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幕遮》周邦彦 导学案 1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6: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十单元第六课

《苏幕遮》(燎沉香) 导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20 日

【学习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这首词。

【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2、诗词故事

一曲新词动君王

传说周邦彦在汴京时,和名妓李师师关系很好,常去她那里玩。一天晚上,周、李二人正在谈词论曲,忽报宋徽宗驾到。周邦彦没法脱身,只好藏在墙壁的夹层中。周在偷听了这二人的谈话后,马上构思,写成了一曲《少年游》。过几天,当李师师为宋徽宗演唱这首词时,徽宗认为该词讽刺了他,就把周邦彦押出京城。为救周邦彦,李师师不久又为徽宗演唱了周邦彦写的《兰陵王》,徽宗听完,非常感动,马上下令把周召回,封他做大晟府的乐正。这样,一曲《兰陵王》打动了宋徽宗,改变了周邦彦的命运。后来,它迅速传遍京城,人们把它称做“渭城三叠”。

3、文题背景

苏幕遮,唐教坊曲,本西域舞曲,是当时高昌国语言音译,原意是披在肩上的纱巾。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本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

4、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问题探究】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1 / 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3、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

4、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5、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6、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7、“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句话用到什么手法?

8、“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认为这两句词,“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试对其传递物态,尤其是得其神理处作些分析。

【总结概括】

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的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发思乡之情。作者面对象征着江南钱塘风光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思乡之情。由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从而引出深沉的乡愁。

【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练习册作业。

2 / 2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导学案

苏幕遮 周邦彦 赏析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说课稿

苏幕遮 教案 (周邦彦)

《苏幕遮》导学案(学生)

周邦彦苏幕遮 Microsoft Word 文档

苏幕遮/周邦彦_教学设计_教案

周邦彦《苏幕遮》三维目标教案

《苏幕遮》周邦彦   导学案  1课时
《《苏幕遮》周邦彦 导学案 1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