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应急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寨乡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切实履行应急管理职责,规范应急管理运行,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崇信县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围绕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应急值守、应急联席会议、应急督查调度等环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制度

(一)应急预案体系框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构成。

1、总体应急预案。乡政府为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和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规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的总体规范性文件,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2、专项应急预案。乡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政府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分为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事故灾难专项预案、公共卫生专项预案、社会安全专项预案等。

3、部门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自身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4、地方应急预案。各村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参照政府应急预案,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的应急预案。

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组织承办重大活动的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结合自身实际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二)编制

总体应急预案由乡政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由乡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部门应急预案由部门制定;地方应急预案由村制定;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各企事业单位制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承办重大活动的单位制定。

(三)审批备案

1、总体应急预案,报乡政府审核批准,由乡政府印发实施。

2、专项应急预案,报乡政府审核批准,由乡政府印发实施。

3、部门应急预案,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备案,涉及全村性的由本村印发实施,部门性的由本部门印发实施。

4、村应急预案,报乡政府审核批准、备案。

5、乡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报本系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实施,同时报乡政府备案;县属企业单位、部门下属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报乡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印发实施,同时报乡政府备案。

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乡政府安全科批准后实施,同时报乡政府备案。

(四)执行

预案编制涉及单位要遵照预案,认真抓好贯彻实施。乡政府应急办根据工作需要,对各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检查。

二、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制度

(一)排查监测责任单位:各行政村、乡各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

(二)排查监测范围: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灾害、生物灾害等;二是事故灾难,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和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

(三)排查监测时间要求:坚持风险隐患“月”排查制度,全面摸清各类突发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并按照分级分类标准建立风险隐患台帐和电子数据库,“每月”向乡政府应急办上报“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登记表”,对重特大突发事件隐患要作出专项评估分析报告报乡政府应急办。

三、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发布制度

(一)信息报告

1、报告范围:重特大突发性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情、群体事件、上访事件、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和疫情,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等紧急重要信息。

2、报告时间:对重特大突发事件或者事件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事发地或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乡政府应急办报告,较大、一般性突发事件必须在30分钟内报告。

3、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涉及人员基本情况、危害后果、采取的初步应对措施,并要续报事件进展、处理情况和结果。

4、报告方式:第一时间电话报告,随后形成书面报告。

(二)应急响应

1、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4个级别。

2、响应启动。接到突发事件发生信息后,按照响应级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Ⅲ级、Ⅳ级事件由事发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或专项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Ⅰ级、Ⅱ级事件需报县应急委批准后启动应急响应;专项应急预案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县应急办同时按规定报市应急办。应急启动后,事发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或专项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和处置工作;相关单位部门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权限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Ⅰ级、Ⅱ级事件,县应急办派工作组、督导组指导、督促处置工作。需要增援的,由事发单位上报县应急办,由县政府组织调度。

3、响应结束。经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基本结束,次生、衍生事件基本消除后,应及时结束应急处置工作。Ⅲ级、Ⅳ级事件,乡应急领导小组或专项指挥部自行确定结束;Ⅰ级、Ⅱ级事件报县应急委批准后结束。

(三)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特别是Ⅰ级、Ⅱ级事件发生后,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有关媒体或以相关方式,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公布。发布内容包括突发事件信息及进程、政府应对措施、公众防范措施等。

四、应急值守制度

(一)应急值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村级要把应急值守备勤纳入应急管理工作范畴,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妥善做好值守安排, 保障日常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二) 应急值守工作原则:严谨高效、有情必报、快速反应、安全保密

(三) 应急值守启动时期:重要节假日期间、重要敏感时期、上级确定的重点防护期、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其他特殊时期。

(四)应急值守基本要求:

1、坚持领导带班,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的领导,保证值守期间都有领导坐守。

2、严格 坚守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得擅自离岗、脱岗,遇有特殊情况需临时离开时,须请示领导同意,妥善安排。

3、保持信息畅通,应急值守期间,带班领导和值守工作人员要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确保各类突发信息报告及时、处置及时,不得误报、迟报、瞒报、漏报。

(五) 应急值守人员职责

1、保持高度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认真履行应急值守职责,坚守岗位,遵守值班纪律。

2、贯彻落实县应急办的指示精神,做好来文来电的收发、处置工作,及时完整填写值班情况记录。

3、定时巡查有关重点要害部位、重要守护目标以及有关隐患源、可疑人物,确保安全。

4、注意掌握收集重要动态信息,按照重要信息报告有关规定,及时向乡政府应急办及有关部门报告。

5、发生或收到突发事件情况信息,根据规定程序,及时向乡政府应急办及有关部门报告,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发挥临时协调联络中枢作用。

6、遵守保密纪律,严格保密措施,严防失泄密事故。

7、认真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应急管理督查调度制度

(一)督查调度的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各项应急预案制定和执行情况。

3、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5、应急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6、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督查调度的方式

1、年度评估。对各部门管理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估。

2、阶段督查。根据工作阶段安排,督查了解工作进度。

3、专项检查。每年视工作需要对各专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开展专项检查。

(三)督查调度的组织

督查调度工作在乡政府的领导下,由应急办公室牵头组织落实。

六、工作交流制度

(一)村级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文件、简报、工作总结等,要及时抄送乡政府应急办。涉及应急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专题材料、动态情况等也应及时报送。

(二)报送的信息要真实、准确、具体,特别要注意反映工作落实情况及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真正起到决策参考、交流借鉴的作用。

(三)乡政府应急办编印《应急工作简报》,将报送的工作信息筛选编辑报送乡政府领导同志参阅,并视具体情况增发有关部门。

七、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迟报、漏报以及瞒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造成损失或重大影响的;对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造成重大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公司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应急档案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