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金融学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21:05: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金融学论文

姓名:XXX

学好:XXXXXX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论人民币汇率升值

我们都知道,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然而,除了人民币以外,其他国家的货币都对美元贬值。现在回过头来看,人民币的汇率不但不降,反而升了上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先来讨论它的原因。

首先,从国内来讲: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次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但从现在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由于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导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这其中实施的人民币强制性结售汇制度限制了出口企业和居民个人外汇留存,抑制了外汇需求,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使人民币汇率难以反映市场实际供求状况。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是在担心人民币贬值时出台的,在有升值预期时,这种制度会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强化升值的压力。进而造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从而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然后,国际这一方面,总所周知,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地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货币供应量大体上成正相关。我国一直推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经常项目顺差的产生。同时我国实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大举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了较大的资本净流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投资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更看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除了这些因素以外,也有其他的。如:人民币尚未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这种状况,必然抑制外汇需求的增长,加剧外汇市场的供大于求,拉动人民币汇率走高。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它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是政策方面,它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它还会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必然产生连带的利益格局变动和利益格局的协调,面对这种情况,只能用政策来进行调整。因此,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或体制变革,则相应的政策调整是非常可能出现的。而政策调整所涉及的范围,不但有金融政策,还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其它的政策领域。对此,企业必须有所了解,因为今天所享受的政策,明天未必会持续。

其次是产业方面,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则进口环节比较舒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可以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更多的产品;相较之下,出口环节则相对受限,以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要注意,自身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相对上升,产品竞争力方面必须要有其它的应对作法。不过,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那些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的企业,

人民币汇率升值,其影响就不会很大,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已经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也降低了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而且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需要指出的是,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前景来看,未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坚持“走出去”的方向,人民币升值已经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货币基础,充分利用这样的货币基础,有助于企业未来经营成功,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已经提供了相当多的经验。

第三是资本市场,这个方面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如果单以股票市场来看,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以人民币定价的股票相对于投资而言,价格会相形提高,因此并不有利。但与此同时,以外汇定价的股票,如B股等,因美元或港币的价格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股价会有所便宜,投资价值就会相对上升。不过,从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很大可能将表现为一种趋势性的状态来看,外资也很可能因看好升值导致的边际利润,而加大投资筹码,这样一来,对股票市场就将表现为是一种利好。

第四是居民消费,由于中国城乡居民的大部分境内消费都是用人民币购买的中国制造产品,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并不大,或是说基本不受影响。但中国居民的境外消费,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会相对扩大,有利于中国居民的出境购物。很显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港澳地区。而对于那些持有外汇资产的人士而言,一种以往表现并不强烈的问题将会出现,那就是汇率风险。而为了规避风险,预计各种货币交易的民间需求将会上升。

第五是银行业,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一方面是银行内部的治理结构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加大。有博取人民币升值套利的资金流入,就有在人民币升值之后的资金流出,只是规模还不好估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强劲增长的状态,则人民币升值前景将会持续,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出的规模将不会很大。此外,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导致的震动,银行货币交易的风险敞口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发生,这种问题,考验的就是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及其能力了。

面对这把双刃剑,我国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重要影响日益显著,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所在,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且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例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就是需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以稳定为基础,人民币汇率调控目标可由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方式,有助于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欧元区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当市场供求关系与篮子货币计算出的目标汇率有差异时,甚至方向不一致时,必须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进行调整。

二、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不但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使其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之外,而且要管理好外汇储备,利用好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效率,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进而创造最佳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

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而且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货币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应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四、实事求是地来看,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汇率的调整缺乏准确依据、维持现行汇率制度的成本较大、加入WTO后汇率市场化的压力增大。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而人民币汇

率制度改革应当把握以下基本原则: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五、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出口退税政策是与外贸出口关联度比较大的税收政策,与其它财政政策相比,退税的政策效应发挥较为迅速和明显。退税的增加实际上相当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退税减少则相当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可采取调整出口退税的措施来抵消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培育企业的风险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已习惯于固定汇率,习惯于汇率稳定的经营环境。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依靠本币贬值刺激出口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而不是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来提高效益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目前形势看,这种认识和心理准备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现实,根本不可能应对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针对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公司企业对汇率制度与汇率风险的影响认识不足或了解甚少的状况,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帮助公司企业培训人员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能够适应新的形势。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人民币汇率怎样变化,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国际资本的动向,就可以安然地度过这一时期。

推荐第2篇: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心得体会

姓名:彭岑

学号:

学院: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0086820

1金融学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通过对《金融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我对金融的概念、范畴以及金融机构等平常比较生疏的概念有了很好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国内外的金融现状有了更透彻、明了的认知。

对于金融,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大相同的,近年来有一种理解,即认为“金融”仅指资本市场,仅指资本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

其实,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因此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

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紧密联系构成金融活动,是近代资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在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与之同时存在的主要是金属货币的流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通常是由政府所垄断,这时信用与货币流通之间的联系只分别涉及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的一部分;就整体来说,它们则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现代银行产生了,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中心,并在信用活动的基础上发行银行券和组织转帐结算。银行券的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开展,逐步代替并最终完全排除了金属铸币的流通。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化则由银行信用的扩张或紧缩来调节,货币的运动则与信用关系中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消长结合在一起,并终于形成了现代的金融活动。

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介;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等等。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入股市,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熟悉股市

的朋友一定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

每年的3月,很多人都在期盼的沃伦·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信》。2009也是如此,如期而至。这类信一直都以平和亲切的行文和智慧幽默著称。在2009的巴菲特式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坦承:2008年,收入净下滑115亿美元。是44年来表现最糟糕的一年。他说:到(2008年)年底,各类投资者均遭惨重损失,经济前景困惑,犹如被丢进一场羽毛球比赛的小鸟。他一度认为,未来油价远高于当前40至5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他完全错了。他用了一个网球术语:“非受迫性失误”来形容自己的错误。这老头亏了那么多,还跟没事的一样,幽默了自己一把。接着老头继续发挥自己说话的风格,他表示:信贷的崩溃,让政府把“所有的都押上了”。他担心:在不远的未来,大量的资金注入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冲击。他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呢?不过,老头仍然保持了固有的乐观。一个在投资行业做了50年的人,他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本钱。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感慨股市的变幻莫测.即使像巴菲特这样有丰富经验的人仍然会犯下重大投资错误,让自己损失惨重。说到本质,毕竟我们是人,而且永远也不会修炼成神,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资本市场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此乃世间之常态,本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必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当人们犯错误以后不同人的反应。在巴菲特的信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到他发自内心的谦逊,他的反思,以及他对市场的尊重。在这个全世界最有资本为自己的投资业绩而骄傲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然而,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牛市中赚了钱就把功劳归于自身,兴奋不已;而熊市中赔了钱又会把责任推卸给政府或市场本身,牢骚满腹;总而言之,就是自己是最棒的,完全不尊重市场。这种投资者,确切的说应该是投机者的最终结局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一路赔钱最后伤心离场。我希望大家后要持有一种好的心态,有专业的知识,而不是盲目信从,培养对身边信息高度敏感的习惯,并且最重要的是对股票有真正的兴趣,这样你才能够在股市游刃有余。

对金融的学习带给我的影响是深可切久远的,也是我更清楚的认识到金融在社会中的前景,便于我更扎实的在金融这条路上走下去。

推荐第3篇:金融学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研究

一 ,序论

1, 论文中心论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困境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本文从与传统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方法完全不同的全新视角出发,拟通过开发一种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新险种来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2, 论文写作意图:

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资信信息甑别机制,从而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优化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本论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及其贷

款困境

(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与

意义

1,贷款信用保险有利于提高中

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

2,贷款信用保险可以增强银行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

,3,贷款信用保险可以通过降低贷

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改善中

小企业融资环境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及

其信息经济学基础

1,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 2,贷款信用保险的信息经济学基

(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

贷款困境问题

三, 结论: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信保险,对中小企业、银行及保险公司来说皆大欢喜。贷款信用保险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缓解其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为银行信贷加了一道保障,解除了银行

的后顾之忧。此外,对国内正在快速发展的保险业来说,既提供了一个开展新险种的有效途径,又无须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建议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由广大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保,从而探索出一条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途径。

推荐第4篇:国际金融学论文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摘要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商投资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之一。农业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早的行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用外资在给中国带来好处的时候也凸显了很多的弊端。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好处和弊端,另一方面,国外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结合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在总结各国农业利用外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今后在促进农业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风险

