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体会

今年7.12-7.14日,我校组织了本校教师及部分县区党校教师一行共40人组成全市党校系统教学形式创新专题研讨班赴杭州市委党校学习,共听取了杭州党校教师的4次授课,教学形式涵盖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教学形式,这里谈一些关于互动教学的体会。

理论上说,任何教学都是“互动”的,因为任何教学都是一个交流过程,其本质在于理解的有效性。互动式教学的优点在于变单一教师讲学员听的模式为师生探讨,从而可以在探讨过程中对无效交流、无效理解随时调整纠错。但时,互动式教学只是提供了这种调正纠错的契机,却不能保证完全避免无效交流、无效理解的出现,其原理同我们的日常谈话一样——即使在日常谈话的无压力(Unforced)环境下,我们也经常会发现谈话双方对所谈内容的理解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从而表面看起来双方是在谈同一事物,实际上却不是。因此,互动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对有效交流、有效理解的追求,而不在于多设置几个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设置很多问题,但它却不能提供有效理解的纠错机制,只能把有效理解寄希望于学员单方的“理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撞大运成分,这就是说,学员所理解的和教师所表达的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这一运气就是:学员恰好具备同教师一样的语境。因此,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必须具备敏感的语境反思意识,对于那些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语境歧义性内容,要随时限定其理解语境,乃至于解释这种语境,从而在课堂上临时获得一种共同的语境,以保证交流、理解的成功。这同样适用于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对于教师语境意识的敏感性要求要大大低于传统模式,因为它能及时发现语境歧义性的出现,从而随时提供了纠错机制,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将双方的交流限定在同一语境中。遗憾的是,这次在杭州市委党校所上的马晓秋老师的互动式教学“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闻媒体”课中,我并没有发现马老师具备语境反思意识,她对于无效交流也不敏感,提问题尤其是提一些极易造成语境歧义性的问题时并没有限定乃至于解释所要循此问题去思考和回答的语境,因此就经常造成了答非所问的情况:学员(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所回答的并不在马老师所希望我们去回答的方向(即语境)上。因此,马老师的互动式教学,马老师为此互动式教学所设置的问题,马老师借此问题所设置的探讨,均没能发挥为达到有效交流提供纠错机制、纠错契机的作用,因此她的互动式教学只是具备了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实际上仍然是她一人在讲,我们在听——在语境霸权被她一人无意识垄断的意义上。

在日常谈话中,我们一般来说仅只能在对物理事物的指称意义上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一般总是成功的,因为对物理事物的指称意义是我们的共同语境,甚至不同母语的人初次见面都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进行有效交流,因此在日常谈话中,只要我们所谈内容不超过对物理事物的指称,总很难发现原来交流可以是无效的,或者说可以是伪交流。但上课就大不相同,上课不是日常寒暄,其内容具有丰富的“语言—意义”,其所使用的概念系统、原理体系均大大超出了日常生活,超出了对物理事物的指称意义,因此就出现了语境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就极易出现因双方(师生或师师或生生)的语境差异而造成的无效理解、无效交流。当然,日常谈话如果超出了对物理事物的指称意义而进行某种类似于“谈人生”、“谈社会”的深入交流,也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不是只有在上课这种特定的“谈话”模式下才会出现。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以及在以后的教学形式创新中,我们皆需具备或培养语境反思意识,在有可能出现语境歧义性的地方随时限定乃至于解释所要共同达到(虽然是临时地)的语境,以保证教学能在有效交流、有效理解的意义上取得成功1。

马基室 刘艳2011.81 语境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关于语境、关于有效交流的问题已主要由现象学的分支之一诠释学(又称解释学或哲学释义学)所解决并主要由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所奠基性地解决,重要的是,关于有效交流的问题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具有深层的伦理学意义乃至于存在论意义,有兴趣、有毅力的同志可参阅此书。

市委党校学习体会

市委党校学习体会

市委党校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市委党校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赴杭州市委党校培训学习心得

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党风廉政建设

杭州数学学习体会

参加市委党校进修班的学习体会

参加市委党校脱产培训学习体会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体会
《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