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2011-2012学年九年级10班现有学生48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仅有1人,为2%,及格人数5人,为10.41%50-59分数段的7人,为14.58%,,40-49分数段的1人,为2%,30-39分数段的9人,为18.75%20-29分数段的15人,为31.25%10-19分数段的3人,为6.25%,0-9分数段的8人,为16.67%。平均分29.875分,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学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三、教材分析:

从内容的编排顺序上,九年级物理是以《力学》为主。《力学》是初中物理的两个重点部分之一,也都是中考的重点。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似乎学好力学比学好电学要难一点,特别是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压强、浮力向来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教材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

轻松愉快的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都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来传授给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物理课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物理概念、规律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了解了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也让学生学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3)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这一方面有所降低,而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教材在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这一方面有所降低。比如说:对于液体压强,不要求学生会计算,只要会比较大小即可。对于热学中的热值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书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计算公式。在热机里只讲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已省去等。

但是,我认为新教材并没有比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上真正有所降低,而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新教材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提高,比如说在考试中更注重对问题的探究,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记概念、规律、公式是难得多。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在这里,其实对我们老师也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离不开老师平时的指导和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平时上课不能死板,把知识点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尽量采用探究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材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动手的探究实验题比较多

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在课后习题中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复杂的计算题,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学生动手的探究实验题比较多。

四、教学重、难点: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重点:质量和密度。难点:会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测物质的密度。

第12章:运动和力。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理解物体的惯性,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第13章:力和机械。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难点:重力的作图、计算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14章:压强和浮力。这是这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能运用压强公式和浮力公式进行计算,要知道增大压强的方法和浮沉条件。只有通过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多作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第15章:功和机械。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优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其他学生对简单的能计算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优秀率:争取扩大优生面和及格率。(优秀率提高到10%提高8个百分点,及格率提高到31.25,提高20.84个百分点,)

六具体实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工作离不开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然要与 学生进行交往并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和教育工

作者的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在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互相愉悦, 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 双方都会有较强的心理相容性,会有更加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学生会形成一种完全彻底地 接受教师教导的心理倾向,学生会不断地受到教师言行所发挥的“隐蔽强化”的作用;教师 则会形成一种坚信学生会健康成长并竭尽全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心理倾向,还会受到学生 表现出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积极变化的鼓舞和强化。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良好的基本素质是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 2.从学科特点出发:

物理学科教学的重点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形、色、光的传播,是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而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首先依靠对物理现象的真实感知。

3.从学生特点出发:

(1)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中间为主,两头兼顾,作业布置有层次,提高对习题的精选,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的驾驭。

(2)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开拓教学新局面的能力。 (3)不断寻找激励学生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持续性的措施和方法。

4、对我自己的要求: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2.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的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任何一个细

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 4.认真备课。要备教材教法,备学生等。

5.抓住课堂40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6.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 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课时计划与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3了解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一,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1课时 第二节 质量

1课时

第三节 密度

2课时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2课时 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17日 四 周次:第1周-第3周

五 练习

5次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7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1课时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第三节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1课时 第四节 力

1课时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2课时 第六节 二力平衡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9月18日-2011年10月8日 四 周次:第4周-第6周

五 练习

5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课时 第二节 重力

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

1课时 第四节 杠杆

2课时 第五节 其它简单机械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10月9日-2011年10月29日 四 周次:第7周-第9周

五 练习

5次

期中复习

一课时安排

(10课时)

二 时间:2011年10月30日-2011年11月12日 三 周次:第10周-第11周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发解测量大气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和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 第二节 液体和压强

1课时 第三节 大气压强

2课时 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课时 第五节 浮力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11月13日-2011年12月3日 四 周次:第12周-第14周

五 练习

5次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的转化。

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5理解机械效率。

6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功

1课时 第二节 机械效率

2课时 第三节 功率

1课时 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

1课时 第五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12月4日-2011年12月24日 四 周次:第15周-第17周

五 练习

5次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经。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6知道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和转移。

7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8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课时 第二节 内能

2课时 第三节 比热容

2课时 第四节 热机

1课时 第五节 能量守恒定律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三 时间:2011年12月25日-2011年1月7日 四 周次:第18周-第20周

五 练习

5次

期末复习

一课时安排

(4课时)

二 时间:2012年1月9日-2011年1月14日 三 周次:第21周

2011年9月1日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学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学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