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图书馆论文xin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6: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华学艺社图书馆事业探微

摘要:中华学艺社是由留日学生创建的一个综合性、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其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在中华学艺社的各项活动中,以图书馆事业最为显著,而建立学艺图书馆更是其重要事业之一。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丙辰学社中华学艺社学艺图书馆

1916年,留日学生陈启修、王兆荣、郑贞文等47人感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在日本发起成立丙辰学社,以“研究真理、昌明学术、交换智识”1为宗旨,次年发行《学艺》杂志。1920年10月该社迁回国内,组织机构日趋完善,各项既定事业得以渐次展开。1923年6月,丙辰学社修改社章,易名为中华学艺社。1925年3月,学艺大学建立,同时建学艺图书馆于校内。翌年学艺大学停办,但图书馆却保留下来。此后,学艺图书馆渐次扩大,藏书量最多时达到两万余册。1958年8月,中华学艺社宣告结束,学艺图书馆也被上海市文化局接收,所有图书并入上海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华学艺社的一项重要事业,学艺图书馆在传播科学知识,介绍科学原理,推进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中华学艺社还主张争取庚子赔款兴办图书馆事业和借助《学艺》杂志传播图书馆学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华学艺社的图书馆事业进行分析探讨。

一 中华学艺社学艺图书馆

设立图书馆不仅是中华学艺社社章规定的社务之一,而且也是发展科学事业所需。在学艺图书馆创立之初时他们就指出“学艺为培养社会之母体,而学艺之普及,大有赖于图书,是以图书馆之设立,素为东西各国所注重。回观我国,万事后人,而图书之林,大为凋敝。”2又因“图书馆之设立,本为本社创办时所规定社务之一,惟以事业重大,迄未举行,此次学艺大学成立,佥议有同时兴办图书馆之必要,暂时附属于校内,以供教员学生钻研之用,于是学艺图书馆即因以成立。”3

其实丙辰学社早在1920年就建立图书阅览室,楼上阅报,楼下阅书,但“规

模简陋,未为人所注意”。 4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图书馆的应该说是学艺大学的创立。1924年1月,社员王兆荣、何崧龄建议在上海建立学艺大学。1925年3月24日,学艺大学召开第一次董事会议,郑贞文当选为董事长,王兆荣当选为校长,以“陶成坚洁之人格、昌明中外之学艺” 5为宗旨,租定上海静安寺路320号为大学校舍①,招生30人。与此同时,创建学艺图书馆,由郭沫若担任图书馆馆长。

中华学艺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社员的社费和社内外人士的募捐,除日常开销外,所剩无几,所以经费及其有限,学艺大学也是靠募捐所建。由于学艺大学经费不足,所以学艺图书馆图书的来源除少量购买外,主要靠以下三种方式搜集:

(一)向本社社友征求;

(二)向社外征求;

(三)向海外各学术团体及大图书公司征求。6为了鼓励社内外人士踊跃捐书,学艺图书馆规定:(甲)凡寄赠图书价值在一万元以上者,本馆当请雕塑名家,塑立寄赠者胸像一尊陈列于馆内,此外赠阅本社所出版之学艺丛书及学艺杂志全套;(乙)凡寄赠图书价值在五千元以上者,本馆当绘寄赠者肖像一幅留存馆内,并酌赠学艺丛书50册及学艺杂志20年;(丙)凡寄赠图书价值在一千元以上者,本馆酌赠学艺丛书20册,赠阅学艺杂志10年;(丁)凡寄赠图书在五百元以上者,本馆赠阅学艺杂志5年。7而且捐赠者并未因此失去图书的所有权,学艺图书馆对赠捐图书负保管之责,如有遗失或损坏,由学艺图书馆负责赔偿,凡寄赠图书,寄存者可随时索回。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寄赠者捐赠图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寄赠者对图书的所有权。当即有多名社员捐赠,如郑贞文捐赠中日文书共367册,《小说世界》杂志全年一份,日本大阪《朝日新闻》1份,《中华新报》1份;刘放园捐赠中文书共10册;董纶捐赠中西文书21册;穆木天捐赠西文书10册;郭沫若捐赠中文书55册;林希庄捐赠中文书7册;周昌寿捐赠中文杂志160册;郁达夫捐赠德文书21册。8加上原社所阅览室的藏书和购买的图书,图书馆初具规模。

