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风雨(贾平凹)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风雨》教案

一、教材分析

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学习这些诗文时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所以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能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能力,体会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探究透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也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热爱大自然。但是他们的理解体会能力还不是很充足,不能够深入体会作者所传达的微妙情感。所以,教学这篇《风雨》,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品味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个星期的台风天气吗?有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描述一下台风天气来临时的天气状况呢?那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台风天气吗?那有谁能给老师讲一下你们都喜欢怎样的天气呢?又为什么喜欢呢?那么同学们已经说了自己喜欢的天气,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贾平凹的脚步,一同走进风雨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1、作家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被誉为“鬼才”。他的小说十分出名,散文也很有特色。贾平凹的作品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有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学品格。代表作有《满月》、《废都》、《浮躁》。

2、掌握生字词

蔓 (màn指延伸、滋长) (wàn指植物的枝茎)

撩 (liāo指掀起、掀开) (liáo指挑逗、招惹,如撩逗) (liào同“撂”,指撂倒) 捶 chuí 偌大ruò 芦苇 lú wěi 栅栏 zhà 槐树 huái 攀附 pānfù 蜷曲 quánqū 屋檐 wū yán 弧形 hú xíng 锥形zhuī xíng 蹦跳bâng tiào 刹那 (chà指很短的时间) (shā指停住、止住)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风?哪些地方写到雨?

风: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断了牵绳的羊、女孩、葡萄蔓、苍蝇、鸟巢、鸟 雨:断了牵绳的羊、废纸、精湿的猫、浮萍、鱼儿、孩子们放纸船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写风却不见一个“风”字,写雨也不见一个“雨”字呢? 因为作者想通过在风雨中一些事物的状态来表现风之狂、雨之大。这样写风雨可以使人们更真实的感受风雨的画面。

那么,作者这种不直接写风雨而是间接的写风雨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呢?

侧面烘托

四、梳理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速度。 朗读完后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一段:树林全貌

第二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三段:断绳羊、女孩

第四段: 葡萄蔓、苍蝇 第五段: 鸟巢、鸟儿

第六段:废纸、湿猫、瓦

第七段:浮萍、水池、鱼儿

第八段:老头、孩子们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植物、动物和人的表现来突出风雨之大呢?这样写的好处又在哪里呢?

因为动植物和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而作者所写的刮风下雨的状态也是最直接的反映到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之中的。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侧面烘托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风雨之大。

五、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一幅幅生动画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你能从找出文中这些语言吗?

例如: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这句话是对景物的细节描写,连用了三个动词“倒伏”、“斜插”、“破裂”,既有芦苇在风雨吹打下的形态描写,又有声音描写,形象地突出了风雨的狂乱、强劲。

六、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用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面的房舍,墙头。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绿又指的是什么呢?运用了哪些动词呢?写出了什么样的形态呢?

借代,用绿代替树林,以及用一系列动词“挤”、“拉”、“扭”、“冲”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被风吹倒时的情态。

3、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跑”、“撑”、“撞”、“滑”、“跌”、“失去”,这几个动词用的好。

因为这些动词都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在风雨中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雨之大。

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

5、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

6、从上面的赏析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场“风雨”的特点是什么呢?

时强时弱

狂乱

强劲

七、合作探究

既然这场风雨这么大,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孩子们为什么不好好在屋子里面待着,偏偏要折纸船从门缝里放出去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作者这样描写,一反前文中所弥漫的紧张急迫的情调,给这场暴风雨添上一个温暖的结局。给人们一种闹中取静、恬静、闲适的感觉。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应该试着以一种童真童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你们的童心,不要被外界世俗所污染,用这样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八、课后作业

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暴风雪”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树林子

鸟、鸟巢

垂柳、杨叶、芦苇

废纸、猫、瓦片

风雨

羊、女孩

浮萍、鱼

葡萄蔓、苍蝇

老头、孩子

风雨(贾平凹)教案

《风雨》教案 贾平凹

贾平凹 《风雨》

贾平凹《风雨》教案1

贾平凹《风雨》学案

贾平凹《风雨》赏析

贾平凹风雨阅读

贾平凹《风雨》课件(优秀)

风雨贾平凹阅读答案

13、贾平凹风雨说课稿

风雨(贾平凹)教案
《风雨(贾平凹)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