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将进酒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6 09:03:3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将进酒读后感

将进酒读后感

将进酒读后感

《将进酒》(其中 将读qia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将进酒读后感。《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继李白之后李贺也是同题诗歌。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读后感《将进酒读后感》。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颈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

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推荐第2篇:将进酒读后感

读《将进酒》,谈生活抉择

《将进酒》是李白众多诗词中的一首,会偏好《将进酒》是因为它每一字每一句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及豪放的气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联揭示了自然的规律,富有哲理性。而“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以夸张的手法把内心的情感倾注于那丝丝缕缕的青丝,青丝一日变白发,是何等的愁情浓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意在劝诫人们在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白白让这愉悦之情消失殆尽。这句似乎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体现,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得意忘形之举。可在这时细细品味,能看到李白内心的愁苦,他借酒来疏散内心的苦闷,回忆快乐的过往。

转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这句充分肯定了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可能现今情况不太理想,很多时候都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但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放弃。“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深一层说明就算现在一无所有,但不放弃,一切都还可以挽回,甚至更甚从前。这一句激励人们切勿轻易放弃,要珍惜自己,找寻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初读《将进酒》时,很容易被那豪放气息所吸引,也会随着那慷慨激昂的诗句而律动。但在细细品味之后,会读到李白丝丝的伤情,也会感慨于他那阔达的胸怀。

《将进酒》中尽述了诗人李白的不得意的情愫,也隐约含着一种逃避的情绪,也有那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自信。 生活中充满了无奈,我们在无奈中迷茫,在无奈中渐渐失去自我,否定自己。现实总是在冲垮那微弱的自信,截断那涌流的坚强,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失去,怀疑自己存在是否有意义。其实,我们在一味埋怨生活的不公平,却不肯重拾心情继续前进。那时候的我们已经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逃避,不想再踏上那块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土地。总在麻痹自己,一味认为时间会让伤疤慢慢平复。然而,时间只是把伤痛隐藏起来了,在某个时刻它还是会像从前一样熊熊燃烧。真正的解脱是能勇敢面对那些失去的外在,这样才能坦诚对待生活。虽然李白借酒宣泄内心的不愉快,有些消极的嫌疑,但从诗的整体来看,可见李白的豪放。不羁的性情,发自内心的自信,足以证明对失去之物的淡然。

在诗中,还彰显了一个观点,就是及时行乐。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消极的作为,我的观点,这是一种追求美好的行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快乐之事只有一二”,对我们而言,一生之中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留下点点遗憾的情绪,所以别让快乐白白流逝,拽住那丝丝情愫,狠狠的让自己快乐些,即便以后迎接我们的是悲伤,也能不后悔,因为曾经真诚的快乐过、不留余力的快乐过。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场舞台剧,每个人都在奋力扮演自己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够完美一些,就是在追求这些的时候渐渐的忘了要快乐,在追逐名利中丧失了自己,在得与失中渐渐沉沦。李白的《将进酒》,用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看淡了得失的喜与悲;用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明确回答了不要分追逐所谓的幸福和快乐,珍惜现下的滴滴点点快乐,好好拥抱现今的生活,才为快乐。

人,总有自己的位置,无需争抢,好好演绎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妄自菲薄,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路途未必是一帆风顺,但也不要在坎坷中深陷。找好自己的定位,相信自己的价值,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不要为了外在之物失去了本我。

《将进酒》用简短的言语,淡淡的道出人生的哲理。每一句每一字包含的感情是激动的、真诚的,相信自己的那种坚定,看待得失的那种淡然,是我们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人生态度。在选择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位置,相信《将进酒》会在抉择中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段感性的文字能打动人心,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能激励人生,而《将进酒》正是集两者居之。选择一段符合自己的句子,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将进酒,杯莫停”,静待某日与好友知己畅聊曾经。

推荐第3篇:《将进酒》 李白读后感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小编为您整理编辑将进酒读后感,欢迎阅读。将进酒读后感(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光也如这般的一去不返。“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我们应该懂得去珍惜。如今的我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更要努力奋斗拼搏。“劝君吸取少年时。”我们不该为了一时的贪玩而失去了我们自身的前程!

谪仙李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励志着多少中华儿女。天下没有无用之人。不需因一时的失败而去否定自我。人生在世。想要成功。怎能不经历挫折。怎能不会有失败。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此我们与其对着不如意的事而愁眉苦脸。不如满怀信心的去面对下一次考验。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就是如此。他经历了一千零九次的失败换来了一次成功。证明了65岁创业并不晚的精神。这是现在多少人不能够做到的。许多的人为了一两次的失败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以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黑暗。毫无光明。为何不学学像山德士这样的精神。不因失败而否定自己。继续自己的坚持。自信。踏实的努力下去。用自信的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就在前方!

古往今来。功名利禄向来是许多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这些许多的人们愿意放弃仁义道德。违反法律。。得到了暮年之时后悔莫及郁郁终生。这是何必呢?何不像青莲居士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那样洒脱呢?

