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5.伤仲永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仲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3、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学习语文,朗读很重要,对文言文的学习,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熟读成诵。

2、质疑法。学则须疑,疑则引发探究,探究才能发现真理。对于文言词句,,我们可以采用质疑的方法,利用工具书与注解,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并查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语设计:古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成一个庸才、蠢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永》,来了解一个典型的例子。(投影显示课题。)

2、作者及题解(投影):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题目中的“伤”是“哀伤”的意思,文题的含义是: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表达作者对方仲永遭遇的哀伤、惋惜之情。

二、感知文意:

(一) 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2、请学生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投影)

隶(lì)谒(yè)扳(pān)称(chèn)

3、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投影)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4、齐读课文

(二)译课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粗通文意。

2、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A、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投影)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B、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投影)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3、指名用现代汉语试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 整体感知(投影):

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仲永生五年”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啼求之\"。\"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十二三矣”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又七年”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二)深入探究(投影):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语段阅读: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a、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以议论为主。

b、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c、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

从“王子曰”到“受于人者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3、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见\"\"闻\"交织,详略有序,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讨论明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了。

4、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a、用词的精当传神。

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b、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四、表达训练: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①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语言简练。

②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③时间在2分钟左右。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五、总结课文:

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六、课外拓展(投影):

①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

②组织讨论当今社会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

③搜集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④背诵全文。

七、板书设计:(投影)

伤仲永

王安石

“不使学”

仲永经历:“求”“即书”“立就”————————“不能称”——“泯然众人” 才竭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事例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

写作特点:以事喻理

5.《伤仲永》精品教案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

5.伤仲永
《5.伤仲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5伤仲永 伤仲永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