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专题——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题——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读后感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屈原名平,字原,具有“美政”思想,向往贤能政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使国家富强。被流放后,创作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

楚辞渊源于楚国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的民歌。它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楚国诗歌的总称,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式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远祖。这些都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楚辞多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作品,与楚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相一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奠所创作的祭歌,并以古代乐歌为名。《湘夫人》是《九歌》祭神乐歌中的一篇,和《湘君》是一个整体,分别祭祀一对配偶神——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这是两首十分优美动人的恋歌。此诗题目为《湘夫人》,但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全诗抒发了湘君等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心情。虽然表现的是神与神的爱恋,却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情生活,特别是诗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久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懊恼心情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屈原始终一贯的积极进取精神。

《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宕起伏的心情为中心线索,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忧愁→懊恼→追悔→恍惚→幻想→宽解,这种感情流程像一条抛物线,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平缓,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既起伏跌宕,又融会贯通。这种将景物、人、事、现实、追忆、理想、幻想都熔铸在一时的心理活动之中,既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又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悲凉的环境氛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形象地描绘湘君哀怨、忧愁、爱慕、怀念等复杂的内心感受,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富有表现力。“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以景衬情,衬托出湘君内心的焦急和极度的懊丧。屈原用“香草”、“芳椒”等高洁雅致的事物来寄托感情,描摹理想。 一方面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恋仰慕,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成为屈原廉洁志行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也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诗歌的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幽深。

006第五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爱国诗人——屈原》读后感

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专题

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8 屈原 楚辞 教案

端午节感念诗人屈原

《专题五:屈原与楚辞》

楚辞读后感

专题——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读后感
《专题——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