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白《将进酒》详注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李白《将进酒》详注

一、将进酒

《现代汉语词典》:“将qiāng:愿;请:~进酒。”《辞源》:“将:3.qiāng。

(六)愿,请。《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辞源》:“进:

(四)奉上。《礼·曲礼上》:‘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进酒”本是“献酒”之义,引申为“饮酒”之义(参见“汉典”“进酒”条)。“将进酒”字面意思即“请饮酒”。(参拙文《“将进酒”字义诠解》)安旗《李白诗秘要》:“将(qiāng),请也。将进酒,即请饮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张厚感主编《高中古诗文导读》:“‘将’,请;‘进酒’,饮酒。”

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君”字在本诗中出现了五次,即两处“君不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径须沽取对君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的“君”,显然是指岑夫子、丹丘生。“与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解作“为你”,赵昌平《李白诗选评》、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解作“为你”。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勋、元丹丘二人。”“君”是对人的尊称,可以指某一个人,相当于“您”,也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当于“你们”。“与君”、“请君”

1 的“君”至少是指岑夫子、丹丘生两人,所以不能解作“您”或“你”,而应解作“你们”。李易《唐诗今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为:“嗨,我要歌唱了,你们仔细听。”这里“君不见”的“君”,是特指还是泛指?人民教育出版2001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君不见:您看见没有?君,泛指。”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此为泛指。”《注释做法唐诗三百首》:“人生得意二句,是一篇之主,篇中两提‘不见’,正是唤醒世人的警句。”《唐诗合解》:“通篇主意是劝人及时为乐、尽兴饮酒,连用两个‘君不见’,是提醒人语。”(见《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既是“唤醒世人”,是“是提醒人语”,则“君”应为泛指。

2.“君不见”的“不”不是今天表示否定的“不”。《辞海》:“不:①表否定。如:不是;不能;不好。③未;不到。《孟子·梁惠王上》:‘止步百步耳,是亦走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中学文言虚词手册》:“‘不’主要用作表示否定的副词,现代汉语仍是这种用法。但细审‘不’在句中的作用,除表示相反的意思外,还有‘毋’义,应解作‘不要’;‘未’义,应解作‘不曾’„„”按:本诗“君不见”的“不”应解作“未”、“不曾”、“没有”。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君不见:

2 你没有看见吗?”正是解作了“没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注“君不见”为“你不看见”,误。

3.“见

(二),犹闻也。„„更推而言之,凡诗中‘君不见’之‘见’字,有时亦应作‘闻’字解,非可泥于字面之为‘见’也。„„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唐诗鉴赏大典》翻译此二句为:“你可看到,奔腾的黄河水从天际奔流而下,流向东海再不回来;你可看到,高大的厅堂上,有人面对明亮的镜子悲叹自己的满头白发,说什么早上还是黑色的,到傍晚乍一看已是一片雪白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这两句借黄河水起兴,未必便是眼前所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鹤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虽然“未必便是眼前所见”,虽然“非肉眼可以穷极”,但这里的“君不见”之“见”,依然应解作“看见”。

4.“高堂”一词,一般注本多释为“高大的厅堂”,如中职教材《语文》:“高堂,此指高大的厅堂。”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的注释与此不同:“高堂:指的是父母。全句是说:你不看见上一辈的人因为从镜子里看见白发而悲伤?”据《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高堂”,敦煌残卷作“床头”,据此不宜解作“父母”。

3 5.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青丝:形容黑发。”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青:黑色。”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青丝:乌黑的头发。”此注误。“青”是“黑”,“青丝”就是“黑丝”,只是用以比喻(或形容)黑发。

6.此诗开头二句为反问句,句末应标问号或感叹号。有版本两处皆标句号,不当。

7.周啸天说:“诗篇开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扑面而来。„„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见上海此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自此说一出,诸多赏析性地文章都说此诗开篇运用了排比手法。比如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基本模块下册)配套《教师参考书》:“强烈的节奏、对比和排比手法,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然而,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排比至少要有三项,而这里仅仅有两项,而且作为修辞手法的排比,各项的结构应该相近相似,而这里的两个句子结构相差较大,总之此诗开篇两个长句根本未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怎么理解周先生这里所谓的“排比”?《辞源》:“排比:依次排列,使相连比。”这就是说,“排比”本来是一个动词,类似“排列”、“并列”之意,作为修辞手法的“排比”应是由此引申而来,属于名词。周先生所谓的“排比”应理解为动词“排比”,而非作为修辞手法的“排比”。