1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Abstract China's u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largest host countries which absorb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around world.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industries which us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 brings about not only benefits but also a lot of disadvantages.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 fro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wo angles, and discu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 in China.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seas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 has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China.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on the basis of co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of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 and gives some advic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e.Keywards: China's agriculture;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fluential factor; Venture

2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1 Abstract ..........................................................................................................................2 引言................................................................................................................................4

一、现状........................................................................................................................4

二、农业领域引进外资的影响因素............................................................................6

2.1农业经济发展水平.........................................................................................6 2.2农业市场规模 .................................................................................................6 2.3农业国际化程度 .............................................................................................6 2.4政府对农业生产支持程度 .............................................................................7 2.5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7 2.6投资环境 .........................................................................................................7

三、引进外资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益处................................................................8

3.1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8 3.2有利于培育我国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 .........................................................8 3.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 .............................................9 3.4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 .................................................................9 3.5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0

四、农业领域吸引外资的风险研究..........................................................................11

4.1外资对我国农业的技术控制 .......................................................................11 4.2外资对我国农业的行业和市场控制 ...........................................................11 4.3外资对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控制 ...................................................................12 4.4农业引进外资对生态的破坏 .......................................................................13 4.5农业引进外资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破坏 ...............................................13

五、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13

5.1改善中国农业的投资环境 ...........................................................................13 5.2促使本国资金在农业投资中占据绝对优势,以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14

3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15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母亲行业,农业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然而近年来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力度的加大以及外资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不得不让我们小心谨慎地审视起农业进入外资领域的问题。农业领域的外资企业安全把控问题、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挤占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如今,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规模越来越大,深入分析农业领域本身的特点并且系统、全面地分析农业进入外资领域的利与弊就显得愈发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小组针对农业领域引入外资的利与弊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并撰写了这篇论文

一、现状

我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开始利用外资。根据2015年7月的数据,我国接投资项目16472个,协议金额达283.4亿美元,项目范围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涵盖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渔业等。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尚小,结构也不合理。截止26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的实际使用金额不足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其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东部地区约占九成。目前,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的领域主要在农产品加工、创办生产基地、流通贸易中介、休闲观光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从产业链看,已涉及种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研发等各环节。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外资进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跨国公司涉足经营的领域主要是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制种业。目前,在我国粮食加工业领域,最早开放的大豆业正陷入来自于美国的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控制的境地,四大粮商控制了我国大豆6%的加工能力和8%的进口大豆货源。在乳品加工业上,液态奶和酸奶等

4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领域,我国本土品牌优势较强,“蒙牛”、“伊利”、“光明”三大龙头企业占据主导。不过,全球投资集团摩根斯坦利公司正意图掌控“蒙牛”,达能也意图占据一席之地。在奶粉领域,外资品牌占据优势,特别是婴儿高端奶粉市场。“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四巨头已占据我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美赞臣”、“多美滋”的市场占有率均在15%左右。在肉类加工业,美国高盛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目前已控制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高盛”也获得江苏雨润集团6.5%的股权。作为我国“人世”后最早全面开放的农产品种业,目前其市场大多被外国公司占领。我国的种子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实力普遍较弱。

(二)跨国公司开始直接投资我国农业的生产环节。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投资有了新动向,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青睐于我国一向较为弱质的农业生产环节。这意味着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将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等产生强烈冲击。

(三)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合资经营或独资经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跨国公司大多以合资经营的方式来投资经营。在销售领域,很多跨国公司则选择独资形式,如美国四大粮商对大豆经销的控制等。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一般采取“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服务+果农协会管理+农民种植+公司统一收购”的经营方式。 图一:2010-2015年全年粮食产量

5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数据来源:Wind

二、农业领域引进外资的影响因素

2.1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程度,同时也决定该国的农业投资环境是否稳定。农业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着利用外资的水平。只有拥有稳定的投资环境,才能给外资提供充足的投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利润来源才一会相对可靠。另外,经济发展会促进人民购买力的提高,购买力提高将刺激需求。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一旦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所带来的市场将是巨大的。所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资的投入。

2.2农业市场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代表着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是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大蛋糕。市场规模越大,外资企业就越能够充分的挖掘企业固定资本的潜在利益,并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相对于那些在东道国当地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更具有吸引力。

2.3农业国际化程度

国际化意味着投资环境的开放、公平,一个国家农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就越大;反之,一国农业国际化程度越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就越小。对东道国而言,农业国际化能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机械化进程,同时也能拓宽农业发展道路,优化国内投资环境,而投资环境的优化又促进农业的国际化,形成良性循环。由于经济发展在时间和区域上的不同,我国目前东部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6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2.4政府对农业生产支持程度

农业生产支持程度是指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包括支援农业生产支出、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分析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等等。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农产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业的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用等公共支出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因此,政府对农业投入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对农业的生产支持越高,使得农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得到提高,就越能吸引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投资;反之,农业的生产支持越低,各种农业设备和政策等无法与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相匹配,就会降低外资对农业的投资。

在发达国家,农业属于高保护产业,政府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补贴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农业的软、硬环境。我国农业的支持程度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各种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等无法与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相配套,相应的农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较低。

2.5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一般说来,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产业,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减少和私有产权得到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越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农业主体的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转变生产方式从分散、多样化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等。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了改进,从而使我国农业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得到增加。

2.6投资环境

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收益、进而也是影响外资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发育齐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资本与证券市场及劳动力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功能较为灵敏的市场机制。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各产业部门间的流动性是衡量资源配置是

7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否有效的前提条件、从而也是度量投资收益大小的重要标志。

我国农业投资环境整体较好,政府对外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税收、管理制度及农业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我国农业更注重如何使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外资为我所用,能带来更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已成为各地政府及农业中各行业考察外资的重要标准。同时我国还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力度,网络覆盖面日趋广泛,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三、引进外资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益处

3.1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我国,传统农业还占据很大比例,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初期,资金的原始积累困难成为今后跨人正常、成熟发展轨道的最大障碍。现代农业要想尽快冲破初期发展的阻力,实现突破性进展,借助一个外在的力量或成熟的模式来引导和带动是必要的,这就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提供的资金支持,缓解了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的资金匮乏的难题。

3.2有利于培育我国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领域。这些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善于借鉴和运用工业规模经营理念,克服了农业生产分散化、零乱化布局的倾向,大力推进种养业适度规模生产和加工,成为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外资项目带来了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不再把农业作为一个单纯的种植、养殖行业来看待,而是看作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产业,这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利用外资使沿海一些地方的农业逐步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农业引资促进了现代生产体系的建立,培育了一批农业生产基地,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加速建立了高效农业经济走廊。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培养和带动了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品牌优势。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

8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群龙带动之势”。此外,外资项目在农业推广机构改革试点、农业信息体系建立、动植物检验检疫规范管理、农村金融(小额信贷)试点研究、农业普查、农业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推动了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

3.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

外商投资于中国现代农业主要体现在具有科技含量的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而少见于传统的粮食种植,这些投资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改善了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并且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发挥农业的关联投资效应。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构成了其他部门的投入部门,它的前向联系较强而后向联系很弱。外资引入现代农业后,其投资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投资一样具有乘数作用。这种乘数作用会通过前向联系传给农村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招商引资,2004年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据测算,农业与非农业产值比由2000年的14.2:85.8调整到2004年的13.3:86.7;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由2000年的46.1:53.9调整到2004年的63.3:36.7。其次,在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中,粮食比重下降,非粮食比重上升。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粮食与非粮食比由2000年的78.9:21.1调整到2004年的78.1:21.9。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00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6元,到2004年增加到3307元,年均增长8.80/0,从而提高了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积极性。

3.4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开拓市场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都将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借鉴工业经营中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尤其是现代营销方式的发展理念,从重视生产向重视管理、重视营销转变,构筑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网络化营销体系。发展农业现代营销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农副产

9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品销售市场,改变农副产品依托产地自产自销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主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经营公司、运营专业户、协会、经纪人,调动积极因素,发动千家万户参与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此外,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将带给我国现代农业较大启发。在中国农业投资的外国企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泰国正大,它有自己的饲料技术,但最关键的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如何和农民分享收益,如何和农民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金光集团也采用了合理的与农民分享的机制,租用农民的土地,砍伐林木的时候给农民三成收益,农民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案例很多,国内的大型饲料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后来就仿效以经营饲料闻名的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公司,采取与农户签约等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

