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月中心组学习内容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1月中心组学习内容

时间:2014年1月18日 地点:2号楼509会议室 主持:马明珠

参加人员:全体中心组成员 学习内容:

1.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05日01 版)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01 版)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1日 01 版)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1日02 版)

5.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14年01月15日01 版)

6.改革创新正当其时

转型发展更需共进——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常州日报》2014年1月7日A1版)

7.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奋力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常州日报》2014年1月8日A1版)

具体内容:

1.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郭湛教授、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习近平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习近平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同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同时,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3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会议指出,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和希望;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毫不手软惩治腐败,形成震慑;狠抓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很好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会议强调,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党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对任务的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会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全党动手,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的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的,抓出典型严肃处理,以警示党员干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定信心,一抓到底,防止反弹。要巩固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善始善终抓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狠抓纪律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严格执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敢于板起脸来开展批评,确保纪律刚性约束,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保持高压态势、形成震慑。要坚持抓早抓小,对领导干部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加强警示教育。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会议强调,各级纪检机关要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中心任务,强化党内监督,严格执纪问责,使工作任务更加突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创新巡视方式方法,实现巡视全覆盖。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更加主动地支持纪委工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刚正不阿,铁面执纪。

会议同意明年1月召开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着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最根本的要靠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变化,有必要进行修改完善。

会议认为,这次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贯彻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调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改进干部考察,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从严把握破格提拔,完善干部交流回避,严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这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用干部任用条例统一思想认识、规范干部工作,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方法选人用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要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和严厉查处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健全完善配套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全国宣传干部学院黄志坚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4.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

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第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0多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中央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态势,认为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认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这样讲,并不是说就等着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高的问题,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六,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5.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主持会议。

习近平指出,2013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强化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约束、强化执纪监督、强化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了表率作用;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扶正祛邪,取得明显进展;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坚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评价。

习近平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习近平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

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我们开了个好头,要一步一步深化下去。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习近平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

习近平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指出,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组织的问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习近平强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各方面党组织应该对党委负责、报告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王岐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绩,全面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强调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和纪委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军队及武警部队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月13日在北京开幕。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了会议。王岐山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了题为《聚焦中心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

6.改革创新正当其时

转型发展更需共进——阎 立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新。今天,政协常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发展力量,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常州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及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千方百计解难题,全力以赴促发展,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区域协调呈现新面貌,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各级政协组织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一年来,各级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突出“学习十八大、推进现代化”的工作主线,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改革献计,为发展出力,为稳定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服务大局更加主动,敏锐抓住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历史遗存保护等方面,精选课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联系各方更为深入,积极开展与各民主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动,切实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及对外联谊联络等工作, 保持和发展了团结和谐、众志成城的良好态势;关注民生更重实效,发挥政协委员联系面广的优势和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的作用,及时反映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帮助党委政府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自身建设更显活力,着力加强“简约、儒雅、快乐”的政协团队文化建设,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得到更大提升。

一年来,政协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党分忧、为发展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生机与活力。市委对市政协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各位委员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常州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市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委员、同志们:

2014年,是我市致力改革创新、聚焦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吹响了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奋进的集结号。面对当前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新阶段,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必须加快转型发展。这就需要举全市之力共同奋斗,这就需要更加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进一步弘扬好传统、好作风,按照中共常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在凝聚改革共识上尽好责,在推动转型发展上作贡献,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要为服务发展大局多聚各方之力。团结一切发展力量就会实现更大跨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会取得更大成功。在致力改革创新、聚焦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中,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任务前,只有政企同频共振、干群齐心协力、各界和衷共济,才能凝聚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合力。人民政协是大联合的象征、大团结的舞台,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要充分发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独特优势,在广泛联系中把市委的政策主张准确有效地传递到社会各个阶层,使市委的决策意图迅速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高度凝聚,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活力充分涌流。要积极用好团结各界、联系各方的独特资源,进一步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与港澳台侨及各界友好人士的联系,搭建各种平台,汇聚各类资源,围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积极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要提振信心,带头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敢创大业,在“快增”“快转”上走在前列,为全市发展尤其是重振常州实业雄风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要为推动改革转型多献睿智之策。事业因改革创新而兴,城市因转型发展而变。如何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彰显城市特色?如何尽快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在重大项目引进上有实质性突破,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上先行突破。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要充分发挥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广开言路、畅通渠道,让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让各方面的真知灼见竞相迸发,既要尖锐地指出问题,又要善意地提出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围绕改革创新建言献策,瞄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充分激活市场力量、充分释放社会活力、消除阻碍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把准脉搏,开好药方;要围绕转型发展建言献策,针对制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结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3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三位一体”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系列举措,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有效提出意见建议,力促政策措施早见成效、快见成效、大见成效。

要为促进社会和谐多尽推动之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政协为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群众的重要组织,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参政为民意识,紧紧抓住就业保障、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维护公平正义等社会热点难点,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多思惠民之举,多出富民之策,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多花力气,促进民生持续改善。要把提案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有力载体,把为党和政府分忧与为人民群众解难结合起来,把建言献策与多做实事结合起来,多做理顺群众情绪的事,多做反映社情民意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健全社情民意汇集分析机制,保持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畅通顺达。要积极主动地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强发展动力、减少发展阻力,用和谐的理念增进团结,用共同的目标凝心聚力。

要为提升履职能力多行务实之举。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政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进一步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在中共党员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到群众中找对策,到实践中寻答案,力求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切实提高协商意识,完善协商制度,拓展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要进一步创新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围绕“重大项目突破年”主题,组织开展委员视察和民主评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增强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弘扬团队文化,着力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政协干部队伍,切实做到政治协商有新进展,民主监督有新成效,建言立论有新见解,视察调研有新成果,团结联谊有新加强,推动全市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政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要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履行职能,定期听取政协的工作汇报,加强对政协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主动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增强政协参政议政的实际效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协组织开展工作,加强与政协专委会的联系沟通,充分尊重政协委员的知情权、参政权和监督权,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提供便利条件,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亲密无间、万众一心的良好氛围。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改革创新正当其时,转型发展更需共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奋进,埋头实干,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常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7.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奋力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昨天上午,常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行政中心龙城大厅隆重开幕。今年是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常州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市人大代表们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出谋划策,力促我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奋力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会议应到代表403人,实到380人,符合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阎立、俞志平、贾宝中、孙永明、杨建、邵明、姜洪鲁担任执行主席。阎立主持会议。

9时30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阎立宣布大会开幕。

阎立指出,这次大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认真总结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各项工作,讨论确定我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补选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以及市人大常委会个别组成人员,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费高云作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安排两个部分。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积极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费高云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常州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注重产城融合、推动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我市将围绕全年目标,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二是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科学发展新活力;五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常州;七是注重民生为先,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八是推动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会议审查了由市发改委主任戴士福、市财政局长朱志洪受市政府委托,分别提交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书面报告。

参加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邹宏国、戴源、沈斌、张春福、徐缨、韩九云、徐光辉、蔡骏、张跃、张耀钢、王成斌、尚建荣、张云云、方国强、史志军、豆本加、居丽琴、朱晓敏、朱剑伟、蒋必彪、卢明康、杨平平、赵忠齐、陈建国;原市领导陈玉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屹、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葛志军及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

曾经担任市级领导的老同志、市政协领导、常州军分区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参加政协常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在常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及市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20位市民代表旁听会议。

大会还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

1月学习内容

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

6月份中心组学习内容

中心组学习内容46

第五次中心组学习内容

中心组学习内容13月

“中心组学习内容”心得体会

1月管理干部学习内容

中心组学习习近平讲话内容

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安排

1月中心组学习内容
《1月中心组学习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