在这复杂而漫长的人生中。每一瞬的感受与经历又是如此短暂。昙花一现。既然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料。那么珍惜现在的美好便更显得不可或缺。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踏实。生存本身就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于其上的形态各异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过是空气中的几缕芬芳。不如用一种平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命运劫数。挖掘其间每一点快乐与珍惜生命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一个如李白说的“金樽”。只是智者们把它倒满对月酌饮。而庸者们却在月下看着空空的被子胃然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来匆匆去。人生何须争夺太多?追逐太多?为了所谓的虚名而劳累伤神大半身。错过美好的风景。李煜作为一名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治世之能。而在他的人生中又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词赋。他的写词才华令人注目。若非他生在帝王家或许会成为一名如谪仙那样的一代诗人吧!李煜作词表达出了他的心境。抒发自己的感慨。虽不可“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是找到了可寄托自己忧思的事。

金钱。权利。难道这些就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才能吗?“钟鼓馔玉不足贵。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一代诗先。被小人暗算。被皇帝逐出京城。可是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抱着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一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心态。为后人留下不知多少不朽的诗作。难道这些比不过金钱。权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不正是李白成就诗仙的拔尘的人格和蔑视权利富贵的一种傲岸精神吗?让我们相信自我的才能。向着梦想前进。不为身外物的羁绊。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选择对的路走下去。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将进酒读后感(二)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静时,笼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诗,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试看,人间有多少人,胸无半点志向,只是浑浑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刚踏上社会,不能说无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们的沉沦丧志,归根到底,是没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价值。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活着,起码得有这样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败面前,敢于逆风行船,不屈不挠,沉着奋战,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王,勾践称为阶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负重。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战胜了吴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卧薪尝胆”这一美谈。这就是一个实例。

在一定意义上,“天生我才必有用”还体现在成才目标的自我调节上。一个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树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确的确立成才目标,也有着重大关系。齐白石30岁前当木工,师傅骂他连刨口都磨不平,后来他该学国画,成了一代国画大师。还有道尔顿、契诃夫等例子。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点也没有错,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处碰壁。愿我们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句话,确定目标,努力进取,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将进酒读后感(三)

趁这次暑假时期,我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历史与中国最美传世诗词:岳飞的《满江红》;曹操的《短歌行》;还有王昌龄的《出塞》。可我却喜欢盛唐时李白所写的《将进酒》。

《将进酒》不仅仅反映了盛唐时的繁荣气象,也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李白蔑视权威,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这句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的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的是永不复返,借此比喻人生短暂,光阴失去了就如同黄河之水永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如此的迅速,莫等闲啊!白了少年头,白空悲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真短苦啊!我们应该开怀痛饮,不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承接了“人生得意”,只有如此,方才能见得诗人高歌,何等痛饮,何等淋漓。

“岑夫子,丹邱生”开始,诗人情绪已十分高昂,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几句话强烈地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与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今古,得出了自己对命运感悟,对现实有了更深的愤概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估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消愁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根本无法消除,但是诗人仍然发出了“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慷慨高歌。

这就是李白的《将进酒》,他体现出了李白对权威蔑视情感。

推荐第4篇:将进酒

《将进酒》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试学变形。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二、解题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中记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1、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2、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钟鼓馔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 呼儿将出换美酒( 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

huán

)。

3、指导朗读。

如: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4、分组朗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二)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四)品读研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

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四、总结

1、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2、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五、思考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分析)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六、课堂检测:

(1)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3)、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4)、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七、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1)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孟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第二课时

一、朗读并试背课文

二、悦读开篇

三、贝海拾珠

1、指名朗读,了解“变形”

变形是指对原形的超越,变形后的意象与原形仍有深层的共通之处,达到“奇而入理”。

2、诗着变形

将《将进酒》变换成整齐的七子句,试试看,和原诗有什么不同?

四、鉴赏

1、“岑夫子”“丹丘生”会用怎样的诗句劝慰“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李白?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说这句名句勾起你的什么回忆。

推荐第5篇:将进酒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2、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评讲:

(一)诵读全诗: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二)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三)赏析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课堂小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 “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四、布置作业: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五、板书设计:

将进酒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推荐第6篇:将进酒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词

3、

二、过程与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展示, 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悟诗人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理解诗人的诗酒人生

【教学难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时间(2分钟)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了人生的忧愁,因酒翱翔于自由的时空、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佳作传世扬名,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今天我们就继续鉴赏“酒中仙”李白的著名劝酒诗《将进酒》,并共同研讨他的诗酒人生。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情读”环节: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A、句子赏析:

时间(18-22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课下研讨问题,归纳总结,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组学习质疑,共同鉴赏 名句,把握情感,学习鉴赏方法。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修辞手法:夸张

问题研讨:

(1)此句可以改成“黄河之水山上来”吗?

明确:不能,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2)搜集“流水”的意象的诗句,简要分析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

《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愤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问题研讨: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又想到了什么样的人生?结合诗文简要赏析。

明确:人生和江水一样,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短暂的人生,“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极言短暂。

悲哀的人生,人生苦短,以年过半百却功业未成,不仅悲苦。

(补充李白的悲不同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柔婉的悲,李白的悲——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文句解读: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对一波月色。我有雄才伟略一定会有用

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问题研讨: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必”和“还”,这一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并表达了作者有高度自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明确: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一种自我安慰

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文句解读: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问题研讨: (1)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2)明确:①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

志不得抒所以才这么说,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文句解读: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问题研讨: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陈王”曹植呢?

