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

【考点聚焦】

议论文阅读考试常见的考点有:

①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和运用。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及其分析和归纳是阅读议论文的基础,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论证方法的分析与辨异都是重要考点。②议论文的结构和行文思路。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③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④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及作用的分析。⑤依据文章内容而进行的必要迁移、渗透、积累、拓展、联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复习要点】

1、辨析、归纳和提取论点。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的必考中心题型。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文章为什么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归纳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语言要简

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2、辨析论据类型,按要求补写论据。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和经过事实证明了是正确的道理定义等。补写论据是近两年来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还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3、分析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论证过程,辨识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过程就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在这个过程当中,文章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阅读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重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和事实论证)、引用论证(也叫引证法、理论论证)、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对比论证(也叫对比法)。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立论,二是驳论。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如:事实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论证方式有时候也是彼此包容的,立中有驳,驳中也可以有立,立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不明确的;而驳论则是摆事

实讲道理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

4、理解并划分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层次和论证思路须要抓住文字中的显性标志和隐性标志。文章的显性标志可以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得到提示,因为有时候这些标点符号可以标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还有那些起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串以及过渡句、小结句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词句中得到提示。因为这些标志既是层次标志,又是文章的组合手段。隐性标志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生活、个性和阅历有关。有的简洁平实,有的含蓄幽默,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清新自然。

【实战演练】

人贵敢说“吾不知”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知者能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势、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用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用都具备博采众

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知”。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而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数字,掷地而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绋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尽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时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捐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都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难为自己,令人

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用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机( ) 馈饷( ) 运筹帷幄( )( ) 笃于朋友( ) 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吗?

4﹒ 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5﹒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读罢全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

有无区别?

(一)不该遗忘的“自省”

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2分)

2、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2分)

3、“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为至理名言,历来被视为有逃避变节的嫌疑,其实不然。小到个人的自我设计,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随着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要作出调整,改变,甚至于不得不放弃。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审时度势,善于放弃更难能可贵!

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曾经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那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他的最初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放弃,无数的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可见,放弃可以使生命得到升华,甚至可以造福万民。放弃也是一种大智。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事业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的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起程的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生旅途上要学会珍惜,珍惜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和荣誉,因为任何微小的成绩和荣誉都来之不易,都曾经为之付出过艰辛。俗话说“聚沙成塔”, “滴水成冰”,都含有“积少成多”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辩证法。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可贵的。

然而,人生路途上只学会珍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放弃。这个放弃不是通常说的去掉,他的特定含义是,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迷恋已经取得的哪怕是相当显著的成绩和荣誉,不要因为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沾沾自喜而耽误了向前赶路,去摘取更为辉煌的人生成果。俗语“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满,不要停止继续进取的步伐。

泰戈尔在《 飞鸟集》 中写道:“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为了采集眼前的花朵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道路正长,前面尚有更多的花朵,让我们一路走下去。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少年背负着一个沙锅前行,不小心绳子断了,锅也掉到地上碎了,可是少年去头也不回的继续前行。路人喊住少年问:“你不知道你的沙锅碎了吗?”少年回答:“知道”。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说:“已经碎了,回头何益?”说罢继续赶路。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感悟。这个少年是对的,既然沙锅已经碎了,回头看了又看有什么用呢?

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一样,已经无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病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还是让我们学会放弃吧!像那个少年一样。不要因为失败而做无谓的自责和叹息。当我们真正学会放弃时,才会发现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超越,一种真正的战胜自我的强者姿态。

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了放弃时的痛苦,而忘记了那些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得到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

1 阅读全文,请你为文章拟个恰当的题目。

2、文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语境,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使之成为排比句。 珍惜它,就是珍惜自己的劳动,

4、根据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

名言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名言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5、生活中你肯定有过“放弃”之举,请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qì xiǎng wéiwò dǔ

2、人贵敢说“吾不如”

3、举例论证 如:子贡、刘邦、顾炎武、瞿秋白等敢说“吾不如”,谦虚好学,最后都有所建树。道理论证 如:开头引用的古诗。

4、引出论题,为行文作铺垫。

5、不能调换,这几段的事例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6、有区别,这里所说的“吾不如”是一种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的积极态度,而后者则相反。

答案:

1、我们需要自省:(或“我们不能遗忘自省”等)( 2 分)

2、自怨自艾;求全责备(严苛的自责)

l 点1 分,共2 分)

3、示例一:一个人如果能经常自省,他就会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的人是一个勇敢的人,无所畏惧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也必然会成为令后世永远铭记的人。 示例二:一个民族如果经常反省.就能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盛。像德国即使犯了二战这样严重的历史错误,只要能够反省,也能被全世界谅解、接纳,最后走向新生,走向强大。(2 分)

答案:

1、示例:我们要学会放弃(或: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

2、示例一:举例论证

第② 段用鲁迅弃医从文的典型事例,鲜明有力地论证了“放弃也是一种大智”的观点。示例二: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第⑦ 段引用泰戈尔的诗论证了“ 学会放弃”的观点,这样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更有力。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3、示例:就是珍借自己的劳动,就是珍惜自己的人生。

4、示例:名言一:不能。因为“傲气”和“傲骨”是指人的作风和性格。本句并未谈到对待事情的做法,这不符合本文“学会放弃”的观点。名言二;能。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舍弃“鱼”而取“熊掌”,符合本文“学会放弃”的观点。

5、示例:中考临近,学习紧张,我不得不放弃观看精彩的NBA球赛和精彩的歌星大赛,因为我懂得迷恋它们就会耽误我的学习,耽误我的前程。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讲学稿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训练

议论文阅读训练.

中考议论文阅读

中考议论文阅读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整理)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