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语文九上字词文言文及名著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0: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水浒传》主要人物性格、绰号及主要情节概括

1、姓名:宋江 绰号:及时雨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三打祝家庄 浔阳楼宋江题反诗

2、姓名:晁盖 绰号:托塔天王

性格特点: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主要事迹:攻打曾头市

3、姓名: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棒打洪教头误入白虎堂

4、姓名: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沂岭杀四虎 大战“浪里白条” 斧劈罗真人

5、姓名: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6、姓名:吴用 绰号:智多星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7、姓名:武松 绰号:行者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8、姓名:杨志 绰号:青面兽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主要事迹: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语文九上字词文言文及名著

一、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 )

田圃( )

蓑衣( )

昏晕( )

解剖( )

强聒不舍( )深邃( )

廓然无累( )一抔黄土( )獾( )

颧骨( )

作揖( )

觅食( )

栈桥( )

抽噎( )

根深蒂固( )藻饰( )

味同嚼蜡( )脊梁( )

怄气( )

谮害( )

腼腆( )

怔怔( )

社稷( )

度德量力( )崩殂( )

( ) 陇.亩( )

二、填字组词 红 素 敬 乐 媚 欺 重蹈覆

化为 有

斩 截 不言而

格 致 吹毛求

狂妄自

怀 伤 对答如 妖娆( )

折腰( )

风骚(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襁褓( )( ) 静谧( )

颤抖( )

栖息( )

沉浸( )

旁骛( )

佝偻( )( ) 亵渎( )

骈进( )

诅咒( )

陨落( )

灵柩( )

睿智( )

恪尽职守( )

舐犊之情( )

颓废( )

扶掖( )

忐忑( )( )

怒不可遏( )

阴晦( )

猹( )

五行缺土( )

脚踝( )

潮汛( )

愕然( )

嗤笑( )

瑟缩( )

惘然( )

恣睢( )( ) 嬉闹( )

胆怯( )

纯粹( )

拮据( )

阔绰( )

煞白( )

发窘( )

棱角分明( )

模样( )

模式( )

孜孜不倦( )

汲取( )

锲而不舍( )

狡黠( )

诘难( )

咀嚼( )

吹毛求疵( )

玄虚( )

省悟( )

诓骗( )

嗔怒( )

逞辩( )

面面相觑( )

疱官( )

恃才放旷( )

麾下( )

绰刀( )

相公( )

星宿( )

桑梓( )

腻烦( )

辍耕( )

鸿鹄( )

间令( )

免冠徒跣( )

休祲( )

缟素( )

存恤( )

帝室之胄( )

箪食壶浆( ) 陟罚臧否( )

夙夜( )

舴艋(

)怫.然社稷( ) 一代天

润如油

温 细

章 义

不二

留之际

民百姓

成怒

尽职守 涕泗横

之明

吞斗牛 无与 比

斯底里

拿 稳

不迫

根深 固

不倦

而不舍

而易举

持之以

旁观

谈 论

全 贯 不求 解

加粗暴

咬 嚼 因 失 然贯通

开卷有

为民请

面面相

才放旷

连声

茶饭无

挖 搜

三词语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 )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ãng) ... B.诘难(nán) 锲而不舍(qiâ) 味同嚼蜡(jiá0) ...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î) 袖手旁观(guān) ...

2、选出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并加以改正( ) A.一帆风顺 模式 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 创意 怀古伤今 C.孜孜不倦 灵感 前扑后继 D.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加以改正 ( ) A.嗔怒(chēn) 聒噪(guō) 面面厮觑(qù) ... B.谮害(zân) 绰刀(chāo) 恃才放旷(shì) ... C.侥幸(jiǎo) 桑梓(xǐng) 醉醺醺(xūn) .... D.腻烦(nì) 姊妹(zǐ) 精血诚聚(jú) ...

4、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 ) A.庸碌(lù)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âi) ...B.繁衍(yǎn)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îu) ...C.谀词(yú) 恪尽职守(kâ) 弥留之际(mí) ...D.亵渎(xiâ) 廓然无累(lěi) 孤军奋战(gū) ...

