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炯《从军行》导学案 1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

杨炯《从军行》导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年 11月12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夸张、直抒胸臆、视听描写等) 3、背诵这首诗。

【预习导航】

1、导入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例如我们学过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即杨炯的《从军行》。

2、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擅长五律,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全唐诗》存诗一卷。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4.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 唐高宗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5.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整体感知,并尝试背诵这首诗。

【问题探究】

整体感知

1、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多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对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和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具体分析 ㈠首联:

1 / 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3.赏析关键词“自”。

㈡颔联:

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3、赏析“绕”字。

㈢颈联: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2、苏轼认为诗作应“言而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你认为《从军行》是否做到这一点?为什么?

㈣尾联: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结归纳】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课下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 / 2

从军行 杨炯

从军行 杨炯的赏析

读杨炯《从军行》有感

【古代读书诗】杨炯《从军行》

从军行 杨炯 阅读答案附赏析

杨炯

杨炯

《苏幕遮》周邦彦 导学案 1课时

1散步导学案第一课时

导学案[1]

杨炯《从军行》导学案  1课时
《杨炯《从军行》导学案 1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