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学课程标准(经济专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 学 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 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

四、国际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1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信用制度、信用工具及其类型和利息与利率的基础知识,掌握信用的特征、形式和作用及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现值、终值;理解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2.试述信用的特征。 3.试述信用的经济职能。 4.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5.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6.试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7.试述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相互关系。 8.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五、金融衍生工具 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工具?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 2.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 2.什么是利率?它是如何分类的? 3.试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4.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5.试述利率杠杠的功能。

6.试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第四章 金融市场(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特性及理论,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功能,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证劵投资基金市场的基本知识及理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 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3.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 4.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4 5.如何理解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短期信贷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商业票据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

五、回购市场

六、CDs市场 思考题:

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主要模式?其共同点何在?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长期债券市场 思考题:

1.我国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3.长期债券市场由哪几部分组成?发展我国长期债券市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第四节

其他金融市场

一、黄金市场

二、外汇市场

三、保险市场

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思考题:

1.我国外汇市场有哪些缺陷?矫正这些缺陷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2.从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 3.论述我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因。 4.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异同。 5.简述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 6.简述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 7.各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采用了哪些模式?

第五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1.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2.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 3.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它有哪些特点?

第六节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二、有效市场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四、行为金融理论 思考题:

试述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第五章 金融机构(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演变与现状及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解掌握金融金融机构的含义、分类、功能及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思考题:

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 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思考题:

1.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2.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思考题:

1.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 2.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第六章 商业银行(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基础和发展,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思考题:

1.当代商业银行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4.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思考题:

1.试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组成。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思考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7 3.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变迁。 4.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协议》的修改过程。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 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3.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的作用与问题。

第七章 中央银行(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以及其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能及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金融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2.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3.试述二战后中央银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试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2.试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3.试述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第八章 货币需求(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地位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和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主要类型、职能以及其业务活动的原则。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及其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2.试述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并弄清这一关系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试述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3.试述剑桥方程式。

4.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5.试述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思考题:

1.试述权变法和规则法的内容并加以比较。

2.试述我国传统的货币量测定方法“1:8”的经验数据法。

3.试述用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测定货币需要量的方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九章 货币供给(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熟练掌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思考题: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白银行

二、出白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2.“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一、现金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思考题:

1.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2.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思考题:

1.试述基础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 2.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3.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思考题:

1.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2.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第六节 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二、利率、汇率变动与货币供给

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 思考题:

1.试述利息、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2.试述虚拟经济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供给量有效性的影响。

第十章 货币均衡(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 2.货币供求与利率之间有何关系?试以IS―LM模型加以说明。

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思考题:

1.试分析货币失衡的原因。

2.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 第三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思考题:

1.如何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变更政策的配合实现内外均衡? 2.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解决“米德冲突”? 3.试分析我国近年来内外均衡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4.如何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我国目前可采取哪些措施消除过度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5.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给货币均衡带来哪些冲击?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熟练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为什么不能将它与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划等号? 2.试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3.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4.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思考题:

1.试述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2.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货膨胀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3.试述你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认识。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三、通货紧缩的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紧缩?它如何进行分类? 2.试述西方的通货紧缩理论。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通货紧缩的治理 思考题:

1.试述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2.谈谈你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形势的看法。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了解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掌握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和干扰因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统一。 3.试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与选择。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思考题:

1.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2.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3.什么是再贴现政策?它有哪些优缺点?

13 4.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它有哪些优缺点? 5.如何完善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时滞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新变化? 2.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第四节

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理论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

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

三、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

四、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思考题: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的实践

二、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

思考题: 简述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

三、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方法

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性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思考题: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是什么?提高中国货币政策协调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解决好哪些问题?

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2课时)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思考题:

1.试述格利和萧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 2.试述戈德密斯关于金融发展的要点。

3.试述麦金农对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的分析。

第二节 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

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

二、金融约束理论

思考题:试述金融深化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思考题:

1.试述金融创新的主要包括的内容。 2.试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3.为什么说金融创新既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又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因素? 第四节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一、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

二、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思考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2.试述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出勤、课堂提问及期末闭卷考试。 教学参考资料:

1.《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货币金融学》,黄宪、江春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3.《金融学》,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4.《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5.《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金融学》,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金融学教程》,杨长江、张波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当前金融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上海金融学会编,学林出版社

《经济应用文》课程标准

金融学专业自荐书

金融学专业简介

金融学专业简介

金融学专业详解

金融学专业(专科)

金融学专业(专升本)

金融学专业(本科)

金融学专业大学排名

金融学专业自我鉴定

金融学课程标准(经济专业)
《金融学课程标准(经济专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