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缩印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3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 导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

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3)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

一个重大问题。

4)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重要性与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回答的主要问题: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内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项具体制度(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

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重要结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应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当代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答: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就必须明锐地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要充分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与困难,有利条件胜于不利因素,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答: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不仅经济发展,其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一是总览全局,统筹规划。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四是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内容:(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

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6)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首先,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

其次,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

一、具有短期行为,强调竞争,强调选票,执政党只做对自己政党选举有利的事,这样就必然缺乏政策的连贯性和长期性。

二、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

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

四、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再次,西方多党制被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尽管有许多弊端,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法制也比较健全,使人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制度,因而其弊端也就在大众的容忍范围之内了。但是在一些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大众民主意识比较欠缺、缺乏实行民主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的发展中国家就很难行得通。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国家陷入了长期纷乱之中。苏联解体后,政党林立,社会冲突不断。照搬了美国体制也不会成为美国的好朋友。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答:(1)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 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

度性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成熟。 3) 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4) 从改革的内容看,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是变革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5) 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

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2)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尊重群众首创精神;6)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3)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主要表现:1)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2)市场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3)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4)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存在问题的原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整体配套的过程,一些问题在最初并不是改革的重点,但随着其他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逐渐凸显并变为矛盾的焦点;3)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总是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地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农村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关体制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具体情况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体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深化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2、中国经济发展

(1)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1)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转变。

2)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3) 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采取差异性的产业投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3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健全资源和环境价格制度

(4注重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基本战略思想,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确定了基本战略思路。 发展道路包括: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基本内涵是:立足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基本内涵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基本内涵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答:(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把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升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4)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1)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

(2)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

1)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 2)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

3)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不断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容 答:(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

2、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1)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6) 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

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原因:一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二是传统发展理念往往重经济建设,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建设两型社会 答:(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

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2)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

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作出的正确选择。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推动节能减排; 3)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宣传教育; 5)完善体制机制。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考题)

答:(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1) 执政考验。事实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易,执掌好政权,

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为不易。

2) 改革开放考验。面对改革开放日益呈现出的新旧矛盾、长期性矛盾

和阶段性矛盾、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如何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

3) 市场经济考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市场经济,没

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必然会遇到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4) 外部环境考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深远,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1)精神懈怠的危险。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

2)能力不足的危险。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不断提高领导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的面前。

3)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4)消极腐败的危险。消极腐败是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考题)

答:意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提出挑战和考验的深刻回应,为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要求:(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2)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4)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1、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表现 答:(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规模空前扩大,多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多国家支持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

(3)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4)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5)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总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答:(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

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

2)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

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

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3.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法则规律)自主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将发展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开放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平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合作发展(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建立与发展与他国的合作关系) 共同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1)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2)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3)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4)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企业会计缩印

英语缩印

地下工程缩印

缩印重点

毛缩印docx

数学思想方法缩印

毛概缩印

人体发育缩印

马哲缩印

计算机网络复习缩印

缩印完整版
《缩印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缩印终极版 完整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