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审题与构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真推敲细审题,打开思路巧点题

导语

弄懂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作的要求,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可是,许多同学看到作文题目,往往不去仔细推敲,而是把重点放在选材上,这样很容易出现跑题和偏题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题都要小心翼翼地剖析,那样又容易钻牛角尖。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认真读题,切实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打开思路,通过想象和联想,考虑如何准确切题和巧妙点题。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 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技法导航

如何审题?笔者总结出“四步走”:

第一步:读题。认真阅读题目,包括题目中的材料、提示性文字和写作要求。

“大爱无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感觉似曾相识,可真正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又感到无从下笔。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体现了审题的重要作用。首先,何谓“大爱”,其次,怎么体现“无声”?乍一看好像没有头绪,但是仔细阅读题目就会明白,题目中的大爱侧重于那些表面平淡、容易忽略的爱。这一点命题者已在材料中进行了暗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这样的爱是细微的,是需要体悟的。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无声”了:这种爱不是轰轰烈烈、动地惊天的,它表现得含蓄、低调、平淡,甚至让人不易发觉。

第二步:化题。就是将标题转化为便于自己写作的题目。

理解了“大爱”,明白了“无声”,然后再认真读一读题目中的“要求”,避免写作时“犯规”。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于无声处见大爱了。这才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暂且称之为“化题”,就是将原标题转化为便于理解的、容易切入的新标题。比如“大爱无声”这个标题,如果你感觉不好写,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就可以将之转化为“母爱”“妈妈的手”“父亲的眼神”“师生情”等较为简明清晰的标题。因为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我们从细微之处体悟大爱体悟真爱,所以这样的转化是聪明的,也是合乎要求的。

第三步:切题。即切入标题。先确定中心,考虑围绕中心选择哪些素材,如何将题目呈现出来。

这是写作中的难点。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感到没有什么可写,说明他们就是在这儿栽了跟头。如果感到无从下手,那就先胡思乱想一番,从而打开思路。这里的“胡思乱想”,是你在思考标题之后进行的,其实是联想。通过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等,你就会由此物到彼物,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由一件事到另一件事,从而打开思路,浮想联翩。众多素材就会纷至沓来,一起涌到你的眼前。剩下就是选材了。只要你心中写作目的清晰,中心明确,选材也就不难了。比如“大爱无声”,只要你不写溺爱、偏袒甚至早恋,而是选择那些细腻的父母的爱、手足情、师生情等作为写作内容,就没有多大问题。因此,切入标题时也要具有审题意识。

第四步:点题。别忘了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

很多同学写的文章其实内容并不错,但是却不会点题,让人读了之后感觉他好像在说另外一个话题,不明白他写的内容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关系。比如上面的病文《大爱无声》,小作者所选的材料如果支撑其他的标题也许可行,像“生活的滋味”之类,但是用来诠释“无声”的“大爱”那就不合适了。

所谓点题,就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开头破题和篇末点题都是很容易掌握的技巧。所谓破题,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篇末点题就更简单了,只要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同样一则材料,因视角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话题的素材,但是其中若少了点题的语言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因此,选择什么材料并不重要,明白选这个材料想表达什么才重要!

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化题——转化题目,方便写作;切题——切入标题,筛选材料;点题——揭示中心,照应标题。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这四步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每一步的时候都要具有审题意识。通过这审题四步走,你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学会审题,使内容符合题意

有了大量材料,不是写应试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是要根据题意从积累的材料中加以选取。这其中审题是关键,那么如何审好题呢?

