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村里过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家过会

今天是农历4月初十,适逢老家村里“过会”的日子,要不是前两天“五一”放假回家妈妈提起,问我能不能回来“过会”,这几年还真的忘记了这个比较特殊的日子了。

听老人说,村里的“过会”最初起源于我们老家农村人对主管庄稼成长、丰收的神仙(俗称“麦王爷”)祭拜祷告的风俗。我们的村子在当地算作是很大的村落,座落于礼泉县腹地西张堡镇辖区最北部泔河南岸边,村名非常土气,称作“土洞村”,实则要分为东土、西土、南土三个自然村落,共有近千户人家。早年每到了小麦快要成熟之际,村里的老老少少聚在一起,烧香磕头,敬拜农神,祈求他保佑我们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后来周围各个村落的亲朋好友们也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年景好时,村里人还集体捐资捐物,邀请当地剧团搭台唱大戏以示浓重,这就吸引了各种小生意摊贩到来,慢慢的,由单纯的祈福庙会发展成为四村八落的物资交流大会,直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虽然提高许多,也不再是单纯的靠天吃饭了,但这一年一度的“过会”还是牢牢印记在村人的印象里,一年接着一年延续发展下来了。

记得每年到这时候,妈妈就跟准备过年一样,提前几天就开始晒洗床单被褥,割大肉,炸油饼等,到过会前两三天,会专门把外婆接过来,给亲戚朋友打好招呼让把活计提前安排好,到时都来赶会。而我们也是到了这几天就非常的期待和盼望。

当年在我们幼小心灵简单的期盼中,这个过会是除了过年以外我们最盼望的日子了,所以真的很特殊。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村子和中国西部关中平原上八

十、九十年代任何一个村子一样,是那么的贫穷、闭塞、落后。农村人依然象祖辈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道路交通不畅,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生活水平低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空虚落后。一般人家一年到头是赶不了几次市集,吃不上几回肉的。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是等着这个过会的日子到来,好在自家门口购置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及农具,同时也是亲朋好友借此见面团聚的时机,更是孩童们可以在家门口品尝各种平时难得一见小吃,购买小玩具的最为高兴的时候。

小时候每年的会期一般都是三天,到了正式过会前一天,就会有好多提前赶来的小摊贩、生意人早早摆起摊子,各种小吃云集,我们就开始了最快乐的三天。

记忆深刻的有这么几个场景:年少的我们可以毫无忌惮的和小朋友们满村乱窜,看看这,玩玩那。尤其是在前一天下午,早早就会开始祈福烧香的“庙会”,人员大多以本村和附近村落的老太太们为主,这个“庙会”既是他们的祈福聚会,也是他们互相交流学习,甚至研习佛经的聚会,场面很是壮观,内容也丰富多彩。村北边河岸边由村里人集资修建了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庙”,庙门口挂牌上还写着“大慈恩寺下院”等名称,香火旺盛的时候里面还住着几个出家和尚,庙里有好几座大堂,供奉着好几位神仙,什么“麦王爷”,“太上老君”,“三清道人”,“送子娘娘”等,在那些老奶奶们单纯而朴素的思想意识里,平常的农活是帮不上忙的,那只有趁着这个时候努力的多烧香,多磕头,多祈祷,以便能感动“麦王爷”,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结果,那也算是他们为家庭做出了贡献。有些老太太在我们村没有熟人的话,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和恭敬,是会在庙里“打坐”(席地而坐)一晚上的。利用这个时机讲讲神灵在生活中的显现,交流交流对佛经的学习领悟,甚至还举行一些有模有样的讲经传经大会,其中的佼佼者很是厉害,会赢得其他所有人的尊敬和羡慕的。

外婆就是他们其中很积极的一位,小时候每次都会陪着外婆去经历这个过程,外婆是要烧很多香,磕很多头的,每个神灵她都恭恭敬敬的祈拜,嘴里念念有词,祈祷内容除了上面内容外,还要加上其他好多,比如要保佑所有家人健康平安,保佑内孙外孙们学习优秀,早日考上大学等等,善良而慈爱的外婆就是一年又一年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她内心最原始也最真诚的信念的。所以不管是舅舅,爸妈,小姨等众多人很是支持外婆的这一做法的,因为他们明白,能够参与这活动,是外婆精神意识里面的大事,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只是学着老太太们拜神祈祷凑热闹。总是期待着到了黄昏时刻,庙里的主事人会安排做很多素食饭菜用以招待前来赶会烧香的人们,那时我们就开心了,因为他们说这饭是庙里供奉的那些神灵赐给人们的,吃了“神饭”就会健康,就会聪明,就能考上大学,于是我们一般是抢着吃的,哪怕喝一口稀饭都认为是得到了神的恩赐,都能开心半天。