3.5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中国农产品出口一直以来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困扰,农产品技术含量低一直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障碍。引进外商投资中国现代农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质量技术理念,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例,不断引进外商投资于现代农业,根据地理的优势,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现代农业外资项目830项,总投资达12.8亿美元,合同外资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大规模利用台资是福州市农业招商的特点。其中,实验区成立以来,引进台资项目128项,合同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6亿美元。伴随着外资项目的发展,技术引进非常成功,先后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多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工厂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农产品保鲜、冷藏、速冻、真空脱水等,大大提高了福州市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己有一批关键技术达到现代农业先进水平。蔬菜的工厂化育苗、设施农业和蔬菜保鲜加工业的兴起,己初步达到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实践证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福州市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0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四、农业领域吸引外资的风险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强对东道国公司的控制。因此吸引外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产业和市场的集中,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国家或内资企业对关键资源获取能力、控制能力和社会福利的丧失。

4.1外资对我国农业的技术控制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主要优势。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跨国公司不可能将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以技术转让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所以他们会采取许多措施防止技术外溢。例如以高薪高福利吸引和留住技术人员;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等等。

以玉米产业为例,在国内玉米种子市场,美国掌控着玉米种子高端技术,其推出的玉米种子“先玉335”的价格是其它国内同类品种价格的3倍多,主要原因在于该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出芽率高达95%,比国内种子产量高出三倍多。仅此一项,“先玉335”就可以使国内的玉米种子价格优势锐减。虽然我国企业登海种业拥有合资公司的51%股权,但公司的管理实际上也是由美国先锋公司操控。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都掌握在外商手中。

4.2外资对我国农业的行业和市场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技术水平低,集中程度不高,规模较小,无论在经营规模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强劲扩张控制了我国大部分的农业市场、排挤和压制我国本土的大多数企业,甚至占据市场的垄断地位,对我国的行业进行控制。

农业领域主要是一种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活动范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及豆油进口国。控制世界80%大豆资源的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掌控我国大豆85%的加工能力,跨国粮商深入种植、贸易、流通各个领域,扩张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今后,跨国粮商将可能完全垄断我国大豆产

11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业的布局。而被外资垄断将阻碍我们经济体本身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无法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终会带来严重的粮油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

除了大豆之外,其他农产品市场也受到冲击。以寿光种子为例,我国是蔬菜大国,山东寿光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然而大多数在寿光土地上种植的蔬菜种子却是洋种子。寿光蔬菜集团负责人介绍,在彩椒、小西红柿、无刺黄瓜等品种上,国外种子己经占了我们市场的100%,国内种子只有个别品种有一席之地。目前,除了个别普通蔬菜品种外,绝大多数蔬菜品种都是高端蔬菜种子,而这些种子基本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洋种子的市场份额在种子市场上一直在上升。虽然国外种子售价均高出本国种子的20%,有些种子的利润甚至高达10000%,但是对比中国的种子,农民依然会购买产量高、质量好、抗病毒能力强的洋种子。

4.3外资对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控制

国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农产品行业后,利用其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占领了我国大部分的农产品市场,控制了高端技术。随着控制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跨国公司慢慢地控制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市场上食用油价格的波动。益海嘉里ADM集团是公司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我们经常食用的金龙鱼油就属于益海嘉里集团,同时它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是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目前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我国食用油市场,影响着我国食用油的价格。以市场销售最好的5升桶装金龙鱼大豆油为例,在2010年5月至7月,5升桶装金龙鱼在全国的零售价总体在42元左右,到了2010年10月15日,金龙鱼的价格涨到了48元左右,涨幅达到12.5%。而10月22日金龙鱼的价格又猛增到了57元,一周内涨幅高达20%。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10月20日抛出20万吨国储油希望能够减缓食用油上涨的趋势,却没有多大的效果。这就意味着中国在食用油市场上已经丧失了定价权。作为食用油龙头企业的益海嘉里集团的油价牵动着整个食用油市场的神经。

12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4.4农业引进外资对生态的破坏

外资引入农业领域会造成资源环境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全国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纲要》指出应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然而很多外资企业向我国通过贸易和投资项目来转移污染和危险废物,而且对农业资源采取了掠夺式经营,由于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对其进行过度投资与开发造成了农业后备资源的枯竭,极大的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着整个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永续发展。

4.5农业引进外资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破坏

外资引入农业领域会导致不良竞争,农民失去土地,基本权益受到破坏。外资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保持技术优势是其追逐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引进外资,一段时间内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当外资企业不再将技术投资给我们时,农民的利益将不复存在。如果外资企业把土地长期租赁了,这部分农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就会演变成城市贫民,造成社会不稳定。

五、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关于农业的风险分析表明,中国农业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一方面中国的农业投资环境很难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因而缺乏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外资在中国农业的部分领域形成了垄断,不利于本国农业的良好发展。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5.1改善中国农业的投资环境

完善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增大政策优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软环境。改革对农业外商使用土地的审批、收费及管理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免外商农业投资项目的各项税费征收,适当放松对外资进入领域的限制和延长项目投资

13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期限;对于那些大型的农业开发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项目、投向基础设施、回报期较长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和信贷政策的优惠;逐步放开对外商投资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出口管理。使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投资软环境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对投资充满信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农业领域。

二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技能的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硬环境。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各类资本投入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农业领域。学习印度的着重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注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扩大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方位、多层次引进外资。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5.2促使本国资金在农业投资中占据绝对优势,以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一是要加快农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对外商投资农业领域加以有效引导和监督。大多数国外国家如巴西等国均建立了完备的立法基础,其中对可以鼓励或限制外国投资的行业或产品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还制定了严格的外债管理和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另外还有许多与外商投资有关的配套法规,如税法、海关法等。并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外资中出现的新问题逐步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并在指导农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强监管,防范利用外资造成的产业风险。中国应借鉴巴西等国家农业利用外资的经验,结合当前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以及本国农业发展国情特点,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农业利用外资,促进外商投资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外商投资农业服务领域予以有效引导和管理。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特色农业的发展。积极谋求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水平高、生产标准化、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农产品商品基地;积极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

14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与国际市场接轨为目标,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再如印度它的农业引进外资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是把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作为重点。印度政府会定期公布需要进口的技术清单,鼓励引进国内急需的农业技术。在印度政府看来,引进外资只是增加投资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本国农业的真正发展,这点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

三是引进外资应该是全方位的 引进外资不能过度依赖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以防止这些资本形成的垄断及对本国农业经济的控制,尽量多从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引进的外资大部分是来自美国,使得韩国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巨大的依赖性,容易受到美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加剧了韩国经济的危机。中国农业部应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内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引进外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娇、乔娟,《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农业》,2005年第2期

[2]DavidHallam.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Land grab:(The Race for the World‘s Farmland),2009(5) [3]吴敏华.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2-13.

15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4] 商务部《2015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四》2015年

[5]聂荣.农业风险及其风险规避的研究[R].中国农科院博士后研究报告,2006:1-4 [6]联合国贸发会议 《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 2015年

[7]曾光.外商直接投资风险度量体系的建立及对中国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8-52.

16

推荐第5篇:财政金融学论文

与中国梦有关的财政支出浅议

关键词:中国梦;财政支出;民生工程

摘要:十八大后,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梦大热。实现中国梦,民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这也使得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政支出中占据突出地位。中国梦中的中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生工程助力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近几年的财政支出分析,我们能清晰的看出党和政府对于五位一体建设,对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持续投入和孜孜努力。也能从中看出中国梦必将实现的现实依据。 Keyword: Chinese dream; fiscal expenditure; livelihood projects

Abstract:After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 China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the Chinese dream became very popular.To realize the dream,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t also makes the ensurance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occupy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fiscal spending.China in the Chinese dream, people is happy, society is harmony,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s help each person realize his own Chinese drea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fiscal expenditure in recent years, we can clearly see that the party and the effort of government for “five in one” construction, for the most general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Also we can see the Chinese dream is bound to achieve realistic basis.一、引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很快,这一伟大梦想被冠以“中国梦”迅速在神州大地蔓延开来。中共官方解读,中国梦的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2013年作为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控制一般,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

二、中国梦是民生工程之梦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促成这一梦想成真,民生工程是最好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衣食住行,民生所倚,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财政支出正在逐年给予更多关注。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在改善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上所做的努力。

2013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指出,中央财政支出预算金额为69560亿元,其中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12.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6%;用在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17150.03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据此估算,2013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民生方面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占财政支出方面的比重近于七成。

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建设倾斜,是实现公共财政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十八大后,国家财政支出将继续以民生建设支出为重点。按照财政部的统计口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领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

