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

教学目标:

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

教学重难点:

学会渲染感动点

教学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阅读,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片段)

提问:哪个片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教师总结: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叙事类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该文能否以情动人,“感人”是这类文章的生命。可是在写作训练中,不少同学着眼点不是如何用“情”去感动别人,而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完完整整地告诉别人。结果,即使题材很好,但文章仍写得平平淡淡。那么,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研讨交流,探究方法

欣赏《背影》片段,思考:本段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感人? 总结: 记叙类文章要想写得感人,关键是写好“感动点”。

所谓“感动点”,就是在事情叙述到感人处时,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细细写出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

那么如何写好感动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探究一下渲染感动点的方法?

1、点状写作法 【欣赏】《背影》中感人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技法指导】

【点状写作法】把事物感人处从时间、地点、事件过程、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2、插叙充实法

【欣赏】 《牵着母亲走过马路》

当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技法指导】 【插叙充实法】

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的方法进行充实。

文中作者由母亲准备牵我的手过马路的动作联想到我小学时妈妈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牵我的手过马路的情境,以及二十多年来自己与母亲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母亲对我深沉无私的爱,这些插叙的内容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感人至深。

文章中感人处巧妙运用插叙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3、细节点缀法。

【欣赏】下面是一位中学生写哑巴母亲的片段: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到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的走过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正在门口做针线活儿,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说话,眼睛里包含着泪水。“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

母亲是哑巴,不能说话,但母亲的眼神和表情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有自责,有屈辱,有无奈,有隐忍。这一切都源于对爱子的呵护。 【技法指导】

【细节点缀法】 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微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

(1)细节可以放在主体事件叙述过程中,点缀主要事件,让主要情节更具体感人。如上文。

(2)细节也可以放在主要事件的前面,作为带动情节转折的契机。

例如:一篇中考优秀作文《交往——欢乐》记叙的是普通百姓家庭邻里和睦、真诚交往、其乐融融的感人故事。文章欲扬先抑,先写楼上人家的矜持、不苟言笑,“我”很想打破这个僵局。

端着花瓶,我自然地漾起一脸微笑,叩响了他们紧闭的房门。从房门流淌出的钢琴声戛然而止,露出了女主人沉静温柔的脸。我微微笑着说:“新的玫瑰花,送给小妹妹吧!”一瞬间,女主人的含蓄矜持被交往的温情消融,她笑着露出了白皙的牙齿:“谢谢你,小姑娘。”我听了这话心中灿烂明媚,一如那温暖的阳光。我知道,我已开启了交往的大门。

接下去,两家之间的交往就顺理成章了。可见,蕴含真情的细节是文章转换何等自然,何等温馨。

(3)细节还可以放在主要事件之后,由点到面,使文章既重点突出又具有普遍意义。

如一篇《爱如茉莉》的文章,在记叙了母亲与自己的隔膜和争执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母亲虽然介意我对她的大喊大叫,但她不表现出来,仍然默默的做家务和为我准备需要的东西。我常常发现,已用完的圆珠笔芯不知何时换上了新的,脏衣服不知何时被洗干净放在衣橱里,随着季节的变换,被子在不知不觉中由厚变薄,由薄变厚。

多么精彩感人的细节啊!它从多方面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丰富了文章内容。

三、妙笔生花 学以致用

1.出示情景,学生自由发挥写出感人片段。 2.欣赏创作成果。 3.欣赏范文。

四、课外练笔:

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

2、不少于800字。

五、教师小结:

妈妈的某一根白发,运动场上的某一次搀扶,医疗室里的某一个微笑,都会令我们感动;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我们要培养敏感的心灵,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养成用敏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写作时养成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写好“感动点”的习惯,不仅能写出更多更感人的文章,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用。

中考作文辅导:记叙文怎样写才能生动感人

让童谣教学更为生动

怎样让田径教学变得生动

让课堂更生动顺口溜教学

怎样让田径教学变得生动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生动的吉祥物教学设计

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记叙文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
《教学设计:如何让记叙文生动感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