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同志先进事迹提纲

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12年3月1日因公殉职后,广大干部职工沉痛哀悼、深切怀念。3月4日,在延安市殡仪馆举行吊唁仪式,省领导、省级有关部门、延安、榆林两市及有关县区和社会各界数万人参加吊唁;灵车回到定边后,从高速路口到灵堂,早已等候的沿路两侧数万群众冒着风雪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含泪迎接的灵柩,很多群众打着挽幛、拿着花圈,有不少百姓按照陕北风俗跪在地上烧纸祭奠。从3月4日到7日,广大群众自发有序、络绎不绝来灵堂吊唁。3月7日出殡,定边城万人空巷,十几万人默立在灵车经过的路旁挥泪送别,用挽联说出他们的心声——“老张,好人”、“张总,想你”、“老百姓的恩人”、“老天无情,夺我恩人”、“黄土高原含悲泪,长城脚下送忠魂”……

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石油事业,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石油事业的无限忠诚。几天来我们采访到许多感人肺腑的典型事迹。

一、任农村支部书记时期

同志任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战天斗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远见卓识,敢为人先;为了村民利益,敢冒风险;工作中从 1

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民谋福利;心底善良,关心每一个村民,使五星庄大队村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周围村民,受到了村民的爱戴。典型事迹如下:

1.办农民夜校。由于家庭贫寒,小学没毕业就被迫辍学,他清楚村里绝大多数青年农民都是文盲,为使村民尽快脱贫,他与大队民办教师张金莲办起了流动农民夜校。每天晚饭后,步行到各小队组织农民识字,学习毛主席语录。坚持了三年多,使大部分青壮年农民脱盲。

2.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组织村民打窑洞,建立了大队部。组织村民打坝蓄水,利用坝中的水灌溉农田,较好地解决了水土流失和农业灌溉问题。

3.修建新农村。五星庄原地处两座山之间,常年遭受洪水之灾,每逢下雨,出路就被浑水堵死。上世纪70年代,动员村民搬迁到半山坡上,并在新村修建了一条大型车辆可以通行的街道。这是定边县建设的第一个新农村。

4.一心为村民着想。当时村里种植的农作物多为荞麦、谷子、豆类等杂粮,村民很难吃上白米白面。那个年代不允许私自买卖,私自买卖就是投机倒把,罪责不轻。冒着风险,亲自驾着拖拉机拉着自产的小麻油,用杂草掩盖车体,从宁夏换回白米白面,分给村民。

5.解决村民急需的缝纫机。当时农村青年结婚,最急需的是 2

缝纫机。在计划经济年代,普通人家根本买不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他认识了山西长治缝纫机厂的销售员,通过说情,调拨了80台缝纫机,交供销社销售,很多青年农民买到了缝纫机,娶了媳妇,都念好,而为此被税务局扣了几天,几乎受到牢狱之灾。

6.安装风力发电机。经过协调,长庆油田在五星庄打井期间为村民安装了电灯。长庆油田撤出后,没有了电源,动员村民在窑顶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供晚上照明以及做饭的鼓风机用电。风力发电机的应用,开辟了陕北风力发电的先河。

7.最早进行生态农业实验。上世纪70年代,化肥在各生产队普遍使用,虽然提高了产量,但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在自家院子里养蚯蚓喂鸡、喂猪,用鸡粪和猪粪喂蚯蚓、种地,尽力减少化肥对农作物的影响,尽力改善土壤。他拉网种草,浇水植树,最早进行了生态农业实验。

8.承包贺圈农场。当时,贺圈农场濒临倒闭,主动承包了农场,带领大家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使农场焕发了勃勃生机,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5年后,交回树木37800棵,奶牛36头,猪25头,羊200只,水地120亩;每年产猪仔200多头、羊羔60多只,奶牛每天产奶500斤。贺圈农场成了乡里的摇钱树,5年净增值120万元(承包时农场的家底是:8000棵未成材的树,10头奶牛,3头猪,11只羊,40亩水地)。

3

9.救助困难村民。上世纪70年代,村民王富文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在一次挖黄鼠中不幸遇难,母亲改嫁,他成了孤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的义务,直到其学校毕业。送他参军时,发现他没有棉衣,把自己的棉衣脱下送给了他。