5、选出下列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并在后面的横线上订正 ( ) A.怨怅 吹墟 劈头劈脑 对答如流 B.羡幕 寻思 自暴自弃 地灵人杰 C.伶利 朦胧 忙忙碌碌 挖心搜胆 D.褒贬 班师 犹豫不决 有感于怀

6、选出下列加点字注意有错误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 ( ) A.旁骛(wù) 亵渎(xiâ) 恪尽职守(kâ) B.庸碌(lù) 扶掖(yâ) 重蹈覆辙(zhã) C.狡黠(xiá) 滞碍(zhì) 咬文嚼字(juã) D.拮据(jiã) 栈桥(zhàn) 精血诚聚(jù)

7、给下列划线词注上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根深dì 固 qiâ 而不舍 压zhà 机 华yì xiù 手旁观 统chïu 味同jiáo 蜡 吹毛求cī 狡xiá 省wù chuî 耕 適shù 渔阳 chēn( )怒 îu( )气 guō( )噪 zân ( )害 度( )已失期 陟罚臧否( ) 以头抢( )地

chuî( )耕 ɡōnɡ( )耕陇亩 悉以zī( )之 dān( )食壶浆 huī hïnɡ( )志士之气 先主遂yì( )亮 gǒu( ) 富贵, 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 ) 休祲降于天( ) 遂诣亮( )

四、判断下列词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时间有限,他读那些大部头的名著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只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 )

2.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 3.面对这伙胆大妄为的犯罪分子,警察恼羞成怒,决定狠狠出击。( ) 4.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 5.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精神,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其发扬光大。( ) 6.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真是无与伦比啊!( ) 7.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 8.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 9.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10.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 11.同学们两人一组开始做实验,老师在教室走来走去,袖手旁观。( ) 12.张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 13.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14.青年人就应该恃才放旷,不拘泥于前人的旧说,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

五、诗词名句积累

(一)填写上句或下句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羌管悠悠霜满地, ,

。 4.为报倾城随太守, ,

。 5.

,西北望,射天狼。 6.

,日晚倦梳头。 7.

,欲语泪先流。 8.

,载不动许多愁。

9.

,沙场秋点兵。 10.马作的卢飞快,

。 11.了却君王天下事,

。 12.足蒸暑土气,

。 13.

,但惜夏日长。 14.更深月色半人家,

。 15.

,人际板桥霜。 16.槲叶落山路,

17.无意苦争养,

,只有香如故。

18.

,叶底黄鹂一两声。 19.酒困路长惟欲睡,

。 20.

,瑞脑消金兽。

21.莫道不消魂,

。 22.千古兴亡多少事? ,

23.列国周齐秦汉楚, ,

; ,

24.官船来往乱如麻,

。 25.衣带渐宽终不悔,

。 26.

,由奢入俭难。 27.生当作人杰,

。 28.纸上得来终觉浅,

。 29.文章本天成,

。 30.出师一表真名世,

。 31.

,向阳花木易为春。 32.梅须逊雪三分白,

。 33.三十功名尘与土,

。 34.只要功夫深,

。 根据要求用原句填空。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足蒸暑土气,

4、鸡声茅店月,

5、,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6、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7、浊酒一杯家万里,

8、,村南村北响缲车。

9、,帘卷西风,

10、,悠悠,

11、, ,笑从双脸生。

12、《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 。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 , , 。

13、《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 ,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1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

16、晏殊在《破阵子》一词中,描写碧苔和鸟啼的对偶句是 , 。

17、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 。

18、《月夜》写春气萌动,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是:

, 。

19、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 。

20、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①

⑪《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因句 (2)过尽千帆皆不是,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5)鲁迅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是

(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现边地荒凉的是 , (7).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是: ,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8)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句子是 , 。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9).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

, , 。描写战斗场面的是 , 。

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

(10).诸葛亮的《出师表》: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 , ; , ;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 , , , ,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陈涉少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 (4)苟富贵