1926年学艺大学停办,但学艺图书馆却保存了下来。在1930年的第十二届年会上,社员陈钟凡提议学艺图书馆图书除社员捐助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搜①此校舍共2栋楼,一栋三层:一层为办事处,二层为讲堂,三层为图书馆;另一栋为二层:一层为礼堂兼食堂,二层为学生的自修室兼寐室。(引自郭沫若:《学生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31页。)

集:

(一)向各省官书局募集;

(二)用中华学艺社出版物与国内各学校各团体交换;

(三)与国外各学校各学术团体交换;

(四)私人寄存。9这样一来,一方面扩充了图书来源的渠道,大批新书被充实进图书馆,另一方面中华学艺社通过与国内外各学校各学术团体交换图书,既增加了本馆的藏书,又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其他学术团体的最新科研动态和科学理论方法,同时也达到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情况,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目的。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闸北遭日军轰炸,学艺图书馆损失惨重,价值20余万元的专门图书和10余万元社员寄存的图书10付之一炬。同年7月,中华学艺社新社所在上海爱卖虞限路45号落成,并对学艺图书馆进行了扩充,对旧有图书馆图书详加整理,社员寄存图书,全部装入特制书橱保存,“计有中、日、英、法、德文书籍一万数千册,各种杂志亦甚繁多。”11同时规定凡中华学艺社社员及持有中华学艺社社员介绍信者均可入馆阅览。1934年元旦,中华学艺社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读者。1935年1月15日,中华学艺社举行理事大会,决议充实图书案,并决定以成立亚洲文库、中国文库、日本文库、社员著作文库、普通文库为目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学艺社社务暂告停顿,学艺图书馆也停止开放。

抗战胜利后,上海办事处得总干事李毓田,理事王兆荣、谭勤馀来函嘱接收社所,并筹备中华学艺社复员事宜。1946年7月1日,中华学艺社复员回到上海,但经费拮据,社务无法正常展开。直到1950年10月,学艺图书馆在上海文化局的帮助下扩充图书,才恢复开放。1951年,学艺图书馆充实图书设备,扩大阅览面积,藏书量达到23136册,其中中文书13316册(包括洋装书3600册,线装书9716册),西文书3446册(包括俄文书58册,英文书656册,法文书1060册,德文书672册),日文书7374册;此外还有日报9种,期刊89种12,其中由社团订阅的期刊有6种,其余83种都是用社团出版的学艺杂志与其他杂志交换而得,为当时上海私立图书馆中期刊最多的图书馆,并以政治经济类图书及日文藏书著名。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到周日下午,并对普通民众开放,服务对象为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此后学艺图书馆又购进一批新书和连环画,每天接待读者人数由16人增加到46人。13在中华学艺社1952年的工作计划报告中计划使阅览人数达到2万到3万。学艺图书馆成为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思想改

造和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学习文化的良好场所。学艺图书馆由最初的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机关转型成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服务对象也由少数知识分子扩展成广大民众。

1950年8月,在北京举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科学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的事业,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1958年中华学艺社宣告结束,学艺图书馆也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学艺图书馆被上海市文化局接收,所有图书并入上海公共图书馆。

二 中华学艺社在图书馆事业上的探索

1923年3月,日本议会通过议案,以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文化事业。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当时的对外政策部分提出“庚子赔款完全划作为教育经费”的主张。7月24日,全国教育部联合会,退换庚款委员会发出通电,要求将庚子赔款及悉数用于扩充教育及文化事业之用。在这种形势下,中华学艺社主张利用庚款在我国文化中心地设立图书馆、博物馆及学术研究所,先在上海、北京两处设立图书馆和研究所,上海方面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北京方面以研究文化科学为主,数年之后分期在各

15省(20个)建立图书馆。在《中华学艺社第二次关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之意见》

中,除有前述意见外,“更以赢余款项就适当地点设立博物馆,在济南地方设立医科大学及附属病院,在广东地方设立医学院及附属病院,此外对于中国留日学生亦定有补助学费办法。”16最后中日文化事业协定告成,日方对中华学艺社大多数意见表示赞同,但对于主张在各省设立图书馆的意见未被采纳。1930年7月,教育部决定停止续补留日学生庚款补助费,庚款赔偿不了了之。