中考“审题”中的“题”指的是“试题”。在作文试卷上,作文的题目、供给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指导语和作文要求等,都是试题的组成部分,而“审题”指的就是看懂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领悟了试题的要求,把握住了试题所限定的条件,又明确了作文的范围和文体,才算是看懂了试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对构成题目的词语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隐含在词语中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和选材范围。如《我最敬爱的一个人》这个题目的中心语是“人”,表明是写人文章,其定语“一个”限制了写人的数量,“我最敬爱”限制了选材范围,写的人必须是自己的长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表明了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我”来写。

再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和《我最怀念的一个人》两个题目。同样是写人文章,写人数量都是“一个”,而且都要使用第一人称;但它们在关键词语上有所不同:“最熟悉”是指现在自己和他接触最多、对他的情况知道得最清楚,所写的这个人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而“最怀念”是指过去自己和他接触多,可现在因各种原因不在一起却十分想念,所写的这个人一般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值得尊敬的师长。

▲填充式题目的审题

这类题应该弄清楚题目的结构,了解所给部分应是短语的什么成分,而需要填写的部分又是短语的什么成分;同时要借助试题中指导语的内容理解题意。如去年中考大纲卷的作文题目是劳动 ,下面还有指导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劳动带给人们的有许多许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考生审这个题目时,要参照指导语的提示:第①句诠释劳动的内涵,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第②句说明劳动和人们的密切关系,第③句用“许多许多”来表明劳动带给人们的好处之多。由此,可以联想到劳动带给我的快乐,劳动对我的作用(劳动使我学会了本领,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等等);同时思考题目中所给的“劳动”一词可充当什么成分:如果充当主语,便可以在其后填写上劳动对我的一些作用等内容。如果充当定语,就可以填写为《劳动后的快乐》,《劳动中的困难(或“苦恼”)》等。要特别注意的是,题目中填充进去的自拟部分,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感受最深的,最有可写的,而且写起来也最有把握的内容;写这样补充完整的作文题目才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切题。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种题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给了材料,又提出要求,并且出了作文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B卷的作文题;另一种是给了材料,提了要求,让自拟题目的,如去年中考课标A卷的作文题。无论哪一种给材料作文的审题,都要求考生既要看懂提供的材料,又要领会试题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试题要求,或自拟题目,或选用所给的作文题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方式不外乎是提供文字材料或供给图画(一幅或几幅),所要求的文体也不限(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但有一点要注意:必须以所给材料为依据,绝不能离开材料而另起炉灶。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要点有三:一是看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二是明确作文要求(文体、文题、字数等等),三是确定自己的作文如何使用或照应所提供的材料。

如何做到作文审题不“雾里看花”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升温,命题作文备受青睐,尤其是全命题作文,但是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介绍几个应对策略。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即理解题目的含义,明了题目的限制范围,把握题目要求写的体裁,并抓住题目的重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辨体裁,明限制,抓题眼”。

一、找标志,明体裁

凡题目中有“记、忆、传、事、人、事迹、人物”等字眼,应写成记叙文;凡题目中有“读、说、论、议、评、感”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议论文;凡题目中有“介绍、说明、概况、演变、制作”等一类字眼,应写成说明文。如:《计算机的自述》、《这件事,我做对了》、《春风赞》、《好学与成才》这四篇文章应分别写成说明文、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由于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淡化文体要求,而且初中毕业升学的命题作文往往以写记叙文为主,因此,绝大部分考生体裁的把握几乎不存在问题。

二、看限制,明范围

要看清题目中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的限制。

如:《元旦纪事》、《我家的钟点工 》、《成长的足迹》、《心事》、《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美,在我们身边》这六篇文题就分别从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上加以限制。《元旦纪事》中的“元旦”限定了事情发生的特定时间;《成长的足迹》中的“足迹”表明要写成长中的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偏题了;《美,在我们身边》要求考生选取颂扬美的主题的材料。

三、抓题眼,明主旨

所谓“题眼”,就是文题中关键的词语,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例如《做个有心人》中的“有心人”就是应浓墨重彩表现的内容,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要紧紧围绕“有心人”展开。抓题眼,往往从分析题目的结构入手。

(1) 独词式题目。

如《礼物》、《选择》、《发现》等,题目就是题眼。

(1) 短语式题目。

常见的这样四种类型:

① 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它的中心词是写作的落脚点,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则是写作的着眼点,也就是说,题目主旨往往在中心词上。例如:《明天的我》,“我”是写作的落脚点,写作时必须以“我”为中心,重点写“我”做什么或怎么样,而“明天”是写作的着眼点,它对时间背景加以限制,须设想已经到了明天,把明天当作现实来写;《我的明天》写作的落脚点是“明天”,要求写的是“我”明天要怎么样或将会怎么样,写作时就必须立足于今天来设想“我”明天的情景。

