者。其实,他们尚未成功,他们还需努力。不要以为上过大学就引以为傲。世界第一首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没有上学大学,第四富\"甲骨文\"行政总裁埃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比尔·盖茨的同学微软的总裁斯蒂夫·鲍尔默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后才退学,财富榜排在十名开外。

埃里森在耶鲁大学三百年校庆上对着众多的大学生说:\"不要难过,你们还有希望。这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打工的机会。\"以上并不是给当代大学生们泼冷水,只是帮助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自己,正确定位。另外,根据相关报道,今年沿海及各大城市严重缺工几百万。一方面我们有几百万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一方面有缺工几百万。问题在哪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几百万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做这几百万工人的工作。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操作,在大学生的心理是严重的不平衡,寒窗苦读十几载,花费金银数万元,到头来要各没读几天书的人一起工作。这就是就业的误区!在传统的观念里,大学生进工厂或者硕士研究生摆地摊一样让社会哗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又是一个误区。这些思想并没有从传统的计划体制指导下转变过来,现在的社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竞争等社会经济杠杆来调节人才劳动力流向的。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他们不愿意去做那此基层操作的工作,他们是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小小的操作工作,由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初中生或技工生去做,自己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品茶看报纸。其实,这样想就错了,放弃就业歧视,到基层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才会

从当中了解学习到你想要的东西,才能脚踏实地。要真正知道,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不入正殿步入偏堂而改变人生的多不胜举。

我认为,大学生到基层操作并不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而是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考验。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倘若真的有能力,所在单位也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毕业后上岗没多久,就有机会晋升,这速度比一般工人快了十几倍。

德信公司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为大学毕业生敞开大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晋升机会。公司与西安思源学院、莆田学院等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就业合作,有许多大学生也乐意到公司上岗。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转变。为他们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喝彩。

所以说,我们大学生应提高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中国已加入WTO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开放教育市场、意味着我国教育面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考验、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和国际接轨。个人的素质、自身的修养、市场承受能力(竞争压力)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在自己的强项上下一定得功夫,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然而叶尔米洛夫提出“学校教育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以在反对因循守旧之风上为社会竭尽绵薄之力?此乃当代燃眉之急之重任矣”。我们应该反对因循守旧。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其实也可以尝试一下自主创业,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你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有没创业的激情,还有好的创业项目,团队,创业计划书、项目控制等一些问题。

总之,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审时度势,端正就业态度,看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摒弃就业歧视,积极就业上岗,努力创造机遇,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持的就业观。要去认真分析就业的方向,和个人的能力分析,找准之己目标,在应聘的过程中要不段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书籍:

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王仁伟机械工业出版社

②职业指导与成功就业林圣基广东经济出版社

③大学生就业指导赵铁生中国商务出版社

④成功走向就业路汪莉中国华侨出版社

推荐第10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自08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xx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xx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09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20xx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20xx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第11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精

选多篇)

自xx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xx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xx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

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xx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xx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

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xx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

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

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

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上文中提到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

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此外,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及薪酬定位较高,而在金融危机之下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

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是考公务员,国家提供的职位。

三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

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自08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14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14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14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

量,09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2014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2014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

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

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

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8-1

学号:201405051014 姓名:宋庆国

我如何为就业做准备

“在英国伦敦会议广场西侧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的众多纪念碑中,刻有这样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

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就将目光缩短了,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了。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然而,谁知道呢?我可能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这则小故事我不止想起了多少次。的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丈夫意欲安身立命于家国,必须学会先从一屋扫起,切实做好手边的点点滴滴才可以成就梦想,否则只能是空想和妄谈。要想改变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你自己做起;要想撬起整个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你的心灵上。大学生就业何尝不是这样?要想就业的时候容易一些,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

事入手,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许许多多的实事,一定就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式相当严峻!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09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14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14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11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

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

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我们山东轻工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社会上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我们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首先就具有了一定的先天优势。我作为一名轻化学院的一名学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好专业课,练好基本功,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便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就业准备。具体的讲,就是要练就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练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等;二是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爱

岗和开拓进取精神,以良好的个人修养走向社会;三是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吃苦耐劳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等。

另外,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认为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评价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择业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择业的重要性。

要想做到正确择业,首先得正确了解自己: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性

格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分析你是否适合此项工作。大家都不愿意以后从事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所以,在你还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并朝规划方向努力。

