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旅游业调研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外语系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调 查 报 告

关于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2.7.13-----2012.7.25 【调查地点】:伊犁州各大旅游景区

【调查目的】:了解伊犁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调查对象】:伊犁州各大景区的负责人、游客等 【调查方法】:网上学习,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实施调查人】:丛日升 外语系 英语11-2班 廖若兰 外语系 英语11-2班 【关键词】 :伊犁州 旅游业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关于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2012年7月19日下午,伊犁州直召开旅游节庆会展专题会议。州党委书记李学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今年以来,州直各县市、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周密安排、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节庆活动,很好地提升了伊犁州的对外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我州旅游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特别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的要求,以及广大外来游客和各族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伊犁州直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行动计划》(十二五时期)编制

完成,初步确定了12个景区90个项目,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等项目和规划编制、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总投资22.3亿元。上半年,州直开工、复工景区建设项目20个,包括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特克斯县喀拉峻景区、伊宁县托乎拉苏景区、霍尔果斯上合国际风情园等。2012年4月2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来伊犁州对旅游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并提出了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的目标。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的蓬勃之势,国家领导人以及自治区领导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那么在伊犁州,旅游业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又该怎么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以“关于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状况”为主题展开了调研。此次调研将详细阐述以上问题,调研的主要地点是伊犁州各大旅游景区。

在本次调研报告中,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网上调查、咨询游客等方式得出了一些关于伊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数据,我们根据这些数据总结了伊犁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现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报告:

一、伊犁州旅游业概述

(一)、伊犁之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是新亚欧大陆的桥头堡,总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的六分之一,全州总人口约425万人,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此外还有汗、回、蒙、维、锡

伯等46个民族,辖两个地区和州直八县两市。伊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群山巍巍,草原茫茫,曾是乌孙的牧地乐土,察合台汗的中兴之地;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伊利石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中的一块“湿岛”其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旅游资源遍布全州,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森林、草原、雪峰,构成了伊犁最基本的自然景观,古墓、草原石人、石刻岩画、阿力麻里古城和伊犁将军府等多元文化人文景点,多民族杂居共生的和谐草原文化生态,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独特的民族风情景观。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斑斓多彩的草原民族文化,大漠边庭的英雄壮举,草原深处的历史印记共同铸造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唯一性使得伊犁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二)、景点之多

根据原《伊犁地区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普查范围的有143个景点,分别隶属于国家旅游资源分类的42个基本类型,占全国分类系统类型的57%。其中,资源品质属一级的8处,占资源总数的6%,属二极的30处,占资源总数的22.4%,属三级的59处,占资源总数的44%,属四级的37处,占资源总数的27.6%。品质最高数量最多的有名山、风景河段、瀑布、泉、树林、草原、宗教建筑、古城及古城遗址、墓、石刻、节日庆典活动等。从类型上看,以生物景观类和古迹建筑类

一、二级所占

比重最大,二者合计约占

一、二级资源总数的57%,总体上呈现出类型多,品位高,组合好,前景广的特点。伊犁州独特的自然风貌,优美的自然景观,久远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特殊的地缘优势,完全具备了作为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的基本要求,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伊犁州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近年来,伊犁州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州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在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伊犁州旅游业发展迅猛,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一)推动经济发展。

2012上半年,全市宾馆、景区、旅行社共接待游客187.8万人次(疆外游客占31%)同比增长32.3%,实现旅游总收入2.87亿元,完成全目标的42%,同比增长37.8%,增速同比上升9.3个百分点。近3年,仅那拉提景区就接待游客179万人次,为周边乡镇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实现年人均增收800元。那拉提景区旁边的那拉提镇阿拉善村人人发展旅游产业,牧民苏坦哈孜·合德尔别克家年收入达到20万元。正是看到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尼勒克县哈萨克族妇女走进县里举办的刺绣培训班学习苏绣技艺,并将苏绣与当地柯赛绣的优点结合起来,用刺

绣作品展现当地的优美风光。这样一幅刺绣作品作为旅游工艺品能卖上千元,哈萨克族妇女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旅游业的快速提升推动全市内外贸易、住宿餐饮等行业的持续增长。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伊犁州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技术投入,以及伊犁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伊犁州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伊犁州已拥有星级宾馆54家现我州有旅游宾馆(饭店)共计47家,国家星级宾馆(饭店)达27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18家,一星级2家;旅行社共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12家;S级滑雪场1家,星级农家乐2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45000余人。旅游车辆80人,座位数达到1811个。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118处,达到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点)4处,AAA级的那拉提风景旅游区,AA级的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阿克塔斯避暑山庄、尼勒克次森林公园;此外还有旅游定点商品、纪念品生产企业3家,旅游定点商店12家,旅游定点车队2家,基本实现了旅游业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旅游业六要素科学合理配置的目标。

(三)招商引资取得重要成效。

2012 上半年,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召开2场推介洽谈会,积极扩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项目39个,到位资金34.14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全