② 介词短语的题目,就是把介词结构的中间部分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例如:《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在挫折面前》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就要突出“迎接中考”、“挫折”这一特定的限制,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

③ 并列短语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题眼隐藏在并列的两个事物的关系中。例如:《我和你》这一文题只有从“我”和“你”的关系上来立意、选材才不会离题,而不能只写“我”或“你”。

④ 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例如:《生活告诉我》、《我懂得了责任》、《这里充满爱》,题中的“告诉”“懂得”“充满”就是题眼;主语往往或标示出人称,或者体现着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或者告诉考生取材的范围;宾语往往表示内容的性质或文章的落脚点。例如《这里充满了爱》,“这里”是选材的范围,是哪里首先就必须确定下来;宾语“爱”是内容的性质,即应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关心、帮助和爱心;谓语“充满”是要求你不能写一人一事,而应写这里的人都是那么善良,都在相互关心,写作时有点有面,可以重点写一两件事,略写其他。

四、明喻意,悟深义

有的题目用的是字面意,有的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我们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于其本义,要善于联想与想像,挖掘出题目的比喻、象征义。例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题中的“钥匙”是一种方法、途径,如在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心中有一轮明月》中的“明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并且在前面还有限制语“心中”,因此,应该理解为“明月”象征着理想、信念、责任、道德、品格等,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生存的动力,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支柱,导引着我们茁壮成长,生命因此而美丽灿烂;再如下面这篇作文:

“在一个缺水的村庄里,村民常用一排大缸接盛屋檐水。由于澄清缸里的水需要两三天,因此妈妈不允许我们玩缸里的水。常有一些恶作剧的孩子,冲进院子里把水搅浑,这使我们非常愤怒,妈妈看我们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说,各人去做该做的事,不要管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妈妈的教诲,常常在我被误解、扭曲、诬陷的时刻,从水缸中浮现出来„„”

请以“水总有澄清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位考生先描写家乡河水如何清澈美丽,然后写环保的缺失带来严重的水污染,最后写人们环保意识的回归,展望明天,坚信“水总有澄清的一天”。

这位考生完全忽略了题目的比喻义,就水写水,没有从自然现象上升到人生意义,偏离题意。这段提示语所说的故事只是为了引入喻体,“妈妈的教诲”对“我”的启示暗示了题目的比喻意义,那就是:被误解、扭曲、诬陷时,不要颓废丧志,只要坚持不懈,总有冤情洗刷、真相大白的一天。考生审题时要静心阅读,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五、作拓展,添成分

有时遇到题目无从下手,我们可抓住题目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拓展,添加适当成分。

例如:《窗外》,我们可以联想到“窗外的世界丰富了我的生活”,重点展现“ 窗外”与“我的生活”的关系,也可联想到“清新明媚的窗外”,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夏日雨后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温暖》,可在题前加“妈妈的”、“老师的”、“同学的”、“陌生人的”等,添加适当成分后,一下子意思就变得明朗了。

总之,掌握审题方法是作文的关键,另外平时增强审题意识,培养审题习惯也很重要。这样,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就会明显减少,就能把跑题、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为我们写出审题准确、立意深刻、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中考作文点拨之构思篇——奇思妙想有创意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在中考作文的构思过程中,一些优秀考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地摒弃“求同”,积极地从文题中挖掘“存异”点,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想像思维等方法,去发现新材料,寻找新主题,获得新构思。他们的文章,也就以充满灵气和魅力的构思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物眼看人视角奇。生活中我们经历的事情都是由人和物共同参与、共同见证的,以人的口吻来叙述这些事情,虽属正常,但是创意不足、视角不新。如果换用“物”的视角陈述,着力写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其独特的视角能带来独特的人生感悟。比如,浙江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满意的微笑》以拟人手法行文,借用准考证上“相片”的口吻叙事抒情,考生变成为被观察对象,其情态品质和人物形象在“旁观者”的观察之中更显清晰。可以说,文章叙述视角一变,令人耳目一新。

