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教)doc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教案)

(执教者:孟老师 )

(2012.12)

【教学目标】

1、掌握开头和结尾几种常用的写法

2、能写出风头豹尾式的开头和结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开头和结尾几种常用的写法

2、难点:能写出风头豹尾式的开头和结尾 【教学方法】例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

1、学生调查:提起中、高考作文,我想借用两首歌的名字来概括: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二是《伤不起》。在校园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实在伤人。想说不写,考试逼人。我曾经对300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97.5%的学生对作文畏若猛虎。据了解,当史上“最坑爹”的高考作文——2006年天津《愿景》、2012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出炉之际。当年参加天津和安徽高考的学生,走出语文考场,“叹息声叫骂声声声入耳,你摇头我摇头彼此摇头”。更有甚者,安徽一考生,居然在今年高考作文卷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儿子出题难,孙子监考严。老子考不取,桃花源里去种田。由此可见:写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师调查:我曾经对200名教师进行调查,有96%的老师认为最难改的作业是作文。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死不瞑目”的故事。昔日真州有一贾姓语文教师,对学生那种“月朦胧,鸟朦胧,词句亦朦胧,你朦胧,我朦胧,大家都朦胧”的作文深恶痛绝。提起改作文,他就脑发懵、手发抖、心发怵。一次,在给学生改作文时,突发脑溢血身亡。但其两眼始终不肯闭上。其家人想尽各种方式,都无济于事。一亲戚问其妻曰:先生生前最怕何人,最怕做何事。其妻曰:他生前有两怕,一怕校长,二怕改作文。于是众人只好将这种情况告诉校长。姓付的正校长遂从其生前的办公桌上抱起一大摞尚未改完的作文赶赴其灵堂前,对其尸首大吼一声:“贾老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居然还有心思躺在这里睡大觉,还不赶快批改学生的作文。”话音刚落,只见贾老师浑身抽搐了一下,随即闭上了双眼。)由此可见,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高考作文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了写作规律和技巧,到时候,想写不好作文都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几种写法;

2、能写出风头豹尾式的开头和结尾。教学重点是掌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几种写法;教学难点是能写出风头豹尾式的开头和结尾。

二、教学过程

由于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是在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批阅速度快的环

1

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考生要在关键处多制造些亮点,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因此精心设计开头、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行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一个亮丽的开头、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就会使文章光彩夺目,让人见之倾心,顿生好感。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亮丽的开头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闲情偶寄》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扮靓“风头”,如轻启皓齿,香气拂面,引人醉。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同时也有“先入为主”的功效,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一般说来,考场作文开头要:简洁明了点题,新颖别致创意,响亮夺目诱人,秀气悬念神秘。考场作文常见的几种开头方法:

1.开篇点题法。就是文章开头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地点明写作主题。这种开头技法又称开门见山。这样的开头讲究要言不烦,片言明旨,寥寥数语即能概括全文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例: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人也一样,沉默不语也是一种潜在的、无声的激励,是一种可贵如金的品质。(2009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这也是一种激励》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先用“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这一排比句作铺垫,接着便类比推出“沉默不语也是一种激励”这一中心论点。开篇即亮明题旨,给人一种简洁明了的印象,同时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

2.运用修辞法。排比句,句式整齐,气势充沛,极富感染力;比喻句、拟人句,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设问句,则让读者一开始便生发好奇感,产生阅读兴趣。如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形容燕山雪花之大形象生动,若说“海南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则不合情理。再如拿破仑的“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来夸张头之大就十分形象贴切。总之,运用修辞法设置文章的开头,能使读者开篇即能体味到飞扬的文采。如此精彩的开头犹如美女的眼睛,立即能摄人魂魄。

例:春天因为披上柳绿桃红,而芳香四溢,生机勃勃;天空因为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而明媚无限,晴空万里;我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蓝天下,在大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2009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头) 【点评】此开头用“春天因为披上柳绿桃红,而芳香四溢,生机勃勃;天空因为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而明媚无限,晴空万里”起兴引出“我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蓝天下,在大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论述主题,并且构成排比句,开篇便展示了不俗的文采。

3.摘言引语法。引用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能引起读者广泛而丰富的联想,体现作者积累的广博和思想的厚度。

例: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当那小小的梦想偷偷地在心底发芽,我感到脚下的石头悄悄地变粗粝,一次次将我的脚刺痛,一次次将我绊倒。一次次倒下,我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因为我相信前方必有阳光、沙滩,必有温暖的港湾。