障、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方面。在过去的2012年里,全国

各地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过半,多数省份更是近于八成。

从2008年至2012年,中央公共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

5年累计16.89万亿元,年均增长21.1%,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3以上。尤

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了近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首次达到4%;中央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比2011年增长44.6%,有力支持了城镇保障性安

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

三、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根据安徽财政厅规划,2013年,安徽财政工作将重点抓好保障改善民生、服务科学发

展、支持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绩效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今年将在2012年顺利开展“营改增”

试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试点领域,使其延伸到邮电、铁路等行业。此外,还要

支持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建设,让居民收入科学合理、又好又快地增

长,让百姓富裕起来,拉动消费,促进增长。

2012年,安徽省将80%的财政支出都投入到民生工程。从2008年开始,全省各级财

政累计投入1809亿元,累计实施了40项民生工程,惠及全省6000多万群众,人均受益近

3000元。

在教育方面,累计投入424.2亿元,涉及6个项目。全省800多万城乡学生,基本实

现免费义务教育;700多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461个、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9万个;完成2760万平方校舍安全工程和20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

级危房改造任务。

在社保和就业方面,累计投入16亿元,涉及2个项目。对157.4万农民、进城务工人

员、未就业毕业生等进行培训;培训新型农民人数206.3万人。

在医疗方面,累计投入494.1亿元,涉及7个项目。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覆

盖,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支付比例提高到70%;完成1.8万个城乡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

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358.8万人次;白内障免费复明5.1万人,贫困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

6470人。

在住房保障方面,累计投入253.4亿元,涉及2个项目。建成廉租房、公租房31.5万

套;完成2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在农林水事务方面,累计投入363.2亿元,涉及13个项目。从交通、水利、环保、供

水,农业保险、文化、消费、村级公益事业八个方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成农村公路村村

通6万公里,、农村危桥改造2128个,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881座,在734乡镇实施清洁工

程,完成5260处饮水安全工程,建成50万户沼气政策性农业保险使3060.7万次农户受益,

建成45976个广播电村村通工程、15847个农家书屋以及1305个乡镇文化站,家电下乡和

以旧换新销售新家电1855.7万台,完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44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254个。

安徽省采取社情民意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改进民生工作,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实施水平,

使得民生工程更加深入人心、温暖民心。安徽省将80%的财政支出都投入到民生工程,

2008-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809亿元,累计实施了40项民生工程,惠及全省6000

多万群众,人均受益近3000元。安徽省将采取社情民意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改进民生工作,

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实施水平,使得民生工程更加深入人心、温暖民心。

四、结语财政支出作为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的不仅是完善的预算,更是完美的执

行。通过对于财政支出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政府的不断努力,同时也该意识到,民生工程

就像一座高楼,还需要进一步添砖加瓦,需要不断努力。民生工程的完善也必将使中国梦中

的中国富强和谐,给未来一个美丽中国。

[1] 朱青 庄毓敏.财政金融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佚名.2012年安徽省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EB/OL].,2013-03-12

推荐第6篇:金融学小论文

浅谈“限购令”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随着近年来楼市的越来越热,房价越来越高,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民大众只能望房兴叹的情况,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对高房价的越来越多的不满,国家运用其行政力量发出一道“限购令”。此举一出引起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响,对于限购令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各种看法褒贬不一。我个人还是认为,限购政策对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还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简单的说一下我的观点。

一、限购政策能冻结之前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流动性资金,减弱货币供给的流通速

度。限购政策使那些原来有能力,有资金,有意愿炒房的人都没有条件去购置更多的房产,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下降,总交易量下降,投资者投资在其中的资金收不回来,冻结在那些还没有卖出的房产中,使整个市场中的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来分析就是M1/M2是趋于变小,表明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准货币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进而可以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也可以防止进入方式的资金的迅速大规模的撤离,加剧由楼市的泡沫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限购政策可以减弱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利润带来的杠杆作用,从而减少货

币乘数。房地产行业设计各行各业,而且存在较大的利润,投资者把通过炒房所获得的利润再投资到另外的行业,放大了货币乘数。所以说房地产市场就好比一个杠杆,使市场中流通着的总货币量增加,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限购政策使这种交易强制减少,同样也减少了其对货币乘数的效应,所以,实际货币的流动性减弱,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综上,我国的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推荐第7篇: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国际金融新编》科目考查卷

摘要:近几年来,人民币逐渐开始在我国境外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 人民币正在周边小范围地区逐渐成为一种强势货币。本文将区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相关概念,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变化特点、原因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做出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贸易发展 人民币境外流通 国际化 汇率

关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所谓人民币境外流通,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日益普遍,特别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化态势。所谓的境外则主要是指我国边境以外。

与人民币境外流通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资本外逃。所谓资本外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本外逃是指国内资本被非法或违规转移到国外的行为;广义的资本外逃是指本国居民拥有的资本通过不正当手段被违规或非法转变成为非居民财富的行为。广义的资本外逃,包括国内非法外流的资本,也包括通过国际贸易、境外投资等方式被截留在国外的本国资本流失;既包括外汇资本外逃,也包括本币资本外逃。

通过对比这两个概念,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定义比资本外逃的定义更广:人民币境外流通包括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境外流通,而 1

资本外逃仅限于非法的人民币境外流通。由此,本文所研究的人民币境外流通包括合法的境外流通与非法的境外流通(即资本外逃)。

二、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在泰国、越南、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还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储藏手段加以保存,而一些国家甚至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并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币的比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可以预计,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不论是官方接受,还是民间接受,都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接受人民币在境内流通的行列,因此,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的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促进人民币境外流通已经取得很多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有:相关政策出台推动人民币境外流通;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流通机制的建立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宽阔的空间;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完善人民币流出机制。

三、人民币境外流通变化特点

从流通区域看,人民币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早期的人民币流通仅限于口岸和边贸互市点,如今则在外方境内较广泛使用。据人行文山州中心支行调查,人民币可在越南北部流通;人行西双版纳中心支行反映,在老挝对中国开放的北部三省,无论是省会还是偏僻村寨都可流通人民

币。近年来,由于中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外方政府对人民币在其境内流通作出一定限制,人民币境外流通受到影响。

从使用频率看,因边贸结算汇路不通,而人民币在双边交易中的优点是稳定、方便和快捷,愿意使用人民币的人越来越多,人民币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从流通量看,则有逐步缩小之势。主要原因:一是人民币信誉较高,外方边民乐于存储银行;二是我方贸易顺差较大,人民币大量回流;三是近年来边境双方开始互设人民币结算帐户,并逐步提供其他结算方式,现金交易有所减少;四是随着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宗贸易实行美元计价结算,并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加之美元坚挺,贸易结算有从以人民币为主向以美元为主转变的趋势。

四、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原因

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风险较小,在东南亚国家深受欢迎,成为主要的边贸结算货币;第二,东盟国家在东南亚危机之后,外汇减少,而人民币不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东盟国家的结算货币;第三,双边贸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双边银行结算不便,使人民币现金大量流通;第四,由于贸易的迁移效应,中国取代了周边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部分出口,同时中国对周边国家持续逆差,为周边国家流通人民币创造了客观条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而这些国外投资中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再加上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认同度高,所以这种直接投资往往直接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这部分作为直接投资的人民币资金也成为人民币境外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目前尚未

实现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因此存在大规模的人民币资金外逃的现象。

五、人民境外流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利于密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边贸的繁荣;本币计价、结算可以规避我国进出口商汇率风险。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产生于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扩大使人民币境外流通增加,反过来,人民币境外流通增加会更进一步加快边境贸易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能够便于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贸易收支的顺差,人民币必然趋向升值,因而国外出口商也乐于以该币计价、结算。因此,随着我国外贸的拓展,占全球贸易比重的上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接受性将不断增强。

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弊端也不可忽视: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当境内外利率、通货膨胀率差异导致实际利率差异时,将会导致国内人民币流入流出,可能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在货币政策调整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加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迅猛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人民币正在周边小范围地区逐渐变成一个强势货币。大量的人民币流出境外,一旦时机成熟,大量人民币涌回国内将影响正常的货币流通和币值稳定。境外的人民币大量涌入,将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资金会很容易转移到周边国家,再从周边国家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可以逃避我国对

资本项目的管制。由于大量人民币现金在境外流通,大大降低了资金转移的成本,为逃避资本管制、地下钱庄跨境洗钱开了方便之门,给我国金融监管造成了困难;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也给香港的金融监管带来了不便。