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留下了千古美名,是因为酒。为什么喝酒?还是寂寞!寂寞,这里意味着什么?(怀才不遇)李白从“古来圣贤”中,找到了曹植作为自己的榜样: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才华: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血统:都属皇家血脉; 酒量:都斗酒十千;遭遇:都不得重用,遭人算计。总之:怀才不遇!纵然天纵英才,生不逢时,也难免悲剧! 于是,李白就想象自己就是曹植! 以曹植自况,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6、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文句解读: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仆人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问题研讨:

(1)作者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

出换美酒”?明确:借酒浇愁

(2)作者“愁”具体指的是什么?又为何说“万古”?修辞手法?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酬。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李白的诗酒人生

时间(7-9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课下研讨问题,搜集李白生平资料和李白饮酒的诗词,明确问题答案,

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组学习质疑,共同研讨李白的诗酒情缘

1、“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代表了哪两种人生观?为什么有这种矛盾的心境?(结合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人生经历进行分析)

明确:积极入世,消极避世,这正是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权贵,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一方面想入世,一方面又不得不避世。所以在他的诗词中总有这种矛盾的体现,也使文章感情起伏波折,同时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2、我们都知道李白是“酒中仙”,谁能说说有关李白和酒的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化用诗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迅速融入学习诗歌的氛围。另:可以提醒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诗歌,就会给作文增添一笔文采。)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把诗、酒当成自己的朋友,诗和酒是李白于坎坷、失意中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时间

知己

世道

狂傲

万古

壮志

美酒

富贵

欢谑

难消

《将进酒》一诗从悲开头,以愁结笔,却将愁和乐放在一起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看来,在《行路难》中的矛盾纠结,还是没有化解。仍然是怀才不遇,仍然是壮志难酬!而今只能借酒来化。和知己一起消解这万古的愁,欢畅和痛快自不在话下,能痛快的表达出内心的愤激,看来,愁和乐并不矛盾。所谓痛快,也是一个矛盾体,痛,而后快哉!

推荐第7篇:《将进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设想】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对此会有一些潜在的感知,教学中应充分激发,使学生有兴趣有欲望有学习积极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性的研讨,更进一步的理解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提升学生对诗歌诗人的理解、热爱和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

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总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推荐第8篇:将进酒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

欢乐

愤激 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附录: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推荐第9篇:将进酒

《将进酒》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于反复诵读和鉴赏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言特点,

2、难点在于品味其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质疑、解疑,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中肯的评价。质疑环节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师生共同完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诗意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4.本诗的感情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5、与“酒”有关的诗句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6、作者评价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郑谷《读李白集》

7、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

杜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请找出诗的韵脚并体会其特点。

二、二读品酒兴

1、请找出诗歌中与\"酒\"有关的诗句

2、试分析李白“劝友人喝酒”找了哪些理由?

三、三读赏酒情(品味探究)

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诗歌中还有使用这种修辞的诗句吗?这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请找出分析。

3、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课堂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狂放—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 梁龙江

小结(过渡):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几重奏呢?(几个阶段的变化?)(5个)

三、课文分析

●悲伤(板书: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愤激

“钟鼓馔玉”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 豪华富贵的生活。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这是作者的真心话吗?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感?(一则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二则是诗人有才不得用,有志不得舒的一种悲愤——本句实际上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板书:愤激

(那么,在李白看来,像他这样的,是否只有自己一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是什么意思?(被世人冷落)“古来圣贤皆寂寞”说明:圣贤被冷落似乎是一种规律,自古皆然。诗人又接着说: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你觉得诗人是在羡慕这些因为饮酒而留下美名的饮者呢,还是另有所指?

结合这四句。前面两句是写自己的遭遇,后两句是写古人的遭遇,所以这是诗人由己及人,由今及古。反观过来,古代圣贤尚且有此遭遇,那今天我李白有这样的遭遇,也就不足为怪了。似乎,李白从这层关系中找到一点安慰。所以,“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句所表达的,并不是李白对古代因为饮酒而留名的圣贤的羡慕,而是觉得自己与那些被统治阶级所冷落的圣贤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是同病相怜。而圣贤被冷落,似乎成为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潜规则。

所以,诗人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表现出了一种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那么,自古以来,“寂寞”(被世人冷落的)的圣贤有哪些?(孔孟、屈原) 在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诗人为什么偏偏要举陈思王曹植呢? 文才上:一样的才思敏捷,李白心中有敬佩 命运上:一样的遭人排挤,有同病相怜之感

诗人实际上是以曹植自况,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

小结:此六句,可谓酒后吐真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这一小节?(悲愤)哪些句子应该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狂放

那么,美酒又能否消解诗人内心的悲愤呢?齐读最后一节。

诗行到此处,酒已至半酣。此时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请看: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喧宾夺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颐指气使)

从这“喧宾夺主”与“颐指气使”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不拘小节,狂放。板书:狂放

那么,要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本小节?(豪迈,洒脱)(齐读) (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尽本应兴来,可是此时,诗人心中先前的愁却不消反长,这万古之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能否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政治遭遇。(P153注解)(“赐金放还”激化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 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 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

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真诚的声音,来表达诗人李白那豁达的胸襟和干云的豪气。(酝酿情绪,齐读)(点评)

四、课文小结

纵观全诗,结构大起大落,诗情忽合忽张,由“悲伤—(转)—欢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照应诗歌的开篇,纵横捭阖,气象万千。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及他另外的一些饮酒诗,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但李白的狂歌豪饮毕竟还是一种倾消极的行为。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旦与酒结缘,是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因此,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切不可贪杯啊!”