在1930年中华学艺社的第四届年会上,社员马宗荣、雷震认为“首都为学术文化之中心,查东西各国皆有国立图书馆之设,今师其制而为之,学术之昌明,胥赖是也。”17因此建议在南京建立中央图书馆;也有社员提议由总社拨给基金在武汉建立图书馆,用以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中华学艺社的设想虽然没能付诸实践,但对当时的舆论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其具体意见对于发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科学进步也有积极意义。

中华学艺社在图书馆事业上的另外一项探索是借助《学艺》杂志宣传图书馆

知识,传播图书馆学。《学艺》内容十分广泛,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具体涉及政法、经济、教育、语言、物理、化学、哲学、医学、史学、数学、地质学、社会学、生物学、天文气象学、工农业学等各个领域,是当时介绍科学知识的一块重要阵地。

在图书馆学方面,《学艺》也着力不少。在日本学习图书馆学的马宗荣认识到图书馆对科学研究及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先后在《学艺》上发表有《现代图书馆的研究》(5/9,10即《学艺》第5卷第9号、第10号,下同。)、《现代图书馆经营论》(6/4,8;7/7,8,9,10)、《现代图书馆事务论

(一)》(8/4)、《现代图书馆事务论

(二)》(8/5)、《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史的研究(上中下)》(10/3,5,

7)等。在《现代图书馆的研究》中,马宗荣对图书馆的意义、任务、沿革、类别、经营及馆长选任、馆员培养、规章制度均有详细介绍,并且指出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既是人类文明的传达者,又可以使公众得以自由阅读,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史的研究》中,马宗荣介绍了历朝历代的图书馆事业,其中既有官办图书馆,又有私人藏书。但古代图书馆“只知保存典籍,而不知使民众阅图书,图图书管的活用” 18,直到民国初年才有国立、省立及县立图书馆的建立,并且逐渐向世人开放。同时一些学校也附设图书馆供教师和学生用于学习和科研,更有一些院校创立了图书馆课,向学生讲授图书馆知识,而且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设有图书馆协会,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马宗荣还强调图书馆不仅要为少数人服务,而且还要面对人民大众进行教育。另外一位研究图书馆学的吕绍虞也在《学艺》第十四卷

5、

6、

8、

9、10号和《学艺》第十五卷

3、

4、5号上连续翻译《图书馆通论》八篇,共45章,详细介绍了图书馆书籍的搜集与整理、装订与修补、登记与分类、排列与入架、流通、编目、检点、保管,及购书与藏书、工具书与索引等。

三结 语

学艺图书馆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培育国民的科学素养,使科学观念渐入人心。作为一个民间性质的图书馆,学艺图书馆成为开启民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推动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华学艺社积极争取庚子赔款发展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借助学艺杂志传播图书馆学知识。在当前民间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时,研究中华学艺社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现今民间图书馆的发展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注释:

1、《丙辰学社社章》,《学艺》1917年第一卷第2号,第277页。

2、《学艺图书馆向社外征书启》,《社报》,《学艺》,第七卷第1号,第2页。

3、《学艺图书馆向社员征书启》,《社报》,《学艺》,第七卷第1号,第2-3页。

4、《中华学艺社社报》,《学艺》,第四卷第6号,第1页。

5、《学艺大学章程》,《学艺》,第六卷第9号,第4页。

6、《学艺图书馆向社员征书启》,《社报》,《学艺》,第七卷第1号,第3页。

7、《寄赠图书条例》,《社报》,《学艺》,第七卷第1号,第4页。

8、《学艺图书馆谢赠书籍》,《通讯》,《学艺》,第七卷第5号,第1页。

9、《中华学艺社报》,第一卷第6期,第21页。

10、沈云龙主编,上海通志馆编《上海通志馆期刊(第二卷第一至四期)》,第1407页。

11、杨震方:《中华学艺社图书馆简记》,《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4期,第80页。

12、何志平、尹恭成、张小海:《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第129页。

13、何志平、尹恭成、张小海:《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第131页。

14、《对于日本以庚款兴办文化事业本社发展意见书》,《社报》,《学艺》,第五卷第3号,第5页。

15、《中华学艺社第二次关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之意见》,《社报》《学艺》,第五卷第9号,第5页。

16、《第四次年会纪事》,《中华学艺社报》,第二卷第1期,第29-30页。

17、《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史的研究(下)》,《学艺》,第十卷第7号,第6页。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应用论文

图书馆专业论文

图书馆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论文

图书馆管理学论文

图书馆论文xin
《图书馆论文xin.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图书馆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