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1.《现代汉语词典》:“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另外,“人生”还有“人的一生”之意,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本诗中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2.得意:有兴致的时候。(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赵昌平《李白诗选评》、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得意:即日子顺畅,心情如意。(葛景春《李白诗选》)得意:指快意高兴之时。(高教版中职教材《语文》)《现代汉语词典》:“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辞海》:“得意:②称心如意。《韩非子·饰邪》:‘赵、代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后多指因成功而沾沾自喜。如:得意洋洋。”《辞源》:“得意: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韩非子·饰邪》:‘赵、代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上述诸种解释,除第一种之外,其余的几种基本相同,就是“称心如意”、“满意”、“高兴”的意思,这应该是“得意”的意思。第一种解释将“得意”解为“有兴致”,“兴致”就是“兴趣”,“有兴致”就是“有兴趣”,就是产生喜好的情绪,这种解释不准确。

3.莫使金樽空对月: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金樽空对月:在月光下任金樽空着而不饮酒。”《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莫使句意思说:切莫空着酒杯,辜负这月夜美景。”上海

5 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对着月夜美景,不要让酒杯空着。”依据这三书,“莫使金樽空对月”等于说“对月,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是人而非金樽,“空”是形容词,“空箱子”的“空”。少年儿童出版社《唐宋古体诗选讲》:“人生只要‘得意’,便应当纵情欢乐,千万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据此,“对月”的是金樽而非人,“空”则有两种可能的理解。李易《唐诗今译集》:“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切莫让,金杯白白对着明月夜。”据此,“对月”的是金樽而非人,且“空”是副词,“白白地”之意。按:“莫使金樽空对月”应是“对月,莫使金樽空”之意,意谓自己对月之时,不应使金樽空着而应满樽畅饮。这可以认为是状语后置句。(参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材:④有才能的人。(《现代汉语词典》)材:③资质。《礼记·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④通“才1”。才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欲杀之,而爱其材。”【又】有才能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有,而用楚材实多。”(《古代汉语词典》)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所附的参考译文:“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处„„”贵州人民出版社《唐诗三百首全译》:“天生成我这栋梁之才总会有用。”这都是将“我材”解作“我

6 这有才能的人”。“天生”二字,有的解作“老天造就”,有的解作“上天生下”,有的解作“天生成”,都是将它视为主谓结构。“生成我”讲不通,“造就”是意译,而上天又无法“生下”人,哪怕是作者这样的人才。“生”似乎应释为使动用法,即“使„„降生”、“让„„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按:“俊材”同“俊才”,卓越的才能),又“用”一作“开”(这里“开”应是发挥、施展出来之意)。(李琦注《李太白全集》)一作“我身必有材”。(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集校注》) 2.必:副词,必定,必然,“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现代汉语词典》》)。由这个“必”字的使用可知,此二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推测,体现了作者的高度自信。

五、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且为乐:姑且作乐。(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且为乐:姑且作乐,意谓暂时把不愉快的事丢开不想。(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且”是副词,姑且,暂且。“且”字与“必”字照应。因为“必”有用,所以“且”抛开烦恼而尽情“为乐”。

2.《辞海》:“会须:犹言会当,该当。本句云云。”《辞源》:“会须:犹该当。本句云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

7 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释“会须”为“应该”。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之江蓝生、曹广顺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之陈树昆编《文言虚字联绵词典》、《唐诗百科大辞典》释为“应当”。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会,犹当也;应也。有时含有将然语气。„„有作会须者。李白《将进酒》云云。此犹云应须。”“须,应也;必也。”所谓“应须”,实即应该、应当之意。《唐诗一百首》:“会须:正应该。”中职教材《语文》:“会须:正应当。” “会”、“须”皆有“应该”、“应当”之义。“正应该”、“正应当”的“正”字,不知何所依据,似当删。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此“会须”为助动词,“会”“须”同义,“表示须要如此。可译为‘必须’、‘定要’等”。