二、任定边钻采公司经理、定边采油厂厂长期间

踏入石油行业以来,从零起步,以铁人为榜样,面对各种困难,永不言弃;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抓住陕北石油多层次开发的机遇,利用优惠政策,通过恢复边缘残次井、贷款打井、联合开发等方式发展壮大了定边采油厂(钻采公司)。经过15年的拼搏,定边采油厂(钻采公司)年产原油由2000吨提高到100万吨以上,成为采集输注一体化的现代化油田。典型事迹如下:

1.恢复边缘残次井。1993年,时任钻采公司总经理的多次到定边各地调研,寻找长庆废弃的边缘残次井。通过反复分析油井资料,确定恢复的重点井。他和干部职工坚守一线,亲自动手,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先后恢复了9口边缘残次井,开创了定边县自己开发石油的先河。在修复土桥子的一口井时,土桥子数百村民受眼前利益蒙惑,围攻现场作业的,把他围在车上,辱骂、唾口水、砸车,并用铁锨将他背部砍伤。耐心向村民讲解国家政策,在政府配合下,土桥子的石油资源得以合理开发。

2.自筹资金打井。1996年,钻采公司决定自己打井,但缺 4

少资金。动员职工集资100万元,自己向亲戚借贷350万元,向负责钻井的长庆钻三处赊欠近700万元。在会上向职工表示,如果打井失败,职工集资的钱由钻采公司负责,他自己借贷的350元他自己偿还。他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打井过程中,他坚守井场,感冒顾不上看病,医生开好药后,就在车上吊液体。到作业现场,有时工作一紧张,他拔掉针头,动手干活。因就医不及时,感冒引起突发性耳聋,为此,他留下了终生的耳疾。

3.贷款打井。1998年,提出钻采公司要发展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多打油井。这一主张,与当时的县石化总公司主要领导意见不一。在因耳疾住院期间,县石化总公司免去了他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32名干部职工为鸣不平,集体签名请愿。6月13日,钻采公司从石化总公司分离出来,分给钻采公司76名职工、8名离退休人员和2005万元债务。面对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技术的困境,毫不气馁,说服县委县政府,用县宾馆作抵押贷款2000万元,宾馆职工尤其是离退休职工认为是败家子,见他就骂,只当做没听见,全身心地投入到石油开发中。1999年底,新打井11口,当年生产原油14762吨,销售收入1260万元,实现税利348万元,为定边石油工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破釜成舟。1999年,是定边钻采公司发展最为艰难的一 5

年。虽然在五星庄打的星1井日产量28方,但一周后降为4方,随后打的两口井都是干井,于是舆论鹊起。顶着压力向当时的县委6套班子和有关部门作现场说明,立下军令状,再打一钻。仔细琢磨,如果立一副井架,一旦打成干井,那钻采公司就得彻底倒闭,既然县委政府允许再打一钻,一钻不是一井,抓住这个机遇,到外地找专家,搜集资料,通过充分论证,在东仁沟、郭家庄、老虎沟连立3副井架,同时开钻。天道酬勤,老天垂怜,3口井全部取得高产,定边钻采公司起死回生,从此进入了稳步发展。

5.规范管理。随着钻采公司的逐步发展,着手建章立制,制定制度144项,2000多条,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推行工效挂钩,使大部分职工能算出自己的月收入;推行目标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6.接管“三权”回收的油井。2003年,定边县委、县政府按照中、省决策,收回私营企业及个体老板开采油井的权利,交钻采公司统一管理。当时这些老板把仇恨记在身上,曾有上百名个体老板将围堵在办公室,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有个体老板暗中雇佣3名杀手谋杀,并组织人员对井场设备进行打砸破坏,对采油工进行辱骂、殴打威胁。面对险恶的环境,毫无畏惧,冒着生命危险,严格按照接收合同认真管理接收油井,组织钻采公司保卫人员加大油区巡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当时,家人和朋 6