六、人民币境外流通问题的政策建议

1.从外贸易的角度看:(1)允许边境地区各外汇指定银行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出口信用证融资业务。此举将有利于解决边境地区出口公司短期流动资金的缺口,有利于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鼓励各商业银行跨境设点,经营人民币存贷业务。(3)明确边贸进出口核销的含义和目的。边贸进出口不论以何种货币结算都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属于国际收支范畴,因此,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业务应当实现核销。(4)鼓励国内厂商在对外贸易时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核算。

2.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走渐进市场化的道路,各项改革的出台需要根据当时的国内外的具体情况适时推出,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下的“真正意愿结售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以及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3.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放开人民币流出国外的限制,人民币币值稳定,外商大都愿意接受,适当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额,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

4.加强对边境货币投放总量的调控,保持合理的现金供应。由于多数边贸地区尚未建立中外金融合作关系,在汇路不通的情况下双方贸易多采用现金结算方式。对边贸地区货币控制过死或过松,都不利边贸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法,确定一些统计项目和指标,定期测算人民币流出入数量,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节供给,保证贷币投

放适应边贸经济发展的需要。

5.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监测。要加强对人民币出入境的统计监测,防范国际投机力量的攻击。此外,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反洗钱的力度,维护正常的国际金融运行秩序。

推荐第8篇:金融学论文(标准格式)

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金融学)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10月27日

学期:2011-2012-

1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奇迹般快速增长。据报道,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增长速度已达世界首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对如何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作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挑战、机遇、策略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发行过境外被使用和持有,该货币不仅可以在该国居民间交易使用,也是货币发行国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重要货币。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其至少要能成为国内外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期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但离完全的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并且在之前我国也面临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且开放度不够,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国际化程度较低等各种问题,但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进行深入的先期研究和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的经济现象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此我们应以辩证的目光来看这件事情。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打破目前由美元主导世界货币市场的格局,即打破美国的霸权货币体系。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国际上将会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风险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支付、结算、投资和储藏手段,那么就说明人民币具有高于其他货币的地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该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过程。使中国早日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型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届时通过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和多边协商,我国将最终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是先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铸币税收入是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国际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

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3.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就意味着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和非贸易中直接用人民币支付和结算,而不必再动用外汇对外支付,可以节省汇兑成本以及降低使用其他货币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再受到外汇的制约。目前我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特别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不仅可以减少外汇储备的持有量,从而减少为管理巨额外汇储备所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4.人民币国际化后,势必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样的话,人民币海外需求将迅速增加,这也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人民币品衍生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境外出口商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及进行人民币融资需要人民币远期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操作。另一方面,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迫切需要人民币对大宗商品进行定价解决流动性限制,二者必须有充分广度和深度的商品期货期权市场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后,更有利于中资银行研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不足千种,而世界上货币住到国家的金融产品都多达几千种,美国甚至超过1万种。因此中资银行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5.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我们知道,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是应具备一定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我国企业要建立起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不断营造全新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机制,是企业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及企业的外向化发展机密联系,它可以促进企业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快向海外发展的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1.人民币国际化会使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加大,影响调控的效果。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和汇率制度的稳定之上,根据克格曼的“三角形”假说,一国若选择了这两个目标则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人民币国际化后,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开放性,资本流动、国外经济、货币替代等因素会影响国内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而这些人民币的流动会消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

2.人民币国际化会对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且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国内的经济也将不可避免的遭受外部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有:扰乱我国的金融市场,削弱央行对经济金融的控制权,甚至妨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果。也将会给国际投资者创造逃离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国际投机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借入人民币,并在本国外汇市场上集中抛售,以打压人民币汇率并赚取巨额收益。

3.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引起国内经济的通货膨胀。当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以后,

人民币将作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计价、支付和储备手段,并由此引发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在大量人民币需求的推动下,我国人民币的发行量有极大的可能会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

4.人民币国际化会使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会面临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监测难度较大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则会导致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难度的增加。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也有可能会加强一些非法活动的出现,如走私、赌博等。而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来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来则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5.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两种只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与金融之间一体化程度将加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将会是我国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矛盾加剧,并使内外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将是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成本过大而调节无力。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过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是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突出”的钳制。例如,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当其经济生活中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结果境外美元回流,国内美元增加,货币政策失效,当国内通货紧缩时,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结果美元外流,国内货币减少,货币政策失效。

6.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后,会出现企业出口收汇市人民币、进口付汇也是人民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操作性困难。这是因为可能会存在人民币来源混淆的情况,特别是多次转汇后支付渠道与国内支付混淆时,会出现如何界定资金是否来自境外的问题。这些都会对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和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结论: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大于挑战

从长远利益看,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总体上远远大于其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将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但是从前面所言来看,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应该多加利用,而对于消极的部分,既然有些情况可以预见并且必然发生,就应该对这些因素都加以考虑,努力将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既然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两面性,那么,在人民币已经迈上国际化征程的今天,客观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些利弊,才能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李晓,丁一兵.亚洲的超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聂利君.货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刘力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人民出版社.2006

[4]陈树生:汇率理论与汇率政策研究。2005.

[5]常青.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国际经贸.2010第16期.

[6]张浩.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经济纵横.2010第3期.

[7]刘曙光: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与中国作用。国际经济合作,2002 .

推荐第9篇:现代金融学发展论文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1.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3.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

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 and 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 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of 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企业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3.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4.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15.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Gro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 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 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e 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代金融理论方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Allen,F.(1999),Comparing Financial System,MIT pre,Cambridge,Maachusetts.

[2] Banz,S.(198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 9.

[3] Ferson,W.(1995),Theory and Empirical Testing of Aet pricing Models,in Jarrow,Maksimovic and

Ziemba.

[4] Glosten,L.and Milgrom(1985),Bid,Ask,and Transaction prices in a Specialist Market with Heteogeneously

Informed Tra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3.

[5] Harris,M.and A.Raviv(1991),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46.

[6] Kyle,A.(1985),Continuous Auctiona and Inside Trading,Econometrica,53.

[7] Loughran,T.and J.Ritter(1995),The New Iues puzzle,Journal of Finance 50.

[8] Merton,R.(1973),An Intertemporal Capital Aet pricing Model,Econometrical 41.

[9] O\'Hara,M.(1995),Market Microstructure Theory,Blackwell,Cambridge,Maachuets.

推荐第10篇:行为金融学影响论文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 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 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 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 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 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 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 股票投资策略

4.1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 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11篇:金融学论文参考选题

参考论文题目(可从下列题目中选,也可自拟论文题目)

1.关于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的研究

2.论公共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3.关于公共产品的研究

4.关于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的研究

5.公共定价研究

6.关于混合产品的研究

7.关于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分析

8.论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9.关于财政支出中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研究

10.关于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11.关于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分析

12.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研究

13.对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分析和研究

14.关于我国的教育支出结构研究

15.关于税收支出的研究

16.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17.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18.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19.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20.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2.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研究

23.关于加强国债管理的研究

24.关于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关于国债规模问题的分析

26.关于国债市场的研究

27.关于财政补贴改革的研究

28.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研究

29.我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30.论财政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31.完善我国公平收入分配保障机制的财政政策研究

32.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

33.论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4.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研究

35.中国财政史若干问题的借鉴作用

36.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工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关系的协调

37.关于财政赤字规模的研究

38.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39.关于财政宏观调控问题的分析

40.关于我国就业与再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41.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分析

4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对策

43.环境保护的公共财税政策研究

44.地方政府间的分税制研究

45.稳健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46.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47.稳健财政政策研究

48.进一步深化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思考

49.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编制方法评价及完善思路

50.探索国库集中收付,促进财政良性循环

51.进一步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52.加强政府预算执行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53.关于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法制化水平的思考

54.深化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对策思考

55.构建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56.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57.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制度的措施

58.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政策建议

59.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60.完善国家预算法的思考

61.关于预算原则的实践问题

62.关于我国税款流失的问题分析

63.关于税制改革的研究

64.关于加强税收征管的研究

65.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

66.企业税收筹划的战略研究

67.关于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研究

68.关于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研究

69.关于避税与反避税的研究

70.关于征收物业税的研究

71.关于规范税法执法问题的探讨

72.税收负担分析

73.税收效应分析

74.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分析

75.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76.论商品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77.我国财政分权的特征与改革取向

78.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79.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对策