(5)陈涉太息曰

(6)会天大雨 (7)度已失期

(8)等死

(9)楚人怜之 (10)或以为亡

(11)念鬼

(12)又间令吴广 (13)旦日

(14)吴广素爱人

(15)尉果笞广 (16)并杀两尉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比至陈

(19)将军身被坚执锐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21)大王加惠 (22)弗敢易

(23)请广于君

(24)而君逆寡人者 (25)岂直五百里哉

(26)秦王怫然怒

(27)以头抢地耳 (28)休祲降于天

(29)天下缟素

(30)秦王色挠 (31)长跪而谢之曰

(32)寡人谕矣

(33)徒以有先生也

(34)亮躬耕垄亩

(35)谓为信然

(36)将军宜枉驾顾之 (37)由是先主遂诣亮

(38)凡三住

(39)汉室倾颓 (4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1)将军既帝室之胄

(4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3)诚宜开张圣听

(44)不宜妄自菲薄

(4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6)夙夜忧叹

(47)深入不毛

(48)以彰其咎 (49)临表涕零

七、文言归纳

(一)一词多义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徒

(1)亦免冠徒跣 (2)徒以有先生也

(1)扶苏以数谏故 (2)故不错意也 数:(1)数有功

(2)卒数万人

(3)珠可历历数也

乃: (1)陈胜、吴广乃谋曰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乃行卜

(4)乃入据陈

然: (1)然足下卜之鬼乎

(2)吴广以为然

(3)秦王怫然怒„„

(4)谓为信然

(5)若听茶声然 (6)虽然,受地于先王

以: (1)扶苏以数谏故 (2)固以怪之矣 (3)以激怒其众 (4)祭以尉首

(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以君为长者 (7)徒以有先生也 (8)以塞忠谏之路也 (9)先帝不以臣卑鄙 之: (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然足下卜之鬼乎

(5)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6)愿终守之,弗敢易

(7)先主器之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若: (1)非若是也

(2)若士必怒

(3)若为佣耕 岂: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将军岂愿见之乎 其: (1)安陵君其许寡人

(2)卜者知其旨意

(3)其真无马邪

(4)百姓多闻其贤

为: (1)好为《梁父吟》

(2)谓为信然

(3)以弱为强者

(4)贤能为之用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而: (1)国险而民富

(2)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而其主不能守

(4)长跪而谢之曰

于: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请广于君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

(7)受任于败军之际

(8)还于旧都

(二)词类活用

1.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乃丹书帛曰

4.狐鸣呼曰 5.皆指目陈胜

6.忿恚尉

(三)古今异义

夜篝火

古:

卒中往往语

古:

遂用猖蹶

古: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由是感激,临表涕零

古:

(四)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 3.固以怪之矣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故不错意也 6.仓鹰击于殿上 7.欲信大义于天下 8.自董卓已来

今: 今:

今: 今:今: 今:

八、翻译下列语句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7.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0.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1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5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九、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27题。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0.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11.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4.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16.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二)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7.解释上文中加点字。(4分) 躬: 每: 惟: 诣:

18.补出省略的词语。(2分) (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

19、填空。(3分) (1)三个臭皮匠,顶个 。 (2)徐庶进曹营, 。

(3)“卧龙”指 ,三国故事中有一外号“凤雏”的人是 。

20.简答。(4分) (1)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2.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个成

语:、、。(2分)

(一)(2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2分)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2分)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吾/闻二世/少子也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2分)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 (3)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6、.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联系全文,你觉得陈胜在反秦斗争中有哪些卓越才能?(3分) 答:

(二)(19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给下列字注音(2分):怫( )跣( )祲( )缟( )

2.此段通过____的形式,塑造了秦王和唐雎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秦王的 和唐雎的 都表现的淋漓尽致。(3分)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⑪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与臣而将四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分)

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至少列举出两例:(4分)

(三)(20分)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自董卓已来 ( ) 然操遂能克绍(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将军既帝室之胄(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在文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 最终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 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并指出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6分)

4、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策略: 原因:

5、你认为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4分)

6、联系全文,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刘备是个什么人?(2分)

(四)(23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深入不毛 ( )

2、准确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2)

3、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3分)

4、选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2分)

5、第3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2分)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话?(1分)

6、联系全文仔细体会,选文部分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5分) 建议: 体会:

四、《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 ⑤因屏人曰 ( ) ⑥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⑦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⑨以彰其咎 ( ) ⑩猥自枉屈 ( )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

7.“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9.乙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② ③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参考答案:

一、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ã)

风骚(sāo)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 蓑衣(suō)

襁褓(qiǎng)(bǎo) 静谧(mì)

颤抖(chàn) 昏晕(yūn)

栖息(qī)

沉浸(jìn)

旁骛(wù) 解剖(pōu)

佝偻(gōu)(lïu)

亵渎(xiâ)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guō) 诅咒(zǔ)

陨落(yǔn)

灵柩(jiù) 深邃(suì)

睿智(ruì)

恪尽职守(kâ)

舐犊之情(shì) 廓然无累(kuî) 颓废(tuí)

扶掖(yâ)

忐忑(tǎn)(tâ) 一抔黄土(pïu) 怒不可遏(â)

阴晦(huì)

猹(chá) 獾(huān)

五行缺土(xíng)

脚踝(huái)

潮汛(xùn)

颧骨(quán)

愕然(â)

嗤笑(chī)

瑟缩(sâ) 作揖(yī)

惘然(wǎng)

恣睢(zì)(suī)

嬉闹(xī)

觅食(mì)

胆怯(qiâ)

纯粹(cuì)

拮据(jū) 栈桥(zhàn)

阔绰(chuî)

煞白(shà)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棱角分明(lãng)

模样(mú)

模式(mï)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â)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ã)

咀嚼(juã)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

玄虚(xuán)

省悟(xǐng)

脊梁(jǐ)

诓骗(kuāng)

嗔怒(chēn)

逞辩(chãng) 怄气(îu)

面面相觑(qù)

疱官(páo)

恃才放旷(shì) 谮害(zân)

麾下(huī)

绰刀(chāo)

相公(xiàng) 腼腆(tiǎn)

星宿(xiù)

桑梓(zǐ)

腻烦(nì) 怔怔(zhēng)

辍耕(chuî)

鸿鹄(hú)

间令(jiàn) 社稷(jì)

免冠徒跣(xiǎn)

休祲(jìn)

缟素(gǎo) 度德量力(duï) 存恤(xù)

帝室之胄(zhîu)

箪食壶浆(dān)

崩殂(cú)

陟罚臧否(zhì) 夙夜(sù)

舴艋(zã)

二、fú lǒng jì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润如油膏

温声细语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歇斯底里

十拿九稳 斩钉截铁

从容不迫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高谈阔论

全神贯注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滥加粗暴

咬文嚼字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面面相觑

恃才放旷 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亲射虎,看孙郎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风住尘香花已尽 7.物是人非事事休 8.只恐双溪舴艋舟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弓如霹雳弦惊 11.赢得生前身后名 12.背灼炎天光 13.力尽不知热 14.北斗阑干南斗斜 15.鸡声茅店月 16.枳花照驿墙

17.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18.池上碧苔三四点 19.日高人渴漫思茶 20.薄雾浓云愁永昼

2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2.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3.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4.全仗你抬身价。 25.为伊消得人憔悴。 26.由俭入奢易。 27.死亦为鬼雄。 28.绝知此事要躬行。 29.妙手偶得之。 30.千载谁堪伯仲间。 31.近水楼台先得月 32.雪却输梅一段香 33.八千里路云和月 34.铁杵磨成针。

五、

(1)年轻(2)曾经(3)去,往(4)如果(5)长叹(6)适逢,恰巧遇到(7)估计(8)同样(9)爱戴(10)逃跑(11)考虑(12)私自,偷着(13)第二天(14)一向(15)用鞭、杖或竹板打(16)一齐(17)难道(18)等到(19)亲自;铁甲;武器(20)答应(21)给予恩惠(22)不(23)扩充(24)违抗(25)哪里仅仅(26)盛怒的样子(27)撞(28)吉凶的征兆(29)穿丧服(30)屈服(31)直身而跪;道歉(32)明白(33)只因为(34)亲自(35)确实这样(36)拜访(37)拜访(38)总共(39)崩溃、衰败(40)大概;资助、给予(41)后代(42)确实;时(43)扩大圣明的听闻(44)过分看轻自己(45)因此;选拔;给予(46)早晚(47)不长草的地方(48)表明、宣扬(49)眼泪落干

