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键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突出问题解决意见

摘要: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相关制度和措施还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素质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等。

正文:

三:素质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

(1)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2)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

(3)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4)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5)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6)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其一,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其二,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其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其四,近视患病率仍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五:三大因素制约素质教育发展

第一,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

表现为一是投入重心过低,经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第二,相关制度和措施还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评估在教育管理中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导向作用,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同时,高考招生政策的引导不利,对中小学的导向更多的还是\"应试\"。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仍然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层层考核将\"片面追求升学率\"细化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第三,教师素质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特别是在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成为制约农村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学校经费严重短缺,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接受集中培训。

六:如何解决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考试是一根教育的指挥棒,有人认为,学生素质要全面发展,就要全面取消考试,但这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不可能的。现阶段我们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社会也需要人才分流,通过考试来选拔培养人才仍是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办法。但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一要控制考试的范围和频率,二要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尽可能使考试全面、准确、公正。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既有书面考试,又有实践考试;既有考试,又有考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指导教学。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二、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坚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对于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素质教育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有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监督,积极转变社会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换,也必然是一场社会大行动。一是调动积极性,使各方面都来关心、理解和支持实施素质教育,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二是规范行为,社会各界按照各自的角色来确定参与方式和参与范围,明确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三是进行社会监督,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转变教育思想,不得用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成绩的主要标准,引导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家长要转变教育思想,要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加以引导,帮助孩子选择好人生道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要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中小学素质教育调查[1]1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城市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修改版

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现状调查(推荐)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中小学素质教育一

中小学素质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