80.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81.公共支出管理中的预算审计研究

82.财政管理体制演进与创新研究

83.关于政府收费的理论分析

84.义务教育需解决的财政问题与政策建议

85.农村义务教育解困的财政体制思考

86.关于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研究

87.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探讨

88.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问题研究

89.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探索

90.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分析

91.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92.完善对农民直接补助制度的问题研究

93.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94.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研究

95.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思考

96.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97.我国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研究

98.部门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研究

99.乡村负债问题与对策研究

100.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选择

101.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风险分析

102.政府债务与积极债务政策研究

103.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分析

104.建立突发性公共事务财政投入体系的对策研究

105.论WTO框架下我国海关税收征管的改革方向106.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问题和改革建议

10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108.关于财政政策调控国债市场风险的研究109.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110.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111.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12.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

113.关于财政就业支出的政策研究

114.关于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研究

115.关于精细化财政管理的研究

116.完善政府收费制度的研究

117.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财政对策研究118.关于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

119.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20.规范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研究

12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研究

122.关于我国税式支出的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123.关于税收中性问题的研究

124.关于国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125.关于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的对策研究126.关于我国外债情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27.关于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128.关于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情况及改革建议129.我国目前财产税的现状及改革建议130.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

第12篇: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0-09-18 01:16 来源:未知】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现代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现代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资金从资金富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从不能投入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入到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通过这一过程经济效率得到提高。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自从1982年第一张股票股指期货合约问世以来,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它集中了股票市场的风险,并在固定的场所加以释放和转移。但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一旦运用不当,就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演变成金融灾难。因此,在发展股指期货的同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国际金融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进入一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竟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中国股票市场建立才十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一一股指期货。

2002年以来,沉寂了数年的期货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大品种的全面活跃,期货经纪公司牌照审价飙升,国际期货巨头频频造访寻觅合作等等,无不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勃勃生机。而近期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社保资金开始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加入WTO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国内对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了。有的学者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助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平抑市场波动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股指期货的开设可能使得股市风险放大,现实条件还不成熟。但我看来,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正在曲折的发展,种种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既然发展股指期货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发展股指期货对商品期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种种正负面的影响?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研究相对分散,缺少系统的研究。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中间有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对股指期货6个品种交易的尝试,但几个月后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关闭。

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和基本运作知识上的介绍。汪利娜(1996)介绍了英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监管特色,归纳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作者认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建立独立的清算机构和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制。于磊(1996)和梁国勇(1997)对股票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功能、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朱孟楠(1997对香

港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及其发展,作用与影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风险及香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杨玉川(1998) 以国际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为实证,分析了金融期货期权交易以及现代期货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了我国为重开境内期货试点交易积极作好理论和实务准备的观点。胡怀邦(1999)系统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及其影响,提出指数相关交易和动态套头交易不是股灾的罪魁祸首,股灾真正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股灾前股票价值的高估、以及经济信息的过度反应。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衍生产品交易不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

进入2000年以后,关于股指期货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可行性、必要性等问题上。傅强(2000)对国内开展股票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条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上还没有做空机制,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浓厚的市场投机气氛将使套期保值功能很难实现。同时,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现象非常普遍,政府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进一步制约了套利交易发现股指期货合理价格功能的发挥。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作者认为我国尚不具备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王拴红(2002)对中国推行股票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意义、可行性条件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现阶段推出股票股指期货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有利因素,但不能否认仍有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中国推行股指期货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该金融衍生工具能否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邹新月(2002)在回顾发达国家股指期货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者认为,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和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两大职能,是一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发展股指期货有助于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使股市波动趋于平稳,促进中国股市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推动券商承销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有助于经济、金融信息的传递,增加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加需求,促进股票市场均衡发展。徐晓光(2003)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不利条件的确存在,但有利条件及市场的需求却使我不能再对股指期货交易采取回避的态度,机构投资者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投资者逐渐成熟,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都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机遇。鲍建平、刘文财(2004)在《规避系统风险需要股指期货》一文中提出要加快股指期货的推出。他们认为ETFS的出现能够提高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从而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使股指期货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反过来投资ETFS也需要股指期货来规避市场系统风险。2005年9月26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演讲时指出:由于存在股权分置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股指期货的推出。随着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为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拓宽道路。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掀起了国内学者对股指期货研究的热潮。肖辉,刘文财(2006)在《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一书中对股指期货的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存在交易成本和现货市场卖空限制条件下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微观结构,丰富和发展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同时也就如何控制股票指数期货市场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总的来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于股指期货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往往是实践迫使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是理论去指导实践,因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体系。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股指期货并积极推动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国内理论界对于股指期货必将会有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国外对股指期货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股指

期货的发展动因、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行为,发展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许多文献都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股指期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Cornell 和 French在1983年最早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进行了研究。Cornell和French发现,股指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明显的低于完美市场模型计算的价格,他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投资者纳税时机的选择。Santoni (1987)研究了从1975一1986年的S&P500股指的日和周数据,发现在1982年4月推出股指期货前后股指变化的方差没有大的变化。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日波动的增加不是由于期货交易的存在引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在期货合约到期日的到期效果,有使股市波动性增加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市场参与者持有相对于期货的现货部位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由于期货与现货价差的拉近,套利者和避险者都要考虑是否持续避险,或者将原先已避险的部分了结,因而使得两个市场的交易增加。若此时股票现货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则交易不平衡的情况将会发生,使得价格波动较为剧烈。Brennan(1990)提出了最优的指数套利策略。他运用模拟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如何使用该套利策略。Subrahmanyam(1991)运用一个详细的理论模型解释了股指期货巨大的流动性及其信息作用。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股指期货交易为不知情流动性交易者提供了一种完美的交易媒介,因此相对于个别股票的交易而言,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不知情交易者因与知情交易者进行反向交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会降低。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引进股指期货之后,许多文献对引进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87年股灾之后,许多报告均将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布雷迪报告。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开盘的S&P500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所以布雷迪直指股指期货的程序化交易,而当时报告中多处提到程序化交易造成的瀑布效应(Cascade Effect )。由于股市下跌,组合避险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避险者的期货卖压,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股市大跌。同时,他还证实在危机中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换句话说,在危机出现时,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俨然像两个独立的实体分开运作。随着价格的急速下跌,套利活动变得风险很大,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被打破。当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中断后,期货市场很难再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能。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开始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包括简单的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者们除了对发达国家市场进行研究以外,一些已经开始关注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中国。

三、主要研究内容

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

第13篇:金融学专业导论论文

金融学专业认识及职业规划

引言:通过对金融学专业导论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增加了对金融学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了金融学是什么,金融学的涉及面,金融学的就业方向以及学习金融学,成为金融学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特质,了解了一定有关金融学研究方法等。

摘要:金融学 职业规划 目标

正文:

一.对金融学的认识

1.金融学是什么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现代人们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各种经济关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国际金融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现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也是金融社会,资本将胜过权力成为社会运行秩序背后的终极推动力量。对智识之士而言,投资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见学好金融学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经济社会中都能有很大的帮助。

2.金融学专业研究内容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3.金融学的研究过程

① 提出问题: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提出问题 ② 将经济学问题用经济学语言描述并将其概念化

③ 数学语言阶段:提出假设,进行数学逻辑推理和计量分析 ④ 得出结论并用经济学语言规范分析 ⑤ 得出政策涵义

4.现代金融学研究方法

①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② 数理经济模型分析:用数学方式表达经济理论,并进行演绎推理

③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现实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据以定量分析经济运行过程,验证并发展经济理论,评价经济政策和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 (计量模型分析包括:1.建模 2.收集数据 3.估计参数 4.检验 5.预测、应用)

④ 案例分析:以对具体事实为前提,通过透彻观察个别的事物,深入剖析其一切方面,

研究其内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运用具体的事实证实或证伪某一理论。

5.金融学主修的课程

金融学主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风险投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投资银行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譬如,国际收支必然产生国际汇兑和国际结算;国际汇兑中的货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又有重大影响;国际收支的许多重要项目同国际信用和国际投资直接相关,等等。

投资学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保险学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保险涉及的领域是多元化的,包括金融学、法学、医学、数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内容。

公司金融是以企业为核心,金融市场为平台,研究企业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以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主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关于金融活动的一门学科。

6.对金融学专业人才要求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认为具体需要的一些特质和能力是:

① 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② 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信息的基本能力 ③ 对数字敏感、爱交际(能提合理化的建议) ④ 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⑤ 多接触市场前沿或市场热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金融学专业职业方向及个人职业规划