其次,根据大学三年来的综合表现和特长,正确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可能会屡屡碰壁,每次无功而返,自信心遭受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期望值过低,则显得缩手缩脚,甚至都不敢去应聘而错失良机。这些对择业来说,都是不利的。

第三,自己择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城市更重要,还是个人发展,或者是福利待遇等等。就我而言,会首先考虑城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城市,我想这样自己才会安心在那工作下去。

二、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

就象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找工作也是如此。

最后,自信在求职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而把优点掩埋。

总之,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求职的每一个步骤,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实践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从容的对待,以获得成功。我们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傲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相信任何一个成功读完自己专业的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都会找到工作适合自己的职业,尽管我们需要及其艰苦的努力,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向前,我们的未来就不会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想。最后,为了我们的顺利就业,我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从现在做起。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院系党课学习匆匆而过,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回忆。我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学习党,认识党。

我们作为90后的年轻人,更加应该认真学习党课的知识,更加应该认识到党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活的不断熏陶中,使我更加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特别是这次院系党课的培训,更教育了我从思想上积极入党,从行动上积极入

党。

第一节党课是院长给我们上的。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坚持党的这一指导思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以前这些对我而言只是政治考卷上的问答题,现在我认识和理解到它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准确的定义和最合适的阐述。

作为一名大学生,既然是学生身份,学习则是最主要的。因

此在学习上,要提高学习的自觉

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真正做一个有用的知识分子,努力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思想上也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和当前国家时事、大事,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党的十七大以及两会精神和领导讲话,并在行动中认真去践行。

总的来说,我们应首先认真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好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好党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势必面对更多问题,同时也面对一些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

据有关专家预测, “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平均约700万,中职毕业生约300万。这不但加重了就业压力,更造成一系列问题: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而人们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工作人群的需求增加有限,造就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毕业生能找到工作的比例下降。

2、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增加:如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的增加,

人们为了找到理想工作付出的代价提高。

3、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就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现今处于激烈的变革期,各岗位调整较大,对就业有一定影响。比如,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新兴能源产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等势必会增加就业岗位;但传统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也会导致岗位数量减少。

4、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部分同学为了就业,不得不放弃自己设计的就业意愿;还有的就业后对工作不满意,频繁地跳槽。

5、大学生就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就业时,部分学生将受到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等方面的制约。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影响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其社会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改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

1、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2、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这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3、要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4、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5、鼓励和支持创业

6、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7、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提高人们化解就业压力的承受力

8、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

第12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策划书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差报告

策划书

实践背景:为响应我院大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的号召,我于2011年寒假时期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目的:人这一生中,学校不可能是永远的学校。真正永远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通过走向社会,积极地去了解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可以促使我们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拥有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同时还可以提升我们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

实践主体:

时间地点:人才市场及周围各种大小公司企业的招聘会

时间时间:2011年1月下旬

实践步骤:

1.深切体会当今社会“有经验者有先”的现实状况和给准就业者带来的种种尴尬与无奈。

2.走到社会上去,走到招聘会现场去。亲身感受此情此景。接触招聘主管、大学生及他们的家人、企业前辈等相关人员。

3.写总结感想和收获,找出调查的不足之处,更铭记调查结果和有效信息,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参考,助我一臂之力。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调差报告

总结

背景:为响应我院大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的号召,我于2011年寒假时期参与社会实践。

内容:我在酷寒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寒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寒冷,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太原市人才市场,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

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几天内,我接触了不同阶层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

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时间地点:太原市人才市场及周围各种大小公司企业的招聘会 时间时间:2011年1月下旬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过程中,丰富了我们的假期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同时让我们了解、认识了当今存在于学生中的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没有形成同等发展的趋势,因此产生了一定的不良社会现象。

A、关于学生的消费习惯及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提高。

2、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实行,独生子女增多。

3、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

4、社会上品牌广告的影响。

5、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B、关于中学生沉溺于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关部门对网吧的管理疏漏。

2、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

3、当代学生课业压力大,心理不平衡,压力无处释放。

4、自身的自制力差。

5、我国网络管理不到位。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对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面对这些社会现象,请不要一味指责90后或者其他人,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原因,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树立当代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原因,全面整治,以达到明确其社会责任的目的。

第13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己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和对其的分析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浅析,并对当代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较为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现状 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教育部发布国内第一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与就业报告》中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2012年2月28日《京华时报》)。在就业上,似乎形成一个倒金字塔: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低于中等职业生。由于金融危机的压力,这几年就业压力虽逐年好转,但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就业形势依旧相当严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4)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率远远不如中职生的就业率,这样的事实,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与探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如此严峻?