2

(2009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引用了《隐形的翅膀》的歌词,使文章一开篇便涌动着音乐的旋律,极富有节奏感,同时借助于此歌词十分巧妙地引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形象描绘,将“自信即我的隐形翅膀”的主题蕴涵其中。

4.设置情景法。传神逼真的场景刻画,可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这样开启文章,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迅速地进入阅读的氛围之中。

例: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老人把我更紧地握在胸前,抬起头,他出神地望着南方的天际,我顺着他的目光尽力南眺,只看到远天有一队鸿雁,正列着整齐的人字形,翩翩向南飞去。随着一声长叹,有泪滴从他苍老的脸上滑落在我身上。

(2009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见证》的开头) 【点评】该考生在文章开篇便以极富画面感、镜头感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苏武牧羊的感人场景。老人紧握符节的动作、尽力南眺的神情、一声长叹、苍老的脸上滑落的泪滴,再加上那远天的南飞鸿,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初读文章便会被感染被触动。

5.巧用题记法。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

例:

十八年,荏苒而过。 岁月如镜。

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题记

考前,在家中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

十八年,荏苒而过。岁月如镜。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题记

考前,在家中整理相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妈,你快来看!”妈放下切菜的刀,擦了擦手,拿过照片端详了半天,竟如孩子般地笑开了:“飞,你看,那时你妈我„„真年轻啊!”

(2009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见证》的开头) 【点评】作者运用了“十八年,荏苒而过。岁月如镜。母亲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母亲的衰老”这样富含诗意的语句作为文章的题记,牵引出文章的内容的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营造了浓浓的抒情氛围。

6.故事入文法。 在文章的开篇设置一个紧扣主题或能引出主题的故事,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但要注意开篇所讲的故事不宜太长,否则就会喧宾夺主,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

例:一个农夫的一头驴子掉进了井里,他费尽了心思还是救不出驴子,最后他想让驴子少受一点折磨,就请人来往井里填土。当人们七手八脚地向井里填土时,却发现驴子的表现真的很让人吃惊。当填进井里的土落在驴子背上的时候,驴子马上将土抖落,然后站在土上面。就这样,驴子终于上升到井口,欢快地跑了出来。

3

人们本想把驴子埋在井里面,可驴子明白自己的困境之后并没有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生存下去的机会。这是人类应该学习的大智慧。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驴子的智慧》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以一则寓言故事入题,十分生动形象地引出主题——成功就是把绊脚石垫在脚下。用蕴涵道理的故事开篇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给人以“应该学学驴子的智慧”的启示。

7.制造悬念法。设置场景或连用问句,让读者一开始便生发好奇感,也是一种很好的开篇方式。

例:

常识,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词,这样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在今天却会被有些人忘记。在知识高度普及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犯常识性错误呢?

小时候,妈妈说,脏东西是不能吃的,可是炸鸡里的苏丹红是怎么回事?牛奶里怎么会有三聚氰胺?连鸡蛋都有人工合成的!蔬菜瓜果上的农药,注了水的猪肉,这些不都是我们吃下去的脏东西吗?难道,那些黑心的生产商连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常识都没有?

(2009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将“常识”牢记在心》的开头) 【点评】此开头接连用了五个问题,把“知识高度普及的今天”,那么多人犯常识性错误,那么多常识性的错误在犯的严重性展示了出来。这一个个问号引发了读者阅读下去以探求问题的答案的兴趣,激发了读者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可谓一箭数雕。

(二)开头误区

1、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很多考生认为,文章的开篇应该表现出“思如泉涌”的能力,于是,洋洋洒洒不惜笔墨、不着边际大侃特侃,有“捷径”不走,偏要“拐弯抹角”,甚至来个“盘山道”,结果走了“十万八千里”,还不能切题入文,令阅卷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谓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2、故弄玄虚,弄巧成拙。有些考生认为,文章的开头越新奇越好,因此,便费尽心思“造声势”“变花样”“卖关子”,甚至在试卷上画漫画,跟阅卷老师捉迷藏。使文章不伦不类、不俗不雅,效果适得其反。

3、万能公式,呆板乏味。有些考生深得“万能开头”的真传,不管写什么文体,也不管是怎样的写作情景,总是用公式硬套,写出的开头如同嚼蜡,呆板做作,乏味之极。

4、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有的考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格言、警句、诗词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不管是否切合题意,就堆叠一处,徒有华丽的外表,没有点题。