友为他担心,劝他放弃,他说:“组织信任我,我怎能退缩。”他义无反顾地全力投入。他带领钻采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分片包点,对回收油井按照推行“三清、四无、五不漏”(三清:井场、设备、室内卫生清;四无:无油污、杂草、明火、易燃物;五不漏:气、水、电、油、水蒸气不漏)标准进行整改,按照钻采公司统一标准进行管理,亲自到现场逐井检查验收,很快规范了对回收井的管理。

7.首建石油管输工程。陕北地区山高坡陡,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大雪封山,给原油运输带来极大困难。针对这种现状,率先组织建设了定边至靖边原油管输工程。2003年,定边钻采公司年产量还不足30万吨,决定建设年输油能力100万吨以上的输油管线。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认为是极大的浪费,给大家讲,我们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采油厂用不了几年就会突破100万吨,甚至200万、300万吨,不少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事实证明,的决策是正确的。2007年秋季,连续下了10多天阴雨,各兄弟采油厂生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定边采油厂一切正常。为此,油田公司在定边采油厂组织召开了现场会,学习推广定边管输经验,副省长吴登昌要求延长石油尽快实现管输。2008年,定边采油厂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2012年将突破200万吨,为延长油田管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8.加快信息化建设。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实 7

力的持续增强,大胆引进各类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率先在陕北石油开发同行业中启动信息化建设。2003年,建成覆盖油区的信息网络,可随时掌握油区各类信息,下达各项生产调度指令,召开生产调度视频会,为油田公司建设数字化油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积极实施采、集、输、注一体化工程。如何延长油井高产稳产期,是关注的问题之一。他多次与有关专家学者探讨,适时提出采、集、输、注一体化发展方针。在开发新区时,他综合考虑,采油井、注水井、管输建设统筹兼顾,开展前期、同期、后期注水实验,使定边采油厂得以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10.大胆开发新油层。定边钻采公司的许多油区是长庆油田废弃的,坚信,长庆打不出油不等于定边钻采公司(采油厂)打不出油,大胆实验,在定边油田首先勘探长

7、

8、

9、10等油层。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长庆搞了多少年都不开发深油层,定边采油厂肯定搞不出名堂,工程技术人员也有畏难情绪。对工程技术人员讲:“勘探本身就有风险,你不勘探,怎能知道地下没有。”经过努力,首先在姬塬油区取得突破,为陕北油区充分、有效、合理利用地下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11.建成百万吨油田。1993年定边钻采公司原油产量2000吨,2003年生产原油26万吨,2004年生产原油39.7万吨,2005年生产原油40万吨,2006年生产原油55万吨, 2007年生产 8

原油84万吨, 2008年生产原油113万吨。2012年将突破200万吨。

12.建设石油新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原钻采公司生产基地已不适应生产生活需求。2004年,经协调,钻采公司在定边县城新区一次购买500亩土地,建成石油新城,建有办公楼、宾馆、科技楼及职工住宅1860多套,现在,这里已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有力带动了定边县城发展。目前,该地段地价已经涨到每亩400万元以上,是当年地价的上百倍。

13.重视人才。为了企业长远发展,重视人才,爱惜人才。钻采公司成立伊始,他亲自到西安石油大学演讲,以优惠待遇招聘大学生,到各大油田招聘技术专家和高级工程师。同时,加大职工培训力度,采用送大专院校脱产学习和请专家教授来厂短期培训的办法,为定边采油厂培养了800余名技术人才。2001 年,在陕北石油开发同行业中率先建成职工培训中心,使各类专业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14.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经常讲:“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发展成果要惠及每位职工。”他时刻想着职工,利用国家有关政策,为职工谋福利,多次为职工涨工资,对聘用工实行同工同酬,优先安排待业的职工子女,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高度赞誉。

15.大力扶持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安置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5000多人;关心社 9

会弱势群体,经常赞助慰问孤儿院、福利院、定边第五中学、老年科协等单位,很好地化解了许多社会问题。在的关注和扶持下,定边五中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老年科协经过几年发展,较好地发挥作用,2011年推广GHEM生物菌剂,投资100万元,产值2026万元。

16.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始终严以律己,克己奉公,视工作为生命,一生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吃喝玩乐赌从来与他无缘。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三、任油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期间

