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

发布时间:2020-03-04 08:54: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

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昨天和前天,我一口气欣赏了二部英国电影:《理智与情感》和《爱玛》,都是简·奥斯丁笔下的作品,而且又是她发表出来的第一部和最后一部作品。她一生中总共发表了6部小说,其它的是:《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劝导》。是因为我生来就没有耐心去细阅这类言情小说才选择看电影,也是我知道英国这类小说所拍摄的效果一向不错。这二部电影都是我所喜欢看到的自然风光、美丽的田野和庄园古宅、漂亮聪慧的女性,装束

18、19世纪的衣裙,犹如希腊女神般装扮,具有教养和丰富情感的淑女们;以及那些彬彬有礼、才思多智的绅士们;那些诗一般的场景,这一切所构画出来的感人肺腑的情爱故事。每当我欣赏到此类电影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有一种神往以久的魅力撞击着心灵,一种上苍的恩赐再次降临给我这有限的余年!只可惜在我生活的圈内,无人有我这份心境共享这份情趣。我看的《理智与情感》是2008年出品的,BBC电视三集系列剧,由安德鲁·戴维斯改编。主演:哈蒂.莫拉汉、查丽蒂·维克菲尔德、大卫.莫瑞瑟,导演: 约翰.亚历山大。《爱玛》是英国BBC 2009年出品、导演Jim O\'Hanlon、编剧Sandy Welch、主演:萝玛拉·嘉瑞。简·奥斯丁(1775-1817) 出生于汉普郡的小乡镇斯蒂文顿。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是一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奥斯丁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只是在家庭文学空气熏陶下成长,她涉猎各种书籍,获益匪浅。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娱乐家人。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先出版,前者于两年后问世。从此奥斯丁跻身于英国文坛最佳作品行列。奥斯汀的小说均为爱情故事,六部作品总共不过一百五十万字(中文),次要作品有未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两部短篇《苏珊夫人》(1794,1871死后出版)和《爱情和友谊》。奥斯汀本人却终身未婚。1817年因重病医治无效逝世,时年不足42岁。奥斯汀作品主要描绘她在苏格兰乡村狭小生活圈子里所熟悉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及其心态,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具有观察细致入微,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构思睿智合理,评论尖刻等艺术特色。她的写作风格朴素无华;情节巧妙跌宕,耐人寻味。扫除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奥斯汀又是公认的擅长描写妇女情感意识最卓越的作家,二百年来各国读者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不过相比较我还是更喜欢读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同样都是描写英国乡镇体裁,但人物的戏剧性远比奥斯汀的作品更为丰富多彩、复杂深刻,具有神秘的宿命色彩。有意思的是从人物塑造上就可以明显的辨别出男性和女性作者的区别。女性笔下的人物更为细腻柔和,感情缠绵不断;情节上很少有剧烈冲突的狂野场面,故事发展平和舒畅;而且终场几乎都以皆大欢喜的形式谢幕。观看此类体裁的英国作品,不外乎都是围绕着爱情加等级门阀这二条主线,通过绅士太太们的日常对话交际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百态,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唯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人性弱点。只不过中国人惯常在评论时,都喜欢自作聪明的额外加上“资本主义社会下如何如何”的费话。其实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会发生同类的人生百态、门第观念。中国这几十年难道表演得还少吗?那一家高干子女不是在讲门当户对的继承红色权业?而且在专制条件下更加肆无忌惮的大搞等级门阀,以世袭红色江山,如薄稀来要娶将军女儿为妻一样的典型。另外,中国人每当一评论到外国作品,就会乘机不忘釆用“阶级分析法”来狠挖大批别国的阴暗面,以此卖弄自己的高见,来愚昧国人。但是我却能处处欣赏到别国社会的先进性、文明性,与同时代的中国相比较不可同语。在嘲讽别国的人性弱点时,我们该想一想,作者的创作宗旨是为了反衬人性的优点一面,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谈吐、博学修养、通达情理,以及对待妇女、老人、穷人的平和态度等等;在她们的作品中,无不都是渗透着基督教精神中的人爱、同情、善良、助人、宽容、诚挚、友好、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以及提倡公正、公平、公义的现代人文精神。