六、

(一)一词多义(1)给予 留给 (2)成效 效果 空,引申为“光着” 只,仅仅 缘故 所以

数: (1)shuî,多次; (2)shù,几;(3)shǔ,计算; 乃: (1)于是,就;(2)是;(3)于是,就; (4)才; 然(1)然而;(2)对的,正确;(3)„„的样子;(4)这样;(5)„„的样子;这样 以: (1)因为;(2)“已”,已经;(3)来;(4)用;(5)凭借;(6)把;(7)因为;(8)以致;(9)因为; 之: (1)往,去;(2)助词,无义;(3)的;(4)代事;(5)主谓之间,无实义;(6)代词,代安陵国;(7)代徐庶;(8)主谓之间,无实义; 若: (1)像;(2)如果;(3)你; 岂: (1)怎么,哪里;(2)是否; 其: (1)副词,加强肯定语气;(2)代陈胜、吴广;(3)表反问语气;(4)代公子扶苏;

为: (1)唱;(2)是;(3)变为;(4)被;(5)作为; 而: (1)表并列;(2)表顺接; (3)表转折;(4)表修饰; 于: (1)到;(2)给;(3)从;(4)到;(5)从;(6)到;(7)在;(8)到;

(二)

1.按照法律(名作状) 2.苦于(形作动) 3.用丹书(名作状) 4.像狐狸一样(名作状); 5.用手指点看着(名作动)

6.使„„恼怒(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

1.篝火——古:用笼罩着;今: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2.往往——古:到处;今:常常,通常 3.猖蹶——古:失败;今:凶猛而放肆 4.痛恨——古:痛心惋惜;今:十分憎恨 5.卑鄙——古:身份插卑微、目光短浅;今:(品德、言行)恶劣、下流 6.感激——古:感动振奋;今:十分感谢; 涕——古:眼泪;今:鼻涕

(四)

1.“適”通“谪”,被征发或流放。 2.“唱”通“倡”,首发 3.“以”通“已”,已经 4.“被”通“披”,穿着 5.“错”通“措”,置 6.“仓”通“苍”,青色 7.“信”通“伸”,伸张

8.“已”通“以”,表示时间的界线

七、

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3.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虽是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 5.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6.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7.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8.军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0.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八

(一)

10、《出师表》诸葛亮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二)

17、_亲身、亲自常只拜访 18.(1)于 (2)之 19.(1)诸葛亮 (2)一言不发 (3)诸葛亮 庞统

20.(1)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2)虽遭挫折但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21.(1)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2)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3)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22.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大意失荆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

1、(1)天下苦秦久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诈自称扶苏项燕

2、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3、A

4、C

5、估计 同样 同“倡” 倡导 首发 称王

6、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敏锐的洞察力 严密的领导组织能力 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二).

1、fú xiǎn jìn gǎo

2、对话 骄横狂暴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敢于现身

3、平民的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这三个,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4、(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⑫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5、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6、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三)

1、同“以” 战胜 大概 后代

2、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益州北面,百姓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着浆来迎接将军您呢

3、跨有荆益; 霸业可成 ,兴复汉室;内修政理 ;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好孙权;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此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5、有。因为刘璋暗弱„„不知存恤

6、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诚恳虚心的人

(四)、

1、身份地位 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实现 草,长草

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有名望。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

3、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 报先帝而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4、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鼓励后主效法先帝接受谏言,奋发图强成就大业)

5、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目的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报先帝而忠陛下(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8、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体会: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角度回答;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C.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 3.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分)5.《出师表》《后出师表》 《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7.“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9.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10.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九上语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九上文言文

九上字词及诗文默写

人教版语文九上九下课后名著导读原文(五部名著)

人教版九上语文课外阅读

人教版九上语文目录

九上名著阅读

九上名著阅读

九上名著阅读

人教版语文九上字词文言文及名著
《人教版语文九上字词文言文及名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