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学生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8: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备课人:匡振华

复习目标:

1、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2、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复习难点: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复习流程:

一、课前检测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衔殇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二)(2010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 (2)实勉我也。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3分)

二、知识梳理

(一)结合《毕业会考指导丛书》,解读考标。明确文言文中考考点及考试题型。

(二)应考方法指导:

1、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文言文段落或篇章,形成正确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①初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一定要背诵,而且是熟练地背诵。

②初中没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也需要熟读课文。

③中学教材以外的名篇最好能多读多背诵。(较高要求。)

2、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如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以及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

3、注意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①、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九个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即,“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七个词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检验”,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

②、组词法

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

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

5、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三、巩固练习: 完成《毕业会考指导丛书》第91--94的文言文过关测试一。

四、考点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2.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

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

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谓当出贵人( ) (2)先主以兄事之( ) (3)顾自见其耳( ) (4)见而异之(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⑴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⑵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翻译: 11.选文写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2分)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4分)

答案:

(四)完成《毕业会考指导丛书》文言文过关测试二。

学生自传用文言文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教学案

阅读教学简案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50篇(学生用)

说明文阅读教学案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1

名著名篇阅读教学案

名著阅读教学案参考答案

初三学生流行用文言文写同学录

变色龙自主学习案(学生用)1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学生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学生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