就业方向包括(1)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2)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3)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5)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6)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7)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9)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10)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个人对于选择金融学这个专业除了它的就业前景好,就业薪资高等较现实性的优势外,还有的就是我对金融业,特别是证券投资这个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估值定价,管理风险,有一定了解,同时金融学的部分知识又为今后的生活提供帮助,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何尝不与经济学问题相关呢?它能帮助我们处理小钱与更多钱财的关系;帮助我们安排生命期内消费与储蓄的最佳分配;帮助我们选择投资品种和时机进行投资、计算利率和收益率、规避风险。

因此成为一个金融学相关人才必须在具备一定的金融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多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开发自己的个性化选择、购买和抛售投资系统,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

目前对于自己的专业目标是学好专业课为自己成为金融学学科专业人才努力,同时为金融学考研做准备。考研对于自己而言是另一次高考,尽管金融学就业前景较好,但是仍然希望自己能过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有更深的思维去研究好一个专业一个学科,让自己的今后的人生起点更高更好。因此在学好数学,英语,政治的前提下,做一个有专业知识储备深厚的的金融学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第14篇:银行会计学论文银行金融学论文

银行会计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与创新

姓名:陈建超

【摘要】银行会计实验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结合专业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银行会计学;摸拟教学

一、引言

由于与商业银行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银行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些学生由于前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十分牢固,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感到费力,对学习逐渐丧失信心;但我们发现,他们对实验教学往往很有兴趣,动手能力也不差。如何充分引导他们的这种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是我们在银行会计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内容。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银行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统一性,长期以来,银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基本借助外购的商业银行模拟教学软件对虚拟的业务内容亲手进行处理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模拟分支机构设立和虚拟银行业务岗位设置,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按实验教程要求的资料、方法和步骤进行分岗协作或个人独立实验,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种实验模式,学生虽然

,但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1)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系统绝大部分是采用纯软件方式来实现,学生无法完成相关凭证打印、刷卡交易、密码小键盘及ATM查询功能;(2)在银行联行往来结算过程中,收报行使用的会计科目难以理解;(3)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中,国际结算方法众多,使用单据复杂;(4)经理国库业务中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加上结算业务中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学生经常觉得无所适从。由于以上内容的高实践性特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化难为易,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化实验教学

(一)完善实验教材

为了解决上述银行会计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在银行会计学实验教材方面进行完善。目前不少高校实验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与实验教学软件配套的操作手册,以这种资料为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验课程结束后只会使用软件,不了解软件的基本原理,即软件究竟是基于什么理论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无法从现有的银行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银行业务的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银行会计教学等同于用计算机和业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实验。

实验教材方面,不能仅仅成为某软件的操作指南或只是简单地对一些子系统进行设计,应该既对银行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说明,又注重分析银行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

(二)以模拟情境教学法为辅助教学手段

由于学生没有金融工作岗位的实际接触,直接导致学生对枯燥的银行会计学知识很难理解。为解决此问题,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采取模拟情境教学法,给学生以真实的银行环境,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比如在讲解“银行汇票”业务时,教师把每4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分别代表甲(银行汇票申请人)、乙(出票行)、丙(持票人)、丁(代理付款行),摆放两张桌子,分别作为乙、丁的办公场所。为求得更为真实的感觉,我们专门制作了银行标牌,连同申请书、汇票等票据置于其上。情境布置好后,通过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银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地呈现出清晰的银行汇票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加深对这一业务核算的理解的目的。最后由教师对经过学生核对的票据进行最后把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通过“轮岗”,让他们了解不同主体的行为及会计处理。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全面理解,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将比来自讲课和阅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另外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模拟情景比阅读材料更加有趣,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必然更好。

(三)精心设计实验教辅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金融业务凭证的填写和单证的流转,为了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尽量找一些金融部门使用的真实凭证给同学们展示。总账、分户账、日计表、日结单、各类委托书以及托收承付凭证等基本上可以从银行购买,做到与银行实际工作所用的一致。对有些不便向学生们展示的银行重要空白凭证(存单、存折、支票、信用卡、汇票、本票、联行报单、限额结算凭证等)和有价单证(定额存单、定额汇票、定额本票、金融债券等),更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屏幕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单证的内容、格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四)充分应用图解教学法

银行会计核算往往涉及多个行处针对同一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因此,银行会计核算具有涉及会计主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业务流程复杂的特点。学生首先需要弄清该业务涉及哪些行处,然后厘清各行处之间的关系,了解各行处针对该笔业务的核算手续,正确确定资金汇划方向,最终才能正确做出相关各行处的账务处理。采用图解教学,将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行处的上下级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同时标注资金的流转方向,形式直观简洁,图文并茂,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银行会计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图解教学法。

对于从总行至经办行等各级清算中心的上下级关系和账务处理,可以利用绘制金字塔式的树形图的图解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结构图中标注各经办行的借差或贷差,可以清晰了解联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汇划方向是由贷差行划往借差行,并且是通过在各上级行处的备付金存款的调增调减来实现资金的清算的。由于图表上能清晰地显示出上下级关系,因此很容易确定某个会计主体在整个汇差资金清算体系中的位置,再结合汇差资金的清算方向确定各下级行处在本行

,将各下级行处借差和贷差相抵减后确定是本行处占用他行处资金还是他行处占用本行处资金,据此调整自己在上级行备付金存款的增减。下级行处对上级行处应用资产类科目“存放联行款项——存某上级行备付金存款户”核算,上级行处对下级行处应用负债类科目“联行存放款项——某下级行备付金存款户”核算。最终确定各科目的借贷方向,成功做出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五)加强实验室的“软”建设,实现实验室网络化

目前实验室建设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相当一部分高校都建有电算化实验室,配置了可基于不同平台运行各类商品化实验教学软件的先进计算机设备。也许因为其它标准难以量化,人们常常以实验室拥有多少实验设备作为衡量该实验室水平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导致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实验室的设备投入,而忽视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体系的设计、实验内容的升级、实验方法的重构、实验组织的创新等“软件”建设,致使许多先进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或束之高阁,或降级使用。

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使银行会计实验模式多元化。基于网络技术,可以将传统实验中主要环节讲解转化为全程实验的多媒体演示;可以将传统银行会计实验以教师指定任务为中心的集中化模式转化为会计实验视频点播的个性化模式,推进了传统银行会计实验教学向多媒体实验、远程实验和个性化实验的转化,加速了银行会计实验模式多元化进程。

会计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会计实验资源的公共化。网络化可以使实验资源,特别是案例资源,在一定的管理机制下,通过外部不断地充实

和完善,使实验资源关注者的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极大地丰富实验资源,提升实验资源的应用价值。

三、结论

银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是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要实现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进行持续的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其末.图解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0(1):107-108.

[2]崔澜.《银行会计》教学方法有关问题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73-74.

[3]代桂霞.银行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1):390-391.

[4]魏晓卓,吴君民,巫蓉.工科院校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06(3):

第15篇:金融学论文题选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选题注意事项:

下面的题目仅供参考,只是列举了选题的方向,论文题目应该在此基础上具体化。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及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及其对保险消费需求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综合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问题研究

对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难贷款”的调查 对某地民间借贷发展情况的调查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行性分析 对农民工金融服务需求的调查 对某地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新农村建设中政策性金融需求研究 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研究 金融安全问题探析

国内结算与国际结算的票据比较分析 斯旺搭配与蒙代尔搭配的比较研究近年来货币政策效率分析 关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探讨 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机理探析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传递机制探析 化解金融危机的利益博弈分析 国内结算与国际结算工具的比较研究 新兴经济体市场通胀研究

新兴市场政策对经济增长支持程度检验 银行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评估 国家主权投资基金研究 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机制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评估 各国中央银行救市方案的特点 粮价、石油价格和汇率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研究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研究 银行业民营化的路径和绩效分析 新巴塞尔协议与信用风险分析 新巴塞尔协议与市场风险分析 新巴塞尔协议与操作风险分析

国外土地金融制度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户贷款困境与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 农村土地证券化融资研究

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商业银行资本困境与经济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 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风险导向审计与金融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新时期金融审计的挑战与定位 金融业务创新与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商业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审计模式的判断与选择 产业集群框架下的金融集聚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困境与中小企业融资 对金融创新负面影响问题的认识 开放资本市场的国际风险防范 货币政策工具弹性运用的探讨 如何深化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杠杆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信贷对利率变动敏感性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制度分析与控制 信用评级标准的要点及中外比较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分析 优化信用环境的对策探析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 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管理 消费信贷违约治理与个人信用制度 住房反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风险管理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分析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流动性过剩与中央银行宏观管理政策 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的效应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的行为金融视角分析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及重组效应研究 江苏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营销模式的研究 电子支付手段的性质与影响 上市银行绩效比较分析 开放背景下的内外部均衡

