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塘坝建设可行性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塘坝建设项目建议书 1 综合说明

六亩元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山区,座落在文都河上游,隶属孟家庄镇,全村109户,335人,耕地300亩,开发经济林400亩。

96年特大洪水将本村原有的塘坝、扬水站及引水渠全部冲毁。致使大部分水浇地变成旱地,农民只能该种玉米及土豆,农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农民减收。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为彻底改变本村的落后面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品位,把农田建成优质高产田,提高农业产量,拟在六亩元村观场下修建2.5万m3塘坝一座。

本工程总投资28.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1.3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1.7万元,临时工程1.5万元,独立费用2.8万元,预备费1.4万元。 本工程建成后,可使180亩耕地,120亩经济林得到有效灌溉,解决下游3个村的用水问题,使这里的山更绿,水更碧,天更蓝。不仅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也更为显著。因此该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为民造福工程。 2 水文计算

平山县六亩元塘坝工程座落在文都河上, 文都河发源于平山县碾盘,河源高程1300m,河口高程168m,总流域面积121km2,河长45km,流域平均宽2.7km,河流弯曲度1.5,河底平均比降25.2‰。坝址以上河道长8.5 km,控制流域面积18.5km2。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防洪标准》(gb50201—94)中的规定,拦河坝工程属v等5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20年一遇校核。用《石家庄市水文水资源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进行计算。 2.1年径流量

由《手册》附图2-2及附图3-1查得流域中心降水量p =680mm,本流域为ⅰ降水区。 径流深 r = 0.000723p2-0.3545p+73.5 =166.8mm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 = 0.1rf= 0.1×166.8×18.5 = 308.5万m3 多年平均流量: q?w= 0.10m3/s 365?24?3600 2.2洪水计算

2.2.1 24小时设计雨量

由《手册》附图5-5,5-6查得流域中心24小时暴雨均值h=80mm,cv =0.58,cs=3.0cv 。 查《小型水电站》(表1-2)十年一遇,k10%=1.77,二十年一遇,k5%=2.14, 由《手册》表5-1查得点面折减系数为0.98。 十年一遇面雨量 h10%=90×1.77×0.98=138.77mm 二十年一遇面雨量h10%=90×2.14×0.98=167.78mm 2.2.2 洪峰流量 由《手册》,采用经验公式: qp=chm1jm2 a m3fm4 本工程在ⅰ区,查得表6-1得c=0.0081,m1=1.34,m2=0.3,m3=0.4,m4=0.9。 主河道纵坡j=25.2‰ ,主河道长l=8.5km,流域面积f=18.5km2。 a=f/l2=18.5/8.52=0.26。 十年一遇洪峰流量:

q10%=0.0081×138.771.34×25.20.3×0.260.4 ×18.50.9=135.4m3/s 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 q5%=0.0081×167.781.34×25.20.3×0.260.4 ×18.50.9=174.6m3/s 2.3 各特征水位

溢流坝顶高程850m,坝顶宽2.5m,坝长20m,计算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时的堰上水深,采用折线型实用堰公式: q???mb2gh0 式中:ε —侧收缩系数??1;

σ —淹没系数 σ=1;m —流量系数,m=0.44m; b —溢流段长度,b=20m;

h0—包括行近流速的堰上水深;其计算结果为: h10%=2.3m时,q10%=135.4m3/s; h5%=2.7m时,q10%=174.6m3/s;

则十年一遇洪水时,堰上洪水位850+2.3=852.3m 二十年一遇洪水时,堰上洪水位850+2.7=852.7m 设计洪水位为852.3m,校核洪水位为852.7m,非溢流坝顶高程为853.0。 3 工程设计 3.1 设计依据

3.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工程等别为ⅴ等,拦河坝按5级建筑物设计。 3.1.2设计基本资料 (1) 基本资料

2009年平山县冀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测地形图。 (2) 地震设计烈度

平山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不进行地震复核。 (3) 有关规范及规程

①《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②《浆砌石重力坝设计规范》 ③《河北省石家庄市水文水资源手册》 3.2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2.1工程布置

拦河坝布置在大桥下游152m处,为浆砌石重力坝。坝全长35m,分为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溢流坝长20m,坝顶宽2.5m,坝高6m,上游坝坡1:0,下游坝坡1:0.8。坝顶高程850m,坝底高程844m,最大坝高6m,坝前正常水位850m,设计洪水位为篇2:某塘坝可研报告 某塘坝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 1.1概况

