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两岸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2013年两岸关系浅析

学 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成 绩:

年 月: 2014年1月3日

摘要:2012年两岸关系是稳中有进、巩固深化的一年,而2013年将是两岸关系攻坚克难、有所突破的关键年。一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程度不断 提高,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不断增强,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充实,两岸关系赢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马英九连任成功,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进展,签署了两岸投保协议、海关合作协议,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ECFA后续协商特别是服务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两岸携手应对欧债危机,两岸经贸关系更趋密切,两岸大交流蓬勃开展,实现点、线、面的突破,2012年陆客赴台人数达到223万。

两岸政治互信有所增强,“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得到强化。两岸高层互动节奏加快,双方围绕“两岸一中”、“两岸一国”、“一国两区”、“一中框架”的交流持续进行。中共十八大期间,国共高层贺电往来频繁。深化交流,互设机构,强化互信,创造和平红利,造福两岸同胞。

回望2013年的两岸关系,挑战不少,但机遇多于挑战。和平发展态势不变,频率加快,持续升温,酝酿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共同破解政治难题。

两岸经济环境好转,ECFA经济效应持续扩大,两岸经贸合作将迎来新高潮。两岸制度化协商持续开展,服务贸易、货物贸易谈判将取得实质进展。陆资、陆客、陆配、陆生、陆媒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两岸交流质量、效益有所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将有新的突破,文化教育协议的签署也面临一些机会。

2013年将是两岸关系攻坚克难、有所突破的关键年。考虑到台湾2014年“七合一选举”及2016年领导人选举的因素,两岸关系在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面临较多突破的机会。当前,马英九正在推动《两岸关系条例》的修正,解除妨碍两岸交流的一些障碍,更加便利两岸同胞。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有机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成为现实,其综合效应可与两岸直航相比。

与此同时,两岸可逐步酝酿气氛、创造条件,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双方可在既有的“九二共识”、共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可在两岸双方现行规定中,寻找“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连结点、共同点,增强相互的包容性、可信度,从中梳理出一条可为两岸双方共同接受、至少相互理解的两岸政治定位。这是一项挑战两岸同胞智慧的巨大政治工程,需要在中华文化智慧的指引下,找到一条具有两岸特色的政治解决方程式,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为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创造条件。

政治:早在2012年7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首次增设政治性较强的“两岸和平发展”议题,可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萌芽。2012年底,“台北会谈”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首次促成两岸“红蓝绿”学者直接对话,收到良好的试水效果。2013年,自“习吴会”对“民间先行开展政治对话”形成高度共识以来,包括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谈”、“两岸军事安全筑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的“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的“第7届两岸发展论坛”等,频繁就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互信等议题践行“民间先行”,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内涵、机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在一系列铺垫之下,10月中旬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达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高潮。该论坛不仅首次由包括绿营智库在内的14家两岸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其规模之大、议题之广、内涵之深、成果之丰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2013年,两岸两会继往开来,打开两会机制化协商新局面。一是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服贸协议历经两年多商谈,在今年6月新任海协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张林中森首次会谈时终于顺利签署。该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的重要一环。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两岸两会下一阶段协商奠定良好开局。二是加速推动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提议由来已久,但因岛内“台独”势力阻挠及政党轮替而几度延宕,直至2008年后台当局态度转变才重露曙光。2012年8月,第八次“陈江会”将互设办事处再次提上日程。2013年3月,两岸两会在完成各自内部评估后,同时宣布双方同意将互设办事处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标志着互设办事处进入实质协商阶段。此后,两会历经4次业务磋商,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实质内容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台当局目前已将相关议案提交“立法院”审议。两会互设办事处一旦落实,将是继两岸“三通”、陆客赴台之后的又一两岸关系里程碑。