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研究 资产证券化与中国金融系统安全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 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与有效的金融监管 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金融租赁与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长三角地区金融风险问题 江苏人口城市化与金融支持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分析 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上市银行竞争力及其实证指标体系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SHIBOR与利率市场化研究 信用评级方法研究

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设的探讨 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的融资问题分析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问题探析 信用证诈骗与防范问题分析 国际结算无纸化问题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其影响 外汇储备增加原因的实证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变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分析 外资银行进入效应实证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收支结构问题 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改进 对当前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思考 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 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问题分析 银行资产证券化中SPV的设立 金融信用缺失的博弈论分析 农村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基于VaR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证券估值理论与方法实证分析 证券市场调控体系探讨 A.H股联动研究

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不同类型投资基金绩效实证分析 股指期货投资风险分析与防范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成交量与股票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风险资本运作及退出机制研究 证券市场保证金交易策略与风险控制 资产证券化策略及其风险控制 风险资本的期权决策方法与实证研究 投资者投资心理分析

江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银行股板块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研究 创业板的推出与中小企业板之间关系和定位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趋势研究 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创新 股票交易行情的周期分析

价值投资理论与行为投资理论比较与分析 证券市场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股指心理关口的实证 研究 股价指数期货设立与市场运作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博弈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机制 证券市场收购模式与定价 股票定价模型及其应用问题分析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和监管

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A、B股市场合并问题

银行股上市对证券市场结构影响 期权方法在实物资产投资中的应用 价值投资理论及指标体系 股指期货交易制度研究 股指期货合约设计 QDII制度设计分析

QFII的投资行为以及市场影响的实证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关系探析 次贷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保险市场结构演化研究

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保险投资风险控制及实证分析 人寿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保险资金投资A股状况及实证分析 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与投资收益关系分析 金融风险下的保险投资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海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如何提高竞争力 江苏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财产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不足与改进 再保险公司的业务开拓与创新 意外伤害保险创新研究 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现阶段保险中介的角色地位与发展对策 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研究 保险利益原则研究 损失补偿原则研究

新形势下的保险营销模式创新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 农业保险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及经济分析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提升寿险营销管理队伍的整体执业水平探析 保险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 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大小非”减持对策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问题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根源 浅议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保险公司税率探讨

第16篇: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物流1134班 张琳茹 学号:2111416 通过近段时间我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我对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知,做出以下阐述。金融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与经济有关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银行,在企业还是金融规划,都离不开金融学。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一、金融学的含义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都要同金融打交道;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任何购买都要用货币来支付;人们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各种经济关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国际金融、金融稳定与发展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金融学,才能掌握、理解和分析研究这些重要的金融范畴。

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简言之,金融学就是对货币的管理。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这就决定了从哪里获取货币以及我们用它来做什么。明显的,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类职业、学科以及来说,金融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银行家、会计师、金融规划师还是其他许多人,他们每天都是在利用金融概念谋生。很难想象出有什么职业是和金融概念无关的,工作就要有价值的体现,而价值则是由货币来体现的,与货币有关就一定离不开金融概念。即使是一位艺术家,也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并为之估计出现金价值,这就离不开金融概念。

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 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二、学习金融学的必要性

1.金融学所研究的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金融,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任何购买都要用货币来支付;人们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各种经济关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国际金融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金融学,才能掌握、理解和研究这些重要的金融范畴。

2.现实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

如何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尤其在改革开 放的转轨时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时接触的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范畴,也会产生好多问题。有许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人们,把握不准怎样看待才是正确的,怎样看待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的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金融运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找到科学认识和探索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研究并解决我国现实中的诸多经济和金融问题。

3.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由于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因素已经渗透于现代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门其他经济学科的课程中都会涉及到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都与金融学的理论相关联,例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管理学等,学好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对于学习这些经济类课程大有帮助。

三、我眼中的金融学,作为商学中显学的地位在近年来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中日益提高,无论是了解亦或是不了解这一行的朋友,一听到“金融”二字都会兴奋不已,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与财富、声誉最为靠近的一门学科,各式各样金融评论员在媒体上的狂轰乱炸更是将这种看法带入极致。我认为这种想法过于片面。通常国外所指金融学包括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两块内容,前者的研究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后者则与会计学专业的研究非常接近。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干部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国际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认真学习国际金融学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什么是金融危机?什么是股票?人民币为什么要升值?在学习了国际金融后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

三是提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可充实经济方面的知识。国际资本 的流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影响国际市场股票价格的同时,也牵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神经。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体验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汇、期货的波动等等,这无疑帮助提高了我们的常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要了解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解开市场经济下的种种问题与疑惑,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国际金融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表现。

第17篇:金融学

金融学

一、专业名称:金融学 (专业代码:020104)

二、学制:四年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够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分融企业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培养要求;

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金融理沦知识,了解金融行业实际业务,具备基本的业务工作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应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及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金融业务的内容及国内外金融法规、政策和运行规则;

3、掌握分析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枪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6、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金融业务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则政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期货交易、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公司财务、中央银行学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毕业实习;

2、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银行业务实验、证券交易实验、期货交易实验

七、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八、适应范围

能够在金融企、工商企业等实际部门从事金融经营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18篇:金融学

金融学(本科类)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教你进行投资的学问研究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工作及管理方式,了解货币、证券的由来及其功能和交易方式都属于金融学的学习范畴。它教你分析、预测股票和外汇价格的变动,掌握时机买卖证券赚取利润的技巧。它还告诉你银行、保险公司是怎么吸引存款和保险、怎么投资赚钱的。此专业偏文科,所学知识多属文科范畴,不过如果进行证券投资也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专业培养要求——讲授、模拟和实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 ,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 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经营管理、外国银行制度、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国际信贷与结算、外汇交易实务、金融工程学等。

毕业后干什么——作证券投资人员、银行职员或研究人员银行职员——管理银行的存贷款及投资业务工作。证券投资人员——投资股票、外汇、国债等工作。研究人员——研究国际国内股票、外汇理论及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

山西财经大学专家提醒李锁云,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工作需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计算机在现代金融业务中已经广泛应用,从事金融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很快,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需要大量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的人才。

第19篇:金融学

金融体制改革

姓名:邱荣学号:5400109363班级:经济学09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

此我国应该着手整顿金融市场,建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金融平台。政府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加快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

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

竞争力,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将会使得我国金融

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要取得更好的成效则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政府要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资本累

积速度加快,但是还有大量的资本散落民间。政府又未有政策支持,不少民间资

本聚集被视为违法。因此,因势利导,发展与规范并重,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遏

制违法违规经营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任务。规范民间资本金融行为,防范

相关风险最终只能依靠法制与监管体系高效率。尽快制订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

机构资格审核办法,充实监管力量,实现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资格审批法制化。

与此同时,我国应当强化地方政府监管权责。中央没有能力监督整个金融产

业链,只能是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建立强大而不遏制活力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打造

发达金融体系。总体看,近年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防范传统业务和骨干金融机

构风险上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整体监管实效令人满意。但中央政府的能力有限不

足以维持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央应该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形成新的管理体

系。建议尽快匹配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责,将部分规模较小又贴近地方经济发展

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权限下放地方政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强化地方政

府的监管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风险愈来愈明显,我国大部分金融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也

可能卷入其中。还应积极利用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审慎监管制度,尽

力分散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减轻存贷款保险压力,强化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

金融体制改革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上述问题是我国现行金融发

展阶段所突出的重点问题。我国金融已到达一个瓶颈,要想进一步的发展,政府

则应该结合我国金融现状,提出符合金融发展趋势和适应我国国情的方案,为我

国金融的走的更远做好铺垫。

第20篇:金融学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一、选择题

1、投资银行的业务不包括()

A.证券承销 B.证券交易C.代理国库 D.资产管理

2、我国经营投资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B)11-263

A.存款保险公司 B.出口信用保险公司C.人寿保险公司 D.再保险公司

3、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保险是(

A.责任保险 B.保证保险

C.再保险D.人身保险

二、名次解释

投资银行证券承销兼并收购风险投资近因原则责任保险

三、简答题

1、投资银行的功能

2、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种类

3、保险经营坚持的原则

4、保险具有的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

金融学论文范文
《金融学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