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南省六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2: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据此说明 A.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 B.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 C.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 D.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各题,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说法过于绝对。

4.元代王实甫

点睛:理学强调的封建伦理纲常思想,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求,被统治者采纳,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了人性,材料即是体现。 5.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人中国 【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民族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用机器生产,体现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D正确;A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诱因,但“影响深远”说法不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不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C不正确。

6.下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画面上面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据此可知,礼和洋行

A.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B.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 C.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 D.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清末德国礼和洋行带来了上好的靛蓝色,所以商标上有“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画面左右两侧还写明:“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意思是说,这种颜料是我们首创的,顾客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具体用法,罐里有说明书可参考。由此可知礼和洋行比较注重技术的创新和使用,C正确;材料所述是礼和洋行的商标,而不是广

- 3本金计算,尚未还请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债务奴役制正式被废除 B.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 C.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 D.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农民欠款停止付利息,和执政官员中必须有一名农民,说明农民的地位有所提升,反映了平民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B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不是废除债务奴隶制,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权的归属问题,C不正确;D“开始”说法不正确。

10.有学者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 B.政治制度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其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1721年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直到1928年英国才实现了全民普选,因此说英国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反映的即是英国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连续性,D正确;A表述不全面;BC说法与史实不符。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白一个道理,即任何制度的确立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的进行调整,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亦是如此。

11.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答案】B

- 5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人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答案】答案要点:

(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对英、法等国来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外贸易出超;国内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政府税收征银;白银自身的优越性;纸币易伪造、易贬值。

影响: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定。

【解析】(1)由材料“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展,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导致地主阶级实力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相关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同时还应该从新旧货币自身的特性上加以考虑。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

- 7他在雍正元年下诏宣布,从此废除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即在位皇帝将在诸子中选定的继位人名单预先亲自写好,保藏在乾清官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扁额之后面。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些密旨要等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布。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影响。

【答案】(1)认识到了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汲取了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的深刻教训;加强皇权,保证政局稳定的需要。

(2)否定了皇位继承上长期实行的嫡长子继位制;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确保了未来皇权不会旁落;激励了诸子的上进之心,避免了皇位继承上的纷争;适应了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解析】(1)据材料“对历代王朝沿用的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已有较深刻的认识”、“皇族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难遏止”、“历代宫廷丑事,特别是乃父康熙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前车之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人。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如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一些团体如基督教和平主义者寻求和平谈判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一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 9展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工具;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不满。

(2)一战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弊端,主张用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破除对西方文明的迷信;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意义等角度加以考虑。

河南省六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等六市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 作文

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届第一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江西省红色六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南九校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日照市届高三数学5月校际联考试题文(含解析)

和平区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届河南省洛阳市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解析版)解析

河南省六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