平山县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东经113°03~114°15,北纬38°09~38°45,东邻省会石家庄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四在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是河北省综合性旅游大县。又是省会石家庄市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县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干流——滹沱河自西向东从境内穿越,长达200余里,其上支流呈辐射状遍布干流两岸,平山县王坡乡地处平山县北部山区,王坡乡共辖35个行政村,20325人,总面积192735亩,滹沱河支流南甸河从此穿过,王坡乡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毗邻沙东公路,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内生产基础设施较差,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岗坡旱地、依然满目苍凉。刮风天,尘土遮天蔽日,下雨日,泥沙俱下,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水土大量流失。1998年岗南塘坝成为石家庄市的主要生活水源地,因此,改善区域内的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塘坝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达到林茂粮丰,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已成为平山县委、县政府及王坡乡党委、政府一项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从2001年开始,平山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大搞山区、丘陵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号召,当地人民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向荒坡、荒地要效益的开发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大面积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 50%的农作物只能“靠天收”。浇地难成为制约王坡乡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的瓶颈主要矛盾。为此,截流蓄水,修建塘坝是提高收入,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1.2 水文

本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雨季比较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2.7 °c 左右,极端最高温度40.8°c,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7.4 °c,初霜期10月14日左右,终霜期4月22日左右,无霜期185d。太阳辐射能561.1kj/cm2,多年平均日照数2600--2750h,封冻时为12月21日左右,解冻时2月23日左右,封冻天数65天,冻土层60c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87mm,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400.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91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1倍。 1.3 地质

该区为太行山中段、前寒武变质岩侵蚀中山区,山脉走向为ne向。河谷呈u 型,较平坦,谷底与谷坡之比高为3-15m,谷底常年有基流,松散堆积物厚度3-7m,阶梯发育,可种植农作物。

该区岩石主要为斜长片麻岩、花岗岩。土壤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母质岩发育而成土壤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类中层多砾沙壤质褐土性土,黄土状轻壤质石灰性褐土,ph值6.5--8.5,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35.4mg/kg,有机质平均含量17.1g/kg,土壤全氮平均含量1.13g/kg。 1.4 工程规模

两座塘坝都布置在滹沱河支流南甸河的支流上,其中2.5km处,死库容0.85万m3。兴利库容为31.15万m3。总库容为65万m3。该工程为浆砌石重力坝。坝全长58m,分为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长50m,河道左岸非溢流坝段长6m,河道右岸非溢流坝长2m。 1.5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两座塘坝全为浆砌石重力坝。据实际地形和地质条件,坝轴线为直线。坝全长58m,分为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长50m,河道左岸非溢流坝段长6m,河道右岸非溢流坝长2m,坝基座在岩石上。溢流坝顶宽3.0m,上游边坡1:0,下游边坡1:1,坝顶高程416.7m,最大坝高18.2m。坝前正常水位416.5m,设计水位418.96m,校核洪水位420.22m。非溢流坝顶宽2.0m,上游边坡1:0,下游边坡1:0.7,坝顶高程420.7m,最大坝高6.7m,在溢流坝段设直径500mm放水阀门,阀门距左岸30.0m,大坝下游设长50m护担,护坦下部加0.5m厚浆砌石,上部为0.2m厚防冲混凝土,塘坝下游为5000mm渠道防渗,渠道断面0.6×0.8m,采用混凝土防渗,混凝土厚0.2m。 1.6施工组织设计

两座塘坝同时安排施工,施工进度按1年安排,2012年4月份动工,2013年5月1日前竣工。1.8塘坝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

拦河坝建成后,坝前形成塘坝,正常蓄水位416.5m,局部最大水深18m,淹没区最大宽度约110m,淹没区范围内有耕地1亩及林木300棵。因塘坝没有当地百姓搬迁,土地淹没较少,因此在整体建设中相对阻力不大,工程易建且效益明显。 1.9工程估算

工程总投资643.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12.24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3.64万元,临时工程26.86万元,独立费用133.2万元,预备费57.59万元,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工程投资10万元。 主要工程量:石方开挖9120m3,浆砌石9061m3,混凝土3470m3,模板7100 m2。总用工148216.89工时。