首先,这反衬出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已日渐理性化。长期以来,我国用人市场上信奉“唯学历是举”,招人只看学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更加理性的看待学历问题,用人单位也越来越认同能力。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确实真正掌握了一门技能,社会生产改造比起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实践能力,而我们大学生却脱离了这种市场需求。

其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

具体的实践。

再者,薪水与自己的希望值不符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原因。刚踏出校门,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带着满怀欣喜和较高的期盼踏入工作,在就业压力严峻,企业挑人以及自身经验不足等原因,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待遇不如自己希望的值时有些人要么选择放弃,要么不付出努力,最终结果都是没有饭碗。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08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还有社会竞争激烈、性别歧视等原因。

三、作为大学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此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

第二,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了解就业市场,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而造成核心就业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换角色,毕竟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享受着安逸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提前走向社会,利用假期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单位实习,这样不仅能积累工作经验,更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做到知己知彼,为找到喜欢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从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加完善教育体制。比如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而不是快毕

业的时候抽出一两个月的短暂的实习。还有可以采取一些如允许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逐步增加一些来自一些大型企业、科研所等的导师比例等措施。

第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做最坏的打算。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①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你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③如果已有的工作待遇不及自己的期望值时要用客观冷静的心态进行分析,看自己真实的能力与自己的期望值是否一致,如果自身能力很高,则可以不用急于一时,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不一致,就应该用虚心的态度去学习,端正态度,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傅东“关注民生,促进就业”专题[A].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政策[G].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第14篇:辩证法看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而对这一问题,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认识和处理,可以看清问题。

一、从对立统一(矛盾)角度分析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610万,加之历年累积,2009年加入就业大军的高校毕业生将会超过700万人。有的学者分析: 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a

从对立统一角度,大学生就业难与当今社会人才稀缺是对立的,而它们又统一存在于社会中。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是斗争的,又是同一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不平衡现象呢?

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而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就业问题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同时期则有不同时期的特殊性,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若不改变,则难以解决这一矛盾。

二、从质量互变角度分析

还是从以前到现在看,也许曾经学历高就代表着好工作,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终于,量变引发质变,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要想就业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自身也要发生质变,不能平时只死啃书本,也要不断积累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量变引发质变,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只是学课上知识,在当今发生了质变的社会,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三、从肯定否定角度分析

大学生就业之路是曲折的,必须不断否定自身的不足,不断满足社会的变革,进而产生否定之否定,更上层楼后的“扬弃”,最终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从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角度分析

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街头卖肉、大学生争当搓澡工、大学生争当球童等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背后放映的本质则是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端正。有因必有果,只有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顺应社会产业结构,要不断扩充新时代知识与能力,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解决就业难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要端正自身就业态度,不要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三个阶段,不断完善自己,量变引发质变,最终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第15篇: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不知不觉,我们走进大学的校园已经一年了。时间飞逝,还有v三年我们就要走向社会,走向自己崭新的生活。三年时间很长吗?不!时间如水,东流而去,不舍昼夜。光阴就在我们的嬉笑玩乐,顽强拼搏中,潺潺逝去了。

现在的我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小王子、小公主,我们不知道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激烈竞争,我们还很天真。然而,三年之后,我们能否适应这个万变的社会,在社会中生活而游刃有余?三年的时光能否让我们真正成长起来,开创自己的世界?我们不小了,这个时代也不容许我们在继续放任自己玩乐下去,形势是严峻的。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大学毕业生多,市场需求少,要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就只有依靠社会关系,尤其是在报考和录用公务员方面。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父母在社会上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子女肯定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妻儿等直系亲属到本单位工作,但是中央政府不能禁止朋友安排我的子女,我安排朋友的子女这样的友情交换。

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强调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培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v

中国严峻就业形势未来四大趋势具体是: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今后几年,城镇需要就业人数每年仍将保持两千四百万人以上,而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按经济增长保持百分之八的速度计算,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仅一千一百万人,供大于求缺口一千三百万人左右,矛盾十分尖锐。