3.上文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里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表明作者此时是“得意”的,所以他要“尽欢”,要“一饮三百杯”。那么作者的“得意”之处何在呢?换言之,作者对什么感到“得意”而能令他决心“一饮三百杯”呢? 齐豫生、夏于全主编《唐诗鉴赏大典》:“那什么是‘得意’之时呢?一定要腰缠千金,气凌万人才叫得意吗?其实,所谓‘得意’的状态,泛指任何可放开胸怀的时候,比如,一天劳作后的短暂休息,长途跋涉中的稍作停憩,这都是‘得意’之时。”这是认为“得意”是泛指人的一生之中所有的满意、高兴,没有具体指

8 出诗人当下因何得意而欲畅饮“尽欢”。

周啸天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时失望和愤慨。但就此消沉吗?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这是认为诗人的“得意”是特指自己将来政治上、事业上的顺心如意,相当于将“得意”解作“得志”。

人民教育出版2001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

9 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人生’一联为入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第一个高潮蓄势。”张厚感主编《高中古诗文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李白„„当时是最失意的。这里所谓‘得意’,只不过是几个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暂时适性快意罢了。”余恕诚分析说:“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有得意之时,就应当努力派遣,尽情欢乐。这里所谓得意,乃是适性快意,指像下文点出的遇到岑夫子(勋)、丹丘生(元丹丘)那样的好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比较自由解放的状态。遇有这种适性快意的场合,便可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在‘得意’中舒展一下身心。两句中,前面用‘须’,从正面可定、强调,紧接着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再进一步加重,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得极其强烈。”(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之王洪、田军主编《唐诗百科大辞典》:“所谓‘人生得意’,并非世俗所指的高官厚禄,而是指人生的适性快意,也

10 就是‘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欢情。但是诗人真的愿遁入醉乡、游戏人生么?否,诗人实不得意(已?)而为之,为的是想摆脱现实中人生的痛苦,并非真的颓唐不振,其内心深处还是向往着功名与理想。所以接着高唱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的额乐观信念,肯定自我价值„„”这都是认为所谓诗人的“得意”是特指此次自己与朋友的相聚。

2.犹得志。《管子·小匡》:“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於天下;在晋,则晋得意於天下,在狄,则狄得意於天下。”《史记·六国年表》:“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天子方举西巡狩之典,幸五臺,示得意。”刘绍棠《乡土与创作》:“后来少年得意,一帆风顺。”

3.称心,满意。今亦指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汉刘向《列女传·黎庄夫人》:“黎庄夫人者,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甚不得意。”《新唐书·柳公权传》:“尝书京兆西明寺《金刚经》,有钟、王、欧、虞、褚、陆诸家法,自为得意。”宋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西游记》第三一回:“你凡事攛唆,是他个

11 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寻老孙怎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小芹﹞过门之后,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陆希荣得意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是西北潘记皮毛公司的副总经理。’”

【“得意”到底是特指还是泛指,这与对此诗的层次分析有关。认为是特指的,是把“人生得意”二句属下,认为是泛指者是将此二句属上。开篇4句(韵律句)本意在于讲人生短暂,而其意又在引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人生态度,即应该及时行乐。从“天生”句至“会须一饮三百杯”是第二小层,是在前一层泛论人生的基础上回到眼前。所以,这里的“得意”应该是泛指。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本诗可分三段:‘君不见——对月’为第一段,是用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比喻人生的寿命也是去而不返,应该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天生——其名’为第二段„„”詹锳《李白全集汇释集评》:“第一段,朱云;‘言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奔流到海,无有回波,岂为(唯?)河水为然哉!人生岁月与彼河水何以异哉!人生易老如此,安可不及时为欢乎?当得意之时,或遇良朋而逢美景,须饮酒以相乐,不可使金樽空对乎明月也。’”这明显是将前六句归为一层。第一小层得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结论,接下来作者说自己要“会须一饮三百杯”,也就是说自己现在不想“使金