1.10经济评价

小型塘坝总库容65万m3,一次性能灌溉耕地6000亩,其中灭旱2000亩,不但能解决本村浇地难,而且惠及下游其他10个村,受益群众6500人。所浇耕地均能旱涝保收,水浇地每年亩增产按150kg计算,扩浇地每年亩增产按300kg计算,6000多亩耕地每年增产粮食120万kg,年增产值192万元。

正常蓄水后,水面长1200m,为本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起一定作用。工程竣工后山上绿树掩映,山下碧波荡漾,形成坚固的生态屏障和亮丽的第一风景。

塘坝是一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产业链长,拉动面广,可带动王坡乡的可持续发展,有丰富水源做保障,山场、果园、养殖,各种特色产业必将应运而生。旅游观光、漂流划船、垂钓采摘。经济链条将不断拉长。每年从事种植和旅游服务业的人数将达到3000人,仅塘坝建设本身每天要吸纳劳动力200多人,对促进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篇3: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塘坝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0623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 2006.

绿化村小流域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6.28修改后按小流域设计1 项目概要

1、项目背景

本流域地处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属大黑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较大。虽然河流分布较少,但靠天然降雨水利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山上有泉水分布,农业生产多数靠自然灌溉。因此枯水年造成干旱现象很多,而丰水年由于河谷发育良好,山高谷深等地理原因,每遇汛期,洪水来势凶猛,再加上没有拦蓄工程,不仅白白的浪费了水利资源,而且还造成水土流失和洪灾泛滥。人为的破坏滥砍滥伐等因素,也加重了土壤植被的破坏、土壤砂化等现象的产生。因此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振兴,确定对景台镇绿化村小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建设范围:景台镇绿化村、刘家屯村、姚家屯西沟村、毯子房等4个村。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1万亩。其中:改造坡耕地种植玉米制种7400亩,旱田改水田200亩。建设塘坝1 座,修建田间排水沟5 km。 工期:一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根据《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编制规定。项目总投资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1.4效益: 项目建成后、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农、副、鱼业效益将大大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力增强。不但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增强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逐步趋向良性循环。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加强对项目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保证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开展,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王辅(主管农业副县长) 成员:马新忠(县财政局局长) 王玉琢(县水利局局长) 黄有杰(县农业局局长) 马杰(县财政局副局长)

王福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胜(县林业局副局长) 赵品会(景台镇党委书记)

关海龙(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该项目区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3°18′,东京125°23′。属长白山余脉—大黑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在227m~538m之间,相对高度在100m~310m之间。项目区位于景台镇东部,距县城40km,距省城长春市的乐山镇仅4 km。项目区包括绿化村、姚家屯村、姚家屯西沟村、西大成号村4个村。 2.1.2水文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高于中东部地区,枯水年降雨较少,大黑山北部易发生干旱。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秋季低温早霜,冬季寒冷漫长少雪。 以伊通气象站为参证站,统计各项气象要素,统计系列年限为1958年-2001年,近期未发生异常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640mm,降水多集中在6月-9月份,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5.8%。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10mm(e601)。 多年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6.8℃(1979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40.6℃(2001年1月13日)。多年平均风速3.0m/s,历年最大风速24.0m/s(风向sw)。 最大冻土深度1.67m,无霜期在137天左右。日照时数为2510.6小时。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形。自中生代以来连续上升,形成断块地貌,但由于长期剥蚀,山体起伏较小,大部分丘陵较平缓,多为二级夷平面,山体呈浑圆状,山间谷地较发育。该区土壤种类较多,地形比较复杂。但项目区位于比较平缓的河谷地带,主要以灰棕壤和棕壤为主。土层厚度在25-50cm,土壤质地为壤土。由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偏低,土粘重透水性差,有机质转化率低,因此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2.1.4水资源

项目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类裂隙溶隙水和花岗岩风化裂隙水。该区地下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水最大流量为1.815升/秒,最小流量为0.003升/秒,通常为0.079-0.218升/秒,地下水量极贫乏。

2.2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 2.2.1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

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的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多次对侵蚀沟、坡耕地进行治理。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及管理,边治理边破坏,致使治理成果没得到巩固和有效的保护。项目区仅存的水土保护措施也基本失去了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作用。 2.2.2水土流失情况

1、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000亩,占土地面积的52%。

2、水土流失成因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成因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沟河、塘坝建设纪实

关于百神庙塘坝建设的实习报告

建设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建设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

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养老院建设可行性报告

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酒店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

村级阵地建设可行性报告

塘坝建设可行性报告
《塘坝建设可行性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