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去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有两百多万人,从今年到二○○八年,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还会涉及三百六十万职工,纳入新政策范围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约四百万人。

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城市就业问题解决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总体素

质偏低问题更加突出,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尤其严重。同时,国际贸易磨擦、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变数,也将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产生影响。

四是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预测,未来几年,城镇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每年都将超过一千万人,今年达一千六百零三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七十五万人,按初次七成就业率计算,年内可能有一百二十四万人无法当期就业。农村尚有一亿左右富余劳动力,按“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每年要转移就业九百万人。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国家很关注的问题近些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些措施下,很多大学生都实现了就业,成为了这些措施的收益者,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还是有很多的大学生没有能够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实现就业或者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来回报社会,来回报自己的父母,根据一些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1、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2010是较之前最为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2011年的就业情况就更难以想象。

2、就业的供求不平衡。虽然2010届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如2009届大学生那么严峻,但是他们的境况也不好过。虽然招聘大学生的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多,质量也提高了,但是他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我们殡葬行业,亦是如此。08级顶岗实习情况也不乐观。

3、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过于集中。在网上和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有64.9%的被调查者就业意愿集中到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其中把外企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3.8%,把政府机关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1.1%;以下依次是合资企业12.2%,国企9.5%,科研机构6.8%,自主创业4.0%,学校和军队各为1.3%,而民营企业为零。就业意愿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毕业后愿意到其他中小城市工作的比例较低。调查中发现,无论其生源地是哪里,高校毕业生都不愿离开上学地就业,如前所述,甚至有高达62.2%的被调查对象即便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2)对职业发展前景和薪水的注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当前有些城市提供就业岗位的主体——中小企业,尽管人才缺口比较大,但大学生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将其作为就业对象。

4、政府引导学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分流城市就业。尽管中央于2005年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引导学生就业的政策方针,但总体来说政府引导众多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基层、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效果并不理想。就以北京为例,据有关部门反映,从2004年以来,尽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的学生逐年增加,但总体来说,其所占比例依然偏低。200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仅

有2.3%的人员到西部地区就业,有3.8%的人员到基层就业,2005年分别为3.1%和3.7%,2006年分别为3.1%和5.0%。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

1、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将会导致对就业的有力拉动。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为7.5%,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将来自政府主导性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9%。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80万个就业岗位,换言之,至2010年可以新增加700—800万个就业岗位。就是说,尽管面临种种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就会为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比较而言,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形势将会更为有利一些。

2、政府和全社会正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和控制失业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增加就业的可能性;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等。

三、促进并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1、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目前基层和偏远地区经济落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匮乏,亟需吸纳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力度,扩大大学生输送人数,从而既支援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发展,又减轻大中型城市就业压力。基层或偏远地区也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颁布一些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本地支援经济建设。

2、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服务业是吸引专业人才、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应该合理升级服务业结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扩大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丰富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各城市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薪资期望偏高,就业意愿过于集中,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就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好的主观原因。

千万

第16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综合现有各方观点,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体现在总体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弱化、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差异以及大学生的自愿失业选择等。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现在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社会资本的影响、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影响、社会人格的缺陷、职业社会化偏差的问题。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不能完全归结于几年前大学的扩大招生。因为这几年都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只不过由于大学的扩大招生,一下子使今年的大学生增加了许多,于是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现在名牌大学的学生总的签约率确实是高一些,就业后的待遇也会相应的高一些,这只是一个一般情况,不是绝对的,一旦把自己神话了,非要什么样的待遇或者什么样的企业,不然就不就业,这种心理是非常不对的,搞得不好会高不就低不成,进退两难。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的评价也要客观,如果自己是有能力的话,有信心的话,也应当有勇气有信心去争取。这里讲的两种情况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是是双向选择,不是政府的指定分配。这种务实的态度尤为重要。