《阁夜》教案

《阁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水 槛 遣 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①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②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互评。

④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反复诵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②由学生齐读;③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上要着重指导强调:“催”、“霁”“声”“影” 等字要重读,要表达出沉郁、悲凉的情感。节奏、停顿如下所示: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①②句。

③五更鼓角声悲壮,

④三峡星河影动摇。

教师提问: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1、学生: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描述、畅所欲言。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肯定、补充、归纳:

①注释:

五更:时间已从初夜到夜尽,点出诗人独坐之久,思绪之多。

鼓角:暗示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用悲壮加以形容,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说明诗人心之“动摇”。

②赏析要点: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 “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③④句。

⑤野哭千家闻战伐,

⑥夷歌数处起渔樵。

教师提问: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1、学生:合作、思考、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野:村落之荒凉。

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用法相同。

②赏析要点:“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⑤⑥句。

⑦卧龙跃马终黄土,

⑧人事音书漫寂寥。

教师提问:“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学生交流、谈论、作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卧龙:诸葛亮——忠臣。《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②赏析要点: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⑦⑧句。

六、总括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七、反复诵读,感悟提升

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之后,再次配乐让全班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分组朗读、个人朗读,学生互评。注意读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来。

七、作业

在把握杜甫诗歌的基础上朗读前面四首诗歌,并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寒宵雪霁 → 五更鼓角

天空星河 → 江上洪波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山川形胜 → 战乱人事

当前现实 → 千年往迹

推荐第10篇:将进酒

将 进 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背诵诗歌;培养有表情朗读能力、培养鉴赏诗词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交流讨论欣赏诗歌为主要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诗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祖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诵读中体会诗人复杂思想感 情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极端的消极中又表现积极的进取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李白斗酒诗百篇”,玩读李白的诗都体会到酒味,那麽今天我们在学习《将进酒》时,究竟体会到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背景、诗人李白的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多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深切关怀时局的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也有的诗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他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欢乐—— 愤激——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12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全文主旨

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概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概和郁郁不得志。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第11篇:将进酒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进一步明确: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1234的结构)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此处设问:为什么李白两次提到曹植?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1、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对李白我们要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当我们面对挫折时,除了积极的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习李白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乐观,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将进酒》一开篇,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将进酒》时,当年的梦想已化为泡影,“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 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第12篇:将进酒

.《将进酒》·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①《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②君不见:是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③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④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⑤会须:正应当。

⑥岑夫子:岑勋。丹邱生:元丹邱。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⑦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⑧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⑨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xuè):戏。

⑩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⑾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尔:你。销:同“消”。

第13篇:将进酒

《将进酒》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淄博)

执教/耿文超 观察/厉复东

【课例实录】

师:同学们,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

李白)

师: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通过拓展对比深入体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学习过程:浅味→品味→深味)

师:“浅味”有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共同交流。

(“浅味”环节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为”是读wéi还是wèi?

师:我们先看“何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为”是什么词性?

生:介词。

师:对,是介词,“为”当介词讲时应怎样读呢?

生:除了表被动时,其余读wèi。

生:“宴平乐”中的“乐”是读lè还是yuè?

师:你可以看一下注释。

生:注释上说“宴平乐”是个地名,那应该读lè吧。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

(学生读词、释词)

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哪位同学能试着读一遍全诗?其他同学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读音、感情把握等方面来考虑。

(一位学生读全诗)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

生:字音读得挺准确。 师:感情表达呢?

生:还不错吧。

师:听着挺勉强的。(生笑)那你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生:我感觉应该用很豪放的感觉读,很有气场的样子。

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喝醉酒的感觉去读。

(学生大笑)

师:怎么才能读出喝醉酒的感觉?

生:就是该拖音的要拖音等等。

师:那你能示范一下吗?

(学生示范读几句诗)

师:看来这酒量挺大,一时半会儿还喝不醉。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应该把心中的那种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情读出来。(读最后几句)

(学生鼓掌)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我想试着读读全诗。(读全诗)

(学生鼓掌)

师:我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品味这首诗中到底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个环节老师提一个问题: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提示:内容+手法+情感)

(“品味”环节约20分钟)

多媒体展示: 的李白

(板书:李白)

(学生分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想第一个发言?

生:我们小组读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能读出来。这句是说即使我不做官了,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师:也可以说诗人即使被贬官了,也依然很自信。那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的呢?

