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复习

(一)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会天大雨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C.援谓之曰 (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二)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1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秦王怫然怒( )

..③以头抢地耳(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

3、文段(甲)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分)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①,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存赵国( )

.③愿君之忘之也! (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译文:

6、【甲】【乙】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4分)

(三)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

②布衣之怒( ) ..

④天下缟素( ) ..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 )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 .

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5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②不耻劳辱(

)③谓为信然(

) ....④尝辍业投笔叹曰(

)⑤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平而 劝 戒 明 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一)

1.(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 B.唱:同“倡”,倡导。 C.谓:告诉;对„„说。 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2.(2分)D 3.(2分)(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4.(2分)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5.(2分)C 6.(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参考答案

(二):

1、(4分)①盛怒的样子 ②平民③撞 ④穿丧服

2、(3分)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3、(2分)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4、①保存,使„„保存② 对于③希望④告诉,对„„说

5、别人讨厌我,我一定要知道,我讨厌别人,不可以让别人知道。

6、(4分)(1)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2)不同点:主要是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

【甲】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乙】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三)

17.(5分)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 ③确实这样

④停止 ⑤怎么(每词1分) 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 19.(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20.(2分)通假字:研 本字:砚(各占1分) 21.(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

(四) 【答案】

25.D(2分)

26.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八上)

九上文言文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之九文言文比较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九)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