二、虚实互换思维活。有时候面对运用抽象概念、表意含蓄的词语作为标题的“虚题”,感到很抽象,难以下笔;有时候面对那些借用实物命题的“实题”,感到选材面似乎很窄,难以写长。这两类题,都需要我们在构思过程中破除时空限制,进行虚实转换,找到恰当的可写内容和切入点。比如,江苏镇江市作文满分作文《叫我如何不想她》一文,乍看题目,感觉作者会写思念某位女性。可是,作者笔下的“她”竟然是“镇江方言”。这个虚实转化的直接结果是,文章因此具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立意高度。又比如,声音本是抽象难以捉摸的,特别不好写,四川成都市满分佳作《听听雨的声音》,抓住春雨悄无声息、夏雨噼哩啪啦、秋雨厚重苍凉、冬雨不疾不徐等四时雨水不同的特征,调动听觉、视觉、味觉等,把声音写得有形有色。比如写春雨的声音“像棉一般软,像风一般轻,像乡间的小姑娘一样羞涩”,就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以实写虚,虚实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三、组接片段创意巧。摒弃一文一事一场景的构思,以中心话题或者主题为统领,或者描述不同场景,或者聚焦不同的对象,或者着眼不同的感悟。这些组接起来的片段,有的以小标题形式呈现,有的以数字序号排列,有的以空行方式展示。不论各个片段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对比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往往能收到丰富内涵、深化主旨的作用。比如,内蒙古赤峰市满分佳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以“阳光,是由许多色彩组成的,拥有阳光心态的人,也会表现得各具色彩”开头,然后,以“红”“蓝”“绿”分别作为小标题,对应描述了各具性格特点的阳光少年杰、亮和宇。文章巧用色彩喻人,共同撑起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个主题。又如,江西省满分佳作《我读》一文,联系人生思考《西游记》读后所得,分别拟出“孙悟空,童年的纯真”“猪八戒,青春的萌动”“沙悟净,中年的麻木”“唐玄奘,老年的顿悟”四个小标题,别具创意地写人物、谈人生、话智慧,可谓妙处横生。

四、反向切入个性显。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从文题字面的相反方向切入进来,逆向思维,文章常常会超凡脱俗,彰显个性。云南昆明市文题一是“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位作者并没有从正面立意,写自己当家作主的生活,而是分别以“让我喘口气行吗”“让我做回主行吗”“别老是指责我行吗”三个问句作为为小标题,撷取了这样一组生活镜头:考试的压力剥夺了“我”休息的自由、家长的重压剥夺了“我”的课余生活空间、家长的指责剥夺了我自主生活的权利,从而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休息和尊重、希望摆脱束缚的强烈愿望。在众多考生都在陈述自己主宰生活的时候,作者反向构思,大声呼吁让少年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赋予了题目更深广的内涵,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五、谈心对话感情真。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对方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具有很强的亲近感。比如,辽宁大连市满分佳作《寸草心》,先后七次以“我以为,你并不爱我”单独成段,分别领起后面的父亲面对“我”摔跤、与小朋友打架、学骑自行车、获得奖状等情境下的冷静与严厉,结尾写道:“白云不语,用美丽的风景讲述着爱的故事;小草不语,用绿色燎原着寸草心。难道,亲爱的爸爸,你也是这样不语吗?或者,你已经表达了你的爱,而我却没能察觉?”这种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特别是结尾部分的的呼唤与疑问,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构思有新路,佳作思后得。让我们激活创新思维,敢于独辟蹊径,写出熠熠生辉的创意作文吧。

【佳作show】

一碗红豆汤

深圳市一考生

如梭岁月,似水流年。我还依稀记得当年你英俊中略带疲惫的脸,还有你那双饱经沧桑的双手,小时的我,是多么依赖于你那双厚实又粗糙的双手啊,噢,我亲爱的外祖父。

自打出生,我一直在你的呵护下成长。你多次带着我到后山的田地里干活儿,那时我很惊叹于你那双枯瘦的双手竟能种出如此甘甜的水果。你总会将其分发给邻里的人,尽管在你经济极其穷迫时他们中没有一人肯出来帮你。