(板书:自信)

生:直抒胸臆。

师:“直抒胸臆”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更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感情更加强烈。

师:记得文学评论家严羽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地写,李白只需张口喷出胸中之气即可,大概说的就是“直抒胸臆”的妙处吧。

师:同学们谁能把这句诗中表达的“自信”之情读出来? (学生读“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读这一句哪几个字应该重读?

生:“必有用”“还复来”。

师:我们全体男同学挺直腰板再读一遍。

(全体男同学大声读)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们组通过诗的前两句读到了一位悲伤与无奈的李白。他运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青丝白发”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悲伤和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板书:悲伤 无奈)

师:诗人以什么起兴?

生: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

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你还能说诗人悲伤吗?

生:虽是一开始写了壮阔之景,但下句却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我认为诗人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他本身是很豪放的,所以一开始用了这样的写法,但后来想到现实,就有些悲伤了。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得出这两句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该读得高亢一些,“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读得低沉一点。我们找个同学试着读读这两句。

(学生读)

生:我们组读到了一位“洒脱”的李白,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能读出来。

(板书:洒脱)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得意”的感觉读出来?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我们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句表达了诗人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把诗人的消极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觉得能读出消极,这里诗人痛饮狂欢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他在金钱上很看得开。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李白是一个“寂寞”的人,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能看出来。满腔的热情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板书:寂寞)

师: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仅能看出他“寂寞”,还能看出什么?“钟鼓馔玉”代指什么?

生:功名利禄。所以能看出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蔑视权贵”的人。

师:诗人既然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在下一句却只提到了一个人——曹植。

生:因为他们的经历相似,都是怀才不遇。

师:曹植是遭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而李白也曾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感叹。

师:我们根据同学们的争论来看一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儿是什么?

生:“喝酒”“写诗”“做官”。

师:做官是为了什么?

生:报效祖国。

师: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

多媒体展示李白主要经历: 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沼,谒帝称觞登御筵” 44岁 被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 62岁 卒

师:通过李白的主要经历和我们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知道李白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报效祖国,那么大家想想,李白为什么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呢?你认为他“愁”什么?这种愁为什么又会是“万古愁”呢?

生:他怀才不遇。

生:他愁“人生短暂”。

师:那为什么诗人说是“万古愁”呢?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有如此之愁?

生:屈原。

生:苏轼。

师:苏轼是李白之后的人物,应该说历史验证了他这种说法。

生:孔子。他面对时光流逝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师: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板书:悲壮)

(教师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

(“深味”环节约10分钟)

多媒体展示问题: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

多媒体出示《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及写作背景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南陵别儿童入京》表现了诗人的激情洋溢。因为这首诗是在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时写的,他觉得理想能够实现了,所以很高兴。最能表现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学生齐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

生:《行路难》是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所作,感觉有一点愤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能体现他饮酒的态度,但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表达了诗人那种自信。

(学生齐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生:写最后一首《将进酒》时作者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时喝酒就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尔同销万古愁”。

师:从三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

多媒体出示龚自珍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的潇洒飘逸,也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后喝酒,但无论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也绝没有沉溺于酒池,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得更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让我们全体起立,尝试背诵全诗,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

(学生全体起立背诵全诗)

师:下课。

【执教感言】

这节课我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三味读诗法”(浅味→品味→深味),层层深入,使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对比教学”“情感教学”“拓展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再到最后通过对比鉴赏,进一步透过文本,面向立体的李白的更深一层的理解之后的全体同学诵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另外这节课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和规律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内容+手法+感情),分析了解读诗歌意境的几种方法,例如比兴、夸张、直抒胸臆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比较难理解和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表达,使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通过辩论学生也没能统一意见,没有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教师出示“李白主要经历”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这节课的最后又通过对比鉴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加深了他们看待问题的深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分析得还不是很透彻,学生理解得还不是很到位。再者,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预设”的问题多,而“生成”的问题少,这就使得课堂少了许多灵动,少了许多探索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几个学生的讨论环节是否有必要,是否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论证。例如,讨论“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这个问题时,学生是见仁见智的,如果每个小组只有一个代表发言,那其余同学的意见就被抹杀了。

(耿文超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256400) 【名师观察】 教得好 学得好 考得好

这次评课,评委以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堂好课的认识为基础,提出了教得好、学得好、考得好三大评价原则。我觉得,耿文超老师的课在体现这几个原则方面具有典范性。

先说教得好。

第一,教师对课题定位好。学生学习这堂课的文化背景是此前他们已在必修课中学过《蜀道难》,对李白的思想、诗歌创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无须对文本背景、作者讲得太多,无须对文本内容句句串讲,条分缕析。耿老师教学中通过对必修课的回顾自然导入,打通学生从必修到选修的思维通道。这样,教学流程推进起来就显得轻松、自然,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第二,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过低估计学生的能力,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明白、不理解,故在教学理念上只考虑自己怎么讲得深、讲得细、讲得全面,不顾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耿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基础到文本内容理解,从文本理解到对诗人性格、思想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自主思考、理解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绝不越俎代庖,如对“为”“乐”读音的处理等。从必修课中的精读为主,扶着走,到选修课中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学着走,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方式来学习,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特色。

