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创作的喜乐,进而更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另外,通过戏剧活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既然戏剧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这些价值呢?

一、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进行角色体验时,可以采用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两种形式。

(一)全班角色扮演

全班角色扮演(Whole cla Role-play)是指全班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种策略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幼儿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表达:这种策略还较容易使幼儿产生参与感,不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

在大班“邀游太空”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从视频资料中获取的信息集体模仿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活动。全班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但是幼儿是根据自己对这一角色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他们的体验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在中班“小鸭的故事”主题活动的“小小蛋儿把门开”活动中,每个幼儿对“鸭妈妈抱着小鸭”的动作的体验是需要他们亲身感受的。因此,教师请全班幼儿都扮演鸭妈妈的角色,亲身体验对“抱着小鸭(假想的动作)”这一动作的感受。

在全班角色扮演这个环节,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空间的分配。如果空间分配不好,活动室内难免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而且孩子们可能会互相干扰,使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划分好区域,可以用指示语提示幼儿活动的范围,也可以事先用指示线标示出幼儿的活动范围。

(二)分组角色扮演

分组角色扮演也是戏剧教育中常用的策略,它有自由分组和固定组两种形式。

1 自由分组角色扮演

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好朋友结组。二是根据角色结组,三是随机分组。好朋友结组是指教师在运用分组角色扮演策略时,使用“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指令,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结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把讨论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在“小花鸭的故事”活动中,教师是这样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小朋友们,这是我们之前编的故事,你们喜欢哪一段呢?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这一段演出来好不好?”在运用好朋友结组时,教师应该在表演之前引导好朋友之间充分沟通。好朋友结组的结组对象过于单一,孩子们的相互交往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不宜频繁使用这种分组方法。根据角色结组是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选择同一角色的幼儿结成一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角色圈”。在这个“角色圈”中的幼儿共同扮演一个形象,这有助于消除某些幼儿的紧张心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例如,在小班“三只小猪”

活动中,教师就采用了“角色圈”的方式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猪大哥,第二组扮演猪二哥,第三组扮演猪小弟。还有一种分组方式是教师随机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表演,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在大班运用。

2 固定组角色扮演

为了管理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有时教师也会运用这样的小组开展活动,固定组中的孩子一般座位离得较近,方便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教师采用固定组时同样需要划定活动区域并告知幼儿,以方便幼儿活动。

无论采用什么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幼儿充分交流,自由创作和表达,便于教师很好地指导每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选用合适的组织形式。

二、教师入戏和教师出戏

“教师入戏”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家多萝西·海滋考特所创的“领导者参与角色中”(Leader-in-role)的技巧。教师入戏是指教师扮演戏剧中的一个角色,教师出戏是指教师从戏剧中的角色身份回归到教师身份。

(一)教师入戏和出戏的具体做法

在戏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式,自然地参与角色扮演。最后再以适宜的方式回归到教师身份,来调整或结束教学。教师在扮演角色时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不能使他们处在混淆不清的状态。所以,教师入戏和出戏时要自然而明显。另外,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是戏剧中的人物还是教师。这一点也很关键。

教师进入角色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介绍,教师直接说明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者请幼儿扮演什么角色。例如,在“大树与小鸟”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扮演“伤心的大树”时是这样说的:“我现在是一棵伤心的大树,有谁知道我为什么伤心啊?”这就是一种直接介绍进入角色扮演的方式。

二是通过某种标志物辅以叙述和描述,这个标志物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件披风,或是一根魔法棒,或是一只小动物,等等。例如,在“大树与小鸟”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扮演小魔仙时采用了这种入戏方式:“这里有一根魔法棒,当我举起这根魔法棒的时候,我就是小魔仙;当我放下这根魔法棒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在“我的幸运一天”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用一个醒目的猪鼻子作为小猪的标志,并说:“当我戴上这个猪鼻子时,我就变成小猪了;当我放下猪鼻子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这就是一种通过标志物并辅以叙述和描述进入角色扮演的方式。

三是指定说明,以某一情况代表某一角色。比如,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椅子时,我就是老师,等等。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运用直接介绍或辅以标志物的入戏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园本教研示范园,幼儿戏剧是特色

4月11日,杭州闻裕顺幼儿园向全市的幼教界同行展示了在园本教研方面的成果,该幼儿园已于今年初被评为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全省共有26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本次校(园)本教研的验收。展示活动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是园长介绍幼儿园近几年来在园本教研方面所收获的成果。接着是全园教师关于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幼儿园戏剧游戏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的教研讨论活动,老师对于在课题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展示在同行们面前的是开放式的区域活动,开放式的区域是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活动,关于开放的区域幼儿园做了深刻的研究,并获得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本次活动的展示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幼儿戏剧游戏的新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戏剧的魅力。

闻裕顺幼儿园每个班都在开放式的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戏剧区,给孩子提供一个空间,让孩子在自主的游戏中进行戏剧的创作和展现,每个班也都选择了一个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戏剧内容,比如:大班的戏剧故事内容、情节大都是幼儿自己创编的,中班则以童话剧为主等等。

关于幼儿戏剧游戏的讨论内容:

课题名称《幼儿园戏剧游戏的开放和实践研究》

戏剧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它融会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有极大的艺术魅力。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戏剧游戏呢?简单地讲就是戏剧形式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时间自主版与戏剧活动。

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不如成人戏剧中的表现那么精彩,存在着差距是客观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戏剧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在我们的戏剧游戏中,幼儿的戏剧艺术元素并没有少,如语言方面、服饰方面、音乐方面等,我们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艺术表现能力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可能游戏的初期艺术的展现弱一些,例如台词开始很生活化,慢慢地就会生动和富有情感起来,开始配乐由老师选定,但后来会自己从众多音乐中选择合适剧情的音乐,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打扮自己,打扮舞台。不仅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在组织孩子戏剧游戏时,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色,当孩子们热衷于讨论台词时,可能旁观者觉得象语言游戏,当孩子们对戏剧中人物感兴趣了,那段时间可能就象表演游戏,当孩子们关注音乐时,游戏进行过程中就象音乐游戏了,但我们综合的,完整的来看整个戏剧活动区的活动,就明白了,戏剧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游戏。戏剧游戏是一种综合性那么强的活动,它和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游戏的组织上一定会有它的特点,因此,首先要肯定的是,展开戏剧活动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轻松的学,快乐的学,而且学的更好学的更多。游戏化在这里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的学,又很多很多的方法和策略,我们的老师用参与角色的方法,用动画片引导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体验戏剧的魅力,快乐自主的进行戏剧活动。

戏剧教学策略

戏剧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幼儿园教学策略

教育戏剧心得

小学戏剧教育

论中国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

论赏析课程中戏剧

论戏剧活动中的

高中语文戏剧类课程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