年计划80亿元的42.7%,其中:工业到位资金21.9亿元,占总资金的64%。在这些旅游投资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是,浙江日月光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投资建设的中亚、欧洲9国风情园项目。该项目于3月初开工兴建,今年计划投资1.5亿元。至6月底,已完成7000平方米的国际旅游购物中心主体工程。据了解,该项目中远期目标是3年内完成15亿元以上投资。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把中亚和欧洲部分国家最能体现这些国家民族特色的建筑浓缩为一体,类似我国深圳市的“锦绣中华”,到时游客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中亚、欧洲9国民俗风情。

在新源县那拉提景区,旅游设施投资热度仍然不减。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将投入1.2亿元建设“天山牧歌”大型演艺中心,上半年工程筹备工作进入尾声。该公司完成上述工程后,将在明年投入3亿元架设景区空中索道,游客可从空中俯瞰草原美景。到2014年,再投入6000万元建设星级宾馆1个。

在特克斯县喀拉峻风景区,来自广东的投资商南宇集团今年将在该景区投入9450万元进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该项目4月底开工建设,预计在6至8年远期目标内投入10亿元以上。

4月,内蒙古杭利达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与昭苏县签订《昭苏马场旅游开发框架协议》。按协议计划,该公司在5年内投资约3亿元完成包括天马风情园在内的设施建设,今年一期工程将投资2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着眼于旅游业大发展开建的四星级酒店

项目也在伊犁河谷各县市陆续动工。如在伊宁市建设的伊建集团大酒店、营建大酒店、伊犁新汶大酒店;在昭苏县开建的天马大酒店、国泰大酒店;在新源县动工兴建的联城生态大酒店、洲际大酒店以及霍城县赛里木湖大酒店援建楼、清水河马蹄铁大酒店、清水河天恒酒店;霍尔果斯口岸炳森酒店、大金门国际购物中心等一大批酒店和购物中心已陆续动工。

据州旅游局统计,州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四星级以上大酒店有17个。投资不仅有国有、集体资金,还有外来和本地民间资本加入。据霍尔果斯口岸炳森酒店一位负责工程建设的人士称,酒店是高投入、高收益行业,在霍尔果斯口岸投资酒店主要是着眼于逐步升温的旅游业。根据投资商的前期调查,到霍尔果斯口岸旅游的游客每年都在增加,该口岸今后会成为国内外游客集散地之一,在此建酒店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四)旅游品牌基本形成。

按照抓规划、打基础、创牌子、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想, 坚持 “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发展并举”的原则,按照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基本定位,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卡赞其民俗旅游一大品牌。

三、伊犁州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新疆美景看不够,伊犁处处好风光。夕阳余晖下的伊犁河、

芬芳四溢的薰衣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过是伊犁美景中的沧海一粟。而相继开展的杏花节、薰衣草节到7月天马驰骋昭苏草原,更是让伊犁再扬美名,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伊犁如画的风景、独特的民俗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 在看到伊犁旅游业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它背后所面临是一些问题。

(一)一些景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如伊犁河,由于伊犁河谷地地下水资源丰富,随着伊犁河谷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能源开发用水与地方用水的矛盾日显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逐渐显现。

(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境内交通不畅。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的发达省份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海陆空交通十分发达,与客源市场距离较近,具有区位上的竞争力。而伊犁州境内的大部分景点都深居西北内陆,而且大多数在城市边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如夏塔草原和喀拉峻草原都急需解决交通的问题,还有昭苏大草原,向北距首府乌鲁木齐860公里,距伊宁市220公里,因此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且路途险峻,致使众多游客因时间长、交通成本费高而望而却步。

(三)部分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差,服务水平低。

风景区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卫生、住宿、饮食、交通、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卫生条件差,

如有团队接待,很难满足众多游人的需要,住宿条件简陋。景区内住宿多为毡房,空间狭小,通风不畅,设施简陋,餐营业档次较低。

(四)景区内居民、旅游管理人员及游客的环保意识差,政府的监管不到位,除景区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有垃圾乱仍的现象。

比如伊犁河周边,随处看见漂浮的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严重影响伊犁河的水质。景区内部分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的实现,单纯地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忽视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旅游品牌的建立和维护,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例如游客的增长并未带动人均消费的增长,反而带来游客基础施舍的压力,影响景区的感知形象。

(五)旅游品牌基本形成,但还需培育新的品牌。

目前来说可以培育伊犁河谷新锐品牌景区的资源有霍城薰衣草旅游区、惠远古城旅游区、霍尔果斯旅游区,与那拉提存在相似资源的唐布拉草原、库尔德宁草原、昭苏草原和巩乃斯草原等。

四、伊犁州旅游业的明天

(一)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环保优先。

原生态保护是旅游开发最大的基石。为了保护好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伊犁州一定要坚持“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原则,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凡未经科学论证、严格审查和没有编制完