第三,教学思路简单清晰,易于操作,体现了诗歌教学的规律。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强调要“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事实上,在理解中诵读,通过诵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学习的基本规律。没有诵读就没有诗歌鉴赏。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务。这堂课,耿老师根据诗歌特点确定教学思路,先浅味、深味,后品味、对比拓展,既清晰简单,又有层次,步步深入,符合诗歌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第四,教师教学行为得当。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将进酒》教学过程中,耿老师的教学活动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特别是“参与”方面,如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后的概括可谓及时、必要,既肯定了学生思考的成果,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高和升华。

第五,多媒体辅助教学得体有效。有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起一个点缀作用。我们认为,使用多媒体要根据文本学习的需要,用得得体、科学。本堂课的多媒体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堂课容量很大,几乎是李白性格、思想的一次形象展示,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基础知识的落实、文句的理解,更有作者生活经历的补充、对比拓展学习等,多媒体的使用为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再说学得好。

首先是学生表现积极、主动。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读思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体现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浅味—深味—品味三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全由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读得多,思考得多,理解得充分。

其二是学生课堂思维活跃,表现精彩,体现了新课程个性化鉴赏的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将进酒》中诗人思想、性格的认识方面。对文本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对此,教师当然能有很多话可说,但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不是教师自己说,而是引导学生说,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学生思维异彩纷呈。难能可贵的是,对此,教师没有简单地评价每个学生的认识是全面还是片面,更没有简单地下一个“积极”“消极”的结论,而是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而指出,“学习《将进酒》,我们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将进酒》中的李白:哀而不伤,悲而能壮”,从而把学生的观点很好地作了概括和升华。

最后说说考得好。

这一条准确点应该是说“不怕考”。这堂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诵读、理解、鉴赏,最后能够当堂背诵,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全方位的亲身体验;几个容易混淆的知识性问题,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和学习,对诗歌阅读的方法,教师都进行了点拨指导。从古代诗歌的考查角度来说,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设问,让学生达到“不怕考”的要求。

(厉复东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第14篇:将进酒教案

____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选自杜甫《饮中八仙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壮 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为欢乐。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诗人的愁源于何处? “且为乐”――“万古愁” “必有用”――“不复醒” “必有用”――“不足贵” “不足贵”――“不复醒” ? 作业:随笔参考题: ???

1、?析李白之愁,品浪漫之风 ???

2、?酒中窥李白 ???

3、?李白的狂放与寂寞 ???

4、?与李白共谋一醉

???

5、?“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 ???

6、?“百”“千”“万”中窥李白

???

7、?由“黄河之水天上来”看李白的悲而不伤、悲而有壮 ???

8、?“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乎?狂妄乎?愤激乎? ???

9、盛唐气象与李白之风

???

10、李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

11、也说《我是天才我怕谁――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 李白 导 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将 进 酒

李 白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背景简介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韶光易逝

1、诗人为何能够转悲为乐?

2、诗人为何“得意”?

3、诗人喝酒有什么样的特点 自信乐观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酒酣意浓

1、圣贤寂寞,饮者留名。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2、古代饮者那么多,为何单单选取曹植呢?李白与曹植.doc 大志难酬 许多人苦苦追逐的金钱,宝马,到了李白这里,都不如一碗美酒 反客为主 万古之愁 乐的短暂,愁的悠远 用世与避世的矛盾 渴望仕途与鄙弃权贵 愤慨与无奈 追求精神自由 碰 撞 建立丰功伟业 源于生命本体的愁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反抗秩序;要建功立业,就要向传统妥协,和权贵达成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结果既做不成孔子,也做不成庄子。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他希望在人生的各个向度上都取得成功,他的理想超越了时代所能忍受的极限。他是不可教训的理想主义者,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情感脉落: 悲壮----欢快----狂放----激愤----癫狂----愁苦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我们在李白的生命里走了一遭,便经历了诺大的一个唐朝,便提前体验了一次生命。便知道了什么是大境界大气魄大欢喜大虚空大淡漠,便懂得了豪放里自有悲凉,潇洒里自有凄怆!便多了一份怜悯,多了一份珍视,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超脱。便也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清新! *

第15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1.课题:课程名称,来源:《将进酒》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诗歌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2.教学对象:高中生。进入高中时代学生更应该主动的参与课程教学,在同教师的交流中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与想法。

3 课程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赏析古诗,了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开阔学生的眼界。 4.课时和课型:一课时(45分钟),新授课

5.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诗的思想内容,理解李白诗的浪漫主义诗风和艺术特色,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6.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二.教师导入。《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三.简介背景。《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四.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五。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明确: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通过每句诗来分别进行分析当时作者所要抒发的的感情。2.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至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是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借以表述了自己的志向和那种怀才不遇而倍感孤寂寥落的心态。

7.作业处理:有感情的背诵《将进酒》。找出李白任意一首诗歌试与《将进酒》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加以比较,写一段鉴赏短文。

8.教具准备:多媒体。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并进行演示。 9.板书设计:将本诗超写在黑板上,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16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变化;

(2)找出诗中的表现手法,掌握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艺术特色;

(3)“知人论世”“诗言志”,由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探讨诗歌的思想主旨。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谈李白。

