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音乐鉴赏 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音乐鉴赏—卡农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曾是巴哈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卡农的影响:

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如果现在我在这里讨论它,想必至少说明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与俗了。

帕赫贝尔卡农似乎是从被选入由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开始,始为大众惊艳,由古典落入通俗,然后各种版本相继出现,有以Sanctus《圣哉经》形式吟诵的卡农,也有被英美摇滚乐团以金属形式唱出的Glay,更被许多电影争相引用。如著名的《福音EVA》里真治的提琴独奏和EVA残破的沉思两段,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变的Canon。还有电影如《如果爱有天意》等等。一部《我的野蛮女友》使得帕赫贝尔的卡农开始让人疯狂,于是玫瑰,全智贤MM和戴鸭舌帽的傻小子和着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变奏曲》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各种版本的下载和评论在网上如雨后春笋。 何谓卡农: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canon呢,作为一种巴诺克式的古典曲格,出现于

13、14世纪,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同一旋律时,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比如黄河大合唱,以及其它同主题的多声部重唱)。其主要类型有:1正格卡农,2变格卡农,3二重或多重卡农、4无终卡农、有终卡农等其他形式。著名的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当属于正格卡农和二重卡农两种形式。

卡农的作者:

Johann Pachelbel约翰·帕赫贝尔(又译作巴海贝尔,巴切贝尔,巴黑倍尔,伯奇贝尔,帕奇贝尔,帕海贝尔等等)德国巴洛克古典时代的伟大的管风琴家,宫庭作曲家,宗教音乐作曲家。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德国音乐的故乡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和哥达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帕赫尔贝尔是巴赫之前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由于求学自赖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师,又钻研过弗雷斯科巴尔迪的管风琴曲集。他的圣咏众赞歌集南北之大成,寓宗教于抒情之中,自成一体,对JS.巴赫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另外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风琴曲,特别是他的圣咏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对圣咏旋律的高度装饰见长。代表作除 Pachelbel卡农外还有名为[阿波尼六声音阶之六组变奏曲] 卡农的演奏:

帕赫贝尔卡农全称为《D大调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约作于1680-1690年,是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因怀恋家庭的温馨而作的即兴家庭小品,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也是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其正统演奏方式是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乐器演奏,即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颇有贵族小型家庭沙龙的优雅和精妙。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动漫经典《新福音战士EVA》,其中锭真治拉低音提琴的一段,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儿,零和乐团三人组的小提琴随后加入,配和默契,充分调起了我们的情绪,由此看见日本人对艺术的严谨和细致。

帕赫贝尔卡农美到骨子里的艺术价值。卡农,特别是帕赫贝尔卡农的“顽固音型主题”长达二十八次,八分钟加长版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丝丝入扣,严密细致,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烦腻。如此御简如繁,可见此曲的艺术价值。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在编曲形式上,主句和答句相互攀援而上,交替轮错,暗合人体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如无尽的阶梯,通向感性美的殿堂,而这一美的骨子里的古典音乐形式,适合不同层面爱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形式聆听。忧郁的,你可欣赏长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赏竖琴版的;浪漫的,有乔治·温斯顿的钢琴;轻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听海洋混音版的卡农;狂野的,有金属卡农让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会上听卡农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将卡农痛快的唱出来;宏大的,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贤MM可一随手一曲就能俘虏人心。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帕海贝尔的这首卡农由于太过著名,以代表人类文明的标志,被美国宇航署通过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上太空的音乐还包括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除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起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总之,卡农可雅可俗,全看欣赏的人了。但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  论文
《音乐鉴赏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