成规划的,一律不得开发建设。对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群密集区等生态敏感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规范旅游开发行为,完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精华景观完整性的保护,进一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开展了对重点景区污染和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研和治理,唐布拉景区内国电集团拟上马的12个梯级发电项目,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联合论证减少为2个;对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农四师71团场两个建在景区内的焦化厂进行了搬迁;对那拉提景区、喀拉峻景区均实行禁牧休牧政策;并对库尔德宁景区核心区内的牧民进行了搬迁。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由于近年来各大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城市游客收入相对较高,所以消费能力较强。还可以大力发展我们所熟知的“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形式,既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二)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伊犁州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局要深入挖掘我州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建立少数民族特色度假村,让游客在旅游中充分体验浓郁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实现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联动发展。伊犁州区内十三个基本少数民族在历史沿革的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且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各

具特色的风情。不同的民族的饮食起居、宗教文化、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婚丧礼仪、民族歌舞、娱乐习俗、体育运动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如哈萨克的阿肯弹唱、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肉孜”节、“库尔班”节、锡伯族的“西迁”节、昭苏县的“天马”节等。积极规划打造“赛乃姆”演艺中心等一批星级旅游景点。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重点建设那拉提哈萨克民俗风情园、察布查尔锡伯民俗风情博物园、可克达拉旅游景区、阿拉木图亚风景区、“天马之乡”马术俱乐部等展示民俗风情的旅游项目和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乌孙夏都、弓月城、夏特古道等展示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三)整合旅游资源,统筹规划。

要把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娱乐,包括边境贸易等所有的产业融合在旅游的平台上,这也是国发[2009]41号文件里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创造一个新的产业融合的格局。我们根据旅游区划原则,对伊犁河谷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促使旅游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旅游六要素更趋科学合理配置,确定了四大旅游开发建设区域,既以草原、森林、风景河段、山石之美组成的那拉提—唐布拉—恰西“草原风光旅游区”,以昭苏—特克斯—察布查尔县部分组成的“古道历史文化旅游区”,以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部分组成的“边城民俗风情旅游区”和以霍城县伊犁将军府—果子沟—塞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组成的“西

域边境贸易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那拉提草原风景旅游区、唐布拉百里风景区、恰西风景旅游区、库尔德宁生态风景区、昭苏草原自驾车旅游、喀什河漂流、察布查尔锡伯民俗风情园、集快风景区、城市海景公园、阿拉木图亚风情园、可克达拉民俗庄园、霍尔果斯口岸观光点、旅游商店等重大项目,使旅游区(点)开发建设通过短短的5年多时间的发展,实现与宾馆(点)和国际国内旅行社齐头并进的目标。

(四)加大对外宣传,不断提升伊犁州旅游知名度。 旅游局要尽快准备宣传资料,面向全区、全国旅游市场,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宣传促销。既要善于借助节会平台,打响旅游品牌,又要善于包装策划,提高宣传效果。扩大媒体宣传。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旅游营销策略,革新营销理念,注重整体包装,突出品牌特色,打好“山水风光牌”、“人文景观牌”、“库区观光牌”、“特色农家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拓宽营销载体,创新营销方案,提升营销水平,使我州地区成为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和文体广电部门要积极邀请省内外媒体记者和摄影家来伊宁观光采风,通过拍摄旅游专题片、举办旅游摄影 比赛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对外展示伊犁州旅游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州旅游观光。并且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宣传,旅游局要引导旅行社,精心策划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与周边县市旅游中介组织的交流合作,实现线路对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

(五)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和地方民族特色用品,大力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项目和地域性特色旅游文化项目,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旅游局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发我市的苹 果、圣女果、黄瓜等绿色食品和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形成生产 — 包装 — 销售一条龙式服务,并在全州各个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宾馆饭店附近建立旅游商品集中销售区,把我州的旅游商品开发出来,推介出去,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商品经营收入。

(六)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各景区应该根据本地交通的地理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提高通达性,缩短与客源地的运行时间,以吸引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客源,加快开通国内其他省区及国际市场的航空线,扩大辐射范围和速度。还可以打造黄金水上交通,进而建设伊犁河谷水陆空立体化景观廊道。

(七)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认真推行旅游行业服务标准,从严规范旅游人员服务礼仪和服务行为,有效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五、综上所述

千年丝绸之路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塞外江南”的美丽风光成为伊犁吸引外地游客的魅力所在。“不到新疆不知中

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已成为国内旅游界的共识。茂密的天山雪岭云杉森林,浩淼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广袤的那拉提、唐布拉草原等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旅游者纷至沓来。历史上,伊犁州的定位是丝路要冲、边境重镇,现在它还是一个民族汇聚之地、现代发展之地,也是中亚地区的一个新的重镇。伊犁州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和其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乃至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伊犁州的旅游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伊犁州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完成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伊犁州旅游业的明天一定会去取得更好的发展。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格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策划书

暑期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调研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旅游业调研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旅游业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