小结:李白,是一位豪中见孤倔的诗人。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仙,一生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有酒就像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酒促发诗情酒释放灵性。有了酒,李白就有了傲视王侯的勇气;有了侠骨柔肠,就有了诗的激情,仙的风采。

诗仙: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说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酒仙:杜甫说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与酒是透视李白人格的聚光,人们常说诗酒风流,在中国历史上最能代表诗酒风流的就是李白,饮酒能称酒仙,吟诗堪作诗仙的人,数千年来,李白一人而已。

剑客:17好剑,仗剑去国,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对于李白的诗酒剑,余光中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品味李白酒中人生,感受他那份豪放飘逸。

二、诗作背景

知人当然得论世,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怀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应召入京。不料唐玄宗只派给他一个“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闲差──“翰林供奉”,仅把他看做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自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感到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蔑视权贵的傲岸作风,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以久留。于是在度过了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李白上书请还,离开了长安,再一次走上了漫游的旅途。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整体和个别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放出声音,旁若无人,大声朗读,先初步感受李白的内心世界。

2.听示范朗读,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歌中的劝酒辞是什么?(劝酒辞,就是劝酒时用的言辞。) 古人劝酒更富有优雅的诗意。比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不如生前一杯酒。”

李白的《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四、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朋友相聚,推杯换盏,那诗人是在把酒言欢吗?如果不是,那又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下面请同学快速浏览,把握诗歌的大意并找出诗歌的情感语言。(内容提一下“何为”)

参考:悲、欢、乐、寂寞、愁 从情感语言看,诗歌情感似乎很复杂,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根据情感语言这把钥匙很容易把握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为:悲壮——欢乐———愤激——狂放——愁苦

五、分析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的最后落脚点是愁苦,我们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文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在此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愁的深广? 明确:夸张。(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参考:(学生分组讨论,再回答)

“万古愁” ——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如雪” ——极言人生短促。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十金” ——表现酒价的昂贵。

这些夸张的诗句有力地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正是豪放的性格,成就了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浪漫主义的诗风还有哪些表现手法主要有: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

六、探讨诗歌思想主旨

提问1:豪放飘逸的的浪漫主义成就了李白“诗仙”的称号,但他同样是著名的“酒中仙”。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中仙”这个称号?

答案提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这些诗句,极言了李白狂歌痛饮的豪放。)

提问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明确:(1)人生短暂,及时行乐,饮酒作乐。

(2)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3)“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提问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 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补充:我们知道,公元744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被用,壮志难酬。(联系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所以,整篇文章的情感看似复杂,其实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问4:(讨论)因为愁,所以作者真的就希望一醉方休,不用醒吗?那怎么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认为不足贵,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也表现他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厌弃,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宝贵的性格。李白这种性格我们在他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见识,哪一句最能体现:“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愤慨也在心中涌动,但无奈只能想通过“长醉不用醒”来忘却志不得展的痛苦,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

思想主旨:诗人以狂歌痛饮的豪放的浪漫主义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激。 浪漫主义是表现手法,豪放是外壳,愤激才是感情内核。

七、课堂总结

走进“酒中仙”,读其《将进酒》,能带给我们豪放浪漫的飘逸之感,但他豪放的外壳下却藏着深深的愁苦,同时他借狂歌痛饮消除内心愁苦是一种消极行为。我们可敬其人,好其诗,但不可模其行。我们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好好品读诗仙的诗歌,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

补充:

1.天生我材的自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通过想象与夸张,诗人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飞逝而去的岁月年华,映照镜中的白发苍颜这些形象和意念活动结合起来,像经过蒙太奇手法处理的电影镜头一样,展示出一幅俯仰大地、纵横万里的宏伟画面,汇合成一股汹涌澎湃、飞腾咆哮的感情洪流,借以宣泄他心中无限的怨恨。那自天而降奔流到海的滔滔黄河之水,如同从诗人胸中喷薄而出;那黄河的伟大形象,正是诗人思想和性格的幻化和象征。而且两句均用“君不见”的提示语开头,更显得声情激荡、气势雄伟、胸怀壮阔。在这排山倒海般的精神力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统摄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情绪虽然比较低沉,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却不仅不使人感到悲观颓废,反倒使人感到一种激愤而又豪迈的气慨。这是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他在政治上遭到了一次大失败,但是他的精神不倒,斗志不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既然失败是暂时的,希望并未泯灭,那就不妨姑且欢乐一番,开怀畅饮,借酒浇愁吧! 2.鄙弃权贵的豪情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绪再次激动之后,这里连用四个短语,呼朋唤友,频频劝酒,急切地希望在同饮共醉中求得知己的安慰。“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一边痛饮,一边高歌,分两层申说他饮酒是因为蔑视富贵生活,憎恶黑暗现象,仰慕那玩世不恭、鄙视权贵的饮者。这就说明诗人饮酒并非单纯追求感官的刺激,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否定黑暗现实,反抗权贵的特殊方式。在京城一年多受宠的日子里,李白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不再感到清新,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谗言诋毁,还是他本人褊狭、清高,反正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屈不平,对奸佞之辈的谗毁极其愤慨,因而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

