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0-03-02 18:46: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论文竞赛参赛论文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理念

【摘要】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将成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基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提出了小城镇规划应对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小城镇;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空间管制;循环经济

1、引言——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以及与小城镇的相互关系

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是推动“乡村城市化”的桥梁。其地位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小城镇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社会内涵,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差别,为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必要准备。

2、对象的界定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其不定性导致了人们对小城镇范围的理解存在分歧。这些分歧主要有2个方面:①是否包括小城市;② 是否包括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由于该文主要涉及对总体规划思路的研究,在总体规划中小城镇主要是指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建制镇。因此,该文将小城镇界定为对周边农村区域有确切影响的建制镇,不包括小城市、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

3、传统规划思路

3.1、重镇区,轻镇域

传动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以镇区为规划重点,在规划内容上侧重于镇区定位,基于机械的城市化与人口增长的理论来测算用地规模,以及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的安排等方面,镇域规划方面仅仅为“三能一化”,即村镇体系的规模、等级、职能及相应的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而忽略了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以及与周边城镇的关系的分析,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镇区并没有起到规划预期中的对周边农村地域的扩散带动作用,与总体规划的预期目标相违背。种种现状表明,目前的规划思路不能满足,新的时代需求,对乡镇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3.2、重规模、轻成效

小城镇总体规划由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一些基层官员受政绩的利益驱动,不顾发展规律,片面强调做大镇区规模,重“外延”,求“大”求“高”,导致出现了小城镇的规模过度扩张,镇区脱离实际,规模过大,突出表现是占用大量耕地以及动则几个平方公里的工业园的出现,导致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3、重利益,轻环境、轻规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招商引资工作搞的如火如荼,一些基层官员受政绩的利益驱动,只要项目有利可图,统统都一律红灯,先引进进来再说,不管是否对环境有影响,是否符合国土、村镇规划。导致项目正式引进后,擅自修改村镇规划,项目遍地开花,尤其是对于城镇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侵占,污水自由排放、毁坏林木、破坏耕地,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4、小城镇规划新理念

4.1、区域城乡统筹策略

长期以来,小城镇规划主要以镇区规划为重点,小城镇规划只注重本镇区范围内的用地功能布局,就“城市论城市”,使上下层次严重脱节,不能发挥小城镇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应有的作用,对影响区域的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敏感地带等缺乏统筹考虑,导致规划出现真空地带。

4.1.1、从单纯注重城镇本身走向区域统筹

制定好坚持好小城镇规划,一要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二要加强小城镇自身发展与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

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缺乏区域规划的控制和引导,缺乏小城镇自身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4.1.2、从单纯的注重城镇建设区走向区域统筹

区域统筹是指以行政单元为规划基本单元,统筹安排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区、非建设区的布局及控制要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重点发挥空间管制的作用,对其红线、绿线、黄线、紫线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强制性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特别是上层次规划所圈定的,土地利用必须按照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

4.1.3、从单纯注重镇区建设走向区域统筹

在规划内容上,规划的内涵,尤其是空间布局、空间管制、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及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的联系,要求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空间资源配置起到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按层次要求布置。

4.2、可持续发展策略

4.2.1、统筹因地制宜与因时发展的关系

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制定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尤其要树立大局意识,从整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便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4.2.2、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相互促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硬件支撑。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能只重视“速度”,更不能拔苗助长,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以及城镇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城镇建设水平同步,必须能够满足就业、环保、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能源紧张、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虚假城镇化现象,基本上都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忽视以人为本,不重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承载能力弱有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可以把目光放远一些,在区域规划及较大范围的规划中统一配置。

4.4.3、统筹保护地域文化特色与坚持时代创新相结合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传统特色在逐渐淡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重视千百年来形成的各自独特的景观和风貌特色,盲目建设。山地城镇模仿平原城市,平原追求水乡风格,与山比高低,与水比深浅,喧宾夺主,抢人视线,导致景观风貌破坏。小城镇的风格,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而且是一种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象征。因此,小城镇的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中小城市建设中的优秀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创新,规划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历史传统特色的小城镇。要坚决避免照搬大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盲目跟风,搞一刀切,导致小城镇建设千镇一面,万屋一统,毫无特色和活力。同时,也要坚决杜绝脱离实际、违反民意、劳民伤财、大拆大建现象,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注重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4.3、发展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策略

把小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的复合体进行研究,立足于提升小城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统筹考虑空间布局、交通连接、资源整合和环境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小城镇经济要实现由分散、小型、无序的状态逐步向集中、规模、有序过渡。首先,必须要科学定位小城镇经济。各小城镇要根据自身发展过程中内外条件的演变相应调整其定位,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交通、区位、资源、经济特点以及与大中城市的关系来定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其次,必须合理布局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要使自身城镇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增强,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承上启下,在实现服务城市功能的同时,将直接接受的城市的科学、技术、人才、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向农村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处理好与邻近小城镇的关系,在产业选择上遵循经济规律,形成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同时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产生恶意竞争。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无公害、少污染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并通过建立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关,将对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从事后治理转移到事前监督上来。

4.4、空间管制策略

在城乡规划法中提出了一些强制性内容,为编制单位在编制城乡规划的过程中提供了行为规范。因此,编制城乡规划要依法明确强制性内容要求。以控制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有

效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城乡地域空间管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空间管治模式,起着协调区域空间发展、保护生态与资源、引导城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并且通过对规划区不同类型空间的划分,分区比例结构的提出和相应管制策略的制定,最终使城乡达到一种和谐的态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空间管制分区划分为三类,具体为类型Ⅰ生态敏感、严格保护或禁止开发的区域,类型Ⅱ农业开敞、控制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类型Ⅲ城乡发展建设、优先发展或引导调控区域。

更加重视镇域规划,尤其是空间管制规划,将广大农村地区、自然生态区纳入规划范畴,建立在视城乡为一种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空间管制规划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结束语

小城镇规划是建设、管理城镇的基本依据,也是确保城镇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转变规划编制思路与理念,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探索建立适应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规划新理念。

参考文献:

“城乡统筹发展”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应对王维成百度文库

面向城乡统筹的空间管制规划金继晶、郑伯红《现代城市研究》2009 年02期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董自光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电子期刊 2007年春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思路——以六合区新篁镇为例孙敏,杨山安徽农业科学,Joumal ofAnhui .Sci.2OO8,36(25):10838—1083

浅谈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赵宇百度文库

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背景下的法制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新型城市化调研

中国式新型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演讲稿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新理念读书心得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

国外小城镇城市化的成功经验

城市化途中中国小城镇方向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理念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新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