(三)、精彩的结尾

亮丽的开头固然能使人眼前一亮,引发一睹为快的念想;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难以掩卷,拍案叫绝。精雕“豹尾”,若一笑回眸,意蕴无穷,百媚生。“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旨;或戛然而止,干净利索;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闲情偶寄》:“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考场作文结尾的一般要求是:卒章显志扣题,呼应开头严密,深刻含蓄隽永,启智耐思神奇。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实用的考场作文结尾方法:

1.首尾呼应法

4

考虑到文章结构的完整严密,构思结尾时可有意识地照应开篇,首尾圆合,给人一种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的感觉。注意:结尾的文字绝不可机械地重复开头,而应是情感上的深化,主旨的升华。

例如《我与故事》:

开头:历史被时光悄悄地掩埋,蓦然回首,了无痕迹,但是总有些故事永存心底,带你回到过去„„

结尾:历史被时光悄悄掩埋,但总有些故事,永留心底,激起阵阵涟漪,让我沉着、勇敢、明智。 (2009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 【点评】本文是以三则历史故事为主体,集中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与感悟。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好。“历史被时光悄悄掩埋,但总有些故事,永留心底”,这些语句首尾重复,强调“有些故事”对“我”的吸引;而结尾处“激起阵阵涟漪,让我沉着、勇敢、明智”,相对于开头处“带你回到过去„„”的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又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是“我”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对开篇的升华。

2.卒章显志法

这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技法,就是在前文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古人讲究起承转合,结尾即为“合”如古人写的“八股文”:“蛙者蛙也,水中之兽也,有水兽伤伯父,可恶之极也”中的“可恶之极也”即为卒章显志。

例如《踮起脚尖》的结尾: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2009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 【点评】本结尾在文章记叙了父母深夜回家怕影响“我”休息,踮起脚尖走路的故事的基础上,用充满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与感悟,卒章显志,极有感染力。

3.抒情议论法

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语,或直抒胸臆,给人以极强的情感冲击;或生发议论,给人以富含哲理的启迪。

如《人间处处蔡铭超》的结尾: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蔡铭超仍应赞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像他一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去为祖国做一件事。待13亿强壮的国人发出同一声音时,国宝何愁不归!

兔首、鼠首归来日!人间处处蔡铭超。

(2009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 【点评】此结尾运用富含强烈情感的语句发出号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像蔡铭超一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去为祖国做一件事。最后一段用简短有力的语言呼唤更多的爱国行为。这些语句中蕴涵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4.营造意境法

就是用精彩的语言在结尾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营造出优美的

5

意境,达到饱含意蕴、令人回味的效果。

例如《谁唱江南断肠句》的结尾: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qiong)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保留着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在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

(2008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 【点评】本文围绕“朦胧是美”展开,结尾几段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苒苒物华休的秋日”这些化用诗句而成的语句营造出了朦胧的美境,满富诗情画意,留给读者无穷的审美享受和无数的想象空间。

5.借用名言、诗句法

借用名言、诗句结尾既可使文章简洁,又可以增添文采。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用。

例如《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结尾:

不是每一份爱,都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是一种幸福。

(2009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 【点评】此结尾引用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和苏轼的《江城子》中的词句,引出“不是每一份爱”都需要苦苦追寻,“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肝肠寸断的议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是一种幸福”的观点水到渠成。同时诗句的引用也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文章极具文采。

6.细节点化法

这是一种以细节出彩、着力凸显作者匠心与功力的结尾技法。 例如《这也是一种爱》的结尾:

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地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的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2009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 【点评】让画面说话,让细节说话,是此结尾的成功之处。作者抓住了“儿子赶紧上前”这一动作,抓住了“父亲笑了”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让人感受到了在父子之间默默流淌着的爱,这种无言的爱,比任何语言都动人。

(四)、结尾误区

1、盲目扣题,态度生硬。很多考生结尾扣题的意识很强,但他们错误地以为扣题就是对文题或开篇语言的简单重复,不存在什么技巧。写作中惯用这种结尾方式,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写作规律,又不能适应读者的阅读需要,其表达方式的直接生硬,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很多考生在结尾的意思很明确的情况下,总感觉到对文章内容没有说清楚,迟迟不肯收笔,又将无关紧要的内容一一交代,结果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3、点睛错笔,偏离主题。有些考生也清楚结尾应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可在写作实践中,经常出现将“睛”点到“嘴角”的情况,造成结尾偏题,痛

