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长在路上(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成长在路上

------------读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有感 安国莉 初识管建刚缘于一次周末培训,听他朴实无华的介绍,只是把一件事做实,并坚持下去。看他晶亮的眼神,听他的梦想“很想回过头去看看童年时的我是怎么样的。想看看我和伙伴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陈年往事。想知道那个年龄我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牵挂什么。我为这诗意的梦想汹涌澎湃。”梦想,多么美妙的字眼!童年时,梦想充盈着我们的心胸。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幻想自己有一个宝葫芦,唤它什么它就变出什么。啊!多神奇,多迷人,多幸福啊!可是,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读书明理了,我们世故圆熟了。可是,我们的梦想丢失了,我们的心灵被物质充实了,我们再也没有为之神往的美梦了!听的意犹未尽,那点因周末还要培训的小小抵触早就烟消云散了,一天的讲座虽然短暂,但离开会场时,已是华灯初上,静静走在街头,心里的热潮竟然还没有散去,多少次的培训如繁华过眼,而这一次却让我心灵跃动灵感的火花.我的梦想也被点燃,从此,对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管建刚这么一个本想教数学却意外成为语文老师的人,误打误撞,与语文作文教学撞出了火花,以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吹响了作文教学革命的号角,这次革命居然席卷祖国大地,影响了整个语文界。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评价管建刚的作文教学已不是一般的实践,而是一种深刻的、持久的反思。他在第一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骨构系统的“反思”:现在我了悟,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惧怕写作,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没有写作的冲动和践行,将注定走不到作文教学的深处,进入不了作文教学的生命境地。是的,我亦觉如此。作文教学确实需要一个写作的过来人,只有过来人才能做真真切切的指点,这个指点,不只是技术上的,更是写作心路、写作生命上。写作文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老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老师们平时只将目光紧紧锁住学生,教学生死死抓住作文里的人,从来都没有自己,老师们在作文里头,只是个外人。

想想挺简单,做起来却不易。合上《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心中豁然开朗。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作文教学因了这样一本书面使自己释然。正向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所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革命,它的必将给你带来全新的作文教学体验。

读管老师的这本书,我不得不为他所折服:时而被他执著追求的精神默默感动,时而被他不断翻新的花样拍案叫绝,时而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容百家之长为我所用。读任何一本有价值的书,尤其是有关所教学科的书,如果都跟风,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真的用在自己的教学上,那只能说它打动了你一时,但如果你懒于去做,也正如管老师所说:每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无不是以教师的巨大付出为代价的,这就难怪张化万先生要说:改革中的学生是相对幸福的,但是实验的教师却是高度紧张的。我正在思考,如何能够把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运用到我自己的教学中来?这是一个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个思考是具体的,要符合本班的实际的。办班级“成长周刊”;等级评奖;“每日简评”;将学生的作品装订成“书”,…… 我明白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金点子。只有当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正的被调动起来,学生作文才会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其实作文,也并不那么“可怕。”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生活”重于“生成”。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活着,无论他处于什么境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只有限制了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想想自己曾自鸣得意的几次习作,哪次不是设计一定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后创作,我极看重其生成,并美其名曰是给学生创作的“米”,这定能收获作文教学一片精彩。扪心自问,我的作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心灵吗?倘若我认为学生只有“生成”才能创作,想当然,我一定成为了那个限制学生心灵的罪魁祸首了。“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而一个人的写作金矿,往往在他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上。”我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写作金矿”了吗?我整天忙活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连起码的关注都没做到,真是惭愧。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张“讲评”重于“指导”。打破了以前的常规作文教学。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花,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呵护,促其成长。屈指算来,我也做了15年语文教师,一直执行着重“指导”轻“讲评”。具体表现在,指导两课时,第一课时无非是讲习作要求,加入作文技巧的知识讲解,再来篇范文引路;第二课时为学生当堂作文,力求学生当堂完成。讲评一课时,有时是教师全批全改,讲评无非概括此次作文情况,更正错别字,听两篇好作文,最后自由修改(这一环节基本上是虚设);有时是让学生互批作文,老师提几点要求,学生读后写上评语,收上作文本了事。

管老师说“讲评”是最好的“指导”,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而教”。他的作文讲评课贯彻六字方针:“欣赏”、“挑刺”、“训练”。第一环节,欣赏。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这样表扬面积大。第二环节,挑刺。没读管老师系列之前,我殊不知作文中还有如此多的病例,如“我”病、“心想”病、“关联”病、“然后”病等。这些病例让学生修改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作文语句更通顺,更简洁。第三环节,训练。这也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了作后讲评。这“练”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出来。

这些话写到了我的心坎里,让我跃跃欲试。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仿效,尝试采用此种方式讲评《我的同桌》。赏析环节,没有安排赏析全篇,有13人的佳句展现,这样能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鼓励;挑刺两处,一是细节不够,二是标题与内容相冲突;训练一点,把细节写具体,方法是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场景重现抓动作。我发现这种作后讲评方式颇受孩子们喜欢,不少学生直言自己最喜欢上作文讲评课了。但其间老师付出的比作前指导多得多,不知管建刚老师是怎样坚持这么多年的。

管老师是作文教学革命中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读其《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动力系统,真的让人感动他的那份执着与细心。说句实在话,这一切的取得得花费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静言思之,我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场作文教学革命?若全盘接受,以暂时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我唯有做的是吸收其思想的精华,加入一些符合我的工作实际的思考。

管建刚老师的专著,是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指明灯。读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课,让我大开眼界,收益非浅。管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文课。这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

成长在路上

成长在路上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

成长在路上(全文)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

教师演讲成长在路上

读《成长在路上》有感

成长在路上(工作室小结)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1000字

骨干教师师德演讲稿:成长在路上

成长在路上(优秀)
《成长在路上(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成长在路上 路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