任油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期间,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油田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加快重组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倾注了全部心血。他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忠诚敬业、殚精竭虑,面对某些不信任的目光和行动,他顶着压力,以实际行动感染人、带动人,保证了延长油田原油产量保持千万吨级以上稳定增长,为延长石油集团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和陕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树立了延长石油“铁人”形象。

1.深化企业重组。2008年,出任延长油田董事长、党委书记,他深感责任重大,不顾疲劳,深入各厂访机关、走基层,体察民情,问计于民,了解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他拜访各级地方 10

政府,了解不同地区民情民意。找班子成员谈心,很快统一了人心,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建章立制,冲破重重阻力,统一规范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招标、外协队伍管理、干部任用、年终考核等工作,使油田各项工作按统一标准运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组。

2.努力转变开发方式。长期以来,延长油田主要依靠打新井上产。2008年,提出了必须实现“三个转移”(即:资源勘探由扩边增储为主向横向扩展资源面积、纵向寻找新油层转移;油田开发由靠规模上产向精细开发、稳产增效转移;企业管理由“一体多制”向统一规范转移)的工作思路,并不断深化,积极组织实施。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办法,推行开发项目管理,严把入井材料关,提倡二次、三次采油。经过几年努力,职工观念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延长油田每年同比少打井近千口,为千万吨稳产20年、再建百年油田奠定了基础。

3.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地质资源是原油生产的前提和基础,非常清楚这点,提出了“精探老区,加快新区,深化下组合,突破深湖相,识别低阻油层”的工作思路。2008年,他行程数百公里,走遍油田勘探一线和重点区域,多次亲临勘探现场视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到一地,他都要与地方政府领导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深化了“企地一家,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勘探环境更加融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由18亿吨 11

发展到21.4亿吨,储量面积由3800.01平方公里发展到4401.69多平方公里,2011年,延长油田走出陕北,落户关中,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首批原油运抵输油站。

4.狠抓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认为,百年油田要要实现持续稳产,科学高效开发,必须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下功夫。他着力理顺科技体系,成立油田公司研究中心、研究院,设立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职位,并在职工中公开招聘。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延长油田实际,设立各类科技实验区,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科技之路。2010年、2011年分别在崖里坪基地组织召开科学技术推广大会,国内外上百家大型企业最新设备、技术成果参展。举办了几十场报告会,不但引进了石油开发新技术,而且拓展了职工视野,培养了技术干部。

5.全面推行注水开发。2010年,延长石油集团注水会在油田公司召开后,亲任注水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把注水工程定为油田的一把手工程,提出实施全面注水开发是延长油田开发史上的一次革命。他每到基层视察,都大力宣讲注水的重要性,检查注水工程进度。在油田设立注水办公室,指定一位副总经理具体负责。在油田设立5个注水示范区,20多个注水示范点;大力推行二次采油,积极探索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相结合的办法;规定每次的月结会都要通报注水工作;各厂领导汇报工作,他都要过问注水工作。四年来,油田注水工程、注水井、水源建设得到全 12

面加强。

6.绘制了建设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的蓝图。石油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围绕延长油田怎样才能做到效益最大化,如何才能开发更长时间这个课题,2008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的目标,并从地面建设、资源勘探、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思路,积极组织实施。

7.打成了国内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十分注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下寺湾油区柳评177井、新57井、柳评179井、新59井4口页岩气井,相继压裂产气获得工业气流。柳评177井成为我国陆相页岩气第一口产气井,开创了国内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河。

8.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原来延长油田各单位干部基本在原厂交流,原八矿和原十四个钻采公司之间管理理念、方法有很大差异。为了促进融合,加大原八矿和钻采公司干部交流力度,四年来机关与基层累计交流60人次,基层单位之间交流95人次;对12名总会计师、22名纪委书记实施异地交流任职,实现了“取长补短、融合感情、统一规范”的目的。

9.加强干部培训。延长油田的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强,但理论水平不是很高,与外界联系较少,知识面较为狭窄,制约着延长油田的快速发展。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四年来,先后组织处级以上干部45人赴国外学习,516人赴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 13

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深造。组织200工程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到大庆、胜利等油田学习,扩大了干部视野,提高了干部能力。