现在大家谈论的问题还涉及到大学生究竟是多还是少?去年一个网友就说:“高校扩大招生与社会就业压力没有因果关系。能够扩大教育面,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素质,使我国经济更快发展,就能增加就业率。”我以为这个观点是对的,这种评估对大学生就业不但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会有积极促进作用。既然不多,那么就业的问题又如此突出,这是什么缘故?我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既有学生本身的问题,比如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并不好,几年学业不佳,也没有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大学生对自己的估价太高,并不切合实际,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非得要一份如意工作,所以难找到工作;也有一些用人单位的思想不够解放,可以说顽固不化,这些单位死守老观念不放,一些职位宁可让一些无能之人占有,也不愿意引进大学生,不过这些单位并不多,可以说是极少极少。

除了上面说的一些原因之外,我考虑还有两个因素决不能忽视。一个是高等学校的招生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这种现象在扩大招生的第一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使得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这是就需要调整,及时改行就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关于大学生改行就业,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就有,而且还出了一些人才。有许多人应当采取先就业再说,到了岗位上,缺什么就补什么,进行继续教育,这应当是上上策。另一个就是一些地方急需大学生,但大学生就不愿意去。比如西部的工作,乡村的工作,还有一些即便不是乡村,也不是西部,而是工作条件艰苦,所以大学生不愿意去。

上面是从整体上分析,以下就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经济学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我国多位学者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和制度分析。这些研究有的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需求和供给以及大学生市场均衡问题;有的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相关的人力资本信号理论、投资理论、产权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的利用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等进行研究;还有的延伸到发展经济学,从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关系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展开研究。

(一)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具体来说,供给与需求的结构错位构成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影响其就业,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地理及行业选择上。陈岩松认为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体不平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外部因素,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构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庞大供给流,这些集中到来的供给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丁元竹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就业三大问题之一,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失业是合理和必然的现象,应该正确看待,不必过分渲染大学生失业的后果 ;牛金虎认为现行大学生就业统计由于统计对象范围过宽、统计口径太窄、统计指标太粗,造成就业统计缩水,人为夸大了就业难度 。

(二)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刘宇舸认为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方从表象上看是学生或学生家长,但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个体的理性教育投资决策行为造成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这表现为不管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在近期内都人满为患,人们考虑的是先占据这份社会资源,顾不上考虑机会成本,结果导致高等教育卖方市场格局。高等教育供求难以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得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反映

根据人力资本信号理论,教育只是一种筛选装置,它起着信号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一个人想在逐渐拥挤的人才市场上抢眼,只有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变弱的情况下,就业选择充当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作用。市场选择机制是将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与工作层次两者相匹配,市场选择过程本身就带有求职者信号的人力资本存量。杨伟国将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一般化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矩阵图”,表示大学选择就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所在地区的组合,认为大学生偏好于选择行政级别高和大城市的单位就业,原因之一就是就业选择充当了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

(四)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它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正如贝克尔指出,“惟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这种投资的有利性或收益率。”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人而言,如果预期收益率降低,就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如果预期收益率降低到低于其他形式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就会放弃人力资本投资,转而选择其他形式的投资。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处于不断下降状态,扩招后的就业难与同时出现的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就是最直接的反映。马扬和张玉璐认为,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其高等教育都存在着较高的收益率,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基本上都高于其社会收益率;但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提高,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都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唐鑛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过程,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趋势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正常的现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呈上升趋势。吴克明认为,从大学生和高中生收入水平的比较来看,我国大学生和高中生收入水平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从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就业概率差距角度看,也呈现扩大趋势。就业冷并没有导致大学教育收益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教育收益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正是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依然存在大学热现象的根本原因,大学热反映了人们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上的理性特点。

(五)大学生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运用自身人力资本的权利,它是由人力资本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处置权等一系列人力资本权利所组成的权利束。承认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的重要反映。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完全没有择业自主权,这严重限制了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结果导致整个社会效益的损失。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还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约束,其中户籍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户籍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国有单位使用大学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二是高校毕业生的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三是派遣的时间限制问题。

(六)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有差异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存在着差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就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 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状况。岳昌君、丁小浩(2003)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其水平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潜在的吸纳能力。同时考虑就业弹性和就业效应,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他们提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七)大学生自愿失业是理性选择

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吴克明、赖德胜(2004)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实质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他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当将来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对其原有的专业需求旺盛时,他却已丧失原本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是一种理性选择。

二、菲尔普斯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幅度递减,职业搜寻成本增加,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对于到底“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还是搜寻到理想工作才就业合理,在根本上取决于在职搜寻和失业搜寻的利弊。许多研究表明两种搜寻方式各有优劣,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三、保留工资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从搜寻职业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