12 樽空对月”。那么,作者肯定是“得意”了。这里所谓“得意”当然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作者“得意”的又是特指什么呢?是“朋友间的聚会”,还是“将来自己政治上、事业上的顺心得意”?其实,第二小层并没有明言自己的“得意”为何。“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虽的确反映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但重点不在表白自己的事业必将“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千金散尽还复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千金散尽还复来”,句子的重点在后者。而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是为了说应该“会须一饮三百杯”,因为“会须一饮三百杯”是需要“千金”的。】

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作“钟鼎玉帛岂足贵”。何晏《论语注》:“馔,饮食也。”左思《五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李周翰注:“玉馔,言珍美可比于玉。” (李琦注《李太白全集》)钟鼓馔玉:古时富贵人家有钟鼓以供享乐。馔:饮食。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般精美。钟鼓馔玉:指富贵。(人民文学出版社《李白诗选》)钟鼓馔玉:这里用作功名富贵的代称。钟鼓,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以玉为馔,形容饮食精美侈豪。梁戴暠《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赵

13 昌平《李白诗选评》)

钟鼓馔玉:功名富贵的代称。(以上见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 钟鼓馔玉:这里用作功名富贵的代称。馔,饮食。“馔玉”是“玉馔”的倒文。(马茂元《唐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钟鼓馔玉:指富贵。”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汪艳菊编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李白》说“钟鼓馔玉”四字“这里借指达官贵人”。

安旗《李白诗秘要》:“鼓,敲也。馔,烹。二字皆作动词用。玉,代指佳肴。古时贵族宴饮之际,多以钟鼓为乐。”

但愿长醉不用醒:“用”一作“复”,萧本作“愿”。(李琦注《李太白全集》)

(钟鼎玉帛岂足贵,)一作“钟鼓馔玉不足贵”。钟鼎,古代贵族进食要鸣奏钟磬之乐,用鼎盛食物,这里泛指功名。玉帛,美玉与丝绸,这里哦泛指财富。(葛兆光《唐诗选注》)

八、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圣贤——指德才极高的人。寂寞——不被人记起。”

寂寞:谓不为世所用。(葛景春《李白诗选》)

九、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十、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径须:直须,毫不犹豫。”

十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万古愁:形容愁思的深广。”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诗选注》:“尔——你,你们。销——解除。万古愁——指无限久远的忧愁。” 儿:当指侍童。(葛景春《李白诗选》)

李白在他的名篇《将进酒》中把及时行乐与建功立业的意思结合了起来,诗曰:„„

这诗把李白的豪迈气概发挥尽致。诗中提出:酒之可贵,就在能“销万古愁”。为什么“万古”皆“愁”呢?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可知儒家中的大圣大贤都不在他的眼下,因为他们的事迹太平实了,因而引不起他的兴趣。时光如驶,瞬息千古,人生苦短,因此“得意”之时须“尽欢”。李白确是沉湎于酒,但他对于自己的“材”一直充满自信,以为有朝一日总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谓全诗振起,诗中有此一句,遂使全诗不陷于衰飒。后人读此诗者,无不受其感动。此诗之可贵在此。(周勋初《李白评传》)诗分三层。“君不见”起至

15 “会需要一饮三百杯”凡十句为第一层,抒情放言人生苦短,当明否极泰来、自然任运之理而及时行乐,醉以全真。“岑夫子,丹丘生”起至“径须沽取对君酌”十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直接对岑勋、丹丘生而发的一曲酒的礼赞

葛兆光《唐诗选注》:“‘万古愁’即前面所说‘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生命忧患,也就是他在《拟古》诗中一再写到的‘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和‘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李白《将进酒》详注

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诗意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 李白读后感

李白将进酒翻译

李白_将进酒___教案

将进酒 李白教案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将进酒》_(唐代李白诗作)

李白《将进酒》详注
《李白《将进酒》详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将进酒李白1 李白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