上幼稚园时,你骑着自行车来接送我,每当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嘲笑我,你外祖父骑得是破木马吧。我第一次向你发脾气,责怪你骑个破铜烂铁,让我丢脸。后来,你不再骑着那辆整天会发出“咯吱咯吱”响的破车,家里出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但晚上它又会莫名地消失,你曾告诉我,那是你变魔术变出来的。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你用劳力换来的——你替张老板干活,他爸自行车借给你白天使用。噢,当我知道真相后,孩提时不懂事的我,哪里知道向你道歉呢?

刚上小学不久,我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张用红笔勾画出“100”的试卷给你看,你欢喜地亲吻我额头,我坐在小木凳上,等待着你的奖励。你转身不知从哪儿取来了一颗小红豆,握在手掌里,我闹气地将手心里的红豆扔在了地上,抿着嘴向外跑去。我很难过,为什么别的小孩子可以得到家人送的布娃娃、裙子之类的奖品,而我却只能得到这一颗看起来十分可笑的红豆!

在我即将离开你的那晚,你在早已破旧不堪的灶房里烧些什么,并叫我耐心等候。好一会,你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东西,原本充满潮湿的空气立刻被这香甜的气味充斥着。你笑着打开盖子,原来是一碗红豆汤,蓦然,我想起了那时你奖励我的一颗小红豆,那是你给我的第一份奖品。你笑嘻嘻地摸摸鼻子,对我说,你明天就要毕业啦,这几年可吃了苦了,喝完它明天一定顺顺利利。你似乎早已忘记当时我将你送的奖品丢弃在地的事,眼神里满是慈爱之情。我低下头品尝了一小口,嘴里刹时充满了甘甜与豆香,一种从未有过的充足感传递至心间,我抬起头,说了句“好喝”,便又继续低下头品尝,那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一份喝入口腔并且流入心间的奖品,那叫爱。

而今,你早已一头白发,苍老的脸上写满了疲倦,我知道你真的累了。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碗尚未煮熟的红豆汤,那是你最后一次送我的奖品,霎那间,我泪流满面。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的我”,表明作者在回忆往事

“尽管”之说,在对比中彰显外祖父的善良

小朋友的话,伤及“我”的虚荣心。满足孩子,成就其小小的虚荣心,也是大人爱的表现。外祖父更是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孩子的满足,足见其爱心

第一次得到的奖品竟然是孩提时的“我”并不中意的红豆,以致闹得不愉快。至此开始点明话题、点出文题

用特写镜头,聚焦外祖父的神态和言行,很有层次感:从“烧”、“端”、“打开”、“摸摸”到“说”,动词用得很准确

“我”已长大,已经懂事地感悟到对方最好的奖品是“爱”

无论老人多么苍老、多么疲倦,他对孙子的爱永不停止

【总评】

化大为小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法,本文作者将话题“奖品”物化为“一碗红豆汤”,所拟标题朴实而巧妙,切入角度也就很具体。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一碗红豆汤”为题,并非是介绍这碗汤,而是要因此为由头,怀念外祖父。所以,本文在“一碗红豆汤”出现之前对人物作了大量描述,算是对“汤”的出现作的足够铺垫。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作文。文章以五个时间段为序,串联起五件事、五个场景,时而惊叹,时而后悔,时而闹气,时而甘甜,时而泪流满面,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串联往事是本文鲜明的构思方式。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为强化感情表达,采用对话式陈述方式,仿佛是在跟外祖父面对面地倾诉感情,颇为感人。因此,以情感人成为本文重要的得分点。文章辅以对红豆欲扬先拟的情结,更显清新感人。

审题与构思

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材料作文审题构思

话题型作文审题与构思要领

四种话题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构思全解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构思10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构思09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构思08

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构思

作文审题与构思
《作文审题与构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