否则大英帝国决不可能会强势领先世界几百年之久,让他的文明规则和欧美各国融化在一起,进而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影响到人类那么广袤无垠的所有地区,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历史和冲击着各国各民族的古老腐朽的旧风俗、旧习惯。比如就拿妇女穿的衣裙发型以及男人穿的西装外貎来讲吧,他(她)们200年之前穿戴的式样,发型的形状,时至今日仍成为全世界的流行样板,成为现代普通人常年通用的服饰打扮形式。仅从衣冠外形上来讲,大英帝国和欧洲人就已经深深地改变着人类世界,中国和亚非拉各地区的古老民族都无法比肩,自愧无法去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无能力是因为自己民族的落后不适应其他各民族的需要,清朝时的长袍大褂何以能取代简便的西服?男人脑后的长辫子以及女人裹小脚,如何能传播给世界去接受?下面再分别介绍一下二部故事概况。《理智与情感》故事主要是环绕两个女主角的爱情遭遇,两姊妹的埃莉诺、玛丽安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大姐埃莉诺性格平稳、理性、稳重、隐忍、善解人意,代表着“理智”;妹妹玛丽安却浪漫、热情而冲动,热爱诗词、音乐,象征着“情感”。话说达什伍德太太跟她的三个女儿——埃莉诺、玛丽安和玛格丽特,一直倚靠后嫁给的达什伍德先生而生活的。当达什伍德先生在临终去世前,考虑到按法律不能给第二任妻子和继下的3个女儿留下任何财产时,他嘱咐自己的继承人、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儿子约翰起誓,一定要照顾好同父异母的妹妹们和继母。但以后约翰因受他自私刻薄的妻子芬妮的劝说而打消念头,只给她们很少的一点生活费用,又迫使四人不得不迁出庄园,另寻其他简陋居所。就在迁走之前,芬妮的兄弟爱德华来拜访,他是一位和善而有风度的绅士,很快和埃莉诺擦出爱情的火花。然而,正当他们日夜滋长感情之际,芬妮从中阻挠,达什伍德太太只有带着三个女儿赶紧搬走。此外,爱德华的母亲也是要求儿子要娶一个有财有势的小姐,所以埃莉诺也不敢奢望什么了。达什伍德太太在远房表亲约翰·米德顿爵士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居所,一个靠海边上的“巴顿小屋”。搬家后,三姊妹忙于适应生活,米德顿爵士为她们介绍了他的一位当地最为出众的朋友,年约三十五岁的勃顿上校来认识认识,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供职,富有而沉稳博学。他显得对二女儿17岁的玛丽安相当感兴趣,但是玛丽安却不滿意,嫌二人年龄差距太大,根本不会有爱情。为了回避上校,玛丽安躲跑到海边时不慎跌伤了脚,并被路过此地的威诺贝救回家。英俊潚洒的威诺贝先生很获得众人的好感,而且和浪漫感性的玛丽安迅速打得火热。他从此每天到小屋拜访,虽然身边的人都没有问,但二人亲密程度已令大家以为他们秘密订婚了。只是事情才过了没多久,威诺贝却忽然声称为伦敦的生意需要离开一年,之后就无故搬走,这令玛丽安伤透了心。埃莉诺的心上人爱德华终于有一天来到巴顿小屋探访她们了,但他看起来不很开心,而且对埃莉诺似乎有难言之隐,埃莉诺很担忧,幸且她对母亲和妹妹们的责任感,令她没有沉溺在郁闷之中。在此不久,达什伍德一家更巧合认识了米德顿夫人的亲戚,露西·斯特小姐,斯特小姐屡次主动接近埃莉诺,并向她透露了她和爱德华已经秘密订婚多年,此时埃莉诺才明白到爱德华难言之隐,原来就是当年冲动之下才许下的这桩婚约。埃莉诺陷入无比失望与痛苦之中,她只能遏力抑制自己,强迫自己忘掉她深爱的人,以理智控制了感情。后来,埃莉诺、玛丽安两姊妹和斯特小姐陪随詹宁斯太太到伦敦过冬,玛丽安乘此寄了很多信给伦敦的威诺贝,但均收不到回复。终于在一次晚会上相遇到,玛丽安却发现他的态度大为冷淡,才知他恋上另一位富家小姐,自己被爱人抛弃了。此时,布兰登上校告诉埃莉诺,威洛比为人轻薄可恶,欺骗上校过去的恋人伊莱札留下的女儿,并玩弄使其怀孕又抛弃了她。于是威洛比的姨妈断绝了他经济上的资助以惩罚他。因此,他决不会与玛丽安娜这个没有身份地位和金钱的姑娘结婚的,才选择一个富家小姐结婚。伤心欲绝的玛丽安娜在雨中独自漫步,晕倒在山坡上,幸亏被布兰登上校的救回,却因此大病了一场,险些丟掉性命。虽爱德华向埃莉诺吐露爱情的真意,但埃莉诺理解爱德华应对露西许守的诺言。而与此同时,爱德华的家人发现他和斯特小姐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约后,被母亲大发雷霆地赶出家门,剥夺了继承权。谁知斯特小姐见爱德华失去继承权,又转而移情到爱德华哥哥身上,并与他结了婚。故事结局是,爱德华赶紧跑到巴顿小屋,向埃莉诺讲述解除婚约一事,埃莉诺终于情不自禁地流下久聁的喜悦眼泪,终于今后能和爱德华生活在一起了。后来爱德华母亲也接钠了爱德华的这桩婚姻。而大妺妺玛丽安更是体会到布兰登上校的高贵品德,值得成为她终身伴侣。同时玛丽安也深深佩服姐姐隐瞒內心痛苦的意志,不让她和母亲为她担忧。人人在初恋中都会遇上理智与情感这一对矛盾,想必简·奥斯丁在写她的这个第一部小说时,也正是遇上了这对矛盾的煎熬。坚持理智,可能会伤了情感,照顾情感,可能又会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处理情感,又能在情感的一定范围内保持理智,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很难驾驭的。热恋之火一旦熊熊燃烧起来,让人无法冷静分清真伪、是非、利弊和其他因素。你是理智多于情感呢?还是情感多于理智?