理价位,即保留工资。按照保留工资理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其预期的保留工资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简单地批评大学生的偏高就业预期是不理性的,批评是诸如“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大学生保持偏高的期望值并非不理性,相反,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仍然符合预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

二、社会学的分析

(一)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

我国处于“社会解组”或“社会转型”过程中,就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苗芊萍、王汉林(1999)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第

一、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专业面窄、基础理论研究类的毕业生就业则显得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裁员”造成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流人社会,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我国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没有层次性,毕业生的就业面窄。第

二、地区结构。我国的地区结构极为不平衡,表现为东南部发展快,西北部发展慢,所以人才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格局。第

三、人口结构。从就业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结构是高新技术人才少,创新人才少,创业人才少。社会需求质效型人才,非质效型人才就业难。第

四、教育结构。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的方式较为落后,教学的条件设备较差,教材老化,培养模式陈旧。第

五、组织结构。传统组织是垂直的、计划性的,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改革将隐性失业显性化。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则尚不完善,社会化的人才中介组织、规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等十分匮乏。

(二)社会资本的影响

方竹兰认为,西方人力资本研究的成果缺乏对个体人力资本之间关系的结构性研究,即缺少对群体人力资本的研究,忽视了人运用其他物质资源时独特的主体地位。 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成文、邝小军认为,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原因是:第

一、中国人办事以关系为取向,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关系运用与作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社会资本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谋取职业的一大重要因素。第

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造成计划分配淡出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大,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成为填补制度真空的一种替代物。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社会资本对于求职过程和结果的作用亦相当明显,有时甚至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

三、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大学毕业生如果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来找工作,有时会更有效率。

李强对我国最近一些就业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影响地位和收入变化的因素中,凭个人本领的作用明显上升了,非个人努力的因素作用下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但是,在总体的比较上,从我国目前的数据来看,还是非个人努力因素的作用大一些,在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问题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非个人努力的因素,诸如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工作,还是在小的城镇里工作等。

(三)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作用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中有重要作用,但在究竟通过何种关系网络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要更重视培养和利用亲属和朋友之外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职业搜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3)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弥补劳动力信息不对称的不足;通过相识(弱关系)得到信息的人往往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丰的职位,而通过亲属和朋友(强关系)得到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则大大减少了。格氏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弱关系的强度”,提出了著名的“弱关系假设” 。林

南扩展和修正了弱关系假设,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Lin,1982)。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在一个分层体系中,相同阶层的人们在权力、财富、声望等资源方面相似性高,他们之间往往是强关系;而不同阶层的人们的资源相似性低,他们之间往往是弱关系。当人们追求工具性目标时,弱关系就为阶层地位低的人提供了连接高地位人的通道,从而获得社会资源。

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流动者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递信息为辅,大学生职业搜寻要重视强关系网络。边燕杰在天津的调查指出,社会网络在再分配经济中的作用不是传播和收集职业信息,而是待分配的择业者通过人际关系,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和分配决策人的照顾(Bian,1994,1997)。换言之,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人情关系的强弱与获得照顾正相关,信息的获得只是人情关系的副产品。边燕杰为此提出了“强关系假设”。

(四)社会意识的影响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

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 。第

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第

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

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五)社会人格的缺陷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大五人格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3)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4)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5)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六)职业社会化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我们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之后,再来简单分析一下针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指导方针。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政府的行政工作必须跟上,今年受到SARS的影响,人才交流的活动受阻,学生签约率较低,我以为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而且学生放假之后,一切都可以补回来。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在行政执法当中要坚决惩处一些违法行为。一些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试用一年之后以不合格为由再推出去,用人单位廉价用了一年不说,实际上是害了学生。其中一些学校在招生简章上有过承诺,毕业后学校推荐工作单位,这种问题劳动人事部门要跟踪,如有违法现象一定要严惩,这是有意在破坏就业市场。一些学生为了就业,把架子放下来了,一些用人单位只用人却拒签合同,或者签了合同不能按合同执行,凡此种种现象,政府的执法部门要管,并且要管到底,要确实维护大学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一定是有的,只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得当;政府牵线搭桥积极;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我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17篇: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行业技术学院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有的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处理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不容乐观。

(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 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是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从毕业院校来讲

首先,自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

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三)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建议

(一)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仅有的不到四年的时间来完善自我直接影响了大四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等级证书,进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的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网罗校友资源,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比较成功的校友手里拥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建议充分调动和利用专业教师及校友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招聘机会。针对专业特色,利用校友、老师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小型专场招聘会,以便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第18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自XX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XX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XX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XX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XX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XX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上文中提到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此外,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及薪酬定位较高,而在金融危机之下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

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是考公务员,国家提供的职位。

三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第19篇: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750余万人,然而这些高校大学生毕业生之后的就业形势会如何呢?答案是——不容乐观!

