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临洮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7: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无机102

姓名:刘小龙

学号:2010015045

日期:20120507

临洮县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有18个乡(镇),323个村、6个社区,54万人口。全县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6.3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8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8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为3282元和11955元。

改革开放以来,临洮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2002—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34元提高到3224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2007年,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人均支出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63.7%、84.2%、91.2%和85.6%;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6倍、45.3%、1.0倍和28.7%。2002—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7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贫富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

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上述标准,现阶段农民的消费处于小康水平,且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然而,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的绝对数偏低,不足全体居民消费的1/2,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1/3,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差距。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基本生存资料中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2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7年的95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29.5%。另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2007年,农村居民用于这3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9.5%和6.5%。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虽然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升级,但升级速度在逐年减缓,且与城镇居民相比,消费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

影响当地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来看,消费是由收入惟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各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是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收入。这些收入的增长速度并不快,这是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原因。加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近年来政府在大力减免农业税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其消费水平并未因此而大幅度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由于农村居民受其收入水平

并不高的影响,与他们的物质消费饱和还存在一段距离,这也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压力。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独自承受社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农村居民大多数把收入作为一种风险金转向储蓄。此外,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把节衣缩食、勤俭节约视为美德。有点钱,还要想着盖新房、子女婚嫁以及治病就医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虽然一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但大多数人认为:“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大部分的费用还是得由自己来承担。”因此,农村居民不得不为“生、老、病”作大量的储蓄。三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的消费信贷环境缺乏。当发生春耕、买房、生病、为子女筹办婚嫁缺钱时。80%以上的农村居民是通过向亲戚、邻居或朋友等民间借款来度过所需之时。而能够最终通过银行或农信社取得贷款的农户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目前适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很少,且贷款手续繁琐,不是需要担保人,就是需要物质抵押,门槛高,能够取得信用贷款的农民并不多,大部分农民对此望而却步,甚至有很多农户即便是缺钱,也从未向银行或农信社申请过贷款。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良好的政策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村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信贷宣传不到位以及农信社缺乏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等诸多原因。都制约着农村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即便现在消费信贷已经很完善。由于农民受到传统消费观念、小农思想以及“量入为出”习惯性消费理念等影响,目前农民也无法接受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

进一步发展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另外,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略,要加快并保质保量的建设农村文教娱乐设施。加强对“农家乐”等副业的扶持,积极

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副业为龙头,带动农民步入市场,创收增收。此外。必须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比重。适应市场要求,发展经济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加收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把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消费。虽然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参合率达到90%以上。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而且地方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参保农民个人每年交10元,这相当于每个参合的农民年人均大病统筹资金为30元,这仅为城市的1132。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应尽早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农民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将更多的改革资源投入到农村金融领域,更好地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央的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农户的收入来源、未来经济承受能力和信贷风险。采用贷款证、农户联保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教育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民消费信贷。同时,针对农村特殊的金融环境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使农村金融活动更为合理健康的运行。另外,建立信用风险测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事业,使之稳定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临洮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

农村体育现状分析

农村医疗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调查

农村居民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临洮县农村危房实施情况

农村公共支出现状分析

金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临洮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临洮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