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9: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老人摔倒了是不是扶的问题,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 ,有些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诚信行为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2.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3.学校背景

在当今社会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假货、欺骗、学术造假、谎言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北哨中心小学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地,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在校学生600多人,学生说谎、考试作弊、言而无信、言行不

一、冒充家长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名等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教育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家长、学校、社会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我们觉得: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选择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孩子争做有德之人、诚信之人。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研究》这一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2、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有了诚信,才会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

二、课题的内涵及界定

诚信:诚,诚实,诚恳。信,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汇, 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 “诚”与“信”的规范意义存在细微差别各有侧重。“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个体的要求,“信”更多的是指对社会群体的双向或多向要求。因此,我们所说的“诚”是信之诚,“信”是诚之信,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信实,还要努力从内心去体会诚信的道德意义。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特征的少年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诚实守信习惯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对己诚实,对人守信,不说谎,不空许诺言,言行一致。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们的诚信教育,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诚信也都十分重视,而且贯穿了学生的一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更有效地整合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不良言行的冲击力,将是我们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综上所述,讲诚信已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崇尚的一种美德,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道德课题,期待我们去努力实践和研究。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再次使“诚实守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它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主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要着重解决小学生中“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小学生中“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通过培养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形成学生健康全面的良好人格品质。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通过研究,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以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小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从农村小学生自身的角度,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从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农村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农村小学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老师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从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的角度,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有失调节”。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5.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社会上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二)探索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培养其诚信意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1.利用讲解说教法,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讲解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要求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利用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校园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通过班级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一是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赞扬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三是要循序渐进,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5.创设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

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通过欣赏教育、成功教育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三)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转变观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3.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

(四)提出培养小学生诚信意识的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能逐步做到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示范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五)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八、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将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诚信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北哨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进行\"小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4.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诚信行为习惯的矫正。

2.充分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诚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撰写出研究报告,经验汇编及相关论文集。 2.做好结题工作,准备结题鉴定。

十、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并且具有较强的开展科研的组织能力,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课题经费有保障。

2.课题负责人发表过多篇省、市级论文,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丰厚的科研理论知识。

3.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动力。 十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打造诚信校园,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十

二、成果的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若干。

2、结题报告及论文。

十三、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李子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王昌林: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及经费管理工作

蒋如云: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张晓滨: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沙兆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共中央教育部2004.3 2.维利 《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2002.10 3.王莉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1997.6 4.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江西教育科研 1999.2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教育部2001.10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小学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

小学生诚信教育读本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浅谈小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