据称2010年光大学毕业生就有630万,加上往年没有就业大学生,需要安排的大约有700万,还有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这一块大约也还有600万人,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从军队退伍需要安排的人员,一共有2400万人左右需要就业。而国家自己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另外,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就业现状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尽管是处于这种情况,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更有这个责任来好好思考和规划我们的未来之路。

可是造成大学生久特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经济原因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发生着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经济危机过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都将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而这种态势可能将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持续。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也面临着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以及就业方式思想理念和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的问题。无疑对大学生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 放眼世界,整个国际大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成长,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爆发战争是违背各国利益的。所以在各国利益多重化的特殊时期,大国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赶超国际上美国等先进经济水平,二者有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大学生义不容辞成为这股势力的后备军,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这样的经济条件和形式都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生,毕竟对国际形势了解的相对少一些,因此我们还是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市场资源优化的提高,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的经济增长神话将会继续谱写下去。

三、

当前,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因为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金融危机又逐渐渗透并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使一些金融机构发生连锁性的破

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因而影响了大学生在一些行业的就业问题。

四、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才难”的问题。很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聘的应届大学生数却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人才扎堆现象严重。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众多考生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他专业方向的公司也聘不到优秀的人才。此外,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相对薄弱;持续的高校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大学中所受到的教育达不到应聘单位的要求。

五、自身原因

对于大学生个人,在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时,可能为受到相应的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当然,不可否认,这更应该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对于,已经独立成年的各大学生而言,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必须成为我们一种本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战;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过高期望,必须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使自己达到人生、事业的高峰。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能、也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大学生找到合适工作的借口,对于如今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 那从现在起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或在校大

学生都应该及早准备,关注生活实事,做信息搜集工作,并从中寻找自己想找的

工作方向,同时也要想清楚大致自己可以面向哪些专业等地。现在用人单位的录

用标准水涨船高,原来招本科的岗位可能现在就要研究生了,原来招本科生的岗

位可能现在也要博士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可以任性的孩子了,现在的我们有了责任、有

了义务,我们也要学着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也为了父母负责。我们的人生

不要等到失去、得不到之后才去后悔,才去反省;想要美好而又成功的人生,我

们必须现在、立刻制定好人生规划,步上人生征途。

2.再次,我们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等。毕竟,未来

的我们要走上社会的工作岗位,“专业水平”会被认为是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

力,也是用人单位看中的,由此可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功底的重要性。专

业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大学生整个知识

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每一类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而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职

业活动紧密相关,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从事某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毕业前夕,大学生应该查漏补缺,弥补专业知识盲点,多参加实践,了解行业企业相关知识,

实现自我增值。而就业能力则是信息获取能力、自荐能力、表达能力、面试技巧、

职业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单位进行人才选

择与录取的关键因素,但这些也往往是许多大学生所缺少的,毕竟这些能力并不

是能从学校学到的,毕业生应该在求职准备阶段好好补上这非认知技能的一课。

3.同时,大学生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

要有正确的对待专业的态度,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敬业精神。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高高的平台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相信,想要得到

高薪酬的工作那在之前就得付出相应的或更高的辛勤与汗水。然而,在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不再是一味的去找工作,可以用创业代替,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早在2006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规定,“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显然,政策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方便。不过创业的过程

势必会很艰辛,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要知道平静的海面练不出优秀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强者。80后大学生一般没有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磨练,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吃苦耐劳精神欠缺。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准备,砥砺健全人格,磨炼坚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坚决不做“啃老族”。我们相信只要肯努力、能坚持,能吃苦,那些自主创业的大

学生一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4.我们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当然地,中西部地区就为大学