10.大力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延长油田干部任用一直采用任命制。大胆改革干部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聘的办法任用了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干部和财会干部;推行处级干部和科技干部上挂下派制,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全油田范围内全面推行科级干部聘用上岗制,形成了努力工作、人人思干的良好氛围。不少职工说,现在你能力有多大,油田就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

11.加快职工住宅建设。延长油田职工住宅一直比较紧张,如何使这些为延长石油不懈奋斗的职工,特别是退休老职工过上舒适的生活,提出在省城、延安和采油厂所在县城建设职工住宅,四年来共建设职工住宅21916套,其中延安鱼种场住宅小区已经交付使用,西安文景路住宅小区即将投用。2009年,驻扎永坪50年的机关顺利搬进延安崖里坪基地,2011年秋季,再次搬入枣园新的办公基地,极大地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

12.妥善安置职工子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是一个社会问题,根据集团政策,积极安置职工子女就业,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4年安置子弟1019名,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13.支持职工文化发展。延长油田有一大批文化爱好者,但是没有统一的组织,很难形成浓厚氛围。2011年9月,在的关 14

怀支持下,油田职工文联成立,下设四个分会,为有不同爱好的职工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其中,作协和省职工作协联合举办了首届“延长油田杯”征文大赛,延长油田有9位作者获奖,扩大了延长油田的社会影响力。

14.融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与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广交朋友,融洽了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每年春节前,油田坚持慰问各级地方政府,互相通报工作,共商发展大计,寻求对方支持,为油田勘探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刻苦学习,严以律己

一生坚持学习,从一个受教育很低的普通农民成长为石油开发方面的专家、大型企业的优秀管理者,被多所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他一身正气,严以律己,心怀坦荡,为人善良,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深受延长油田职工和定边人民的爱戴

1.坚持终生学习。没有业余爱好,唯喜学习和工作。他每天坚持不少于两小时的学习,一般早晨五点半到七点半是他学习的时间。他到各地但凡有空必须进书店,购买各类书籍,他拥有图书上万册,他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做读书笔记。他善于思考、善于感悟、善于应用,善于举一反三,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2.喜书如命。对书籍非常爱惜,一次,一位朋友要借他的书,他不肯,朋友说要买,幽默地说:“看在朋友的面上,一斤一千。”一次,儿媳妇欲向他借一本书,说“我可以借给你,但不送给你, 15

请你看完后还回来。”

3.由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普通农民变学者。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成为了油田开发方面的专家,他撰写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等两本著作,被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他的发言讲话、经验介绍、文章言论、工作总结被结集出版。

4.忘我工作。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公务,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他很难照顾到家人。大儿子结婚十几年,他只匆匆去过大儿子家一次。他经常到西安开会,但是西安的女儿家他也只去过一次。他和子女联系主要靠的是手机短信。

5.石油最大。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家吃一顿饭都很难,家人对此很不理解,他就反问家人:“家大还是石油大?我认为石油最大。”

6.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一段时间,妻子看到工作很疲惫,心疼他,就把儿女叫回来,集体劝他申请休息,他谢绝了家人的好意,“组织相信我,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撂担子呢?”他一如既往地投入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7.关心弱势群体。1999年7月,得知贺圈镇小巨滩村张芳同学学习很好,但父亲是疯子,母亲是傻子,唯一供她上学的爷爷又瘫痪,面临辍学,他就每年拿出500元资助其上学。张芳考上绥德卫校后,每年资助5000元。每次到福利院、孤儿院慰 16

问,都要拿出自己的钱送给他们。还资助过看病急需用钱的职工米丽,交不起股份钱的乔斌瑞、黄东仁等7名职工……后来,他还动员自己的子女也资助困难学生。

8.教子有方。有三子一女,都不在他身边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各有所成,全是处级干部,他的教育方法是当地群众学习的榜样。他教育子女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他给子女送的礼物大都是图书,每到一地,他根据子女的特点选送不同的图书,并在书的扉页写上赠言。2011年他给长孙赠送了一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并写上寄语。

油田公司向同志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23日

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公司董事长个人先进事迹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公司董事长)

十大女杰先进事迹(公司董事长)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服装公司董事长)

装饰公司董事长艰难创业先进事迹

装饰公司董事长艰难创业先进事迹

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公司董事长

引水供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先进事迹

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提纲
《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