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培教育精华帖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物质构成秘密的教学设想

由吴耀华 初中化学发表于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01:10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如只要求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诣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对离子形成的过程仅用一幅图画作初步介绍,只要求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化合价只要求知道大致意思,但要记住常用元素的价态,会运用有关化合价的知识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本单元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本单元抽象概念较多,象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化合价等。这些抽象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没有适当的生长点,难以被学生同化,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修改或重组,以适应新的认知情境。为了使学生顺应新的认知情境,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从一个认知平衡走向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认知平衡,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等,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形成了抽象概念以后,要加强运用,把抽象概念演绎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使抽象认识具体化、形象化。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由于本单元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不够,一开始就采用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若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有意义接受”式教学方式。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兴趣,可用不同的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备和教材以及情境对讲授内容作灵活处理。这样,既发扬了接受学习信息密度大,教学效率高的优势,又加强了对学生的思训练和能力培养。本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基本上是调查、资料分析、寻找规律式的,可以作为“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互补。本单元知识从类型上讲主要包括化学用语、化学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这些内容是需要学习者进行记忆,独立思考,尝试运用,进行一定量的独立练习才能掌握的,所以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因此,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

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配合。由于本单元化学用语方面的知识点多,基本概念多,理论不系统也不可能很严谨,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充分发挥“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在教学效率方面的优势,并选准内容适当进行探究学习。对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生动的比喻和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包括教师的语言直观),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一是分散难点(在化学课一开始就注意化学用语的教学,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化学用语,以减轻对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的记忆负担),讲练结合,逐步记忆;二是组织好与化学用语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从教的方面讲,教师可以制作专题教学网站,利用电子邮件、BBS论坛、化合价歌谣或快板、组织化学晚会等,拓宽与学生互动的时空;从学的方面说,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电子邮件、BBS论坛、PPT演示文

如何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分子和原子及掌握物质的微粒构成 由廖飞 初中化学发表于2012年10月 12日 星期五 19:10

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之前,学生在生物学和物理学中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虽有了一定的了解 ,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化学学科中我们又讲到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学生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都说化学好难学,我们老师都知道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教材中提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如何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这些概念呢?

人教版(2012版)50页中提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我们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告诉学生: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呢?要不要跟学生说明呢?如果不说明,那习题又该怎么做呢?如: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铁原子B、铁分子C、铁

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哪些物质的微粒构成呢?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何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这些内容呢?

如何整体规划物质构成奥秘的教学?

由黄海燕 初中化学发表于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14:29

一、科学规划,有效教学。

1、先让学生认识一些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些熟悉的现象。然后帮他从微观方面分析,引导学生承认微观粒子的存在。慢慢步入微观世界。

2、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微观粒子的本质属性特征,它们在变化中的本质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差异,继续引导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3、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元素、原子、分子的教学的:元素——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化合价。

4、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我认为来可以采用“元素→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化合价”。从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形成与渗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学习难度,有效保持学生学习兴趣。①认识物质的粒子性,初步建立微观概念。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可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没有微观的概念,因此需要建立由宏观现象到微观概念的桥梁。教师利用宏观世界中气体、液体的无限可分的实验现象、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挥发等事实,先让学生接受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再让学生想象分到最后最小的是什么?分子、原子的放大后照片,让学生认同这些微小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学生看到这些粒子之后感觉非常新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介绍分子、原子的概念做了铺垫。但这里不要急于给出分子、原子的定义,因为没有实验事实的支撑,学生难以理解分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再变化的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②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结合电解水实验,让学生从粒子的角度了解在微观世界中水是如何变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学生的有意注意集中在粒子的变化、不同粒子的区别与联系上,较容易接受分子、原子两种粒子的区别,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再变化的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也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此时学生接受分子、原子的概念应该是水到渠成。③认识原子的构成,离子和元素。

二、穿越与反穿越(后期的教学)

电解水实验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更加明确化学反应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实质;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数学和含义、《溶液》《生活中的酸、碱、盐》的教学中都能持续渗透分子、原子、元素的教学。例如,学生要正确理解了酸碱盐的组成特征后,才能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反应的实质;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各种类别的纯净物,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地认识酸碱盐的通性。在《生物微量元素与健康》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很好体会元素的含义。

总之,物质构成的奥妙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初三学年的化学教学,要引导帮助学在微观、宏观、符号三个世界里自由穿越与反穿越,需要教师有很高的学科素养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要不断地汲取经验。

国培教育

国培教育总结

国培教育小结

国培教育总结

国培教育总结

国培教育学习心得

国培 教育技术总结

国培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班主任国培教育心得

国培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国培教育精华帖
《国培教育精华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