到了会期当天,我们会是早早就起来,装着提前领到的零花钱赶赴会场的。有钱人家或者家里有人在外面工作的孩子平时会有各种玩具和小吃,而我们一般家庭小孩很少有机会去外面,就只有等着这几天才可以和有钱人家的小孩一样,可以理直气壮的给父母要零花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当然,家长及亲戚给的零花钱也是有限量的,同时会警告我们说,今天就这2块钱,花完了就没了。我们也是很懂事的,不是会胡乱花钱的,妈妈一天给2块钱就可以管我一天的花销。1毛钱的冰棍,2毛钱的糖葫芦,3毛钱的凉粉或豆腐脑,5毛钱的玩具,1块钱一双花凉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面对各种诱惑而有计划、有分配的花钱。有时候就哪怕钱花完了,和兄弟姐妹及小伙伴们来回穿梭于人群中,看看各种各样新奇玩意,听着各种各样的吆喝,感受着人挤人,人看人的热闹,那也自有一种乐趣,都会让我们不亦乐乎!

我们小时候,正值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每个家里都是

2、3个小孩,全村那么多家,那么多小孩,就凭借着

2、3块钱,凭这些如今不值一提的小吃、小玩意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逛会”时刻,留给了我们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忆。到如今每天的大鱼大肉怎么也比不起当年那混合着泥土味的小吃印象深刻。

一般是在当天正中午,当人们都赶来之后,大戏是才开始的,由村领导简单的致辞表示欢迎后,便开始了农村人最喜爱的秦腔表演,这也算作是逛会的高潮时刻。白天看戏一般是大人们的事情,而逛会才是我们的正事。因为爸妈和外婆小姨他们都喜欢看戏,所以到了晚上大多数伙伴们逛了一天累得不行了,都回家睡觉了,我会找到他们一起看戏的。刚开始真是看不懂,也很不喜欢,不过妈妈每次都边看戏,便给我讲解戏曲情节及内容,有些戏曲每年都唱,人物及情节我也慢慢熟悉了。现在还记得经常上演的有“三娘教子”、“陈世美与秦香莲之鍘美案”、“王宝钏与薛平贵”、“窦娥冤”、“红灯记”…….慢慢的我开始有点兴趣了,也能简单分出生旦净末丑这些行当了,比如黑脸的包公铁面无私只认法理不讲情面,不畏权贵;忠贞的青旦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终盼得丈夫荣归团圆;白衣飘飘的含冤而死化魂申冤的窦娥;白脸小丑的糊涂官等等。俗话说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后来才懂得,看戏的经历,妈妈的讲解和教导让还没踏入社会的我从这个层面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情感,成长了我的心灵,造就了我的人格,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忠、奸、爱、恨、情、仇….。直到现在之所以对秦腔艺术还有一点点的兴趣和了解,都是那个时候由妈妈培养出来的。

到了90年代,年纪稍大一点,上了初中,当卡拉OK刚刚开始流行到农村那几年,那可是掀起一股风潮,少男少女们虽然不懂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情呀,爱呀,只是很用心的把自己从收音机、录音机里、电视里(很少有)听到、学到的流行歌曲用心的唱出来,来感动像他们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的同龄人。记得其中有几个哥们确实有唱歌的天赋,把郑智化的那两首《水手》、《星星点灯》唱的是出神入化,让听的人也是神魂颠倒,流行歌曲的魅力经过他们的演绎和众人的捧场实在是张扬到了极致,比起十几年后的各种明星演唱会的阵势和引起的轰动那可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几个哥们曾经一度做起了美丽的明星梦,可惜的是因各种原因或者条件限制,他们中好多人都没走出村子,更没能成为歌星,如今只能在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中偶尔像我一样回味一下当年的风采,然后又抽根烟,叹口气,继续生活。

村子的北边是东西流向的泔河,河面宽约200米,最深处有30多米,早些年没被污染以前可以称得上是绿水悠悠,风景秀美。同时还有三道长约

二、三百米,宽约

四、五十米,深约十几米的高低起伏、弯弯曲曲的河沟,也有悬崖、深洞和地道,这些地方曾陪伴我们度过了每个下午放学后的嬉戏时光,留下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每年到了四月会期,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有些胆子大、体质好又不怕冷的伙伴们就偷偷的开始下河游泳,直到每年的中秋节前后都是我们游泳戏水的好时节。