据我的经验获知,这是依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不同,也许只有阅历和失恋可以回答得了这个问题。《爱玛》故事中的主人公爱玛,是海伯里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儿,聪明美丽,但从小母亲早逝,年迈的父亲坚持要把她留在身旁,带大成人,又雇用家庭教师泰勒小姐精心培养,给予她良好的教育。爱玛二十岁那年,泰勒小姐嫁给了附近一位绅士韦斯顿,离开了伍德豪斯家。爱玛为了排遣寂寞,时常邀附近住宿学校的寄宿学生私生女的哈丽特到家里来陪她,并把哈丽埃特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父亲的宠爱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使她养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爱玛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还有些荒诞,她竭力为地位低下的女子寻找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蒙在鼓里,结果与她的愿望恰恰相反,闹出许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话。爱玛想方设法把哈丽特和青年牧师埃尔顿撮合在一起,叫她拒绝了佃户罗伯特·马丁的求婚。其实埃尔顿的意中人不是哈丽特,而是爱玛本人。埃尔顿本人非常势利,根本就不会看上身世不明的哈丽特。爱玛没有撮合成功,又一次要为哈丽特安排另一门亲事,这次她为哈丽特选中的是韦斯顿前妻生的儿子弗兰克。然而弗兰克半年前认识了海伯里村的贝茨小姐的外甥女简·费尔法克斯,并且互相倾心,私定了婚约。但是两个人并没有公布婚约。当弗兰克与简·费尔法克斯公布恋情之后,爱玛难以置信。这也让爱玛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与简·费尔法克斯成为了知心好友。爱玛对别人的婚姻干预,引起了她家的老朋友乔治·奈特利 (是爱玛姐夫的哥哥,比爱玛大十六岁) 的不满,他告诫爱玛应该让恋爱双方自主地处理婚姻大事,别人干预只会把事情搞糟。奈特利先生则以另外的方式帮助别人,譬如在一次舞会上,他看见社会地位低下的哈丽特受到轻蔑的冷遇时,自己挺身而出,维护她的自尊心,协助她度过难堪局面;他重视哈丽特与其地位相称的马丁之间的真情相爱,并给与恰当的协助,这样使哈丽特对奈特利产生了崇敬和爱慕的感情。当爱玛发现哈丽特崇拜的对象是奈特利的时候,她大吃一惊,原来她自己一直悄悄地爱着奈特利;奈特利常常指出爱玛的缺点,其实心底里也有意于她。爱玛虽与自己当初宣布的终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不得不放弃自己那天真的誓言。当家庭教师泰勒小姐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这才使得爱玛更加向往家庭生活。经过一番周折,奈特利和爱玛终于互吐衷情;马丁在奈特利的帮助下,最后也得到了哈丽特的爱情。从可爱善良的爱玛身上,让我们多少能看到终身不嫁的奥斯丁这个老姑娘的影子,这是她最成熟的最后一部作品。虽说她描写的天地是那么狭窄,然而她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热情洋溢的,以她的“批判眼光的精确性检验了她的天地中存在的问题。”是她活动的那个圈子里,她所能关心的当时的妇女问题。英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凯特尔,对《爱玛》一书的内容作了这样扼要的概括:“……这部小说中的巨大道德热情,同她的其他小说一样,无疑来自简·奥斯丁对当时社会妇女问题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对妇女地位的关注,使她对婚姻问题的看法富有特色和说服力。这种关切是现实主义的,不带浪漫色彩,用正统的标准来衡量,是带有破坏性的。”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独具慧眼的评论奥斯丁,在《一篇未署名的关于〈爱玛〉的评论》中他向读者推荐这位女作家的优点:“作者对人世的了解,以及读者一定会认识到的她那种表现人物的特殊的老练手法,使我们想起了佛兰德斯画派的某些优点。”在他的日记里也有好几处提到奥斯丁,如一八二七年九月十八日的日记就这样写道:“……阅读了奥斯丁女士的一部小说,消磨了整个晚上。她的作品里描绘的真实性总是使我感到愉快。的确,它们所描绘的并没有超出中产阶级社会,但是她在这方面确是无人能够企及的。”只是像司各特那样评介奥斯丁的评论当时还不多,可是当时英国的文坛对于这位女作家的小说态度却很冷淡,奥斯丁没有得到她在文学史上应有的位置。有的甚至加以贬低,连夏洛蒂-勃朗特都批评奥斯丁说:“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在十九世纪初,英国流行着一些感伤小说,奥斯丁现实主义的小说使读者闻到一股清新的气息。直到二十世纪情况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评论家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奥斯丁,才确定了她经典作家的地位。2014.6.17

情感与理智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情感与理智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
《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