3.怀才不遇的悲愤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诗人的饮酒豪情逐步趋向高潮,情绪由怨恨、旷达发展到独歌醉饮的忘我程度。你看他随手拉出古代的曹植和眼前的店主作为陪衬,忽而赞扬不得意的曹植,忽而呵斥不识趣的店主,忽而吆喝侍儿,忽而招呼朋友,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痛快淋漓地发泄他心中的郁闷。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强烈的呼喊声与篇首汹涌的河水声遥相呼应,在诗人心中滚动,在天地间回响,经久不息,发人深思。用历史的眼光看,像李白这样“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产生这样的愁情,唯有“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

第17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一、导入新课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着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五、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李白一生多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的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是纵情享用美酒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心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第18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

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1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

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

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

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yǐng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 2 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 3 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二) 精彩课堂教学片断赏析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讲到这时,脑子里突然闪现这样一段歌词: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于是我顺口说道:此时此刻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此时的\"得意\",并非伴君王左右,经邦济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会,李白率意而为,面对美酒,面对挚友,不仅由悲转乐,高声唱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其实是我在唱),唱完学生鼓掌,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为么鼓掌呀,有的学生说,老师唱得太棒了,我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学说,老师此时引用这段歌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情。我听了点点头,问这个学生,你说为什么符合李白的心情呀,这个学生回答道:面对滚滚的黄河水,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年过半百,政治上极度失意,诗人以为挚友聚会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应该另外去寻找寄托,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烦事一边扔。该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李白此时的消沉,并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对政治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对皇上还抱有幻想,他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说到这里,我没有接着往下讲,我问道,老师刚才引用《爱江山更爱美人》里面的几句,又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一说歌的题目给学生提了醒,纷纷说,李白的“美人”是谁,说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学生不坏好意地想,看你怎么收场。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经常有“美人”出现,的确不少“美人”是诗人生活中的挚友或情人,但诗歌中的“美人”仅仅指这些吗?大家好好想想。一两分钟之后,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古代诗歌中的“美人”有时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如屈原,他在“离骚”里有这样的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就是指这些。我对该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古代诗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时候是诗人自比,除屈原外,还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宠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贬弃,曹植写的《洛神赋》就是“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清人何焯),有时“美人”也还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说到这里我继续问,李白的“美人”指什么,大家纷纷说,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学说,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补充道,大家想,东边李白的政治理想渺无踪迹,西边黄河水不停的滚滚东流,作者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借酒浇愁。

讲到这时,下课了。没想到偶尔的一个灵感闪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今后在教学中更得捕捉灵感。

教学评价:作者对《将进酒》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准,体会得深,讲课时旁征博引,教学内容丰富,如果能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更好了。(刘真福)

第19篇: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

教案

巨野职教中心

朱保同

一、学习目标:

⑴、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⑵、根据作者感情的起落,让学生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

⑶、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 :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人李白痛饮狂歌的深层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即是诗仙,又是酒仙的诗人是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3、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的意思。

4、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为中心的十年漫游期间。诗中记载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5、初读感知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疏通本文的生字词。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本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个别朗读

7、听录音范读

在听后让学生体味一下自己读的和录音朗读之间的差别。

8、仿录音齐读

9、理解诗情探讨诗人情感的变化。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女生齐读诗歌的上节。试着分析上节所蕴含的情感。男生齐读诗歌的下一节的情感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分析讨论诗上节所包含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二组讨论下节所包含的情感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

10、带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11、感受艺术魅力

找出本文应用最多的修辞手法 本文在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12、诗圣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让学生发表对李白“痛饮”的看法。李白的诗作中

师后发表看法:正是因为失意,才会借酒消愁,希望在长醉中了却一切,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如此狂饮理解为借酒浇愁,而更应该关注存在于这位极具个性的诗人思想深处侠士般“济苍生,安社稷”的豪阔情怀。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诗人成为诗坛中最精彩夺目的巨星,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并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艺术魅力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诵,应该说,已经初步走进了李白的心灵世界中。诗歌就是这样,要想读懂它,就必须不断地朗诵。在朗诵中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再诵读,如此循环,就可以逐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就可以真正品味到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的美。当然,仅仅一个朗诵还是不够的,要了解得更完整更理性,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理特征,了解同时代其他诗人的生活样式,这些,都是构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性因素。

六、课后练习

搜集李白有关写酒的诗句并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悲—→欢—→愤—→狂

第20篇: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教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欢乐)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激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狂放)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借酒既能浇愁,说不定还能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有一位诗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他就是“诗仙”李白,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一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位酒仙是如何劝酒的吧。

三、整体感知

1.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那么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仅仅是慷慨激吗,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政治黑暗,怀才不遇。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曾多次尝试报效国家的李白,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垂青,遭遇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

3.带着这种认识,让我们再听范读,看看诗人的感情发展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

欢乐

愁 愤激 狂放

1、看看前两句,“ 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3、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4、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5、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6、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接下来诗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诗人的心情转悲为欢。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

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8、“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9、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

10、“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至此作者的所有情感:悲伤——欢乐——愤激——狂放,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2、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附录: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愁

将进酒读后感
《将进酒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