6

失分数。

4、泛泛而谈,空喊口号。有些考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养成了结尾喊口号的坏习惯,不管什么文章都要放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结尾,让人大跌眼镜。

(五)课堂小结(三字经)

1、怎样开头:开好头,是关键。直入题,时地点;设悬念,趣味见;描绘景,来抒情;借故事,吸引人;好诗句,引入文;借哲理,巧议论;先概述,再具体;要成功,须新颖;方法多,灵活用。

2、怎样结尾:结尾好,味无穷。自然收,渠自成;巧总结,中心明;善启发,留余声;要赞美,巧抒情;发议论,要点睛;象征景,味无穷;呼开头,暗照应;成一体,结构整。

(六)沙场点兵

1.下面是以“忏悔”为话题写作的几篇文章的开头,请选出不好的一项 ( ) A.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力量,你爱它,就会用心灵去追随;由忏悔涤过的心灵,就有源源不断的希望,你的心灵宁静了,就会有晨曦穿透寒夜将温暖送上。阳光在身上流转,忏悔在心中激荡,当所有的业障被宽赦,你的人生就会依然明媚晴朗。

B.世人说:人间总有罪恶发生。上帝说:净化灵魂,清洗心灵浊秽。于是,便有了忏悔。——题记

哲学家周国平感叹:“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而我说:“欲寻回这已失灵魂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懂得忏悔,学会忏悔。”所谓忏悔,就是清洗心灵的污秽,进行精神反省,使灵魂得以升华的过程。

C.“忏悔”一词是佛教的一个专用术语,也是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心理方面的认错与改正。凡有心改过,皆称“忏悔”。忏悔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承担罪责,而是在于通过忏悔净化自身、淘汰精神上的污染物,在使自身康复的同时不再在人群中传播“病毒”。

D.忏悔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早春滋润万物的细雨,让严冬过后的土地重返生机;它是晨钟暮鼓,响彻在心灵的上空,让心灵拒绝堕落和黑暗;它是阳光,普照在心灵深处,让心灵没有腐朽的气息,没有阴暗的旮旯;它是神圣之水,让枯死的树木重新葳蕤。

【解析:】A.用“阳光”“晨曦”“温暖”“明媚”等词汇十分形象地把“忏悔”这一行为的作用描述得优美生动。此开头展示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B.用题记点睛,并引用哲学家周国平的话,导出自己的观点,可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C.此开头用十分严肃的语言对“忏悔”进行阐释,过于生硬,平凡。D.以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开头,紧扣“忏悔的力量”这一论述主旨,形象生动、富

7

有感染力。

【答案】C 2.下面是《宽容是阳光》一文的四个结尾,请选出不好的一项( ) A.宽容是一种善。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

B.“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C.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需要宽容。我们不能想象,缺乏宽容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拥有宽容的气度,这种气度源于人的见识、修养、品位。

D.一粒沙和一只蚌相爱了,沙对蚌说:“爱我将是痛苦的。”蚌回答:“我会把你放到我的灵魂里。”如果深陷于利害得失的我们也能幻化为一只宽容的蚌,那么即使生活中遭遇再多的风雨,滑过我们脸颊的泪滴也会如珍珠般美丽。

【解析】:A项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强化了对宽容的理解,使收尾很有气势;B项引用名言,富含哲理,启人心智;C项过于平淡,收尾与怎样才能拥有宽容的气度也太突兀;D项用沙和蚌的故事,满富诗情画意。

【答案】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09年10月24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宝塔河江段有两名少年不慎滑入水中,十余名大学生奋不顾身“结梯救人”,最终两名少年被成功营救上岸,而大学生陈及时、方招与何东旭三人却被江水无情吞没,英勇献身。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陈及时、方招、何东旭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如果要求全面理解以上材料,以“向‘生命之梯’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写一段总结或结束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拉手,人接人,心连心,情关情„„这是一架以青春和爱的力量连接起来的血肉天梯,那些灿烂如花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社会的重任,支撑起了道德的蓝天。没有人登高疾呼,没有人许诺感谢,没有人胆小退却,这些可爱的年轻人相约着向大江迈进。一步是一歌,一步是一曲,那是青春的爱之歌、心之曲、情之恋„„

(七)小试牛刀(课外作业)

中央电视台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分担风雨,分享阳光”。课后请以《分担与分享》为题,各用三种方法分别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

中考语文作文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怎样写好中考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中考语文作文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写好作文开头结尾

如何写好开头结尾

如何写好记叙文开头与结尾

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学习写好文章开头、结尾

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教)doc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教)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