经济: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有不俗的表现。

两岸经贸关系的遗憾,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争议,迄今未被批准生效。

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签订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ECFA后续谈判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与机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岛内出版、美容等行业纷纷发动大规模抗争,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也竭力反对。几经周折,台湾朝野达成共识,协议“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表决,协议特定承诺表应逐项审查、表决,不得全案包裹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启动生效条款”。为此,服贸协议审查要举办16场公听会。截至12月17日,已经举办完成12场,后续仍有4场未举行。根据这一进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不能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已成定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尽管如此,两岸经贸交流在2013年依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根据大陆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10月,两岸贸易额为1642.8亿美元,同比上升21.1%,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8%,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36.8亿美元,同比上升16.5%,自台湾进口为1306亿美元,同比上升22.3%。台湾是大陆第7大贸易伙伴和第5大进口来源地,大陆继续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两岸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0月底,ECFA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非金融领域共有216家台湾企业受惠,合同投资金额9.53亿美元;台资金融机构共40家次受惠;9家台湾会计事务所获得有效期为1年的“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许可证”。

2014年,两会将商签避免双重课税、地震监测、大气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两岸新型产业合作将持续深化发展,两岸人员往来将保持热络发展态势,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将继续巩固与发展。可预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文化部将继续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陆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由此可见。

2013年,包括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深入寻常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大陆,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相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了近220%。大陆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

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实现定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

据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回望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不断提升。如年初在台北成功举办由学术高峰论坛、美术展、专题研讨会和两岸交流笔会等系列活动组成的“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成为迄今学术水平最高、展览规模及影响最大的美术专业活动之一。

11月,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在台中市开幕。除《护生画集》文物展、话剧《最后之胜利》外,还将带去民族管弦乐组曲《山水化境-富春山居图随想》音乐会、《老照片,新北京》展览等共计七大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014年6月,覆盖台北、台中、台东、高雄、台南等台湾重要县市。

12月,“2013双城新年公益音乐会”在北京、台北、新北等地陆续上演。台湾师范大学首度与大陆北京大学等三所知名学府携手,为两岸听众演绎具有台湾特色与国际典范的乐曲,带来一场场音乐飨宴,更为两岸文化交流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然而,相比两岸经济交流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保障,文化交流领域一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2013年,两岸各界多次呼吁建立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括可以适时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

12月22日,两岸70多家媒体参与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表的共同倡议提出:两岸媒体应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动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展望: 2013年两岸关系在稳中求进,发展势头总体是好的,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持续推进。展望2014年,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和平发展好的形势,继续推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两岸政治对话商谈或将有所突破和推动,同时,2014年是台湾“七合一”选举年,在这特定的一年,将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创新发展。

两岸政治互信将会进一步加强。坚持在“一中框架”下开展两岸交流合作发展以及解决两岸问题是大陆一贯的立场。马英九对两岸问题也多次表示,坚持“九二共识”,重申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提出“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也就是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建立在“九二共识”这个基础上取得的,这是两岸最基础的政治互信。而对两岸关系发展处于深水区向更高层级迈进时,遇到的政治瓶颈难题,亟待解决,需要两岸以更大的政治勇气,突破冷战思维的藩篱,推动政治对话商谈加以解决,这需要建立更大的政治互信。

2014年,台“陆委会”王郁琦访问大陆将在春节后成行,将会主导两岸政治性议题的对话与商谈。“张王会”将是60多年来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会谈,其意义重大,标志着两岸关系处在“深水区”推动政治对话商谈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结果。而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互访也充分体现了两岸政治互信在加强。

与此同时,2014年,两岸民众呼声很高“习马会”,也将是大的期待。台湾民意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习马会”,乐见“习马会”取得新的成果。

马英九希望2014年在APEC上实现“习马会”,而大陆方面对此采取乐观的态度。由此可见,2014年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实现“习马会”的可能性极大。“习马会”若能成行,将是两岸关系史上大事记,真正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高层政治对话,两岸政治互信将会更进一步地增强,及早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为两岸政治谈判,直至推动并促使两岸签订和平协议。

参考文献:

人民政协网

两岸经合2013年1月14

华夏经纬网

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20版 华夏经纬网

马英九2014年元旦致辞 中国台湾网

2013年12月30日 新华社

2013年12月31日

求是理论网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1日

华广网

王建民:2013年两岸政治关系取得四项重要进展

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之我见

两岸关系论文

两岸关系新进展

演讲稿:关于两岸关系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关系现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走向

两岸关系浅析
《两岸关系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