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就很高。而此次金融危机中东部沿海地区恰恰成为重灾区,这使得在东部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更大。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缓和,加上这两个地区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少,就业竞争没有东部地区那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到中西部地区显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开发大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而相应地会在投资和政策上相应地倾斜,在这种情形下,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应地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类似地,在中小城市,由于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一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能够缓解刚工作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安心工作。

5.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当前,我国广大的极为缺乏大学毕业生

农村基层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农学、医学、林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近日出台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中特别提到,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此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

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数项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后续的问题是如何切实落实这些政策。只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办法积极落实新的政策,就会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在现今形势下,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困难,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要积极采取个各种积极的办法,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就业情况,关注时事发展,以平稳心态对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错过机遇,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再调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化工专业提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李耀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陈华;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

[3]王克军;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3.

第20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目共睹,然而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外,大学生也应该对自己在职业初期的发展有一个明确可行的策略,这样方能在职业发展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分析:

张小帅(化名),男,河南某学院英语专业大专毕业4年,在4个不同的城市换了5份工作,从事过医药销售、保险、教师等职业。目前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处于迷茫状态。

学生分析:这是一个大学生在职业初期缺乏规划导致职业发展混乱的典型案例。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在职业发展上,没有计划其实就是正在计划失败!

职业规划师首先分析了张小帅过往的职业经历。由于在职业初期缺乏规划,跳槽过于随意和频繁,这导致了他的内职业生涯缺乏积累。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指出: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内在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而相对应的外职业生涯则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在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直接决定和制约了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对于像张小帅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片面追求高薪、好职位、好环境等外职业生涯,而是要在做好职业定位和规划的前提下去可持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能力等内职业生涯要素。脱离了内职业生涯去发展外职业生涯就像水中捞月一样不切实际。

接着从性格类型分析结果上看,张小帅的性格类型是内向、感觉、情感、判断型,这种性格类型的特点是比较细心、感情丰富,同时有管理方面的潜力。较适合从事、也能让他有满足感的工作是掌握一项技能去帮助和服务别人,如教师、客户、销售、外贸等。

其实,张小帅从事过的教师这个职业从职业性格类型分析上看是比较符合要求的,但是职业规划师不仅要考虑当事人的性格因素,还要综合考虑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因素。从测评结果和自述的情况上看,张小帅是一个企图心很强的人,他希望自己能拥有很多的财富从而让社会认可自己的价值;而从职业兴趣测试的结果上看,他的职业兴趣类型是事业型,适合从事的典型职业有:推销员、销售经理、企业家、政治家等。这样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可能无法长久地引发张小帅内心的激情和驱动力。

另外,从个人优、劣势分析和职业竞争力上来讲,张小帅目前比较明显的优势是他所学的英语专业和一口流利的口语,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学历社会当中,他仅有的大专学历又成为了劣势。另外,过往频繁跳槽的经历也会成为他在面试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硬伤。所有的跳槽从经济学上讲都是有机会成本的,跳槽后你损失的可能是经验的积累、企业已有的信任度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终,在综合分析了张小帅的自身情况、行业职业信息,以及各地区职场的比较优势之后,在职业规划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张小帅自己悟出了结论:即到江浙沿海外贸活动频繁的二线、三线城市开始从事外贸工作。在这些地方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较大,以他的英语专业和口语优势比较容易切入。具体的发展策略是先考取外贸单证资格从外贸的跟单开始做,熟悉流程和产品后再转成外贸业务。在工作5-8年积累了一定的外贸客户、人脉、经验基础,自身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自我创业。但是在这之前一旦选定了行业和企业就不要随意变动,要沉下心来、排除干扰,一心一意地在外贸领域积累自己的内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地跳槽直到找不到方向,除了自身的职业心态和职业心理素质需要调整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初期就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策略。有了明确的发展策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将不再迷茫!

合肥知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由来自上海的资深职业规划师专家团队在合肥市创立的安徽省第一家专业职业咨询机构,知音生涯的首席职业规划师江朝东拥有CCDM职业规划师的从业资格以及近千人的职业咨询服务经验,同时也是复旦-麻省理工国际MBA。知音生涯专业提供职场人士及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高中生高考填志愿辅导、高校职业规划师培训、JCP超级规划家培训、职业成功素质训练等服务。知音生涯的公司愿景是:以专业周到的服务成为中国人职业生涯的知音人!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