想来我一直是比较听话的乖孩子,但还是在那个时节未能经受住同伴们游泳戏水的诱惑,开始偷偷的和他们一起学习游泳。记得很深刻的是第一次偷着去了,刚脱了衣服下到浅水区,就远远看见岸边闻讯赶来的妈妈大声呼唤着我,吓得我赶紧上岸回家,就这还是被妈妈美美的收拾了一顿。后来妈妈说当时看见我们那么多的同伴,年龄那么小,白花花的一片在水里玩耍的正高兴,全然忘却了自己根本不会游泳所面临的危险,吓得她腿都发软,所以一气之下为了让我长记性才收拾了我。不过我们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过了不久还是偷偷的又去了,不过长了经验,去的时候找了几个年龄大的,技术很好的哥们陪着我们,也算是教我们。好在我不是很笨,在学习了好几次,喝了许多混着大家尿液的河水后,最终还是学会了游泳且技术越来越熟练。

之后自豪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无奈的接受了,从此我可以随时邀朋呼伴的自由亲近与小河中了,时间长的时候我们是从吃完早饭去河里,直到天黑才会回来的,放羊、钓鱼、捞虾、比赛游泳,到河对岸偷青枣….一大帮子几十个同伴,200多米的河面一口气就能游到对岸,中间还可以变换花样,狗刨,蛙泳,仰泳,虽不标准,但还都能露几手。现在想来,当年确实是担当了很大的风险,也让妈妈操心很多,实在过意不去!不过学会了游泳总还是有些收获,强健了体魄,增强了自信,只是可惜现在很少有机会再能像以前那样尽情的投入水的怀抱了,即使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能找到游泳馆,但永远也不会有当年的那种感觉、那种快乐了。

早上上班来登上QQ后,写下了今天的心情说说“村里今天过会,虽不能赶场,却勾起许多儿时记忆...物质贫乏的时代,当年5毛钱一碗混着泥土味的凉粉或豆腐脑的香味,热闹的人挤人,人看人的场景以及外婆那慈祥的面容不断的浮现于眼前,只是我们回不去了,再也找不回当年那种热闹、快乐和关爱了!”。之后刚才无意中看到了好友中我们村两个熟人的个性签名,一个是比我稍大几岁,远在福州打工,签名显示为“明天是每年一度的庙会,朋友们 有给家人打电话吗?”,想来这是他昨天写的;另一个可算作是从小玩大的伙伴也是同学,远在北京打工,签名显示为“4月会到咧,没时间逛么”;还有到了中午一个已经15年没有见面的、当年我们一起逛会的初中同学看到我的QQ心情后也发表了留言“今天家里过四月会吗?我最后一次过四月会还是上初三的时候你 我 张军安 张规划 宁萍萍 吴海燕一起过的。时间真快,转眼时间过去了,大家十几年也没见了。”….看到这我确实很是感动: 为了生活,我们背井离乡,离开那个曾让我们度过无忧无虑童年且留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小小乡村,离开生我养我几十年的老家,离开含辛茹苦、日渐苍老的父母,苦苦挣扎在这本不属于我们的城市。偶尔会回去看看,却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去“逛会”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快乐了。普普通通的一个日子,因为曾经它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所以留给我们太多的牵挂和留恋,哪怕是天涯海角,山水相隔,数年不见。思念家乡,怀念“过会”的心意是相连的、是相通的。

所以在此真心祝愿从“土洞村”走出的人们,祝愿大家在外一切都好!希望大家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祝愿我们深爱着的、生我们养我们的父老乡亲们平安幸福!

如今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物质条件已非常丰富,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去年村里整修了道路,好多人家里都买了小汽车,可算得上小康生活了。人们也经常出去旅游,去县城、省城已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情,但这“过会”的传统应该是不会改变的,是会一直流传下去的,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和感情,也成为村民们长年累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特殊部分。

记得我自己前一次“逛会”应该是高中毕业前,也有10多年了吧。今天写下这点关于“过会”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修饰,有的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来记述一段真实而美好的回忆,来纪念那已经逝去的纯真而快乐的岁月,别无他意!

以后有时间,有机会我一定会赶上会期,重温那段岁月,重拾那份快乐!

今天过会

村里的发展

村里迎新年发言稿

村里入党申请书

村里文艺演讲稿

村里卫生责任状

村里入党申请书

未过会企业情况2

大学生村里入党申请书

山村里的中秋节

村里过会
《村里过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